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要說三國時期的曹操能建功立業,多虧了自己手中的五子良將,就是這些人一輩子跟著曹操南征北戰,才有機會讓老曹家一統三國,結束這個混亂的時代。但是同為五子良將的張遼與張郃,同樣也是五子良將之一,為何他們兩個在投降的時候,曹操所給的待遇會明顯不同呢?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時兩人投降的背景。

張遼身為呂布的手下,跟曹操相當於死敵的那種,雙方不知道打過多少次戰役了,可以說張遼的手中已經沾滿了曹操手下將士們的鮮血,而且張遼還是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刻,才無奈之下投降了曹操。

也就是說張遼當時的投降不果斷,就好像自己沒有退路的時候,才想到了可以投降曹操這條路,再加上張遼手中還不知道殺過多少忠心於曹操的將士。

這讓當時的曹操也很為難,畢竟此時的曹操還沒有到後期那種文臣武將遍地走的地步,自己有心想招攬張遼,又怕自己的手下們多心。

不管怎麼說之前都是打死打生的敵人,曹操手下有不少將領的屬下或者朋友都被張遼所斬殺,如果曹操強行招降了張遼,會不會讓自己的手下人離心離德,這個就真心不太好說了。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所以說當時的情況,如果不是關羽為張遼求情,也許張遼就追隨呂布一起走了,正好就是因為關羽的求情,然後曹操內心也不太想斬殺這麼一員出色的將領,所以才會留他一命。

說白了當時的張遼能活下來就是靠著曹操的施捨,更主要的是給自己的手下一個緩和的餘地,給自己下屬說起來,也會把責任推到關羽身上,畢竟大家也知道曹操相當的喜歡關羽,此次關羽開了口,曹操也是沒辦法的情況下,給予了關羽一個面子,所以才放了張遼一馬。

可以說這件事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張遼就相當於撿回來一條命,至於官職和爵位就不好想了,如果再給予張遼高官厚祿,曹操的手下還不把天給翻了呀。

而張郃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官渡之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曹操這邊的實力不如袁紹,不論是曹操還是他的屬下們都想著打勝這場戰鬥,所以說能多得一絲的機會,自己等人生存下來的機會就多一分。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此時張郃投降了曹操,說實話在大家的心中,瞬間意義就不一樣了,這說明自己等人的努力沒有白費,就連敵人的將領都投降了自己這一邊,曹操的勝利指日可待。

簡單來說,張郃的投降更多的給己方帶來士氣上的加成,袁紹居然都已經蠢到如此地步,就連他手下的大將張郃都對他失去了信心,還有什麼不是袁紹可以幹得出來的,這就是自毀長城。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曹操想著重賞張郃了,就連他身邊的將領們也是這個想法,就是希望佔點喜慶,多鼓舞一下士氣,所以說張郃官職跟爵位比張遼剛投降的時候高,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兩個人的出生背景不同。

雖然我們一直都說人人平等這樣的話,但是在古代根本就不可能達到人人平等。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在張遼投降之前,有幾個人知道張遼是誰,也許曹操的手下多少還是瞭解張遼的真實水平,但是同樣越是瞭解,雙方結下的仇恨就越多。

其實高順要比張遼更強大,但是曹操為什麼沒有招降高順,就是因為高順下手太黑,把自己的手下全部給得罪光了,而當時的也沒有人為他求情,曹操為了平息一下己方將士們的怨氣,果斷就把高順推出去斬了。

而張遼的實際水平還不如高順強,也就關羽跟他關係不錯,所以曹操才會手下留情,可以說曹操都沒有想到張遼在後期居然如此給力,成為自己手中五子良將之一的中流砥柱。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張郃,人家早就在袁紹手下之時就已經成名了,河北四庭柱的名聲,可不比曹操手下任何一員大將要弱多少。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如果不是袁紹自己腦子進水,非要把張郃往死路上逼,可能就沒有曹操什麼事,只能說當時的曹操也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因為袁紹的一時疏忽,從而招降了這些名將。

張郃在沒有跟隨曹操之前,就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名將了,都說了人往高處走,張郃投奔曹操之後,怎麼也不可能讓自己的爵位降低吧,這樣的話是不是顯得曹操太不給面子了,再說了袁紹這邊可是還有相當多數量的名將打算投奔曹操。

就算是來個千斤買馬骨,也要把樣子做全吧,以曹操的智商肯定可以想到這一層,於是果斷給予張郃高官厚祿,說白了就是讓袁紹這邊的人看一看,你袁紹不稀罕的人才,我曹操全部接收了,而且所給予的好處要多得多。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為何投降時,曹操所給的待遇不一樣呢?

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曹操才會在對待張遼與張郃兩位降將的問題,有著如此大的差別,說白了就是看菜下飯,誰當時對曹操用處大,曹操就重用誰,誰的能力小就選放到一邊,畢竟曹操是一個相當務實的領導,看中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才會在對等張遼與張郃兩位降將的時候天差地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