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空气清新18


提起肠息肉的事,想起我们主任前一阵总是胃胀,做了胃肠镜,别说还真发现一个息肉,从形态学上看,考虑是腺瘤的可能,做了病理活检,同时把腺瘤电切了。

那么肠息肉是不是都要切除呢?

答案还真不是必须切除的,主要要看息肉的性质。

肠息肉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炎性息肉,这种息肉的成因主要是肠粘膜受损,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的局部增生,性质主要是炎性成分,一般这样的息肉不需要切除,主要应用抗生素,大多数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治愈的,就是息肉消失。在抗炎的基础上定期复查,一般在半年左右再次复查肠镜的。

还有一种就是腺瘤样息肉,主要原因是肠粘膜局部的腺体的增生导致的,一般这样的长息肉很难自愈和消失,并且有一定的比例癌病,但不是短期的就能癌变的,多数情况就算癌病需要5至10年的时间。但是为了避免癌变,一般是要切除做病理的,这样操作基本在肠镜下可以完成。

肠息肉可能还有一些少见的因素,比如腺瘤样病,克隆恩氏病等可能会有多发息肉,这种情况就要治疗原发病了。

所以肠息肉不一定必须切除。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这段时间不少病人因为腹部隐痛伴大便不成型的情况来看病,做肠镜发现肠道有息肉。懂得应用互联网查询肠息肉的还好,不懂应用网络的,还以为长了几颗肿瘤。这是我们国人的状况,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有点问题马上到医疗最好的医院看病,穷人舍不得花钱看病,先是在小诊所看病,实在是拖不得了,才去医院看病,往往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


肠息肉,是正常人体肠道组织上多出来的肿物,是良性肿瘤的一种。它是长在粘膜表面凸起的肿物,一般认为与肠道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肠息肉分为腺瘤、乳头状瘤、黑斑息肉病、儿童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

肠息肉既然是异常的组织,肿瘤的一种,那么是否都要切除呢?

答案是肯定的,肠道息肉建议切除,它暂时是良性的肿瘤,但终究有可能会癌变,留着是个隐患,切掉了,可以一了百了。


大家都知道,肠镜的检查是发现肠息肉最好的手段,同时也是切除肠息肉最好的途径。在肠镜发明之前,肠息肉的切除是要开刀去取的,那时候的息肉切除可能就要好好考虑利弊了。肠镜,它可以通过显示器看到肠道的情况,对一些病变部位可以取病理活检,大部分息肉摘除也是顺手拈来的事了。

肠道的息肉有大有小,切除息肉的方法自然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可通过肠镜去切除,还有一些癌变的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有一种特殊的息肉可以像痔疮一样脱出肛门外,直肠息肉。这种息肉很容易与痔疮混淆,有些人会用自己的手牵拉摘除,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样做会引起严重的大出血和感染,有的甚至会因为大出血而导致死亡,同时盲目的牵拉也不可能彻底治愈息肉,还有可能刺激导致癌变。因为我们一样曾经收治这样的案例,导致下消化道大出血,还好送来医院救治及时。

当做肠镜时,医生建议做息肉摘除和病理检查时,一定要配合医生,虽然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但还有个别是癌变的,很有必要做这些检查。

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关注李医生告诉你。


李医生告诉你


近日收到一个68岁的老年女性,是因为反复出现便后出血来住院的。

早期患者一直以为是痔疮,都是外用痔疮膏等治疗,但病情无明显好转。近日外涂痔疮膏后,出现肛周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最后做了电子肠镜检查,结果考虑直肠多发息肉、直肠肿物性质待查。



(如下图↓↓)可以看到,上段结肠还是一些宽基及带蒂的息肉,但直肠的息肉已经有癌变的倾向了(病理结果未回)。


肠息肉到底要不要切?这个问题很多人问,回答的也不少,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以上事实,却是最好的答案。

个人以为,肠息肉还是必须切除。

所谓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


虽然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是腺瘤性肠息肉,但一般的肠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也是会引起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与其等息肉出现症状,还不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试想,如果身体内部就长着息肉,而且在慢慢生长,谁还能安之若素?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而且不切除,就需要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肠镜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所以,建议有肠息肉的患者,须尽早切除,做到防微杜渐。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大多数涉及医学的问题,用了过于绝对的词,答案就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一旦绝对化,就包括了所有情况,这就不科学了。肠息肉必须切除吗?当然不是绝对,当然要看具体情况。

肠道息肉,是非常常见的病变,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在内镜下通过肉眼就能八九不离十判断出来,就像多数皮肤科医生判断皮肤病一样,看一眼就能诊断出来,不必每次都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或活检病理。息肉这种良性病变,和癌症在外观形态上还是不一样的,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所以,多数情况下,如果发现小的息肉,内镜医生如果有把握认为是息肉而不是其他恶性变病,可以考虑直接摘除或烧灼处理。但经常会另安排时间择期处理息肉,因为涉及治疗的问题。

息肉有不同的类型,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通常极少恶变,而腺瘤性息肉则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恶变率,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一定会发展为癌,而且癌变也不是短时间就癌变的。总体上,腺瘤性息肉还是要尽早行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肠镜。


肿瘤专科医生


我们身体内部各个器官分布得当,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彼此合作。我们每日摄入食物,必须经过的部位便是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所在,而肠道问题也是现代人重要的疾病问题之一,比如肠道癌,再比如肠息肉。

肠息肉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肠息肉是一类从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异常生长的组织。肠息肉中的“息肉”二字,并不是真正的有肉,一般里面是不存在肉的。

肠息肉产生的原因

肠息肉之所以会产生,原因多样,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原发疾病。此外,像是情绪、饮食、环境等原因也会引发肠息肉的产生。确切来说,有饮食结构不健康、存在一些容易引发肠息肉的原发性疾病,或是家族中有多发性肠息肉病史的人,他们更容易

患上肠息肉。

肠息肉的表现

一般肠息肉并无特别的症状,但也会有些不良的表现,比如便血、消化不良、出血过多、贫血等。若是一般的小肠息肉,那么表现则更加不明显,但是小肠息肉出血可能引起呕血。

了解肠息肉的存在,那么如果患上了肠息肉必须手术切除吗?

