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和近體詩您更喜歡哪種體裁?

西廨七叔


古風形式自由開放,內容恣肆汪洋。律絕形式典雅精緻,內容雍容華貴。雖說如此,我還是更喜歡近體詩,因為它更為短小精悍,凝鍊深邃,玲瓏剔透,精緻雋永。更顯得成熟高端。


王緒廣


現在很多人搞不清楚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的區別,說到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說到近體詩就是現代的,其實不然!

古體詩又稱古風,唐代以前的詩歌,還有楚辭、樂府詩都是屬於古風,或者叫古詩。與古風相對應的是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對仗等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

古風(古體詩)與律詩(近體詩)是對立的,有六個方面的區別:第一,從句數上來看,以七言為例,古風可以是八句,但不限於八句,而律詩必須八句;第二,從平仄上來看,古風平仄不拘,而律詩平仄有一定格式,違犯了就出律了;第三,從用韻上來看,古風可以用平聲韻,還可以用仄聲韻,並可以換韻,而律詩必須用平聲韻,並且一韻到底,比較嚴格;第四,從對仗上來看,律詩要求對仗,尤其是二、三聯要求對仗,古風用不用對仗是隨意的,大多數情況是不對仗的;第五,從時間上來看,律詩是唐代的新生事物,是與古風相對應的,唐代以後詩人們作古風,必須在題目上標明“古風”,以示區別;第六,從創作難度上看,律詩難度高點,古風難度低點,律詩抑揚頓挫,古風順口成章,有許多古風像順口溜一樣,韻味不足,隨心所欲。

結論:我喜歡律詩(近體詩),不喜歡古風(古體詩)!至於現代詩,就是目前的“白話詩”,追源到清末,也就100多年的歷史,還不夠成熟,況且路子有點“跑偏”,故本人也從最初的喜歡,到現在的不喜歡甚至反感!僅此而已,不足為怪!


平潭老兵曾7089889


題主的問題:古風和近體詩您更喜歡哪種體裁?

這個問題可從讀者和作者兩個層面來回答。

作為讀者,不管是古風和近體詩,只要朗朗上口,節奏韻感適暢,能給讀者帶來愉悅並有所感悟,都可能喜歡。也就是說沒有非此即彼這一說。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是古風;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是近體,您能由詩體決定更喜歡哪一首嗎?

作為一名詩詞創作者,往往會有所偏愛。就本人來說,更偏愛寫格律詩即近體詩,因為格律詩的創作,更能用昂揚頓挫的語言表達自己想敘發的感情,而且因格律和用韻要術嚴格,就會字斟句酌,往往會為一個字的選用,反覆推敲,這一過程對寫詩來說,是一種很好的修煉。當然也寫過幾首非格律詩,但不好稱為古風,因文言文功力淺和古典知識欠缺,沒有了古樸之感和鮮有用典,只能說是四言、五言或七言(押韻)詩。如本人前段時間遊濟南趵突泉有感,就分別用七絕和五絕(均為新韻)各寫了一首詩。既要表達出觀感,又要合格韻,就會反覆修改,這一過程雖熬人,但成詩還算滿意,應該說還有改得更好的空間。下面是所寫的《七絕 趵突泉》:

趵突三眼湧花連,碧水池中澈影旋。

客擠流觀奇景色,源頭暗隱哪山川?

其中第一句中的最後一字,用“連”還是用”蓮”猶豫了一兩天,雖發表時用了“連”字,但至今還在思考是否用“蓮”一字雙關更有詩韻。

如有不妥之言望海涵。對於本人的拙作 ,也望多指導和給出您的高見。謝謝!


