為什麼有的老師教的班平均分高,而尖子生少?

浪逍遙


這裡涉及到幾個問題,下面依次討論:

1、“尖子生”真的不完全是教出來的。尖子生首選得需天賦,老師的教只是佔了很小部分;

2、一個班級的科目平均分,一般和教這門課的老師的嚴厲程度成正比的。現在的學生,特別是高中生,作業是永遠寫不完的,所以一般優先寫“兇老師”的作業。造成這位老師的這門課平均分高些,但這個班級總分平均分和平行班級是差不多的,因為優先做了這門課,必然佔用了本屬其他科目的時間。一來一去,總平均分差不多的;

3、是否是好老師,估計只有學生自己心裡清楚。我讀高中時,教我地理的汪老師,上課時會引入很多課外知識,非常有趣,但每次考試,地理科目成績也不突出,因為汪老師基本不佔用課後時間,連作業都課堂完成!這種教法確實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並且產生了深遠影響,多年以後的同學聚會對汪老師的評價也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班級成績和反覆練習關聯很大;唯一能真正評價老師是否優秀的只有他或她教過的學生,每個學生心裡都有一杆秤!其他部門的評價,大家看看就行了!





通俗科學


我曾經教過一個班,每次平均分都很高,但是,尖子生少。

那個班,一共45人,全年級,一共220人。我們班的水平,全在年級15名到100名之間。

也就是說,全是中游偏上的人。

而一個班,如果沒有差生,平均分就會特別容易上來。一個差生的分數,可以說對整體平均分拉下了。

但是,這種尖子生,一定是可遇不可求的,也許有的班,能遇到好多,有的班,就沒有一個。

所以,平均分高,沒有尖子生,也非常正常!


Longsuixinyuan


我在小學任教二十多年,一直在一線教學。個人認為,尖子生必須是極優秀的學生。怎麼個優秀法?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都必須是保持前三,不能出現好一次,壞一次。我今年帶一年級語文,這次期末考試,班級均分99點幾。班裡雙百分孩子12個。是不是這12個孩子都是尖子生呢?不是的。今年班裡43個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尖子生就一個。

再說說班級均分高低問題。班級均分高其實並不取決於尖子生,而是取決於班級差生。現在已經不叫差生,叫潛能生。

因為班裡人數少,一個成績落後的學生就會把你的班級均分拉低,要考高分,就得保證班裡沒有低分考生。所以,補缺補差對於提高班級均分來說更重要。

再來說說尖子生吧。對於那些成績優秀又穩定的學生來說,只要是老師課上教過的,差不多都能記住。不需要老師三番四次強調。而對於其他普通學生,許多重點內容,老師在課堂上再三強調,他們也有可能沒全部記住。

我前幾年教雙班語文,那年也是一年級,我自己帶二班的班主任,同時教一班和二班的語文。講真,我對二班真的巨下功夫,而一班,正常上課,但是每次大考,二班很少能考過一班。都是我教的學生,一班上課學生思維活躍,重點講到就行,不用反覆強調,孩子們掌握的又快又好。二班上課,不夠活躍,一些重點各種方式強調,效果卻不如一班。就拿選班長組長,一班比比皆是,隨便拉一個孩子就可以用。二班選來選去,悉心培養,可用的孩子真心沒幾個。

所以老師和學生其實是互相成就,尖子生真的是本身素質好,會學習,自身佔一半。

所以班裡沒有尖子生的情況下,均分高,真的說明老師厲害,能把落後的學生都拉起來了。提高均分正確做法,抓兩頭促中間。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我是一名高中地理老師,這種情況在我現在所上的班級就有,在我們學校這種情況還比較普遍。



01

現在我帶了一個我們學校的應屆高三B層次的班級,一個高三補習班,其中應屆高三B層次的班級,在同層次中考試平均分與及格率不是排在第一就是排在第二,但是最高分很少有排在同層次第一與第二的。

我特意分析了這個班級的成績,發現不僅僅是地理高分人數少,其他科目也是一樣的,所以總分排在同層次靠全面的也很少,但是平均分很多科目都在在前面。

我所上的高三補習班,平均分與及格都在排在同層次第一,而且總分排在前面的也比較多,有好幾個同學,地理成績還一直排在全校前幾名。

02


為了這個事情我特意去學校教務處把我們學校B層次的這個幾個班的學生高一結束後分班的成績找來對比看了,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分班的時候我所上的這個班很多科目的平均分與及格率和其他幾個班都差不多,但是幾乎每一科分數排名靠前面的都差其他幾個班很多。

為了這事,我也去問了學校教務處的老師,他也說這是學校故意這樣做的,幾年都是這樣了,所以後面幾個班級是考不贏前面幾個班級的,特別是在高考後,從考上一本的人數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來。

03

所以,我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個班尖子生的多少與學生的原先基礎有很大關係,有的班級原本尖子就突出,後期這部分尖子成績是很容易保持下去的,這樣在後期尖子生就會很突出,而原來尖子生少的班級後面尖子生也不會太多。

