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親王胤禛的親信李衛,到底有多麼狡猾,如何躲避步步殺機?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李衛,四爺的親信寵臣,是如何一步步躲過殺機的?

既然題主不是要真正的歷史上捐官的那個李衛,而是《雍正王朝》中那個叫化子出身的李衛,那麼小編就順著題主的思路寫。

其實李衛在《雍正王朝》中真的沒有遇到什麼來自雍正的殺機,危險倒是有二次。

一次是和翠兒偷情被高無庸發現,但是正好年羹堯求情,再加上鄔思道向胤禛建議過,李衛正好派到年羹堯的四川做一個知縣。逃過了四爺處罰,雍親王府的規矩是最嚴的。

第二次,是狗兒(李衛)回京述職,得知坎兒(就是高福)死了,若不是鄔思道提醒,沒讓他到高福房中念舊情,只怕又進鬼門關了。

其他的事胤禛不管是親王,還是皇上,都不會殺李衛。

一,李衛太忠於老四了。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自己是雍親王府出去的奴才,忠於本分。連給自己的兒子起名都叫“李忠四爺”,老四聽了也是啞然失笑,親自給他兒子改名“李忠”。覲見四爺,把轎子停衚衕外,寧可和翠兒步行來拜見四爺和福晉,他可已經是四品糧道了。

二,老老實實給主子辦差,勤於王事。李衛不管是監督年羹堯,還是辦差,都做得很漂亮。甚至判案,捉罪犯,都很強。後來推行新政改革,李衛的江蘇就是全國的模範,當然,李衛的搭檔尹繼善也配合的很好,是個能人。

三,李衛很聰明,即使站隊寶親王弘曆,也是不著痕跡。弘時陰謀敗露,皇帝問李衛怎麼辦時,李衛不正面說,只是說,先帝爺什麼都是好的,就是太寵愛八爺他們了,讓老八他們處處與皇上作對。實質上就是提醒雍正至少把弘時圈禁了,別給弘曆繼位添麻煩。沒有想到老四大義滅親,殺了兒子啊!

李衛是老十三外,雍正最信任的人,是不可能殺他的,皇帝也要有心腹啊!









南雷霆峰


在《雍正王朝》裡,李衛做人叫“狡而不猾”,通劇李衛的表現是沒有兩面三刀的地方,做人懂得感恩,更懂報恩。應變之處,處處為公。

在劇中,李衛其人出身乞丐,和高福一起耍詐乞討。那也是走投無路之時,被南下籌賑的胤禛胤祥識破,也屬正常。但從中可以看出李衛身上透出一股機靈勁,遇事不沉淪,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胤禛將其收進府中,有一點是明說的,那就是衝著他們落難的身世。人無難處不收,這是胤禛收人的準則。但滿足這條件的不但李衛,還有高福。所以李衛還有一點,那就是李衛這種遇到困難,積極主動尋求解決方案的特長。


而正是這一點使得李衛走得比高福遠。在到永安當鋪“賺”《百官行述》的時候,高福負責踩點;李衛負責“埋餌”。李衛扮作一個山西破落二代去當身家,一口山西腔,使得當鋪老闆毫無疑心。而事後店老闆很快從口音、身形判斷出踩點的高福是個南方人,從而打開來缺口。所以說李衛在這個過程種,對自己刻意的包裝,也是後來被避免認出的一個因素,從而也是拯救了自己。


事後,胤禛親自找他談話,告訴他不適宜在京城露面了。他第一表現是”四爺要趕他走”,這又讓胤禛產生了惻隱之心。於是就那麼巧地發生了在年羹堯進京接受任命的時候,發生了他與翠兒偷情被高勿庸抓住的事情。電視劇裡看起來只是巧合,但是根據李衛的秉性,這更可能是李衛順水推舟,將自己變成“儲備幹部”的一條捷徑。一手將自己”好色”的小辮子遞給胤禛;一手當仁不讓地利用年羹堯對自己的不設防承擔起替胤禛看著年羹堯的責任。這是胤禛無法拒絕的。


