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最无解最难受的是皇太极爱的是海兰珠不是孝庄?

费萧何


这个以前看电视的时候纠结过,因为《一代皇后大玉儿》大玉儿的扮演者潘迎紫比海兰珠漂亮很多。十分不解皇太极痴迷她这个点在哪里?



后来长大看历史的后才知道,海兰珠也是非常美的女子。(比大玉儿要漂亮应该)难怪皇太极要痴迷的。但是曾经有相师断言,得大玉儿者得天下,即使是因为这个原因,皇太极也不能让大玉儿嫁给别人。


孝庄作为女子,聪明有于,但温柔不足,皇太极本来就是个硬脾气,帝王霸道范儿,怎么会喜欢大玉儿这样的呢?所以,还是海兰珠的温柔比较得人心。

后来我就不纠结了,男人喜欢笨一点的女人,或者说实在他们面前笨一点的女人。


阿楚故事


这个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疑问,最无解的是为何皇太极爱的是海兰珠不是孝庄?这个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困扰着我,直到成年后,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初次了解到皇太极和海兰珠这两位历史人物是因为童年时期看的电视剧《孝庄秘史》,里面的孝庄大玉儿才貌双全,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不知迷倒了多少人。

而真实的历史上,孝庄也是后宫的“女诸葛”,才华横溢而且长相也是上等人才,然而孝庄在皇太极的后宫里,却丝毫不受宠爱,即使海兰珠在我们眼里并不算那么完美,然而皇太极还是把她奉为真爱。

在我们看来,不论是真实的历史上还是文学作品的演绎,孝庄都要比海兰珠优秀很多倍,首先相貌两人不相上下,都是美貌,因为两人是亲姐妹,其次,孝庄从小跟着姑姑哲哲,更会做人,更世故圆滑,也能讨得后宫的嫔妃喜欢,而海兰珠的情商明显不如孝庄,她不会圆滑,经常说错话得罪人。

最重要的区别是孝庄比海兰珠年轻4岁,而且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才是13岁的小姑娘,而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是个嫁过人的26岁老姑娘,而且论德言容工等女子应该有的品德,都不如孝庄,因此不论从哪方面比较,孝庄都比海兰珠优秀太多,这也难怪大家想不通皇太极为何爱海兰珠而无视孝庄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认为孝庄优秀,不代表在皇太极眼里就是完美,孝庄不是皇太极的菜,他是个雄才伟略的君主,自然喜欢小女人,想要被崇拜以及敬仰,也想要一个真实的爱人,而海兰珠刚好满足了他的设想。

海兰珠文静贤淑、秀丽妩媚,后宫后就和皇太极情投意合,形影不离,海兰珠和其他嫔妃不同的是,她把皇太极当做自己的丈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她并不完美,而且喜形于色,在皇太极面前从不掩饰,高兴就高兴,吃醋就耍小性子。

当皇太极对她说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的时候,她高兴雀跃,没有其他妃子的扭捏造作,她虽然老是得罪后宫的其他嫔妃,不会为人处世,然而她所有的看起来的不完美,却成为了皇太极心中唯一的兰儿,因此这样独一无二的挚爱,皇太极怎能不爱呢?

综上所述,后世的我们即使对皇太极专宠海兰珠很无解难受,但也不能不承认皇太极最爱宸妃海兰珠,皇太极为她喜、为她悲、为她呕心沥血,可谓情深意浓。

海兰珠和皇太极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相信了皇家之中的帝王也有真爱,虽然她和皇太极的婚姻只有短短7年,但她自始至终赢得了皇太极这位铁血君王最深的爱恋,可以说一生无憾了,你们说是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小聪历史客栈


初看《孝庄秘史》,我跟你一样的无解、难受,觉得为什么皇太极爱海兰珠而不是大玉儿?