原本尖子生就佔優勢的班級,那麼到後期這個優勢會更加的突出,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好的可能會更好,差的可能會更差。


尖子生多了,大家之間會相互競爭,大家的競爭會相對激烈,尖子生會帶動其他同學成績的提升,那麼尖子生會越來越多,班級成績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我們地理上面常說的輻射帶動作用,通俗點講,比如上海經濟很發達,那麼它就會帶動上海周邊其他城市經濟的發展,上海周邊城市經濟也就為會變得好起來的。

所以,

我認為影響一個班級尖子生的多少很班級學生初始成績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跟班級管理,認可老師上課水平等因素有關,但是初始成績相對重要。

一個班要想尖子生突出,尖子生數量多,那麼在一開始的時候,同一個班級的老師就應該好好商量,在班級培養幾個各科成績都還不錯的尖子生,並對於這些尖子生班級老師多給予照顧,他們的成績提升了,那麼對於整個班級的成績的提升都會有很大的有利的影響。

我是“地理視角看教育”,分享知識、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歡迎關注、點贊!

地理視角看教育


有的老師教的班平均分高,而尖子生少,這種情況在許多學校是常見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生源有關。有些學校在分班時,常常依據學生入學成績編班,這就勢必會造成有的班級有尖子生,也有最差的學生;有的班級中等生佔大多數,這樣的班級平均分高,尖子生少是自然而然的。

二是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關。平均分高低往往取決中下等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些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以及作業訓練時,主要面向中下等學生,放慢教學進度,降低教學難度,以保證中下等學生都能學會、學好,但卻有意無意地把尖子生也降低到中等生的學習水平,這樣以來平均分自然就高,尖子生反而不尖。

三是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關。有些教師教材鑽研不深,教學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而平時考試主要以基礎知識考察為主,故平均分高,尖子生少。

四是與學校的評價方式有關。有些學校在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時,主要以平均分為主,不注重優秀率,導致許多教師把精力用於提高平均分上。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教師要把因材施教的原則貫穿於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精準把握課標要求,深刻挖掘教材,在教學目標的制訂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面向中下等學生,也要面向尖子生,以保證讓中下等學生吃得飽,也要讓尖子生吃得好。學校要以教學質量評價為導向,引導教師既抓平均分,又注重培優轉差。同時,要按照國家標準人數均衡編班,堅決消滅大班額,減輕教師工作量,以保證教師能夠真正實施因材施教。

事實上,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足夠高,在平時教學中面向中下等學生,提高平均分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俗話說:“水漲船高”,能把中下等學生教好,在總複習的時候適當拔高,尖子生自然就會冒出來,刻意培養尖子生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歡迎“關注”作者繼續交流!


王營評教育


出現這樣的情況,恰恰反映了老師的管理水平高超和思想意識水平高。

在現實教學中,尖子生多班級平均分又高的班級,無一例外在分班時都是得到特殊照顧的,而沒有尖子生的班級都是在分班時直接就沒有給分配尖子生。尖子生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都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與學生本身的天賦和學習品質有極大的關係。

如此情況下,那些沒有尖子生的班級,要出成績,只能面向大部分中等學生(實際在這些班級的老師眼裡,他們就是尖子生,只是放在學校大環境下,他們算是中等生),向管理要質量,向教學要質量。如此雙管齊下,帶來的結局就是班上出現眾多中等水平的學生,也就造成班級平均分高的現狀。畢竟,眾多中等生都是在學習品質方面有某種缺陷造成的。只要加強管理,加強學習指導,他們的成績雖不是尖子生,但也不會差。

所以,這種情況的出現,都是分班時不被照顧被掐了尖,但科任老師們和班主任都盡心竭力,給管理要質量給教學要質量出現的結果。也恰恰反映了這些老師“面向大多數”的育人理念,這是眾多學生和家長的福音!


悉心自說自話


有的老師所教的班級平均分高,而尖子生少,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注重補差工作。無論班級孩子成績好差,都有一定數量的差生。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尤為重要。補差要從基礎補起,語文要從字詞補起。如果孩子連字詞都不會寫,補差就是一句空話。試卷當中近反、義詞孩子不會寫,按課文內容填空為不會,作文更是錯別字成堆。課文的背誦默寫為要讓掌握,讓孩子抓住基礎的知識,然後再給孩子補習閱讀、作文。差生的學習成績上去了,班級的平均分才有可能提高。

2.提升中等生的學習成績。每個班級的中等生,佔有很大的比例。只有中等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了,班級的平均分才能提高。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要從中等生抓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注意抓住中等生。平時要號召中等生向優等生學習,給他們指明方向,明確目標,要給孩子樹立學習榜樣,孩子有了榜樣的引領,學習成績會快速提升。中等生不像差生那樣基礎差,中等生的基礎還行,經過老師的鼓勵,表揚,大多數的中等生,學習成績都能有所提高。

