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

三农时讯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2018年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这也标志着新一轮土地改革向前迈出重要步代,为土地流转打下了坚实基础。土地流转的实质就是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因大批青壮年农民的流出,而导致出土地抛荒,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为了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实行土地流转,就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那么,土地流转后,农民究竟怎么办呢?这是每一个农民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迫切需要知道的事情。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农民朋友根本不用担心,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

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流出,导致部分良田抛荒。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有序只能有序地推动土地流转。而土地流转就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自己家承包村集体的土地的经营权,或部分,或全部流转给有能力耕种的人。这样农业生产就会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式的粗放式生产,从而形成土地耕种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

第二,土地流转后农民仍然从事相关产业发展。

现在农民都积极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生产发展呈现多样性,农民不再依靠单一的耕种土地增加收入。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农民从事养殖业、有的从事种植业、有的从事小买卖,有的从事服务业,有的从事其他各方面的产业,这些产业基础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岗位,而他们将自己承包村集体的土地有偿流转给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又从中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多方面增加了收入,这不是更好吗?

第三,土地流转后农民从事其他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后,承包大户,或者职业农业在适度规模化经营耕种过程中,肯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需要田间作业人员,这样为一些闲置农民,或因各方面因素无法外出务工,或没有从事其他行业的农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他们通过在规模化的田间里耕作,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且不用承担农业生产风险,也不用担心农产品价格高涨或低落,这样不是更好吗?

第四,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享受退休生活。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青壮年农民继续从事自己的产业发展,而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来说,他们有了农村养老保险,或者进城务工期间都购买了职工养老保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有保障,也因年龄原因不需要外出务工,完全可以像现在的城里人一样,每月足额领取养老金,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收益,农民过上这样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第五,农民可以依靠土地流转收益生活。

我们看到,一些有知识、有能力、有资金的农民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学习等,综合开发利用耕地价值,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而他们流转了农民的土地,有的农民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给种植大户,而种植大户获得收益后,自然要分红于农民。而实质上,种植大户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抛荒,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肯定提高,这样也就能卖出好价格,获得良好收益。所以,农民不用耕种土地,每年定期获得土地分红,就完全可以依靠土地流转的收益金生活了。

总之,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深层次问题的需要。我们看到,现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方面不断增加,加上农民种地收益低下,很多农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抛荒情况,因此,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良田与抛荒地集中连片作业耕种,才能有效解决土地抛荒和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土地流转应该说是一种大趋势,但目前来说不适合大范围推行。特别是南方山区。而我家,正好属于丘陵地区。

首先,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

或许很多人认为,土地流转有补贴。那么有多少补贴呢?就按800元/亩来算,像我家,约5亩地,也就4000元/年。4000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能花多久?

而农村老人只有少量的退休金,不种地,又找不到活干,还能做什么呢?

现如今的农村家庭,很多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父母养老,子女教育,有些甚至还有每个月的房贷。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年轻人有这个心,想让父母安心养老,也很难做到。实际上父母能安心吗?根本不可能。

这样的话,老人家也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种点地,种些粮食果蔬,一来解决自己的口粮,二来换点钱来贴补家用。

如果土地流转出去,不种地没收入,还什么都要花钱购买,靠那点微薄的养老金和流转费用,根本无法生存。所以说,土地流转不太符合当前的实际。


其次,流转土地,谁来接手?

流转土地,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把土地给到有想法有实力的人手上耕种。然而,再有想法和实力的人接手,他们也是以赚钱为目的。不赚钱他们流转土地做什么?

正因为如此,土地流转适合平原地区实行,而对于南方山区,只能是有选择的实行。因为南方山区地块不平,大小不一,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靠人工的话成本太高。所以,就算愿意流转出去,也不一定有人愿意要。


总的来说,土地流转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也可能是一种大趋势,但并不适合大范围实行,主要是受地形的限制。因为不管土地流转给谁,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没钱赚就没人愿意流转。


