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竟然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路有阡陌


趙武靈王的諡號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沒有一個親信來救他,“武”是個美諡,這是稱讚他有作為,而“靈”則是惡諡,亂而不損曰靈,春秋傳統,諡靈的都是昏君,比如晉靈公、衛靈公、楚靈王,凡是諡號中帶有靈字的,基本上都做過荒唐的事。

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追述秦趙兩國的祖先,兩姓是同源,趙雍即位的時候才15歲,魏、楚、秦、燕、齊五國以給趙肅侯會葬為名,集結了數萬精兵來到趙國的邊境,趙雍在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抱著魚死網破、擺開決戰的架勢迎接了這些居心叵測的弔唁者,並且重賂韓、宋、越、樓煩等國,牽制這五個國家,初涉君位的趙雍很漂亮的挫敗了五國圖趙的陰謀,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即位後的趙雍變法圖強,推行“胡服騎射”,建立了一支中原前所未有的精銳輕騎兵,攻滅勁敵中山國,向西北征服林胡、樓煩兩支遊牧部族,使得趙國的疆土擴大近三倍,成為關東六國第一強國,趙雍為了刺探秦國,冒險親身入秦,考察秦國的地理山川、君臣上下,面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發現全身而退,趙武靈王確係英雄膽魄,非常有作為的一個君主。


趙武靈王的悲劇是因為他後來所做的一件荒唐事引起的,趙雍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個兒子趙章,趙章也就成了太子,不幸的是,韓夫人去世後,趙武靈王得到了一位美女吳娃,這位吳娃給趙武靈王帶來了短暫卻無限的快樂,趙武靈王將吳娃立為新夫人,這位新夫人給趙武靈王也生了一個兒子趙何,深受趙武靈王寵愛的吳娃在死前請求立趙何為太子,趙武靈王答應了她。

於是趙武靈王將趙章的太子之位廢了,立幼子趙何為太子,隨後趙武靈王又搞了一個創舉,在壯年的時候退位,目的是為了不至於在自己死後,因為廢長立幼而引發內亂,早點給趙何培養勢力,他就別出心裁的在壯年退位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皇,讓位給幼主趙何,自己攝國政,還將自己的親信都派到新任趙王趙何身邊去輔佐,連肥義也被派去輔佐,目的就是趁自己還年富力強時,把政權平穩的交給幼子趙何。

趙武靈王所設想的是自己和兒子能夠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然而這種想法在戰國時期其實是很危險的,這也就導致了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最終落得被餓死的結局。

國無二日的觀點

肥義被派去輔佐趙王何,對趙國忠心耿耿的肥義不遺餘力的教導輔助趙何,經過幾年的聽政,趙何已經名正言順的取代了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號人物。



隨著趙王何年齡俞長,“主父”趙雍的權柄漸失,已成必然,正當壯年的趙雍想要重掌朝政,於是就有了扶植廢太子趙章的想法,想兩分趙國國土,立趙章為代王,意圖讓兩個兒子相爭,然後自己再從中調停,趁機收回王權,甚至重登王位。

趙章比趙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卻因為趙武靈王在韓夫人死後的“移愛”,讓趙章成了廢太子,被廢后的趙章倒是沒什麼怨言,對趙武靈王依然孝敬有加,現在經趙武靈王一番折騰,本來對於王位已經心如死灰的趙章也復燃起來。

趙武靈王找來自己的親信肥義,跟他說了要立趙章為代王的想法,肥義對趙武靈王的拒絕是冠冕堂皇也是嚴正的告誡,“國無二日,百姓方寧”是代表了趙國大部分臣民的心聲。而且趙王何在肥義的盡心輔佐下,王權逐漸鞏固,周圍團結了在宗室中有影響力的公子成、陽文君趙豹,還有大臣李兌、將軍信期等,肥義拒絕趙武靈王后,吩咐眾人嚴加防範。

然而趙武靈王被私慾矇蔽,一意孤行,自稱去沙丘選墓地,以孝道迫使趙王何隨行,趙章以趙雍的“主父”令符招趙王何來主父宮議事,已經有防範的肥義知道其中有詐,於是一面代趙王何去主父宮,一面要趙王何他們做好事變應急準備。