十年後,當李衛成為一個四品糧道“榮歸”雍王府的時候,自己仍然把自己定位成雍王府的一個三等奴才,不咋呼 給自己兒子取名”李忠四爺”,處處告訴胤禛,我李衛對您是感恩戴德的,是忠心耿耿的,無論何時何地,任何處境,我這輩子,下輩子都是雍王府的奴才。在這點上,年羹堯要是懂得李衛的十分之一,最終的下場也不至於此。


以及在後來曾靜案中,雖然雍正為了大義,赦免曾靜。但是對於常人而言,這種汙衊自己的氣,實際上是無處可撒的。而李衛脫了官服,進到大牢裡鞭打曾靜。實際上著實替雍正出了氣,雖然雍正罰了李衛,但是對李衛的信任更勝一層了。

李衛因為這種深入到細節裡的“表忠心”,贏得了雍正的信任。雍正對李衛的信任是僅次於對胤祥的信任的,甚至是高於鄔思道的信任的。


而李衛正是因為雍正對自己的這種信任,李衛才敢於管別人不敢管的事情;才得以在任上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而無論是協助李紱戳破“恩科舞弊案”,還是在任上替劉王氏翻案“賺黃倫”。從路徑上來說,都特別刁鑽,不符合常規行為,但是目的和本質而言,都是大道為公,為了公平正義,為了國家與老百姓。

另外李衛的說話藝術的確非一般人可及。通常可以直戳問題要害,又避免了與自己身份不符而引火燒身。

在年羹堯的事情上,實際上是雍正遇到的最大的難題。對於年羹堯的處理結果,雍正實際上是揹負著“功高不賞”、“兔死狗烹”的道德包袱的。雍正試探李衛態度,但是他卻看似答非所問地說了在底下聽到的“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童謠,又說了“鄔先生早就說過年羹堯遲早闖出天大的禍。”沒有一句話是李衛自己的態度,但實際上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另外在弘時的問題的處理上,李衛更是登峰造極了,那一句“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看似什麼都沒說,但是弘時的命運又被決定了。


所以像李衛這樣的人,你無論如何也搞不倒他。在一般政敵面前,他任何破綻都不會留給你。而在雍正面前,除了留個似有似無、可大可小的“好色”的小辮子外;剩下的就是你解決不了的事情,李衛有辦法;還有深入到每個細節裡的表忠心。雍正有什麼理由殺他?為什麼要殺他?



炒米視角


李衛算不上狡猾,更準確的說李衛情商高又絕對忠誠所以他一直得到雍正最大的信任。如果要說狡猾八阿哥胤禩的種種行為才稱得上狡猾,他為了扳倒太子最開始以大阿哥胤禔為擋箭牌,只要有太子胤礽的不好行為就透露給大阿哥胤禔讓他去和胤礽爭鬥。通過誘審肖國興的方式想要將太子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李衛之所以避開了步步殺機

第一,他絕對忠誠

第二,心懷感恩

第三,情商高,辦事靈活

第四,定位清楚

李衛從11歲還是小乞丐的時候就被雍正選中跟在身邊辦事,當時李衛就翠兒的英勇舉動和能說會道的嘴皮子給雍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衛在雍正潛邸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雍正從“萬永當鋪”得到《百官行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扮演家境落寞的太原公子哥,典當財務,絲毫沒有漏出破綻,可以說辦事能力十分出色。這件事後,李衛拋頭露面如果被八阿哥胤禩識破,必然落下把柄,所以他藉著四阿哥胤禛想要監視年羹堯的想法,順水推舟與翠兒偷情後,離開了雍親王府。



在監視年羹堯期間,李衛也是盡心盡力,向雍正彙報年羹堯的一舉一動。雍正得以更好的把握年羹堯這個定時炸彈,讓其為自己服務,成為後來登基的重要助力。李衛沒讀過書,一心向著百姓,跟隨年羹堯外出不到十年就從一個無名奴才成為四品糧道,除了四阿哥胤禛提拔,他的忠心和辦事能力也是不得不強調的。鄔思道在坎兒死後曾對李衛說

