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是從左往右貼還是從右往左貼?為什麼?

可樂ddd


上下聯怎判斷?對聯怎貼?我教你三點。

一,從詞句內容上判斷上下。比如說灶君對: 《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先是上天,而後才回宮,反了則沒道理!

二,從對聯尾字音韻上判斷。上聯尾字多為三四聲,下聯尾字多為一二聲。但也有上下聯都是同聲的,此況的判斷唯有綜合分析確定了。的確也有不分上下的怪聯!

三,明確了上下聯,怎樣貼?有兩種貼法,都有其理,都算正確。理論根據是我國的行文,橫文從左而始,則左為上,豎文從右始,則右為上。所以,對聯怎貼決定於橫幅寫法。橫額從右始讀,則右為上,右邊貼上聯,左邊貼下聯。若橫額從左始讀,則左邊貼上聯,右邊貼下聯。常見的貼錯是三聯不統一!


琵琶嘴


貼春聯是有講究的,到底是左邊貼上聯,還是右邊貼上聯,主要看橫批的字起自左還是右。


傳統的對聯貼法是右邊貼上聯,左邊貼下聯,橫批的字是從右向左念。為什麼是這樣?古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傳統的書籍,裝訂與今天正好相反,這就是為什麼說“讀左傳書往右翻”的原因。


今人的習慣,習慣從左往右寫字,書本裝訂也不同於古書,不過,仍然還有古式裝訂的。對聯的橫批也是從左往右寫的,那麼,上聯應該貼在左邊,下聯貼在右邊。

另外,上聯的尾字必須是仄聲,即漢語拼音三四聲,下聯的尾字必須是平聲,即漢語拼音的一二聲。上聯也有例外的情況,一般它是入聲字,古時為仄聲。


李連明


從右向左貼,這是習慣,古人豎寫都是從右向左的。看看我自己寫的春聯!


我本善良128319101


春聯是從左往右貼還是從右往左貼?為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春聯就是我們中國人在過春節的時候,在家裡所有門框上貼的“對子”,以示辭舊迎新,迎祥納福,更有辟邪除災的寓意。但在貼的時候,是有講究的,不能隨意為之,否則就貽笑大方。

對聯屬律詩的範疇,所以它就有平仄關係,也即它的上聯必須是仄聲,下聯為平聲,符合“仄起平收”原則(新韻是現代漢語的一聲二聲為平韻,三聲四聲為仄韻)。在此就出現一個貼對聯判斷上下聯的問題。這裡又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傳統的讀寫習慣區分上下聯,二是按現代的方式區分上下聯。

首先說傳統的方式。傳統的書是豎寫右翻,從右向左逐行讀,對聯的上下也就符合這個習慣,也就是我們貼對聯時面對門框,右邊的門框貼上聯,左邊貼下聯,然後是橫批。(如圖所示)

其次再說現代對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書寫習慣,由之前的“從右向左”的讀寫習慣,改為現在的“從左向右”,隨之而來的是對聯的書寫習慣也改為“從左向右”。(如圖所示)

這裡說明一個情況,在我們不知道先貼哪一面的時候,就先看橫批的文字走向,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地讀,那就是傳統的貼法,也就是先貼右門框,再貼左門框,最後貼橫批。反之亦然。

(鳴謝原圖作者)


中條山人14783123


要正確貼對聯,最關鍵的是分清門左和右,人站在門內(院落中或者室內)往門外看時(我們講的門向和房子的座向就是這樣分辨的),你的左手就是門的左邊,右手就是門的右邊,這樣門的左邊貼上聯,門的右邊貼下聯。人站在門外面對門讀對聯時,你的右手是門的左邊,貼的就是上聯了。所以,讀對聯時先從上往下讀右手邊的上聯,再讀左手邊的下聯,最後從左往右讀橫批,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要隨意改變。