肥義被趙章殺死,趙章又派使者去找趙王何,趙何見肥義未歸,知道發生事變,信期逼問使者,得知肥義真的被殺了,於是將使者殺死,率軍包圍了主父宮,李兌和公子成也帶兵來平叛,趙章兵敗逃到主父宮中,趙雍收留了他,信期、李兌、公子成兵圍主父宮,李兌想去請示趙王何的,被公子成制止,群臣入主父宮盡誅趙章一黨,然後將宮中所有人趕出去,只留了趙武靈王一個人。趙武靈王在宮中被困三個月,宮內食物都吃完後靠掏鳥雀又捱了幾天,最終還是被活活餓死了。

為什麼沒有親信來救

一、主父宮被圍,在宮外包圍的人都犯了滅族之罪,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如果讓趙武靈王逃脫,他們都得死。

二、當時的人大都信奉“社稷為重君為輕”的思想,趙武靈王雖然對趙國有功,但是他已經退位,現在的趙王是趙何,趙武靈王想要立趙章為代王,就成了危害趙國統一的人,當時是戰國時期,國家若是出現一國二主,必定勢微,所以肥義這種趙武靈王的親信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三、趙武靈王自己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牢固的保衛王權,使得趙何在成為趙王后牢牢的掌握著趙國的王權,趙武靈王的親信不敢輕舉妄動。

四、趙何當時畢竟年幼,肥義被殺死後,公子成就成了最有威望的人,公子成參加了圍宮之後,阻止李兌去通知趙王何,是怕趙王何得知後左右為難,不派人來救就犯了“弒父”的罵名,其他諸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派軍攻打趙國,所以對於圍宮消息肯定是封鎖了,而趙何對於父兄的作法,也已經沒有退讓的可能,所以就算知道也只能假裝不知道。

趙武靈王一代雄主,奇思妙想天馬行空,可惜在廢長立幼又退位後,又因為失落不能接受現實,行事反覆,倒行逆施,最終落得父子離心,群臣交攻,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而沙丘平臺曾經是商紂王設酒池肉林之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死在了沙丘臺,沙丘宮遺址也成了一方名勝。


歷史紅塵


第一,沙丘政變的內因極其複雜

趙武靈王在位時,由於偏愛小兒子趙何,廢長立幼,廢黜太子趙章。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遜位,提早把王位交給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後,即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長子,又封趙章為安陽君,甚至想把國家一剖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長子趙章被弟弟搶去王位,早就心懷怨恨。公元前295年,趙章與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發動政變,攻打趙惠文王的行宮。由於趙成、李兌率軍及時趕到,挫敗趙章的政變。趙章被迫逃進趙武靈王的行宮,由於不忍兒子被殺,趙武靈王接納了他。現在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對於趙國大臣與將領來說,一方是趙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謀反主犯的趙武靈王,究竟要選擇站在哪一邊呢?趙成與李兌選擇站在趙惠文王這一邊,原因很簡單,趙武靈王只是太上王,是過去式;而趙惠文王是名正言順的國君,是現在進行時。於是兩人發兵攻打趙武靈王的行宮,殺死了趙章。可是要如何處置趙武靈王,這可就犯難了。趙成與李兌一商量,咱們圍攻主父的行宮,又殺了趙章,倘若就這樣收手,日後主父必然要清算這筆賬,怎以辦呢?他們既不敢殺掉趙武靈王,又不敢放掉趙武靈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其囚禁,任其自生自滅。

第二,為什麼沒有人來救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被囚死在行宮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

2、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儘管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但誰都知道,他才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那麼他被囚禁時,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呢?我想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成與李兌嚴密封鎖消息。我們知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不要說向外傳遞消息,就是搞點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別處的軍隊發佈命令。在沒有統帥命令的情況下,軍隊又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3、在新王與舊王之前,大家選擇新王。我們在退一步假設,趙國軍隊得知趙武靈王被囚禁的消息,為什麼沉默呢?從法理上說,國王才是一國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國王與現任國王的父親,在法律角度上說,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的國主,只能是趙惠文王而非遜位的趙武靈王。

也就是說,你發兵去救趙武靈王,等同於你支持謀反。趙武靈王雖然擁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變前,他打算將趙國一剖為二,卻是遭到眾人的反對。也可以說,趙武靈王遜位後,一直抬高趙章的地位,這是嚴重威脅到趙國政壇穩定的事,對此大家是反對的。同樣,趙武靈王在趙章殺肥義、圍攻趙惠文王后,不僅沒有把他繩之以法,還收容包庇,從這點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橫店小清新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營,望著孤零零的宮殿,飢寒交迫的趙武靈王趙雍,絕望到了極點,他沒想到,混蛋兒子章居然敢殺肥義,亂臣賊子公子成居然敢圍攻自己。兩個多月了,糧食吃完、已經斷頓好幾天了,該發的火、該罵的話早就發洩過了,外邊的士兵紋絲不動,不理不問,就是不讓他出去。拖著疲憊的身子,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蹣跚著走了出去,打算到外邊找點吃的。