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电视剧选角的原因

不喜欢海兰珠的扮演者,虽然她也算是倾城的美女,但是总觉得她长了一脸苦瓜脸,尤其是嘴,总感觉像狐狸。

而大玉儿的扮演者宁静,出道以来就美得很大气。

二、角色设定的原因:

大玉儿自带主角光环,所有的情节、人物设定都是为了凸显她的端庄、大气、隐忍、不让须眉的智计。

而海兰珠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傻白甜”、“白莲花”、“绿茶表”、“狐狸精”,所有形容小三、恶女人的词都适用于她,观众看她和黄太极欲拒还迎的第一眼就给她贴上了讨人厌的标签。

因此,后来她做什么都是错的!即使死了,也没能博得大家的谅解。


爱了《孝庄秘史》很多年,所以有时间就会回看几集,十年后再看《孝庄秘史》,对皇太极痴爱海兰珠,甚至丢下好不容易打下的大清江山不理不顾,追那一缕香魂而去就多了几分理解。

电视剧里,对皇太极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有三个。

一个是他的原配哲哲。她温柔贤淑,端庄大气,皇太极还是贝勒的时候她就是府中的大福晋,负责管理皇太极府中的一切事务,以及平衡其它妻妾子女的关系。

哲哲的德行、能力都配得起她的位置,她和皇太极也很恩爱。她与皇太极一路走来,感情从浓烈变得平淡,这种平淡不是消磨于无形的平淡,而是溶入了彼此的血液,成了亲情。

她和皇太极可以无所顾忌地谈论皇太极对玉儿伺寝的感受、对海兰珠的情不知所起,两人毫无保留,说是夫妻,更像知已。

另一个是大玉儿,皇太极爱大玉儿吗?当然爱,哪个英雄不爱美女,何况是满蒙第一美女。

没听说大玉儿将来母仪天下的预言之前,他或许有过占有大玉儿的念头,但不执念,可有可无。但听到预言之后,他想得天下的君王之心就必须把大玉儿占为己有。

得到之前,他仅知道大玉儿的美,但到之后,他还发现了大玉儿的智计,因此,他对大玉儿又爱又欣赏。

可惜,大玉儿的心早给了多尔衮,对他冷的像一块玉。

皇太极这样满心江山的男人,是不屑于儿女情长的,他没有时间也不屑于去争取一颗女人的心,他的皇宫是数不清日夜钻营想得到他宠爱的女人。

他的帝王的自尊,也不允许他在一个女人面前低头。

这时候他遇到了海兰珠。

海兰珠的先天条件并不好,虽然美,但已是弃妇,好在满人并不讲究这些。

遇到海兰珠的时候,是皇太极在大玉儿那里碰了壁的时候。

海兰珠像一只绵软的、受惊吓的小猫,又似一团软软的让人想拥入怀中的云朵。她看她的眼神里满是敬畏,对他的示爱惊吓之中又有期待。

海兰珠的眼里没有大清的皇帝,只有只是黄太极这个人。她全心全意爱着他,仰慕着他,依赖着他,占有着他,把整个后宫的女人都不放在眼里。

她的毫无心计,她的一腔孤勇,大大满足了皇太极作为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全部需要。

因此,他们的爱远远超越了皇帝对妃子的宠爱,他们的爱只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无关权位,只为真心。

因此,最终海兰珠得到了皇太极的全部真情,而大玉儿,只得到了一个儿子和皇太极“后宫第一谋士”的赞誉。


茶心浅酌


这个问题可以八卦一下。因为我小时也不懂,孝庄这么能干,皇太极怎么就不太爱她,不过这些大了都能理解。我们从哲哲、木尔布泰(孝庄)和海兰珠三人分别与皇太极的关系,就能看出皇太极为何独宠海兰珠了。

1614年,十六岁的蒙古皇族之女哲哲远嫁时年二十二岁的皇太极。当时,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已经建国后金,而且于头一年处死了他最有力的汗位竞争者——长兄褚英。皇太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和蒙古联姻的好时机,给原配哲哲尽心尽力的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而哲哲除了以自身的门第受到重视,哪怕后面有海兰珠,她也是获封皇后,稳居中宫。在她主持后宫的时间里,后宫太平;满蒙联姻频频,迎来送往都是哲哲一手主持,皇太极非常满意。从哲哲的谥号“孝端文皇后”可以看出,哲哲应该是一个平和端庄温柔大度的后宫之主。

哲哲以贤德陪伴皇太极三十余年。只是出现的时间有点早,皇太极还在争储,心思不在男女之爱上。懂爱时,二人的少年情感变的更像一人主内,一人主外的“亲情档”。所以,他们能平静的相伴一生,却没有激情燃烧的爱情。