珒禺


我一直認為文字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我國最早的詩歌從夏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的詩歌是一種演唱的歌詞,孔子從三千多首有記載的詩歌中按照“思無邪”的原則,挑選了305首收錄於《詩經》之中,就是我們知道最早的古體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鄭風·出其東門》

非常的樸實,情真意切。我一直覺得每個時期的詩歌形式跟當時的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詩經大概是當年的流行歌曲吧,很接地氣又不失風雅。

經過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薰陶,詩歌的內容變得更加的華美、悠遠。屈原的《離騷》、《九歌》創立了“楚辭”這一種新的辭賦文體。但總體還是以歌的形式來表現情感的,如《大風歌》、《垓下歌》都是有感而發的抒情詩。

東漢的詩歌又和西漢三國的大有不同,詩詞歌賦已經從詩歌慢慢轉變成了詞賦了,從《子虛賦》《洛神賦》到《琴歌二首》《觀滄海》可以看出在哪個時代,詩詞、詞賦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兩晉南北朝時期,較為出名的就竹林七賢、陶淵明和謝靈運等人了。這是比較混亂的一個時期,五胡亂華征戰不休。這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後唐李煜的詩詞,詞賦的形式較多。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唐詩宋詞元曲,這個就比較出名了。唐代湧現出了一大批有名的詩人,詩壇復興的時代。

初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四傑)

盛唐:李白、杜甫,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以高適、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人

中唐: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

晚唐:李商隱、杜牧、溫庭鈞等詩人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明清時期詩歌雖然繼續發展,但是創新和拓展之處較少,我對詩歌瞭解的比較少,印象裡較為出名的就唐伯虎和納蘭容若知道的多一點,尤其是哪首《桃花庵歌》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在之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對中國近現代詩歌尤其是白話文的出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每個時代都會有詩人,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古風的。


觀史不復哀


雖然我寫的詩都是近體詩,但古風和近體詩相比起來,我還是更喜歡古風,而且很想多寫些古風。

因為我覺得,詩言志,詩言情。古風由於在平仄格律方面束縛少,更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寫起來能揮灑自如地抒發自已的情緒,不會因為遵循平仄格律而“以律害意”。

而近體詩因為有嚴格的平仄格律規定,同時還有很多禁忌的要求,用韻也極其嚴格。雖然也能寫出很好的詩句,但總覺得不是很“率性”。往往因為近體詩的諸多規矩而不免有“以律害意”的情況發生。

雖然我的詩寫得一般,但是我還是有近體詩和古風並重的想法,以後儘量多學著寫些古風。


武漢零仃洋


從格律上看,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一般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約束。而近體詩是以律詩為代表,其韻、字數、平仄、對仗都有著格律要求。從寫作特點和要求上說,古風比較自由一些,律詩則更嚴格、約束更多一些。因此,寫律詩和寫古風對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的要求肯定有所不同,往往前者要高於後者。但又由於律詩的格律的限制,古風與律詩相比,在充分表達上則顯得更為靈活和優渥,這是古風得到廣泛普及和推廣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論是喜歡古風,還是喜歡近體詩,都是依據個人條件的自我選擇。



勤耕


古風有古風的優點,近體有近體的特色,都喜歡。

然,近體格律要求嚴格,更喜歡無畏挑戰![大笑][玫瑰][大笑]


燕山常青客


誓言(古風)

壯志凌雲空有淚

俗世凡塵亦英豪

誓言不立不罷休

追逐浪尖到天橋

1993.07.


駿鷹S


古風重在古雅精練比興深涵迂曲,近體詩重在齊整嚴謹多層次節奏頓挫抑揚。二種體裁各有長處,亦各有抒發特點與對象。如寫懷古敘事抒情的,以風宜為鋪陳抒放。寫平常生活經歷體悟感概抒發的,以近體律絕為宜。總之風以長篇勝,近體以精悍勝,二者各擅勝場。這裡:我各錄一首以飱讀者。(1),臨池得書感悟。也無秦漢竹,也無魏晉箋。忽來蟄龍角,絕壁刓悽然。翻飛恐墜殞,沉鬱疑醉眠。烈士蕭蕭恨,幽芳寞寞憐。分明暮年夢,逕自出毫顛。(2),習書得句。不書魏晉不書唐,卻把封泥入簡章。春蚓秋蛇何處去,一聲裂帛笑尋常。


一斗樓


古詩詞與現代詩歌,我更喜歡古詩詞,古風不算規範的古詩詞,所以我不會寫古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