打工仔的农村生活


十亩地流转30年,流转费用50万,每年每亩1666元;然后十亩地每年再领取20000元,每亩每年收入2000元;两项合计每亩每年3666元,小麦玉米产量共计2000斤,平均单价每斤1.83元,还得加上实际种粮的成本每亩地保守的计算1200元吧,每斤0.6元,每斤直接成本1.83+0.6=2.43元,这还没算流转方的利润!目前的市场价是每斤约1.1元吧,这就是差距!不知是不是该这么算,别告诉我全种经济作物,粮食需求最大,是必需品,种粮食的面积我理解是最大的吧!再说流转费用的问题,一次性支付的还可以,农民可以规划,但是每年支付那两万很难保证吧,因为有些地方前几年的还行,按时支付了,今年到现在快下一个年度了,还没支付今年的,有办法吗?再有五六十岁的农民在家种地有问题吗?还是农民不在六十五岁退休之限?五六十岁可以领退休金了?可以不干了?再说了看到大面积抛荒之说,了解过真实原因吗?我知道的一部分是因为流转方资金链断了,每年的钱都支付不了,又拿什么种地呢,不荒才怪呢!自己的地就是不能荒着,才有五六十岁的人在种地的!一介草民,人和地都是国家的,听话照做!


规划时代


土地流转后,应该来说,农户的年收入只会提高,不会减少,所以无需有任何的担心。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在广大农村已普遍被群众所认可并接受。

1、农村现在务农的以老年人为主,60岁左右是从事务农的主力军。正所谓“70年代的不愿意种地,80年代的不会种地,90年代的不知道地在哪里”,即便是再顽固的老人,也知道自己种不了几天了,后人们不愿意种,土地只有流转了。

2、传统农业收益低下。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除了种植蔬菜,亩产收益可以外,传统的像小麦、油菜、黄豆等基本上能每亩收入个300元就不错了。水稻收益稍微高点,但农户种植水稻是以满足自己供给为主。所以传统种地不赚钱。

3、铺垫这么多,回到主题,农户流转出土地后,收入只会更高。一是流转土地能解放农村劳动力。对于肯做事,能吃苦的人来说,在外面做点事,有时候一个月的务工收入轻轻松松就能超过全年的农田收益。二是土地流转后,农户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且租金收入与种植收入基本相当。在有些地方,租金甚至会高出自己种田的收入。比如我们地区,前几年种植莲藕收益高,水田流转价格最高到了1200元一亩,还要一次交几年的钱。不用自己种地,还能获得同样的收益,这绝对不是梦话。三是土地大规模流转后,会产生大量日清日结的计量工需求。有的还会把确保优先务工写进流转合同中,把田流转给老板,自己领取租金。反过头来,老板请自己做事,自己再领取一份工资。四是在流转土地过程中,投资方为了尽快拿到土地,基本上都会在经济方面做一些妥协。比如原先的粮食补贴,按国家规定应该是谁种补贴给谁,但目前都还是投资方作为让步给了农户。

简单总结,土地流转后,农户会获得以下几项收入:土地租金+外出务工收入+土地零工收入+粮食补贴等,有点如果是以土地入股,还会有分红。


基层三农人


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土地流转?

如果土地是你唯一的保障,那你流转的意义在哪?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流转。流转的目的就是增加收入减轻负担,在种种原因无法种地的情况下把土地流转出去,获得一份租金收入,还能自己打工赚一份钱。

所以,会不会失去保障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土地是你唯一的保障你就别流转土地;流转出去土地 了,你就要相信村集体,反正有合同,土地租金也是一年一收,没啥大问题。

至于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做为农民个人要做好三件事。

1、现在流转土地的基本上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自己种地不太现实、也赚不了多少钱、把自己的人工费算上还赔钱、长期在外地打工。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和家庭现现状。

2、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无法外出打工的可以就近给流转土地的公司或者合作社打打短工,或者做其它零工。反正自己种地不赚钱,挣点劳务费补贴家用还是没问题的。

3、再年轻些的,可以考虑去外地打工。或者在当地做些生意。服务行业还是有利可图的。或者学个一技之长,都没问题。现在人工成本是越来越高,凭技术挣钱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

希望流转土地后的农民朋友都能生活富足家庭幸福。


小梁说三农


目前,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但围绕着土地流转,农民们却还有着许多困惑和忧虑,比如,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会不会失去保障呢?这是目前农民阶层最为关注的话题。

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会不会失去保障

土地流转后会只是暂时成为失地农民,一旦把转让土地获得的收入花完,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即便找到工作,很多时候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待遇,怎么办?这是许多农民面对土地流转表达出的忧虑。

“土地流转制度本身应该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此外农村的其他经济制度应该跟得上,能够和土地流转制度配套。例如农村的金融制度应更加完善,农民可以很容易的贷款创业等;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农民有了生活、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就会消除土地流转后的担心。”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在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跟得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土地的流转看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冒进,就是不要浪漫!”