他的官位,多少讀書人求而不得,他一個大字不識的奴才卻有如此成就,一定要記得他的根在四爺府。

李衛確實也一直這樣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李忠四爺”,也不會撇下四品高官面子,下轎親自步行去拜見四阿哥胤禛。李衛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四阿哥胤禛耳目,是他的心腹,他要做的就是絕對的忠心,不是年羹堯和隆科多的首鼠兩端。

李衛對雍正的感情很微妙,表面君臣,實際情同父子,《雍正王朝》整部劇中只有李衛一個人能夠像家人一樣和雍正一起面對面吃飯,充滿和諧和溫馨。即使雍正的親兒子都沒有這樣的讓人感覺舒服,五阿哥弘晝多了一些膽怯,四阿哥多了一些君臣,三阿哥多了一些猜疑。即使是和雍正關係密切的老十三胤祥到後邊也多了一分退讓。唯有李衛他像家人一樣關心雍正,甚至幾次落淚,這是雍正最優秀的三個兒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衛對雍正是一種可以甘願赴死的忠誠,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己諾必成,蹈死不顧,死不旋踵”。雍正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大清王朝,奉獻給了天下黎民,李衛則作為雍正的尖刀,為他在最前線披荊斬棘。雍正曾對年羹堯說,他們要做千古君臣的典範,我想不如把這樣的名頭給了雍正和李衛。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裡的李衛,靠著雍王府奴才出身的“優勢”,一路順風順水,青雲直上。很多人都認為李衛從街頭小流氓到封疆大吏都是雍正提拔的功勞,這一點確實存在,但是,李衛自己的謀略應該才是根本原因,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以“猜疑”著稱的雍正帝面前明哲保身



事件一:推行新政

李衛首次到浙江任職,就被雍正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在新政的推行上取得突破,堵了質疑雍正那些人的嘴。

李衛到了浙江後不但受到當地官員的蔑視,甚至在新政推行上還受到刻意阻撓。為了扭轉這個局面,李衛不但找了一群叫花子用街頭快板的形式去推廣,還費盡心思找到那位領頭反對官員的把柄,並以此為要挾,才將新政推行下去。

李衛確實沒念過書,所以,也只有他能使出這些官場人所不齒的“下三濫”手段,而且還有效!!通過浙江這件事我們看到一個腦子靈活的李衛,也看到他對雍正的忠心,這樣的人,最合雍正的心意。李衛被提拔,只是早晚的事;



事件二:坎兒之死

坎兒是《雍正王朝》中的一個悲劇人物,和李衛有著同樣出身,可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

坎兒因為中了八爺管家的奸計,說出四爺手裡有太子寫給任懷安的一封信,最後被鄔先生利用,扳倒了太子。這件事本來對雍正是有利的,但是,坎兒的行為也被雍正視為一種背叛,對於一個下人來說,坎兒的命運也就走到終點。在利用坎兒傳遞出那封信之後,一杯毒酒賜死了坎兒。

李衛和坎兒從小玩到大,李衛當官回雍王府的第一次,大老遠就下轎步行,時時表現出對雍正的感恩和效忠,深得雍正賞識。

當李衛問“坎兒呢?”時,雍正面不改色的說了句“病死了”。李衛就沒有再問任何話,因為他不敢,雍正刻意隱瞞的事絕對都不是什麼好事!他不想因為坎兒再惹怒雍正,為自己埋下禍根!!

李衛的心機可見一斑



事件三:弘時之死

弘曆被行刺後,李衛專門保護他回京。雍正單獨問李衛:“想必你也知道誰幹的,該怎麼處罰?”,李衛當即表示自己什麼都敢說,可這件事真不敢說。

雍正知道是弘時乾的,李衛也知道,這時他一改往日“坦率”作風是因為這件事牽涉到了皇位之爭,這是雍正心裡的大忌,而且屬於皇家內部事務。李衛深知,雍正問的時候,心裡已經有了主意,自己是斷不敢捲入這場爭鬥去的。

這又是李衛的一個聰明之處,這樣的李衛,還有人認為他傻嗎?