再说木尔布泰。1625年,皇太极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解了科尔沁之危。也是这年,虚岁十三的木尔布泰嫁给了三十三岁的皇太极。首先,是年龄的差距。孝庄后来再能干,此时也不过是一个少女,样子都还没长开,这是其一。

再有,1626年,努尔哈赤过世,皇太极被拥立登基。明军的“宁远大捷”,让皇太极不得不进行对明战略的调整。崇祯重用袁崇焕,硬碰硬的和皇太极干了几战,战事也不容乐观。此时的皇太极更不可能把精力过多用在后宫之上。


海兰珠就比较有意思,1634年,海兰珠已经26岁了,才入的宫,这时皇太极42岁。

这时候,外部心腹之患袁崇焕早就被崇祯凌迟了;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内部皇太极结束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朝政大权在手;又把蒙古二十一旗,从私人武装变成了国家部队。

皇太极正值壮年,顺心顺意,意气风发。遇上了“熟女”海兰珠。海兰珠以贤淑文静著称,正好符合一个在外征战几十年,稍微停泊一下的“中年帝王”的港湾的需求。从此,皇太极便离不开这个“温柔的港湾”了。

也许海兰珠确实美貌风情,但我认为皇太极见过的漂亮女人也不会少。只能说,海兰珠是皇太极生命里,合适的时间,出现的合适的人。就像有回主持人问王志文择偶的条件时,他说:我想找个能说话的。皇太极更多的应该是这种情况。

有人说,那这时候,木尔布泰也大了,为什么不找她?从木尔布泰13岁嫁给皇太极,生福临比海兰珠还晚来看,木尔布泰大概真不对皇太极的眼缘。所以,皇太极爱海兰珠,不过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如果仅从爱情的角度来讲,跟女人的政治智慧没有太大关系,因为皇太极自己就是个雄主。他所要,不过是个心爱的女人而已。

所以,我们年纪越大,约懂得给那些貌似“不般配”,却过的好好的两口子以尊重,不会以自己的喜好对他人情感做判断。毕竟两个人的日子,只有两个人自己懂,外人都是看个热闹而已。
我是热爱古代历史的现代创业人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如是史社


无论从电视剧《孝庄秘史》,又或者是真实的典故中,皇太极都非常钟爱海兰珠。

曾经看孝庄秘史时,我也被皇太极和海兰珠这颗爱情的心所打动,皇太极在剧里并不是一个多么有情义的男人,但对于海兰珠却是例外。

从外在条件而言,确实大玉儿似乎比海兰珠各方面条件都更好,皇太极理应更喜欢大玉儿才对。

但现实确实相反,皇太极却喜欢那个更不起眼的海兰珠更多。

说起来,爱情大概就是这样毫无道理,爱上了看对眼了,就会莫名的,像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一样。

其实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一种同频的缘分。爱情需要,亲情需要,友情也需要。

我们身边总会出现很多很多人,但是大部分人即使你们亲密,或者熟悉,但有时候却能清楚的感觉他们并不能走进你的内心。

而也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轻易的就能打开你的心扉。与他们相处时,你总是感觉轻松,总是能自动的跟着他们的步伐。

他们就像拥有了能开启你内心深处的钥匙一样,轻易就能打开你内心隐藏最深处的东西,能轻易的读懂,理解或者读出和你一致的心声。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契合,跳出了很多外层的交流。

所以这些人轻易就能成为你的“心腹”。我们会从内心就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亲密,互动。

可能有时候只是那一瞬间,一句话,一小段相处,你们就能感知对方是那个能和你同频的人。

这种感觉很微妙,我们常说的伯乐和千里马之间,一见钟情,或者投缘的家人朋友,默契的搭档之间,似乎都有这种心灵上的同频感。

和他们相处时,你从内心深处得到的是释放,获得,而不仅仅是透支或者付出的疲倦。

似乎和同频的人一起相处就会有一种无形的磁力,吸引你产生和对方聊天交往的兴趣。

而这种磁力是可以感染到对方,让双方达到这样一个互通有无的境界。

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投缘”。我相信皇太极和海兰珠之间就是如此。他们只是刚好投缘,聊的来。哪怕只是在外人看来,海兰珠条件并不如大玉儿好,但她能和皇太极之间建立起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链接,轻易就打开了皇太极的世界。