按古代的規矩是:面對門,橫批是從右到左,所以上聯貼在門的右側,下聯帖在門的左側。 按新法:面對門,橫批是從左到右,所以上聯貼在門的左側,下聯貼在門的右側。 因此貼對聯要以橫批順序而分左右。橫寫是從左向右寫,橫批是橫寫,必須從左向右寫,現代寫文章是從左到右一行接一行寫是標誰規範的。豎寫必須是從上而下寫,而且是從右始一行向左寫。是較為規範的書寫格式。如寫書法作品一樣,豎寫是從右開始的,不可能從左開行的。本人堅持的原則是:橫寫的必須從左至右,豎寫的必須從右至左。就這麼簡單,所謂的橫批,就是橫貼橫寫;對聯是豎寫就豎貼,就必須從右起。

對聯本身就是沿襲傳統,那就應該按傳統的方式書寫。左為上應該按門的左邊為準,比如在堂上的坐椅通常是左為上,而不能因為你把對聯的橫批以右書寫而改變了坐椅的上下。由此可見,對聯的橫批從右起筆本身是錯誤的,而隨橫批定上下也就不正確了。規範的上聯應是"平仄平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等等始終是"平起仄收",下聯則是:"仄平仄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等等始終是"仄起平收"。橫批無論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那是根據時代的讀寫習慣而產生,按時代要求去讀寫,而樹聯的讀寫自古以來並沒有改變,都是自右往左讀寫,所以不管橫批是"從左至右"還是"從右至左",樹聯都必須是"從右到左"讀寫(張貼)。

古人書寫習慣是從右往左,橫批亦是,所以自然上聯在左,而隨著時代變遷,習慣更改,很多橫批已經從左往右書寫,因此上聯也應在大門右側了,說到底中國文化以人為本,應以讀對聯的人(面對大門)為參照本體,缺失了人的參與,文化也就失去了特色。關於上下位的確定是這樣的,一是分座位和行位。

即座位是指一個坐著的人他的左邊是上位,右邊是下位。而行位是指一個行走的人,他前方的物體或者人,對應他的右邊方向為上位,左邊方向為下位。實際還是以固定的物體和站著不動的人而確定上下位的。左邊為上,右邊為下。過去皇上的左承相就比右承相大半格。如今大領導開會就座時,領導左邊的為二把手,右邊的為三把手。

對聯貼法;應該是右為上、左為下,我國曆來是豎條是從右往左寫。橫批歷來寫法也是從右到左,右來改革為從左往右,我們不能就把上聯貼在左。還是遵照歷史吧,因為豎版的書是從右到左排的,橫版的書才是從左到右排的。看來絕大多數橫聯是從左到右寫的,沒有豎寫從右往左讀的,古人書寫從上往下、從右往左讀與人的意氣神貫通的,只有漢字既可從左至右又可從右至左又可從上到下又可從下到上讀寫,之所以漢字搏大精深是其他任何一種文字無法比擬的。

凡是來評論春聯的都是對傳統文化有愛好,我認為,春聯應該從右往左,上聯應該貼右邊,因為春聯是古人傳下來的,古代右為大,古人寫字從右往左豎寫的。而橫批是從左到右,也是現代的習慣。到人家去做酒席,右上角都是輩分最大的,所以上聯應該貼右邊。我才疏學淺,希望朋友們不要笑話我。也希望大家一起討論我國的傳統文化。


歷史深度揭秘


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中間為王,右為尊。”

春聯做為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又叫“春貼”、“門對”、“對聯”


春聯由來

對聯的前身是“桃符”。相傳遠古時期,東海某桃林住著神荼(shēn shū),鬱壘(yù lǜ )兩兄弟,他們專門懲治萬鬼,捉鬼喂虎,所以鬼魅邪惡都乖乖的聽話。玉帝見他倆除害有功,便封他們為專懲邪惡的神仙。


後來人們一到春節,為祈求平安,就在家門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鬱壘,畫個老虎掛神索。再後來把桃人改成桃板(又叫“仙木”),在板上畫神像,或寫“神荼”,“鬱壘”兩個名字,懸在門兩邊,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聯。