土地流转会给农民带来切实利益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多,许多农民不愿再单纯依靠种地获取收入,而是选择外出务工。这部分农民可以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资金,从而更好地在城市经商、创业、安家等。

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则希望手中拥有更多的土地,搞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土地流转可以使更多的资本进入农村,通过收购或租用土地进行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效率,降低农业市场成本。同时,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还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企业,取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

土地流转一方面有利于土地相对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从土地转让中获得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资本积累,可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

此外,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劳动力。

土地流转不会影响新生人口分地

在农村新生人口出生将会分配土地,许多农民担心土地自由流转后会不会影响新生人口分地?当然不会,“因为对于农民土地分配的数值,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乡规约定进行的,因为各地各村的土地数量不同,所以分配量也会不一样。同时各村一般都会留有一定的机动用地,这便于能够根据农村人口实际数量的变化,比如出生、死亡和女性出嫁来进行调配。”

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那么,农民朋友你知道什么是“三全分置”吗?

何为“三权分置”?

即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开,由不同的主体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负责。

1、所有权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村集体对土地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简单点说,就是土地是村集体的,农村土地村由集体说了算。

2、承包权

村集体将所有的土地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承包给农户,农户有权占有和使用承包地,简单点说,就是土地上面种啥、做啥、流转给那个企业由农户说了算。

3、经营权

企业或个人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之后,经营主体就拥有了土地的经营使用权,简单点说,就是流转后的土地如何经营由企业说了算。对此,国家对各个责任主体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一)村集体

农村土地的根本。有权发包集体土地,有权在发生自然灾害后重新调整承包地,有权对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防止和纠正长期抛荒和毁损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

深度解析

1、村集体可以将土地整体发包流转给企业经营。

2、你家的土地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可以由村集体进行调整。

3、如果你将耕地长期抛荒,或将耕地人为破坏,或者在耕地上面建宅基地等,村集体可以收回你的土地。

总之,村集体将成为农村土地的老大!

(二)农户

农村土地的基础。承包权属于农民家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和限制。有权转让、互换、出租(转包)、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地并获得收益,有权对承包权设定抵押、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具体分析如下:

1、你的土地你做主!

2、可以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者以土地入股,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

3、可以将你的土地进行抵押,去银行办理贷款。(相信不少准备在农业上大干一场的人动心了)

4、农民进城落户,不用退出土地承包权了。(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农民落户城市还可以拥有农村土地啦!!!!

(三)经营主体

今后农村土地发展的大方向。在流转期限内享有占有、耕作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在流转合同到期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租承包土地,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

1、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经营主体受国家严格保护,有效鼓励经营主体健康发展,防止农户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再进行反悔或者肆意破坏。

2、经营主体在经过农户同意、集体备案后,可以将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3、经营主体在经过农户同意、集体备案后,可以将流转的土地再流转,并获得收益。(土地的经营权可以进行买卖了)

3“三权分置”的实施

第一步: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颁证,然后进行农户承包地权登记颁证。农户承包地权登记颁证的同时,要像房产证一样,进行网签承包合同。

第二步: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土地经营权交易规范化运营。也就是说,你的土地可以拿到交易市场去进行交易了。

第三步:对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扶持。是的,你没有看错,国家要对流转后的经营主体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项目扶持进行扶持。未来的农村,将会是新型的合作社、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天下了。

具体分析如下:

1、国家要实施新的农村土地政策,登记颁证是基础工作,所以农户要积极配合村集体进行土地的丈量,及时领取承包权证书并进行网签合同。

2、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鼓励民间资本进行农业生产,将会更加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今后农民的出路就是在城市落户,在城市工作,并领取自有土地所产生的收益。

3、农村土地的流转交易,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增大,积极获取法律知识,使用国家的示范合同,是减少农民被骗或者被误导的根本方法。

4、国家对经营主体的全面扶持,将使得中国农村告别家庭联产制度,逐步走向合作社,实现农业产业化运营。

农村,已经沸腾了!!

