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這10個壞習慣,成績很難拔尖

與其說成績是看重能力,不如說是看重細節和習慣。

只有平時養成好的習慣,注重細節,成績才會更加穩定和拔尖。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10個壞習慣,小心了。


學習有這10個壞習慣,成績很難拔尖

1、學習無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計劃,有計劃者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沒有計劃,沒有目標,走一步看一步,家長和老師在後面推著走,這樣的孩子主動性更差。

哪天家長和老師沒監督,就容易鬆懈。

2、學習不定時

想學習時就學習,不想學習時就不學習,全憑心情,這樣最大的壞處就是看心情,找藉口。

哪天說自己心情不好,那不是一整天都沒學習?

還是要定個固定時間學習,養成習慣,形成肌肉反應。

3、學習不定量

只有日積月累,才會有突飛猛進,所以每天的積累很重要。

但是積累也要定量,不能一下子學習幾小時,一下子學習十幾分鍾,長期下去,相當於沒有計劃。

家長還是應該規定孩子每天學多少,如有特殊情況就延後一天補回來。


學習有這10個壞習慣,成績很難拔尖

4、粗心大意

孩子考試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因為粗心大意,丟了好幾分,可惜。

但是家長要明白如果孩子丟分在2分以上,就要注重起來,一定要幫孩子戒掉這毛病,不能讓它成為常態。

要知道,高考一分就能幹掉一操場的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靠的就是那一分。

5、難以集中注意力

所謂“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意思就是一心不能兩用,眼睛不能同時看兩個方向。

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做這件事的同時還要兼顧另外一件事,這樣的後果是精力的分散。

一分散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效率。

一開始注意力沒集中,後面沒有糾正過來的話,以後就更難集中,長期下去,學習很難學好。

6、不懂的懶得問

一上課什麼都懂,老師一走,題目一做又忘記了,有的孩子臉皮薄就懶得問。

不敢去問老師,或者懶得問,最後就會導致越來越不想問,不懂的地方越來越多。

只有邁出問問題的第一步,後面就容易多了,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走出這一步。


學習有這10個壞習慣,成績很難拔尖

7、錯題不訂正

學習不應該看自己會多少,而應該看自己做錯了多少,所以錯題訂正很重要。

從錯題中可以看出自己錯在哪,與老師解題的差距在哪,運用反推法,更能參透關鍵。

如果孩子不喜歡訂正錯題,相當於無視自己的短處,今後很難在學習中避短。

學習應該是一個不斷正視自己錯誤的過程,有錯及時改,進步才大。

8、課前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對課文的內容有個大致瞭解,對老師講的題目也更能理解。

而突然沒準備地接受新知識會有點反應不過來,接受的就比別人慢一點。

上課不止用耳光,更要用心。

9、不喜歡做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性力也不如筆。

知識那麼多,光用腦子記一定會有混亂的地方,只有記筆記,出現不確定的情況時,可以翻出來看看。

而且做筆記也是學習態度的一種,連態度都沒有,怎麼學的好。


學習有這10個壞習慣,成績很難拔尖

10、不整理書本

如果孩子連自己書包裡放了些什麼都不知道,老師講的課文到哪了也不知道,你覺得他能學的進去嗎?

因為只有放在心上,才會有所瞭解,而整理書本就是這樣過程。

把握學習進度,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書,裝好已經完成的作業,訂正已經考了的試卷。

有人說,可以從孩子的書包整潔程度,看出他的學習成績。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光有智力不行,更要有態度、習慣和細節,正因為日積月累的習慣積累,才會形成改不掉的好習慣,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學的越來越好。

小學重習慣,初中重態度,高中重能力。

習慣是學習的基礎,如果你的孩子有不好的學習習慣,一定得改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