  • 真正成型始與後蜀孟昶所倡導的貼春聯,經歷五代、南北宋,由明朝朱元璋頒發政令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


古代春聯

古代寫文章,空白的簡放在左邊,寫完的簡排列在右邊。寫的時候左手拿起一根簡,右手執筆在上寫一行字,寫完一根簡,就把它排放在右邊,依次從右排到左。

這樣寫完繩成"冊"後,就形成自上而下豎排,從右往左讀的這種習慣。後來絹帛、紙張發明後,人們還是承襲了這一習慣。形成了以右為尊的觀念。



對聯亦屬律詩的範疇,所以它有平仄關係,也即它的上聯必須是仄聲,下聯為平聲,符合“仄起平收”原則。

現代對聯。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書寫習慣也發生了改變,1957年“規範書寫”明確規定橫寫從左至右書寫。隨著從左往右的寫法慢慢普及。對聯的書寫習慣也改為“從左向右”。

漢語拼音分為: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在古代“一聲、二聲”合起來叫“平”,“三聲、四聲”合起來叫“仄”。演化到現在:根據對聯的最後一個字是拼音“三四聲”的貼在右邊為上聯,“一二聲”的貼在左邊為下聯。



舉例:“春趁梅花香裡到,福隨爆竹暖中生”的上句最後一個字“到”字是第四聲,貼在右手邊為上聯。那下一句最後一個字“生”是第一聲,貼在左邊為下聯。

  • 奧運會等一些國際賽事,也是冠軍的右側是亞軍,左側是季軍。

總結

某認為:對聯做為文化遺傳應被繼承,應保留從右往左貼。



愛讀書的小蛋蛋


相信很多人,在剛拿到春聯的時候都會有些不解,不知道上聯貼在哪?下聯貼在哪?

其實歷史上對春聯的貼法是很有講究的,我們應該都看過電視劇,古代的牌匾從右往左讀,包括書籍也是,所以為了順應當時人的習慣,春聯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習慣發生了變化,從解放後開始,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春聯的貼法,按照各地的習俗,在時間上有一定的差異。

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裡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什麼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地增鴻連滿門財,天賜吉祥全家福。”根據普通話上下聯均以第二聲陽平收尾,根據平水韻還能區分平仄。在沒有橫批而且上聯氣勢弱於下聯才使用上仄下平。

對聯的上聯貼哪邊?

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關於春聯還有一種神話傳說。

相傳在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 山海經》裡,有一個 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

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 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 神人,名叫 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中國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其實關於春聯,在民間還有一種講究。

我們常見的春聯都是紅色的底,字體的話有金色,有黑色等等。

但是偶爾間,我們會看到綠色、黃色的底,明明是春節,為什麼不是紅色呢?

其實一般貼了黃色、綠色底的春聯,寓意著家裡有人去世了,三年內都不能張貼紅色的對聯。


醉珺


現在,離大年越來越近。貼對聯就要擺在我們的議事日程上了。二十八,貼嘎嘎,在我們這裡,臘月二十八是貼對聯等的日子。

但是,對聯應該怎麼貼,卻讓有些年輕人上了愁。聯首在左邊呢,還是在右邊?我現在給大家說一下。

其實對聯按照橫聯的寫法分為兩種貼法。一個是自左向右,一個是自右向左。

如果橫聯是自左向右唸的,那對聯就應該首聯在左,尾聯在右。這個是按照現在的閱讀習慣,自左向右唸的,故而為之。

但是,由於一些老年人還是習慣自右向左的閱讀辦法,橫聯自右向左念,那麼對聯也就應該首聯在右,尾聯在左了。否則,橫聯自右向左念,對聯卻要自左向右念,就會上下不一致了。

  • 那麼對聯大都是對偶句,怎麼區分首聯尾聯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對聯的字尾。一般的字尾是平聲的是尾聯,字尾是仄聲的是首聯。

我說的對嗎?請留言討論一下吧?謝謝你們的參與了。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畢竟古代平仄講究特別多,但是這個方法在現代來說比較有效簡單。