外邊的那些士兵是沒指望了,只能自己想辦法,要是天上能掉幾塊燒餅該有多好,趙雍如是地想。幾聲鳥鳴,引起了他的注意,抬頭一看,原來樹上有個鳥窩,說不定還有鳥蛋呢,趙雍暗罵自己老糊塗,也不早點兒出來探探,捱餓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趙雍走到了樹底下,在飢餓的驅使下,慢慢地往上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夠到了鳥窩。還好,裡面有幾個蛋,趙雍抓過來,就往嘴裡塞,太餓了,什麼也顧不上了。院外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就又低下了頭,前幾年,趙武靈王帶領著他們滅中山、敗林胡、樓煩,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太慘了。可他們也只是小兵,沒辦法啊。

話說回來,風光一世的趙武靈王趙雍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首先,壯年退位,令國家大權旁落。趙武靈王退位時年僅42歲,正當盛年;接班人趙何年僅10歲,雖說他安排了很多忠心的大臣輔佐,可長期不在朝,國家大權慢慢的就落到了權臣公子成手裡。公子成是趙雍的叔叔,趙雍父親趙肅侯剛剛即位時,就把相國之位交給了公子成,公子成已經當了幾十年的相國,勢力盤根錯節,極其龐大,年幼的趙何根本駕馭不住。

公子成勢力龐大,可惜和趙武靈王不是一條心。趙武靈王主張向北面擴張,公子成主張向南面中原腹地進攻,在“胡服騎射”改革初期,二人還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趙武靈王用國君的權威壓制,公子成才勉強點頭配合,之後慢慢退出了朝政,但並不甘心。

趙武靈王退位不久,他的同黨李兌就建議肥義讓位,讓公子成當相國,可見實力仍不容小覷。

其次,他打算分裂趙國的想法,很不得人心。趙武靈王同情趙章,遂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將趙國一分為二,趙何一半,趙章一半,誰也不虧待。作為一個父親,這個舉動值得肯定;但對趙國來說,這簡直就是災難:戰國中後期,兼併頻繁,大規模戰鬥一個接一個,趙國勉強能夠自保,倘若一分為二,很快就會變成列強的盤中餐!

如此亡國的想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趙章野心膨脹,飛揚跋扈,本來站在他這邊的大臣,也慢慢轉移到公子成那邊了,這直接導致了後來沒有人過來救他。

最後,支持他的肥義被殺,趙雍失去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肥義是三朝老臣,政治主張和趙武靈王差不多,是“胡服騎射”地堅定擁護者,倘若他還在的話,公子成的陰謀就得逞不了。遺憾的是,沙丘政變前夕,肥義被愚蠢的趙章殺了,缺少牽制的公子成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圍攻沙丘行宮了。

趙武靈王是一個優秀的領袖、光明磊落的實幹家,只可惜優柔寡斷、缺乏政治謀略,導致最後被活活餓死,實在是可惜!


小楊品史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曠寂寥的宮殿內,趙武靈王絕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氣息奄奄。外面宮門緊鎖,重兵層層把守,他已經被圍困三個月了,宮殿裡的水果、瓜子、糕點早被吃光,連鳥雀窩都被掏淨盡雛鳥被生吃,他再也無法堅持下去,懷著滿腔的悔恨去,在飢餓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目。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君。他胡服騎射,北平胡人。他先後護送秦王子、燕王子繼位,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趙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遊遍趙國全境的國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國偵查的國君,他還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這麼厲害,諡號卻是趙武靈王。這“靈”字正是說明他的重大失誤,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這個“靈”字也正是他“任性”導致的活活餓死,無人相救的總結。

趙雍繼位時才15歲,而楚、秦、燕、齊、魏五國借吊信之名,集結士兵數萬,兵臨城下,虎視眈眈。趙雍依靠託孤重臣肥義,用超常的計謀和手段令五國無功而返。剛一繼位,他就嶄露頭角,擁有一代雄主範兒。

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改革,避免趙國分裂的局面。特別軍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騎射,使士兵行如風,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了。將中山國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讓樓煩俯首稱臣,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