只有打开了他的心扉,她才能在他面前看起来近乎完美。就像爱情里的一见钟情,友情里的无条件包容,亲情里的“偏心”一样,似乎都像开启了某个机关一样,让这种关系变得有点不可理解。

这个世界上,有大部分人,你们每天相处,生活,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和你形成更深层次的吸引,你可能是为了很多表面功利性的目地不得不应付交往。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或者几个人,是你发自内心,无目的对他(她)付出,并且还甘之如饴,乐此不疲的。


唯有西西然


不用无解不用难受。爱情无关美貌,无关财富,无关智慧,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多完美,总会有人不爱你;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多卑微,也总会有人爱你。

海兰珠,26岁才入宫。按照这个年龄推断,她之前应该是已经有过婚姻。她入宫之后,就得到了皇太极的盛宠,她的位次近次于中宫皇后,位居各妃之首。她住的宫殿也被赐名“关雎宫”。大家都知道“关雎”是怎么回事。其他的三妃的宫殿的名字“麟趾宫”,“ 衍庆宫”和“永福宫”,就连皇后的宫殿也就叫个“清宁宫”,不过俗套的吉祥名字罢了。只有“关雎”是诗意地表达着男女之间的爱情。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皇子,皇太极颁诏大赦天下,蒙古各部及朝鲜均派使臣前来祝贺。子以母贵,这个孩子几乎被立为太子。可惜,孩子还没满周岁就夭折了。

海兰珠去世时才33岁。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日夜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经逝去了。

先是失去心爱的儿子,后又痛失盛宠的爱人,皇太极悲痛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后经紧急抢救才舒醒过来。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元”字其实用的也挺过分的,似乎在暗示只有海兰珠是他的妻子。

然而,皇太极朝夕悲痛,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随她而去了,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用情至深。

海兰珠,她也许是古代妃子得宠的最高境界了!

号称满蒙第一美人的博尔济吉特氏 布木布泰,民间称之为大玉儿,清初的杰出女政治家、辅佐了三代帝王的孝庄文皇后,之所以嫁给她姑父皇太极,原因很简单,就是满蒙联姻+她姑姑没有儿子。

公元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从此开始了她的后宫生涯。

布木布泰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 哲哲,早已经嫁给了皇太极,庄妃按照辈分就是哲哲和皇太极的侄女。但在政治利益面前,辈分是微不足道的。

帝王的婚姻中,政治因素很重要,但儿子也重要。哲哲没有儿子,这是她作为皇后的最大隐忧。而即使后位稳固,但别的嫔妃的儿子继位,对其科尔沁家族也是不利的。所以,她首先会考虑把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多充入皇太极的后宫。即可以巩固科尔沁与后金的联姻关系,确保皇太极的后代中有蒙古科尔沁血统;又,自己家的女儿,一家人,说话方便,后宫也更好控制。就选了自己的侄女了。

哲哲的眼光不错。孝庄真能干。为皇太极生了三女一子。儿子就是后来的顺治帝。而孝庄的政治才能,在顺治继位后更得到充分施展。

从庄妃的生育情况看,,至少说明和皇太极之间还是和谐的。她与皇太极之间的爱情有多少不好说,亲情大于爱情吧。但她在宫中的排位却从当入宫时的第二位降到五妃的最末一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欢迎评阅《沈阳故宫之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人在沈阳皇宫中的住房实拍》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提问者恐怕是喜欢某部电视剧里,孝庄的扮演者吧!其实单就历史而言,海兰珠和孝庄姐俩,哪个更讨人喜欢,根本没有答案,关于海兰珠的记述太少了,无法断定她的品貌。从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程度来看,海兰珠肯定还是有她的过人之处。

史料的缺失,让海兰珠像谜一样,我们对她只能是雾里看花。最神奇的一点是,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竟然已经26岁!而她的妹妹孝庄出嫁时只有12岁。谁也说不清,海兰珠为何差点被养成老姑娘。所以,后来民间传说,出现张冠李戴,说她是林丹汗的遗孀。

皇太极确实娶了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遗孀,而且是娶了两位,但这两位都是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其中一位就是博果尔的生母。海兰珠与孝庄,及她俩的姑母哲哲,则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皇太极登基后,一共立了一位皇后,四位大妃,就是上述五位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哲哲是皇后,海兰珠为四妃之首,排第三位的是博果尔的母亲娜木钟,排第四位的是巴特玛,提问者最钟爱的孝庄,成了“小五子”。

都说先来后到讲规矩,可惜皇太极一点不守规矩。孝庄刚入宫时,只有一个大福晋,即哲哲,所以她以侧福晋的身份位列老二。后来就有点“不像话”了,皇太极每娶一位大妃,孝庄的排位就下降一位!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位扎特鲁博尔济吉特氏,惹皇太极生气,被皇太极送人,孝庄都没资格入围四大妃行列!