漢語拼音有四聲,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我們古人管一聲二聲合起來叫他平,三聲四聲合起來叫仄聲。

左右兩個對聯最後一個字是拼音三四聲的貼在右手邊,一二聲的貼在左手邊。仄右平左是對聯規矩,從右到左是古人的正常順序。

舉例:比如“能與諸賢齊品目,不將世故系情懷”的上句最後一個字“目”字是第四聲,貼在右手邊,是上聯。那麼下一句最後一個字“懷”是第二聲,貼在左邊,是下聯。

最後祝福你,闔家幸福,健康平安!!!



法永禪師


春聯是從左往右貼還是從右往左貼,這應當依橫批來定。

橫批如果是從左往右,那麼,左為上聯,右為下聯;反之,如果橫批是從右往左,那麼,右為上聯,左為下聯。

那麼,到底是從左往右貼還是從右往左貼呢?

我倡儀,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亂,規範春聯的行文款式:從今往後凡春聯,左為上聯,右為下聯,從左往右為正確的貼法。


這是因為:

第一:春聯從左往右貼,符合現代人的書寫習慣;

其實,古代人的春聯從右往左貼,是與古人的書寫習慣相一致的。

現在書中的文字都是從左往右寫的橫排體;而古書中的文字是自上而下寫,從右往左讀的豎排體。而豎排體則源之於簡牘。

簡牘也就是竹簡與木牘,它是我國古人寫文字的材料,就相當於現在書寫文字的紙。在紙沒有發明之前,古人的典籍、文書等都寫在簡牘上。

簡起源於商代,盛興於戰國,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的發明與使用,被紙所代替。

簡是古代書籍的基本單位,相當於今天書的一頁。一枚簡,寫一行直書文字。一篇文章寫許多個簡,用繩串起來,稱為"冊"。

"冊"上的字是自上而下豎排的,文章是從右往左讀的行文規範。

這種情形與簡的書寫與繩串成"冊"有關。

在古代要寫一篇文章,空白的簡放在左邊,寫成的簡排列在右邊。寫時,左手拿起一根簡,右手執筆在上寫一行字,寫完一根簡,把它排放在右邊,寫完一根簡,把它排放在右邊;這樣排出的行款,總是寫好的第一根簡排在最右,以次從右排到左。這樣寫完繩串成"冊"以後,就形成字是自上而下豎排的,文章是從右往左讀的這種行文規範。由於長期地以簡牘行文,就形成了書寫者右行和下行的習慣。以至於在絹帛以及紙發明後,人們還是承襲了這一習慣。而且,還形成了以右為尊的觀念。

表現在春聯上,也就是以右為上。橫批是從右往左,右為上聯,左為下聯。

由此,我們看出古代人的春聯從右往左貼,是與古人的書寫習慣相一致的,也可以說是在簡牘上行文不得已而為之的具體表現。

現在的橫排體,自左而右書寫,自左而右閱讀,由於行文方便快捷,普遍地為人們所接受,尤其寫春聯的橫批時幾乎都遵從左往右書寫的行文規範。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把這行文規範制度化呢?

第二:春聯從左往右貼,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

古人的春聯之所以以右為上,與他的行文規範是一致的。如果現在我們的春聯,橫批是現代式的從左到右,而對聯卻要求是古代的以右為上,這似乎有點不倫不類吧。如果,完全以古人為標準,橫批從右往左,這樣不僅書寫不方便,而且有幾個人這樣做呢?即便有一兩家春聯的橫批是從右往左,我可以說是有相當一部分是要讀錯的,打破了現代人的行文規範,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亂。

範圍論認為,對與錯僅僅只是就一定的範圍而言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審美標準,我們應當順應社會的發展,弘揚現代人的審美標準。

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亂,我倡儀:規範春聯的行文款式:從今往後凡春聯,左為上聯,右為下聯,從左往右為正確的貼法。

不知大家怎樣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