趙雍想要刺探秦國虛實,親自當間諜,喬裝改扮,深入敵國秦國打探,面見國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發現全身而退。趙武靈王擅長外交,之前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但他因美女而廢長立幼,因長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梟雄的情感

趙雍的夫人是韓國公主,他是韓夫人的頂樑柱,韓夫人是他的賢內助。兩人育有嫡長子趙章。子憑母貴,更加上趙章為人仁孝,於是就立為太子。然而,趙夫人去世後,一切都變了,就連太子也降為王子,封號為安陽君了。



原來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趙武靈王夢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吳廣的女兒吳娃竟然是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吳廣獻女上位,吳娃也給他生了個兒子叫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吳娃母以子貴,成為繼後。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貴又變成子以母貴了。趙雍“因為愛情”,廢長立幼。而且為保證幼子能成功繼位,他在年富力強之際就退居二線了。

作死的節奏

趙雍當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趙國一國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職責主抓軍事和外交。結果大臣卻全部歸向兒子何,何成了趙國老大,他卻失去了往日的榮耀。貌似趙雍克妻,吳娃不久也去世了,而這更讓趙武靈王憂慮。他最憂慮的還是自己的大兒子安陽君趙章。

他看到大兒子跪拜小兒子的樣子很可憐,想起自己賢惠的韓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廢卻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順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復立章為王的想法。趙雍的心中還有另一個可怕的想法,自己還年輕,必須奪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風。

他於是採用將趙國一分為二,北邊趙章為代王;南邊趙何為趙王。這樣,兩子制衡,趙武靈王趁機復出。遺憾的是,他把立章的這一想法向大臣肥義說了,肥義很快識破並婉言拒絕。國家大義不允許他支持趙雍的胡來,他知道支持趙雍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兩塊。肥義是何的老師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眾臣反對。趙武靈王無可奈何,只好作罷。肥義也擔心,趙章在其父的“補救”上,其師的“教育”上作亂。


肥義回去立刻告訴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響巨大,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與大臣李兌(肥義為趙王何培養的人才),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一直不受趙雍的喜悅)分工準備,趙王何嚴控兵符,戒備森嚴,時刻警惕趙雍和趙章的一舉一動。

趙雍將討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訴大兒子章和田不禮。激章和何決鬥,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本來就對何恨意叢生,司馬遷《史記》: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趙雍的支持後,他決定採取行動,因趙王何戒備太嚴無法下手。

自掘墳墓

趙雍為章找下手機會。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鄉東北)選看墓地為名,讓這兩個兒子都跟著。趙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礙於老爹的面子只好硬著頭皮赴約,他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

到沙丘後,趙王何集團住一宮,趙雍與章集團居一宮。田不禮和章密謀:誅殺何,控制趙雍,以奉趙雍之命的名義稱王。

於是,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以便藉機殺之。何的老師肥義怕有詐,代何赴約,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請何。何集團感覺不對勁,趙王大臣信期逼問來人,得知肥義被殺。怒斬使者。立即發兵攻章,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讓他躲裡面。

信期、李兌、公子成把主父宮包圍起來。公子成決定先斬後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趙雍親眼看著愛子被殺卻無能為力。李兌他們怕趙雍秋後算賬,就一條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話道:“不想死的趕緊跑吧。”趙武靈王的手下頓作鳥獸散,趙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為什麼趙雍不跑呢?你以為他不想跑嗎?跑了幾回了,士兵不讓他出去。李兌他們不敢弒君,但又圍困趙武靈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餓死鬼。



沒有一個親信來救。

宮外的大臣士兵不會救他:所有人員都倒向趙王何這一邊。他們如果救了趙武靈王,他一定會算賬,有誅滅族的危險。趙國有法律規定包圍主父宮滅族。

因公子章被殺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

"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

多數人不救他:大家對趙武靈王持著否定的態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認為他糊塗,以看笑話的態度認為他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趙武靈王的變革,趙武靈王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


趙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給他報告自作主張處置了。再說趙何還只是個孩子,當時才13歲。

在殺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兌商量三思後商量,如果請示趙何,趙何很難下達誅殺他的父親和親哥的命令。但是還必須得殺,這樣誅殺趙章的罪名就會落在他們三個人的頭上,最後他們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請示趙何,自己處置,趙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不會加罪於他們。

雖然無法親口下達滅父兄的命令,但心裡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順天意順民意,選擇置之不理。