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一般情况下,肠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切除,因为很少息肉能够自行消退,大部分息肉却会随着时间而变大,也增加一份癌变的风险。

我们主张切除肠息肉,主要是因为肠息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肠息肉的危害

1. 会造成患者吸收方面出现问题;

2. 可能会引起腹泻或是排便增加、便血,还会影响患者心理,对生活造成影响;

3. 肠息肉可能会有癌变的风险。

而发生癌变的息肉主要有以下情况:多发高于单发;年龄越长,生长速度越快的,体积越大的,癌变的速度也越快;基底部宽大,或是不带蒂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

肠息肉无法仅仅通过药物治疗痊愈,少数的息肉可以通过抗炎药物治疗的,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通过手术的帮助。所以发现自身有肠息肉的人,建议切除,以免增加疾病风险。

备孕、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网上药店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肠息肉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只要是肠道表面的新生物,都叫做肠息肉。肠息肉包括了很多种,例如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等。这么多种息肉,只有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结肠癌,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切除腺瘤性息肉就够了,其他类型的息肉可以不用处理,炎症性息肉经过抗炎治疗后,还有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者很大的差别,首先,从外观上来说,你很难区分息肉的性质,到底是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尽管经验丰富的内镜科医生,从息肉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导致的区分息肉的性质,但是谁也不敢100%的肯定。为了明确诊断,息肉最好做一个活检,确定息肉的性质。对于特别小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钳净就可以了。

换句话来说,知道肠道里面有息肉,但是没有切除,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因为你的体内可能藏着一颗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癌变,很多患者会觉得不舒服,担心自己的病情。所以,以我个人的经验,如果发现了肠道息肉,最好都尽早的切除,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防止癌变。息肉越小,切除难度越低,为什么要等到息肉变大甚至癌变在做手术切除呢?


普外科曾医生


肠息肉最好内镜下切除。除非很小的息肉,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极少的炎性息肉可以自行消失。但是,绝大数息肉随着时间会变大,癌变的风险增加。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发现肠息肉后及时内镜下切除。因为,当息肉很小的时候,一是癌变的几率很小,另一方面内镜下切除方便,不容易导致出血,穿孔的问题, 还有罕见情况就是以为很小的息肉,不会癌变,但恰恰就有很小的“息肉”就是腺癌,一旦遗漏,后患无穷。

肠息肉是大体的形态描述,具体的类型是需要活检明确的。肠镜发现息肉,最好活检明确性质,是普通的炎性息肉,还是腺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大。一般从腺瘤到癌变的时间大概是5-10年,但是也有时间很短的。因此,当发现息肉或者腺瘤,就及时切除,会阻断腺瘤到腺癌的变化过程。

肠息肉或者腺瘤,在比较小的时候,内镜下切除容易,甚至多数在门诊手术就可以,直接圈套电切。但是,如果活检可疑癌变时,最好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类似早期癌症的手术,这样切除更加彻底。


【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胃肠疾病专业的防治知识】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肠息肉看起来没事但是它是个很危险的因素,容易致癌,因为肠息肉主要是由各种肠道感染、长期的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还有遗传等因素都会导致肠粘膜表面的异常增生,它按病例性质可分为炎症及肿瘤性的。



肠息肉主要好发于结肠及直肠部。炎症性的可以控制,而腺瘤性的有很大程度的恶变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带鲜血,而且间断性的便血,还有黏液脓血便,排便前或者后都有里急后重感,有时便秘,排便次数增多,还有腹胀隐痛不适等症状。根据息肉的大小以及发生的部位,还有数量的多少都会引起不同的症状,甚至还有贫血及肠梗阻。


如何治疗呢?并不一定所有的肠息肉都要切除,要根据检查做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药物治疗,出血多者首先要用止血药物(云南白药、止血敏),炎症感染者可用抗生素及药物。

2、腺瘤样息肉及形状比较大的(1cm以上者)息肉建议切除,防止癌变,而对于小的(小于1cm)息肉可以电灼伤去除。

所以说肠息肉还是要根据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后。根据息肉大小及病例类型去治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至少90%以上的结直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尤其是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被公认为是癌前的病变息肉,尽早发现并在内镜下切除是必要的。

那么所有的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先来看一下肠息肉的分类:


1、增生性息肉

很常见的息肉类型,基本上不发生恶变,部分可自行消失。临床上有人曾做肠镜发现过息肉,但是一年后复查却消失了,这就是增生性息肉。

2、炎症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多于炎症性肠病有关,即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有关,直径常在1cm以下,一般也不会发生恶变。

3、腺瘤性息肉

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根据研究显示,管状腺瘤的病变率为10%~15%,绒毛状腺瘤的病变率为20%~40%,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病变率为30%~40%。


腺瘤性息肉虽说是癌前病变,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均会发展为癌。

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是跟其息肉的大小、多少、绒毛含量多少、组织学类型、腺瘤患者年龄等息息相关,

一般认为腺瘤大于50%;息肉数超过66.7%;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等。

及时发现了腺瘤性息肉,其发展为癌也是需要时间的,平均时间在5~15年左右

即使发现了腺瘤性息肉,及时行内镜下切除,并做到定期复查结肠镜即可。


医露


肠息肉太大才需要切除,一般用息福欣消除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