3.做好培優工作。差生轉化了,中等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了,還要做好對孩子的培優工作。班級平均分高,而尖子生少,可能是老師忽視了培優工作。要讓孩子吃得飽,還要讓孩子吃得好。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可以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優生思考解決。給優生一些實踐作業讓這些孩子去做,在語文上,鼓勵孩子把所有的課文都能背誦下來。還要把一些有潛力的中等生,直接轉化為優生。班級的優等生多了,班風、學風會更好,班級的平均分也會大大提高。

“抓兩頭,帶中間”,要想提高班級的平均分,做好孩子的培優工作也很重要。


張志學689360


這種情況真的太常見了,如今大多數老師教出的班大多是平均分高,尖子生很難有太大發展,這也是現在的教育現狀,具體成因有以下幾個:

1、現在學校不允許分快慢班,領導要求各個學校貫徹執行,還成立督導組不定時下到各個學校進行檢查,對違規的學校進行嚴肅處理。

這讓老師沒有辦法進行因材施教,出現一群學生吃大鍋飯現象。沒有進行分層教學,好、中、差三類學生集在一個班裡,老師顧得了尖子生顧不上中等生和差生,顧得了差生就喂不飽尖子生,而中等生的數量所佔比例最大,因此教師只能儘可能保障最大群體的成績。當重心放在中等生身上,教師教案設計,作業設計,全都是為中等生量身定做,最後的成績肯定是平均分高。而尖子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得不到拓展,當然數量不會太多,畢竟教師沒有精力去培養。



2、學校領導對教師的評價維度很單一,多以平均分的高低為標準。

一個學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如果學校以班級平均分高低來衡量老師的工作業績,評優評先都以此為標準,那麼老師們都會以提高平均分為工作目標,最後也會導致班級平均分高而尖子生少的狀況。



3、提高班級平均分比較容易,培優輔差難度相對比較大且收效甚微。

中等生的成績是相對比較容易提高的,因為他們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只需要讓學生把基礎紮實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差生是比較難提高成績的一個群體,有些學生是學習基礎差,如果僅僅是本學期的內容還可以補,但很多差生是因為一直以來的基礎就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成績只能從頭再來,可教師哪裡有時間給他們一點點把基礎補回來呢?有些差生挺聰明,但學習態度很差,非但不自覺學習甚至還會影響課堂秩序,因此老師對此類學生也是非常苦惱。

大家或許會認為優生是最好教的,他們的學習基礎好,學習態度好,一個學生學習自覺了成績自然好,所以認為優生成績最容易提高。其實,優生反而是最難提高的一個群體。對於優生的培養,教師需要有專門的一套教學方案,獨立的教案和獨立的作業設計,課上講得太簡單尖子生是吃不飽的,而且尖子生的思維要拓寬,解題能力和技巧要提高,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是無法辦到的。

因此,教師只能選擇面向中等生,這就造成了尖子生上課沒事幹,差生上課聽天書的局面。



以上三點就是多數老師教的班會平均分高,尖子生相對比較少的主要原因。

我個人認為,學生因為個體差異,應該採取因材施教,教育就是要注重個體的發展。那麼現如今的教育模式很難辦到,不能分快慢班,一個班裡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老師很難兼顧全體,只能挑選保障中等生的成績了。

最後,我建議採用“分層教學”模式,也就是每個科目都進行分層教學,讓優生、中等生、差生都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各位朋友如果有更好的辦法可以提出來供大家參考,最後希望我們的教育越辦越好。


許多分教育課堂


這個與生源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都有關係。有些班級生源差異太大,平均成績很難提高,但是有部分資質不凡的學生,如果老師用心培養,就可以成為尖子生。有些班級整體生源不錯,但是缺乏資質特別優秀的學生。如果班主任也不在意學生的個體優勢發揮,只追求平均成績,就很難培養出尖子生了。本人帶班三屆,每屆一個全級第一,還有一個倒數第一。但是本人比較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潛力培養,最後這三個全級第一都考上了一本重點本碩連讀,一個班級第二名高中畢業面試本博連讀,現在進了國家千人計劃,公費留學了。[耶][耶][耶]


閒潭落花110063461


這樣的老師對下等生中等聲是福音,但對上等生絕對是災難!好老師是抓兩頭,抓尖子生使其成為領跑者,成為中等生的楷模,抓差下生是不讓大幅拉班級分數。庸老師是對上等生放任,甚至是壓制打擊,或常餓不飽食,因為這些學生自學能力強,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甚至有的愛問刁鑽古怪題,等同辦老師難看,讓老師為難,故老師對這些學生要適時打壓著點。對中等生是特別好,因為這部分學生可塑性相對強,中堅力量人數多,提分快。另外,下等生,抓好了可減少拉分幅度,並且這一塊容易出顯眼的成績,對比性大。易得下等生家長和校方矚目。故這類老師班裡出不了年級及全校尖子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