趙成等人圍困趙雍時,趙何對他父親置若盲聞,直到最後趙成來報告說趙雍餓死了,趙何才哭嚎兩聲,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趙武靈王墓位於靈丘縣東南三十里處,是趙國第六代國君的陵墓,如今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武靈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死在當年商紂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後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宮,故沙丘被稱為“落龍之地”。


小姐姐講史


由於現有資料中,對戰國期間的歷史相對匱乏而簡單,因此在歷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中,相關的記載也是格外簡單,對於其中的很多細節問題,後人也只能進行推論,而找不到詳細的論據。

趙武靈王在自己的行宮內被圍了整整三個月,卻無人來救,這恐怕會衍生出兩個問題:

1、沙丘政變爆發前,趙武靈王將自己的位置傳位給兒子趙惠文王,自己則自稱為主父,即早期版的太上皇,在趙國的體系內,這個主父究竟是什麼樣的地位?有多少權限?在目前的歷史資料中,並沒有給予詳細的解釋。



2、趙武靈王兵變失敗後被包圍,為什麼整整三個月無人救援,這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時期的趙武靈王手中究竟有多少兵權?

現有的歷史資料中,對這兩個問題並沒有太多的解釋,但至少根據沙丘之變的前後過程來看的話。有一個關鍵點是可以得到解釋的,那就是在發動政變的前後,趙武靈王的手中缺乏有效的實力,甚至缺乏兵權。

試想一下,如果趙武靈王的手中還有足夠的權力,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手上的權力對繼承人進行重新洗牌,犯得著使用政變這樣的下三路手段?身為主父的他居然首先發起了政變,也只能解釋這一期間他所發佈的命令,恐怕已經出不了自己的行宮。他干預不了趙惠文王的統治地位,也就只能採取背後襲擊的手段。



雖然是發動兵變,但沙丘之變與很多軍事政變有所不同,很多政變的首腦因為手中有絕對的軍事力量,直接通過武力逼宮的形式就可以迫使當事人選擇妥協。而沙丘之變雖然號稱是政變,但大概是手中沒有太多的兵力,趙武靈王無法實現武力逼宮,就只能採取半刺殺的手段,佈下鴻門宴企圖刺殺來訪的趙惠文王。

所以沒有親信來救駕,這就很好理解了。沙丘之變前,趙武靈王能夠調動的軍事力量並不多,也許只夠刺殺之用,倒類似於數百年後的玄武門政變,李世民手中只有幾百個死士。因此只能用刺殺伏擊的手段奮力一搏,如果成功則局勢扭轉,如果失敗則直接遭到反殺。趙武靈王不幸的選擇了後一種結果!


遼寧資深球迷


趙武靈王,戰國中後期的趙國君主,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於趙國都城邯鄲,15歲繼位,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並不強,總是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頒佈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於是,趙國因而國勢大盛。

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吞併中山國,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趙武靈王扶植燕昭王回國即位。 趙雍晚年傳位於子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宮變中被圍困活活餓死於沙丘宮,諡號為武靈王,趙武靈王墓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但是這時候就有人問了 ,為何這樣的趙武靈王,怎麼沒有人去救助他呢?

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數都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都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因此,可能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誰還有功夫管他呢?

並且趙武靈王還將趙國一分為二,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做王,只不過趙何所管理的地盤比較大,而相對而言,趙章所管理的地方就比較小了,但是不管怎麼樣,趙國也一下子就變成了兩個,而趙何和趙章的身份地位也就變得相同了起來,雖然說這樣的做法對他的兩個兒子來說是公平的,但是這樣卻極其的不利於趙國的發展,也大大降低了趙國的實力。但是趙武靈王就是這樣做了,而且還完全不顧眾人的反對,並且眾人對於趙武靈王將趙國一分為二的做法,他的叔父公子何再也看不下去,就這樣惹起了眾多人的不滿,所以啊,就算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中了,就算他們知道了,但是卻也懶得去救助他。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趙武靈王,趙國的一代雄主,為何餓死沙丘,沒有人前來救他?這和他的任性有關,下面來說說。

別樹一幟

周人為了能夠統治這麼大的疆域,搞了分封制,如果繼承人的問題解決不好,那麼分封制也就瓦解了,周人的統治也就瓦解。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持久,所以就有了宗法制,確立了嫡長子為繼承製,從而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雖然有嫡長子繼承製也還是爭鬥,但比沒有法度還是好太多,至少在法度有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