回眸滿清




李衛和高福都是雍親王府的家奴,雍親王胤禛對他們有救命之恩。起初,兩個人僅僅負責一些日常工作,根本無法執行秘密任務。在雍正王朝中,江南巡鹽道任伯安利用自己的工作關係,繪製了一套百官行述,記載了很多京官們的秘密。雍親王胤禛命令四川提督年羹堯千里奔襲江夏鎮,獲得了當鋪的當票。但是京城的那家當鋪屬於老八胤祀的產業,為了獲得百官行述,雍親王胤禛起初命令高福前往,但沒有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衛冒充富家公子,利用各種問題成功的獲得了百官行述。



經過這次事件,李衛和高福捲入了皇子們的鬥爭。對於他們這些家奴來說,風險非常大。因此,李衛選擇了金蟬脫殼。在此之前,雍親王胤禛對年羹堯的忠誠已經產生了懷疑。謀士鄔思道建議派人監視年羹堯,而且派去的人必須靠得住。作為雍親王的小廝,李衛很有可能聽到了雍親王和鄔思道的談話。因此,李衛上演了一出苦肉計。李衛和王府的女僕小翠關係非常好。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李衛和小翠在花園中約會,正好被總管太監高無庸發現。這一切太巧合了,很有可能是李衛故意製造的。



雍親王府的規矩非常嚴格,下人違反了規矩,當然不能繼續留在王府。但李衛的罪過並不是很大,根本不至於從重處罰。與此同時,胤祥、鄔思道、年羹堯都在為李衛求情。最終,李衛帶著小翠離開的王府,前往四川擔任了一名知縣。經過一番運作,李衛離開了京城的漩渦。此後無論發生任何事情,李衛都可以置身事外。李衛自己雖然非常狡猾,但是應該想不出這樣的辦法,他應該得到了鄔思道的真傳。鄔思道曾經給了李衛兩個建議,第一,對雍親王胤禛保持絕對的忠誠,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資本。第二就是不要過多的介入機密事件,這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



雍親王胤禛成為雍正皇帝以後,鄔思道離開的京城,沒有投靠聲勢滔天的年羹堯,當時,年羹堯已經擔任了撫遠大將軍,指揮20多萬軍隊。鄔思道投靠了陝西布政使李衛,由此可見,鄔思道對李衛的能力非常認可,認為投靠李衛才是最合適的。在處理年羹堯的問題上,也能看出李衛的狡猾。年羹堯平定了青海蒙古貴族的叛亂,但是自身出現了狂傲自大的情況,對各地的總督、巡撫也敢呼來喝去。各地的官員對年羹堯非常不滿,雍正皇帝最終對年羹堯忍無可忍,撤銷了年羹堯的一切官職。



此時,眾多的官員都上書要求斬殺年羹堯。當時,李衛已經擔任了兩江總督。李衛的態度非常重要,那麼,李衛做了什麼呢?李衛建議斬殺年羹堯,其實,這個建議對雍正皇帝並沒有好處,李衛完全是為了自保。年羹堯已經是牆倒眾人推,即使李衛上奏也救不了年羹堯。在這個時候,李衛根本不敢與整個官場為敵,他只能上書要求殺掉年羹堯。通過這個舉動,可以洗乾淨自己與年羹堯的關係。不得不說,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衛在為人處世方面確實狡猾,這種狡猾是很多讀書人不具備的。例如李衛的同行河南巡撫田文鏡,就沒有這樣的能力。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想多了,這是編劇的活兒,是編劇讓他躲過的,就這麼簡單~皮影戲裡面每一個角色再複雜,也是背後玩皮影的人設計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