如此说来,电视剧中所谓皇太极对孝庄多么宠爱,纯属扯淡,这只是孝庄没实现的梦想!

皇太极驾崩时,孝庄才30岁,正值青春年华,伺候了皇太极十八年,竟然落得如此待遇!也许皇太极个人偏好不一样,人家就喜欢成熟的女人,不喜欢小丫头吧。歪想一下:海兰珠的父亲就是得知皇太极的这个怪癖,所以,故意将女儿多圈养了十来年!

不过要说人的命运就是说不清,不受皇太极宠爱的“小五子”,人家肚皮争气,给皇太极生了个儿子福临。随着福临成为顺治皇帝,这个本该没人记得住的“小五子”,竟然变身大名鼎鼎的孝庄!

民间传说,福临自幼深得皇太极喜爱,又是一个胡乱附会。又有传说,孝庄与多尔衮关系暧昧,因而得到多尔衮的支持,所以福临才有机会登基,扯得没边了!

实际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皇太极最尊贵的皇后和四位大妃,一共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小五”孝庄生的皇九子福临,一位是“小三”娜木钟生的皇十一子博果尔。海兰珠曾经生皇八子,可惜仅仅七个月就夭折了。

儿子的夭折,很可能是导致海兰珠早逝的原因,三年后,32岁的海兰珠病逝。

皇太极驾崩后,由于皇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争执不下,皇位只能从皇太极其他的儿子们中选择。按照子以母贵的传统,只有福临和博果尔有资格成为候选人。那一年福临五周岁,博果尔一周岁。序齿排位福临占优,博果尔太小,考虑到古人的夭折率,以及坐朝的需要,他显然不大合适。

这就是福临能即位的原因,跟绯闻没半点关系!大概是老天看不惯皇太极的偏心眼,垂怜“小五子”,特地给她的恩赐吧!


寻根拜祖


小编反而觉得很欣赏,羡慕皇太极与海兰珠之间的爱情。

在那个年代一夫多妻制的背景下,再考虑到男女主人公特殊的皇室身份,本来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之间有从一而终的爱情。

↑皇太极与海兰珠的爱情是美好的↑

但是偏偏在皇太极与海兰珠之间,这样的爱情就发生了。

为什么是海兰珠,而不是孝庄?合理的解释是:初见时的年龄。

要知道,孝庄,也就是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年纪很小,就像她姑姑哲哲皇后嫁给皇太极一样,皇太极娶了姑侄俩的初衷,都是政治联姻的目的。

孝庄嫁给皇太极,对孝庄而言,是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只不过在长期的相处中,孝庄对皇太极产生了崇拜,依赖,以及深爱。

对皇太极来说,迎娶孝庄,也是完成政治任务,他们的婚姻并非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孝庄出身高贵血统,婚姻对她而言是使命↑

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这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氏,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后,称自己的家族为黄金家族,所有姓博尔济吉特的兄弟子侄,都成了黄金家族的成员。

元朝灭亡后,博尔济吉特氏被视为成吉思汗的圣裔,在整个蒙古族中仍然享有崇高的地位。

地位带来的,是责任。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布木布泰出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她有四个哥哥,还有一个姐姐,就是海兰珠。

海兰珠出生于1609年,比布木布泰大四岁。

蒙古部落和女真族人比邻而居,交往频繁,相处密切。

其中,建州女真与科尔沁部首领之间的联姻,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开始起,逐渐频繁,这种政治联姻,对满蒙联盟起到了积极作用,政治影响深远。

布木布泰出生的第二年,她的姑姑,十六岁的哲哲,被祖父莽古思贝勒亲自送到努尔哈赤家族,与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贝勒成亲。这一年,皇太极二十二岁。

↑哲哲十六岁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大福晋↑

本来皇太极已经有了原配福晋乌拉那拉氏,长子豪格都已经六岁了,但是哲哲作为科尔沁部的使者,地位远高于乌拉那拉氏,进门后便当上了大福晋,即使后来布木布泰以及海兰珠也没有冲击到哲哲的地位。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皇太极迎娶布木布泰为妻,年仅十三岁的布木布泰与其说是皇太极的妻子,不如说更像是他的邻家小妹妹,皇太极这一年三十三岁!