戰國時期,周人的統治基本上名存實亡,但有些法度還是被各諸侯國繼承。在其他諸侯國基本上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時候,趙國屬於別樹一幟的那種,他們繼承人並不一定是嫡長子,而是趙國君主指定的人選,哪怕不是自己的兒子也可以。這種別樹一幟的做法,在趙國算是一個“傳統”,這個傳統伴隨的還有另一個“傳統”,就是兵變和內亂,趙國十二任趙王中,就有十一次大規模兵變和內亂。趙武靈王的任內也繼承了這兩個“傳統”,自己也是死於這兩個“傳統”。


分而治之

趙武靈王在實行胡服騎射後,趙國國力如日中天,這時候正直盛年的趙武靈王卻“突發奇想”,且遵循了趙國的“傳統”,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趙何,自己在幕後當一個主父。任性的趙武靈王沒有考慮這麼做的後果,須知遵循了趙國的“傳統”,那麼另一項“傳統”兵變和內亂當然就大概率隨之而來。趙武靈王這麼任性也是為了自己的一些大膽想法,比如出使秦國,去親自見秦王,畢竟當王出使秦國,再如何喬裝打扮,都會被發現,那樣就回不來了,當主父則是讓他有驚無險的親眼見到了對手秦王,從而好實施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趙武靈王的嫡長子對於趙武靈王這樣的決定當然有怨,然後自己的小兒子一天天長大,也在蠶食著自己的權力。趙武靈王知道自己的權力在蠶食,又因代地的問題,再加上趙武靈王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的嫡長子,所以趙武靈王又“腦路清奇”的搞了一個分而治之,把趙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治理,從而想以此一舉三得。趙武靈王的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分而治之的結果是二個兒子都想著自己弄到另一半的權力,殺掉對方,再來挾持他這個主父奪大權,而不是再乖乖聽他這個主父的話。這樣趙國就形成了這樣兩股勢力,趙武靈王不再是幕後那個決定趙國大權的王,沒有了權力護身。




所以為何趙武靈王會被餓死,是因為他自己的任性,只考慮自己的想法,沒有想過這麼做的後果。雙方矛盾激化到最後,當然是動手博弈了,最終趙武靈王的小兒子趙何一方勝利,趙武靈王藏匿了自己的嫡長子趙章,趙何一方的趙成把事做絕,強闖主父宮,殺了趙章,把趙武靈王囚禁在主父宮三月,趙何也默認了這種行為,趙武靈王最終被餓死。為何這三月中沒有人救趙武靈王?就是因為趙武靈王的任性,使得自己的權力一點點的被剝奪,沒有權力了,無法讓主父宮有大軍守護,沒法讓人畏懼不敢攻擊主父宮,不敢在主父宮亂來,也調不動救他的大軍,更無法讓圍他的人撤退每天好吃好喝還是王的待遇,主父宮被圍得死死的,即使有個別親信想救又如何?這種情況,個別的親信根本救不了趙武靈王,當然最終就被餓死了。


淡看天上月


趙武靈王,就算在戰國時期,也是一位排得上號的人物。在那個年代,趙武靈王的所作所為,不說絕無僅有,也屬於極其罕見。也正是他的雄才大略和深謀遠慮,才將趙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

不過,他的結局卻並不完美,甚至算得上悽慘。因為他是被親人圍困在沙丘三個月,活活餓死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親兒子趙惠文王對此始終無動於衷,直到趙武靈王死亡後才前往殮屍。

可以說,趙武靈王就是在趙惠文王默許下被餓死的。那麼,在這對父子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讓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呢?

趙武靈王的三步錯棋

一、因寵信吳娃,臨陣換太子,此乃大忌

(周幽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史記·周本紀》

周幽王的身死,固然和其昏庸有關,但是還涉及到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廢了原太子,立了寵妃的兒子為太子。最終,原太子所屬勢力聯合犬戎殺死了周幽王。

趙武靈王所作的事情與周幽王並無本質的區別,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趙武靈王是個明君,原太子(公子章)的勢力也不大。此事雖然沒有引起什麼大錯,但是終究埋下了隱患。

二、退居二線,自號“主父”,卻依舊想幹涉趙國內政

趙武靈王不愧是戰國時期的明主,他為了更好的開疆擴土,正值壯年便讓位於太子何(趙惠文王),自己退居二線,號稱“主父”。他的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更好地培養接班人,還能夠使自己免受政務煩擾,更加專心地開疆擴土。