三权分置,将使得中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国家的这项政策,将对农村土地进行深度的开发,土地流转交易,将会大大提升农村土地的价值。

而农民落户城市,可以不用退出土地承包权,那么进城的农民将拥有两重身份:城市户口和农村土地。这将会极大的推进现有的城镇化进程,解除了农民落户城市丢掉农村土地的担忧。

三权分置,将彻底告别农村土地一家独大的布局。让村集体拥有更多的所有权,将农户拥有更多的承包权和处置权,让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经营权,今后农村的发展,农业资金的获得,将会是新的篇章。

农业,农村,将大有可为!

下面我就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来对比该项政策实施前后对农民朋友的影响。

老张,今年55岁,有十亩地,老张和老伴耕种,老张的儿子目前在城市定居。

三权分置政策实施前:

土地由老张和老伴耕种,由于年纪大了,无力耕种。首先,由于没有具体政策,老张不敢把土地流转出去,只能由老两口耕种。其次,由于害怕土地承包权的丢失,老张不能跟着儿子把户口落到城市去。村委会集体决定将一部分土地承包给个人,这当中也有老张家的地,尽管分到老张手里的补贴远远低于预期,由于是集体决定,老张敢怒不敢言。

三权分置政策实施后:

老张将土地通过流转交易所,将经营权流转给了一家专业农业发展公司,并签订了流转合同,合同规定老张一次性获得50万元的土地补偿,并约定以土地承包权进行入股,老张每年分得的分红达到2万元,土地流转经营期限为30年,30年后老张继续获得土地的承包权(如果老张还活着的话!)。老张将土地流转出去后,跟随儿子落户到城市,并按照城镇居民的待遇缴纳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村委会在进行村集体土地决议事项的时候,就会通知老张去村里开会,而老张的个人意见也能及时反馈到村委会。

以上就是本期我要和农民兄弟分享的全部内容,本文系三农领域创作者--《乡村狗蛋》原创,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农民兄弟留言咨询。


乡村狗蛋


土地流转后,农民恐怕连吃都是困难,有些人鼓吹农民怎么怎么富,现实真的如此吗?相信不管是农民,还是从农民刚转型的人都知道农村的苦!国富不假,但民强还需有关部门入户考查,尤其是农民,把农民饥苦真正解决,把国家的好政策,好条例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


蓝色枫叶9748


个人觉得土地流转后农民日子过得比以前要好一点,说说我们家这边的情况,福建商会来我们这,流转一千亩土地,进行整理,农民在里面干活,大工一天120元,小工80。每年还有田亩租金,整理好的大棚田,你也可以返租,和商会签合同种菜,反而比以前收入高了。


元恒农场


我是一农民,并不去想以后几年或是几十年的事情,有些事情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左右得了的,今年快过去了,想想明年吧,面对土地种粮食那点收入放在城里吃一顿饭钱都不够。只有选择打工抛荒土地,如果流转出去,至少有三大利好,一个是土地没被荒芜,二个是流转有一定补偿,再一个就是你可以安心打工挣钱,不用去考虑禾苗庄稼长势收获,等等辛苦劳作的事情,就今年大旱之年中南地区,尤其是山区,大树都干死了,还谈什么收入,在人均土地不足两亩地的情况下,流转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你在两亩地上绝对不会发家致富,种不出黄金来,如果人均土地较多的话,可以不流转,专门从事种植亩收入虽少,面积大积少成多,虽发不了财,但生活无忧。


星辰42665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虽然国家鼓励农民朋友将土地流转,以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但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土地流转是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违背这一原则而去强行流转农民的土地。结合题主提问我认为不是很合逻辑,既然都是农民自愿流转的,那么农民在流转之前就应该预见到土地流转的后果,任何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哪怕是有一天想要收回土地,也得按照合同约定来,你要觉得流转后,没有土地无法生存,你也可以完全拒绝流转。

对于土地流转,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适用于各地,它主要适用于土地成片、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表现在一些平原地区、适用发展规模农业地区以及城市郊区,而偏远地区的土地除了农民自己耕种,实际上是没有人愿意来流转的,甚至你送给别人种,别人也还得考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土地都荒着却没人愿意来承包。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哪怕土地流转也并不会对其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时代的发展结合种地不挣钱,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和城市工人一样,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在于城市。至于流转出去,无非也是每年能够收到那几百块钱的流转费用而已。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农民对土地已经没有那么依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