整整二十岁的年龄差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代沟!

布木布泰即使再聪慧,也不可能成为皇太极的灵魂伴侣,这次婚姻纯粹是满蒙同盟的进一步巩固之举。

第二年正月,后金进攻宁远,大败而归,有些蒙古族部落离开后金,投奔了明朝,科尔沁部则由部落酋长亲自率领庞大使团前来慰问,可谓是患难见真情。双方在这一年六月初六重结前盟,世世代代永结盟好,共同对抗明朝与察哈尔林丹汗。

毫无疑问,联姻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皇太极对哲哲,布木布泰始终都很尊敬,要说爱情,他们之间应该有爱情,但更多是敬爱,而非宠爱。

公元1627年,三十五岁的皇太极当上了后金国汗,这也导致博尔济吉特氏的地位更加崇高。布木布泰入宫后,主要的日常生活就是跟随姑姑哲哲皇后学习宫中礼仪以及后宫管理,这是至关重要的,布木布泰正是从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政治手腕,当然,皇太极对她们两人的指导也是居功至伟。

↑皇太极与孝庄之间也是有真感情的↑

也就是说,对皇太极来说,哲哲和布木布泰都是他的好帮手,他敬爱她们,视为可依赖的红颜知己。

那这一时期,海兰珠做什么去了?

海兰珠直到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才以二十六岁的“高龄”嫁入宫中,此时的皇太极四十二岁。海兰珠在二十六岁之前,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应该是已经嫁过人,但她的婚史和前夫都已经没有记载。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海兰珠彻底征服了皇太极的心。

就如同题主耿耿于怀的那样,很多朋友心里不服气,为什么海兰珠能,布木布泰却不能征服皇太极的心。

答案就是:初见时的年龄优势。

↑海兰珠出现在皇太极的生活里,时机正合适↑
<strong>

海兰珠的到来,年龄是非常恰当的,一个十三岁的女人不可能让男人情有独钟,但二十六岁,且风华正茂,身体与心灵都已经发育成熟的女人,要获得男人的青睐,并非难事。

所以,虽然哲哲与布木布泰都是在很小的年岁就嫁给了皇太极,但反而不如二十六岁的海兰珠有优势。可以推测的是,如果海兰珠有布木布泰那样长的寿命以及福气,那么清朝的历史必将改写。

海兰珠在公元1637年给皇太极生下了第八个儿子,皇太极非常开心,立即宣布大赦,这可是立太子才有的举措。可惜这个男孩不到满岁就夭折了,这时的海兰珠已经三十岁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龄产妇了,留给海兰珠的孕育机会不多了。

↑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惊天动地↑

果然,四年后,海兰珠还没来得及再度怀孕,就生了重病。皇太极当时正在指挥松锦战场,听说消息后立即抛下前线事务,骑马赶回盛京,一路上累死了五匹马,仍没能见到海兰珠最后一面。

海兰珠死时才三十二岁。皇太极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他是如何深爱这个女子:

六年九月,太宗方伐明,闻妃病而还,未至,妃已薨,上恸甚,一日忽迷惘,自午酉始瘥,乃悔曰“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遣也。”上仍悲悼不已。诸王大臣请出猎,遂猎蒲河。还时过妃墓,复大动。妃母和硕妃来书,上命内大臣掖舆临妃墓,郡王阿达礼,辅国公扎哈纳当妃丧作乐,皆坐夺爵。

其实,布木布泰虽然没有得到皇太极如此深厚的爱情,但谁会指责皇太极“用情不专”呢?布木布泰也没有因此而过的不幸福。

布木布泰心态极好,她认真做好她该做的所有事情,最终母凭子贵,成为人生赢家。

海兰珠也没有输,人生得一真爱已经足矣,一天就足以胜过许多人的一世了。


我见青史多妩媚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皇太极迎娶海兰珠也是一桩彻彻底底的政治联姻。