(趙武靈王)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史記·趙世家》

本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偏偏趙武靈王見公子章可憐,心生憐憫,想要將趙國一分為二,以此彌補公子章。而這一做法自然遭到了趙惠文王的拒絕。

於是,趙武靈王心中便產生了奪權的念頭,而公子章也萌生了作亂的想法。

三、沙丘之亂,主父身死

趙武靈王在自己的決策遭到拒絕後,猛然發現自己已經不是趙國的一號人物。這讓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心生不滿,而公子章的出現也為他提供了機會。於是,趙武靈王為了重回王位,決定在沙丘進行奪權。

事情的結果正如大家所知曉的,奪權失敗,趙武靈王也因此餓死沙丘,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就此落幕。


可以看見,趙武靈王走的三步棋實際上是步步推進的,他先是改立太子,再對原太子心生愧疚,最後產生奪權之念。在這三步棋中,只要走錯一步,趙武靈王就能擺脫悽慘的命運。可惜,一切早已命中註定。

趙武靈王身死,為何無人敢救

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史記·趙世家》

公子章逃亡沙丘宮後,依舊被公子成等人派兵圍殺,這本來沒有什麼大礙,誅殺叛賊,人人有責。可是壞就壞在,主父也在沙丘宮中。這樣一來,誅殺叛賊的功勞反倒變成了圍困主父的過了,公子成二人萬萬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

而經此一役,公子成二人料想趙惠文王必定對趙武靈王恨之入骨,於是便順水推舟,採取了只圍不殺的行為。既滿足了趙惠文王的心願,又不必承擔殺害主父的罪名,以此功過相抵(圍困主父為過,滿足趙惠文王心願為功)。

主父定死,(趙惠文王)乃發喪赴諸侯。——《史記·趙世家》

事實也的確如此,公子成等人圍困了趙武靈王三個月,趙惠文王也是一聲不吭,直到確定趙武靈王死亡,才命人前來收屍。而身為趙國王的趙惠文王都對此保持默認態度,其他人自然不敢多嘴。

結語

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趙武靈王固然雄才大略,但是依舊有著優柔寡斷的毛病。而這一毛病,將他和趙惠文王推向了對立面。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既然趙武靈王已經選擇了奪權,那麼趙惠文王自然也不會留情。而趙惠文王都默認了困死趙武靈王這件事,怎麼還會有人敢來救駕呢?


小云軒談史


沙丘宮變分兩個階段,首先是公子章造反殺害相國肥義並試圖誅殺趙惠文王,李兌與公子成帥軍平亂;然後是李兌公子成困死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仍掌握主要軍權但多是邊軍,邯鄲附近的軍隊在李兌公子成手中。




本來公子章作為中軍將所帶領的禁衛軍是支持趙武靈王的,但在前期平叛中已被鎮壓,合理合法誰都說不上。李兌公子成把沙丘宮圍困後趙武靈王連個送信的都沒有,注意李兌公子成是把沙丘宮中人員全部帶出宮後把宮殿圍困的,趙武靈王的親信肯定被看管起來了,相國肥義作為趙武靈王代理人一開始卻被公子章給殺了,邯鄲和北地邊軍都得不到沙丘宮這邊的消息,只能任人宰割。這就好比西安事變蔣介石實力再大都遠在南京,你在西安只能聽張學良的。



說到底還是趙武靈王低估了暗中的反對勢力,趙國公族向來有政變傳統,又掌控邯鄲的駐軍,作為胡服騎射中的利益受損者,這麼好的機會肯定要用上。事成之後,趙武靈王的支持者還能再造反不成?公子章已死,趙惠文王又是趙武靈王生前確定的繼承人,又是公子章造反在前,也只能吞下苦果。



沙丘宮變給趙國帶來的損失其實也是很大的,趙武靈王生前聚攏起來的大批名臣將相比如樂毅、劇辛、龐煖、樓緩或出走或被排擠,更多的人直接在史書上失蹤,估計是被清算了。連趙奢就是趙括他爹都跑去燕國當太守,最後還能回趙國估計也是和出身趙國公族有關,就這也要從收租稅小官做起,歷史上當上將軍沒幾年就死了,也算是被耽誤了。


歷史伶俜者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中國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死後諡號武靈。名雍,嬴姓趙氏。(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趙雍,不叫嬴雍。)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後諡號為武靈王。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諡號始。


在趙武靈王被困入沙丘宮之後,他就再也不是一個國家的皇帝,而是一個手無寸鐵的普通人,在宮外不僅有著層層重兵把守,而且宮門也被鎖住。可憐的趙武靈王在裡面,就徹底的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像餓死鬼一樣瘋狂的找著吃的。雖然,他已經知道此時的他,必定是死路一條,但是,他並沒有選擇放棄,還在苦苦的堅持著,在沙丘宮當中尋找著一切可以吃的食物。

最終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內,趙武靈王將宮中一切能吃的東西都吃了,包括那一個躲在隱蔽處的鳥巢,然而,在沒有任何補的情況下,他最終還是餓死了,從此一代梟雄就此隕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導致他的命運會如此的悲慘呢?要知道,他可是趙武靈王,是他一手將原本弱小的趙國給打造成為了一個能與秦國相比肩的超級大國,也是他發明了胡服騎射,讓趙國的軍隊從此無人可擋,可就是這麼一個英雄人物,最終卻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趙武靈王五年(公元前321年),韓趙聯姻,趙武靈王迎娶韓女為夫人;韓女生下王子章,被趙武靈王立為太子,史稱太子章。 趙武靈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大陵,娶了夢中情人吳娃;吳娃生下了王子何。 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吳娃去逝,趙武靈王十分傷心。於是就答應了吳娃死前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太子章,改立吳娃的兒子王子何為太子。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國於王子何,自號主父,任肥義為相,兼任趙王何的師傅。王子何即位後,即趙惠文王,國內的政治中心就逐漸地由趙武靈王轉向了趙惠文王,大臣們聚攏在趙何身邊。而趙武靈王退位之後,專心致力國家軍隊建設,收服樓煩,滅中山國,闢雲中、雁門、代三郡,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勝利。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後,趙武靈王開始看自己的兒子,王子何、王子章兩人都是自己的驕傲。王子何現在接了自己的班,成為趙國的國君;而王子章這位曾經的太子,現在卻成為一名普通的王子,每次拜見弟弟時萎靡頹廢的樣子讓趙武靈王十分痛心。 同樣,趙武靈王擁有與段正淳一樣的多情性格,自己對吳娃是愛,對韓夫人也愛。如今,兩個最心愛的女人都去世了,對於自己最喜愛的兩個兒子,趙武靈王希望他們都能分享自己創造的無上偉業,尤其是公子章。 每次想起公子章在無辜被廢后,趙武靈王就會更加的愧疚。於是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相公子章。田不禮本是齊國的失勢貴族,一直希望能夠東山再起。於是抓住機會,就不停的對公子章灌輸長幼有序的思想,讓對王位本已經心如死灰的公子章,開始對王位產生了覬覦之心。同時,趙武靈王經常與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準備兩份,公子章的儀仗用度與趙王何的幾乎一樣。趙武靈王對公子章的厚待讓朝中的許多大臣開始倒向公子章。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結果遭到肥義的反對。肥義本為趙肅侯的貴臣,留給趙武靈王的託孤重臣,曾全力支持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肥義的反對,讓趙武靈王失去重新執掌趙國權利的希望,開始倒向公子章,讓趙惠文王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讓公子章決定採取武力措施奪權。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到沙丘後,趙王何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意圖乘機殺掉趙王何。結果,讓肥義識破計謀,代趙王何前往,果然肥義被殺。於是趙王何排人包圍主父宮,與公子章展開激戰;公子章敗退入主父宮,受到趙武靈王保護。但趙王何部將依然攻入主父宮,在趙武靈王面前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 由於趙武靈王地位超然,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於是趙王何部下將主父宮中僕人全部驅逐出宮,然後將趙武靈王困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又被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最後被活活餓死。


一代改革雄主、"黃帝以後第一偉人"的一生,就這樣因為在立儲問題上的任性決斷,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真是讓人感慨萬千。趙武靈王被囚死在行宮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

2、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儘管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但誰都知道,他才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那麼他被囚禁時,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呢?我想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成與李兌嚴密封鎖消息。我們知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不要說向外傳遞消息,就是搞點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別處的軍隊發佈命令。在沒有統帥命令的情況下,軍隊又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3、在新王與舊王之前,大家選擇新王。我們在退一步假設,趙國軍隊得知趙武靈王被囚禁的消息,為什麼沉默呢?從法理上說,國王才是一國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國王與現任國王的父親,在法律角度上說,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的國主,只能是趙惠文王而非遜位的趙武靈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