在努尔哈赤时期,建州女真与蒙古科尔沁部落之间曾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征战,皆以努尔哈赤战败收场。最终,努尔哈赤调整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策略,用联姻的方式确立双方的联盟关系。皇太极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迎娶了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哲哲。

天命八年(1623年),皇太极的继福晋乌拉那拉氏被努尔哈赤勒令与皇太极离婚,哲哲在此时正式转正,成为了皇太极的正室福晋。

两年之后的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的亲侄女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而皇太极迎娶布木布泰的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此时的哲哲怀孕了,布木布泰也就成为了自己姑姑的替补,来充实皇太极的后宫。

皇太极事情非常看重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盟关系,满蒙和亲的国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定下来了的,而他也希望能培养一位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继续巩固双方的关系,然而事与愿违,哲哲和布木布泰先后生下的都是女儿,没有生下儿子。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皇太极的几个儿子,出身都不好,身份非常的低。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继续找到了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贝勒,希望再一次迎娶科尔沁的女子为妻,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哲哲的亲侄女、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被皇太极迎娶回了后金。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也是一桩彻彻底底的政治联姻,为的在巩固后金与科尔沁蒙古关系的同时,为皇太极诞育子嗣。

不得不说的是,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宠爱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首先是海兰珠在身份上是仅次于哲哲。

哲哲是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的姑姑,又是皇太极的正室大福晋,在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改元称帝,册封五宫后妃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宫皇后。

而海兰珠此时仅仅嫁给皇太极一年多,就被封为了东宫福晋,关雎宫宸妃,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比她的妹妹,位列永福宫庄妃的布木布泰要高出了三个级别。

其次是对待海兰珠所生的儿子,皇太极更是将其视为太子。

海兰珠的儿子出生后,皇太极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这些都是福临和博穆博果尔,以及其他皇子出生时所没有的。并且皇太极将其看成为“嫡长子”,很早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只是天不遂人愿,海兰珠的儿子不满一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再次是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关心,甚至可以让其抛下战事疾驰回宫探望。

崇德六年(1641年),海兰珠病重。此时皇太极正在指挥明清之间最为关键的生死决战——松锦大会战。

在松山前线的皇太极得知了海兰珠患病的消息,将前方的一切事务安排妥当后,马上策马扬鞭,一路疾驰赶回盛京,只可惜皇太极还没有赶到,海兰珠就已经去世了。

最后便是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之前的婚姻状况,一直是一个迷。

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是26岁了,要知道哲哲是15岁嫁给的皇太极,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更是只有13岁,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和传统,26岁没有婚配,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有野史记载,海兰珠之前曾经嫁过人,因为同婆家和丈夫的关系不好,自己重新回到了科尔沁,这才重新改嫁给了皇太极;也有海兰珠是嫁给了林丹汗部将,在丈夫战死后,改嫁给了皇太极的说法;也更有说法称海兰珠曾经就是林丹汗福晋之一。但是这一切现在都已经变得无从考证了。

而这也说明,皇太极这是非常刻意的隐瞒的海兰珠的婚姻状况,进而不影响海兰珠及其诞育子嗣的地位,足可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看重与宠爱。

至于皇太极为什么独宠宸妃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

其实海兰珠的自身条件是非常的好。

如果说叶赫那拉部落的东哥格格,是满洲第一美女的话,海兰珠在科尔沁的时候就被誉为了“科尔沁第一美人”,布木布泰那个时候是排在自己的姐姐后面,做的是“第二美人”。

海兰珠是26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的,这个时候已经保持了美丽的容貌和曼妙的气质,再加上也野史中记载的,海兰珠身上有一种忧郁的气息博得了皇太极的感动与同情,这才使得皇太极对于海兰珠情有独钟。

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皇太极到底爱谁不爱谁,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说清楚。


雍亲王府


说起皇太极的宸妃海兰珠,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虽然她比姑姑哲哲和妹妹庄妃入侍更晚,但皇太极在她身上倾注了最多的爱恋,在她死后更是给予她作为一个妃子能够得到的最高礼遇,将她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在辽朝和金朝一直是最高级妃嫔的位分,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太极因为海兰珠不能和他共享富贵而悲痛不已,称当年他的父汗努尔哈赤去世他都没有这么悲伤,在海兰珠坟前下跪为她祭酒,并且命令全国官员停止音乐举哀。海兰珠和孝庄太后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皇太极对海兰珠宠爱有加,对孝庄太后一直是不冷不热,可能他早就看出了孝庄太后性格中狠辣薄情的一面。

孝庄太后嫉妒海兰珠得宠,皇太极去世后永久性断绝对海兰珠的祭祀供养,海兰珠身后异常凄凉,甚至远不如皇太极后宫最低贱的格格。

根据《乾隆实录》中记载,海兰珠是可以明确安葬于皇太极的昭陵妃园寝的:

成书于清朝嘉庆年间的《钦定礼部则例》中也有相关记载:

可以看出两点,第一,虽然海兰珠被皇太极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但后世对她这个封号绝口不提,依然称呼她生前的位分宸妃。第二,海兰珠在生前的位分就高于懿靖大贵妃,昭陵妃园寝按理说应该被称为敏惠恭和元妃园寝,可是却被喧宾夺主成为懿靖大贵妃园寝。

根据嘉庆年间的一份档案:

从康熙开始的皇帝一共有数十次东巡盛京祭祖,每次都会祭祀昭陵妃园寝,连园寝内祔葬的地位低贱的格格都予以致祭,表达皇帝对皇太极妃嫔的尊重,唯独海兰珠从康熙年间开始就一次也没有得到祭祀供养。小小的礼部官员是没有那个胆量擅作主张撤了皇太极时期最尊贵的敏惠恭和元妃的祭祀资格,所以这可以肯定是遵照康熙的旨意办理的。但是海兰珠在康熙出生前就已经去世多年,康熙本人和海兰珠没有任何交集,也没有任何矛盾和纠纷。康熙以孝治天下,他一生最敬重的女性当属他的祖母孝庄太后,他对皇太极和顺治的诸妃都礼数周全,只对祖母的亲姐姐海兰珠进行了不合礼数的打压,究其原因,只能是出于祖母的授意。之后清朝所有皇帝东巡盛京祭祖,也参考康熙时的拿不上台面的成规,只对昭陵的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的致祭,海兰珠从此不再提及。

孝庄太后奴役顺治宠爱的董鄂妃,董鄂妃甚至月子期间被迫日夜为孝庄太后日夜侍疾,又要求董鄂妃带病远赴汤泉服侍她。

孝庄太后本身出自蒙古,也喜欢儿子顺治亲蒙,为他选择了数位蒙古后妃充实后宫,但是顺治有汉化倾向,对蒙古后妃完全没有兴趣,他最宠爱的是一位军官之妻董鄂妃,也给予她最高的礼制待遇。因为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而大赦天下,清朝皇帝哪怕是册立皇后都没有过大赦天下,所以董鄂妃这项待遇直接超越了清朝所有皇后。又因为董鄂妃生下皇子而大赦天下,整个清朝只有海兰珠和皇太极享受了这样隆高的待遇。虽然董鄂妃在礼制方面得到了极度的尊崇,但生活中却异常悲惨被迫为奴为婢。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董鄂妃难产生下荣亲王,用顺治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免身甚难”,对于难产的产妇来说更需要休息调养身体,但在十一月初四左右,孝庄太后因为生病,董鄂妃被迫停止坐月子,拖着产妇虚弱不堪的身体冒着严寒前往南苑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孝庄太后整整两个月,从此孝庄太后健康长寿,而董鄂妃在剩下的三年岁月里则疾病缠身。顺治十六年左右,顺治奉孝庄太后赴汤泉行宫沐浴温泉,董鄂妃因为卧病在床而没有伺候孝庄一同前往,孝庄太后则认为自己离不开董鄂妃的伺候,非常不满意的对顺治说:就不能勉强她来伺候我,来宽慰我的心吗?这表面上看起来是母慈子孝、帝妃雍睦的一幅悠闲皇家生活画卷,实际上对董鄂妃来说,这趟温泉之旅背后恐怕也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皇太极一生金戈铁马,识人无数,或许早就看出孝庄是心胸狭窄、小鸡肚肠的女性,所以更加偏爱温柔贤惠、善良正直的海兰珠也是不足为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