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自認為平時花錢很理性,在帶大兩個孩子的過程中,買的很多用品都比較實用。可是,愛子心切,當

關愛之情氾濫的時候,就會生怕照顧不周,生怕孩子有缺憾,所以我也跟風買過一些雞肋產品,入過一些“小坑”。

現在逐一分享如下,希望給新手媽媽們一些借鑑。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一)痱子粉

我小的時候沒有用過痱子粉,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很少買。我記得我非常喜歡痱子粉那股淡淡的香味兒。

當了媽媽以後,自然要把我這個遺憾補上,買了一盒價格不菲的痱子粉。我想著,只要寶寶熱了,長痱子了,或者有紅屁屁,只要輕輕一撲,立馬就能幹爽如初。而且,還非常好聞。

可是,後來我發現,孩子熱了,痱子粉就會黏在頭上,吸收汗水以後,就會堵塞寶寶的毛孔,不透氣,反而更難受。

用了兩次,最後都是因為痱子粉和汗水結合變成糊糊,糊在孩子額頭上看著實在難受,就直接洗掉了,反而更清爽。所以,那一盒,最終閒置過期扔掉了。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二)水果網兜咬咬樂

買這個純屬跟風,看到網上宣傳的那麼有用,那麼漂亮,那麼新潮,所以就買了兩個。然後很耐心的把水果切成小塊放進去,給孩子吃。

最後發現,孩子咬得不但不那麼舒服,而且把水果咬碎了以後那個汁液能嚥進去的非常有限,大部分都順著小孔流到了外面口水巾上。孩子吃不到東西,就扔到一邊再也不碰了。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磨牙?最好的就是那種粗粗的磨牙餅乾,很有硬度的那種,記得比孩子手指粗大約兩三倍的,最好用。孩子肯不掉,磨著牙,還能吃到嘴裡,挺好的。

至於水果,用勺子刮成泥,現刮現吃就可以了,既不浪費水果,又吃得新鮮。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三)安撫奶嘴

我看國外的孩子安撫奶嘴很好用,孩子一哭,往嘴裡一塞,孩子立馬就安靜了。可是,我買了以後,給孩子嘴裡一塞,孩子吸了一會兒,就直接張開大嘴哇哇大哭。

我想他是覺得,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吸了半天,什麼都沒吸出來?!

這個,後來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寶寶哭了,要的不是沒有溫度的安撫奶嘴,而是媽媽的擁抱和陪伴。這豈是一個安撫奶嘴能給出來的?我們既然生了寶寶,就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別把孩子輕易地丟給潮流產品或者電子產品。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四)嬰兒防抓手套

有些媽媽因為怕寶寶用手指抓花臉,會給他們戴上防抓手套,包括我。但這些手套、襪套是有安全隱患的,手套的線頭可能會纏住寶寶的指頭,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導致指頭壞死。我也是一次新聞上看到孩子手指被手套的線纏得黑了家長才發現,很恐怖,就不再給孩子戴了。

更重要的是,手套長時間包裹著寶寶的手,不僅阻礙寶寶抓握反射的抑制,也限制了寶寶自由使用手探索感知世界的機會。

要知道,0-12個月可是嬰兒手腳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錯過了,寶寶長大後可能會出現拿取物品不靈活、寫字難等一系列的問題。

3-5天給寶寶剪一次指甲吧,這樣即便寶寶抓撓自己也不會被抓傷了。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五)室內充氣/支架游泳池(附脖圈)

都說游泳是最好的運動,可以鍛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還能提高孩子體抗力。所以,我就在網上買了一個支架式游泳池。

每週會加滿兩次水,讓孩子游兩次。孩子從最開始的不知所以,到有些開心,到一看到游泳池就掙扎,……但是,我依然覺得孩子游泳是有益的,所以依然堅持。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網絡圖

直到有一次,水溫調高了,孩子在那裡遊了十幾分鍾,就滿臉通紅,我發現後趕緊給他抱出來,嚇壞了。從此以後,再也沒給孩子用過室內游泳池。而是在他幼兒園畢業後,找了私教,在大游泳池學會了游泳。

後來,我才看到了孩子戴脖圈對孩子的害處,慶幸自己沒有堅持給孩子一直用。

嬰兒期的寶寶腦袋特別大,這時候他們的脖子是非常脆弱的。當寶寶在泳池裡時,雖然會有水的浮力,但也不夠寶寶的重力大,這時候用頸圈的話,寶寶的頸椎會受到牽扯,從而造成脊椎關節的損壞。

一般來說,寶寶經過三個多月的俯趴抬頭,頸背部肌肉更加結實後,4個月可以使用一些腋下圈或臂圈,都會比頸圈要好些。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六)學步車

父母對孩子的揠苗助長從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當孩子還沒站穩的時候,很多父母就給孩子買一輛學步車,期待他早點學會走路。

可是,小月齡的寶寶用學步車,由於腳不夠長,常常會踮著腳走,這樣很容易導致寶寶的腿型不漂亮,比如會形成O型腿,而且寶寶長期踮著腳走,前腳掌意識強,後腳跟意識會偏差,導致2-3歲還出現踮著腳走的現象。這麼小的寶寶駕著學步車走的時候,他的膝蓋、韌帶、肌肉是完全還沒準備好的,經常使用,也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展,同時影響到以後的身體平衡感

大量的俯趴、爬行,會讓寶寶身體發展更好,更好地承受身體的重量,等到寶寶進行了足夠的爬行活動,行走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家長們切勿心急,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否則害了孩子還不自知,就很麻煩了。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七)防輻射服

防輻射服純粹就是給人的一種心理安慰。專家說,如果真的要防輻射,需要穿那種專業的從頭到腳的那種很嚴實的防輻射服才會有效果。

像網絡上買的那些無論是像“餵飯衣”那類的,還是像“吊帶”、“圍裙”這種的,都無法起到防輻射作用。我老公說,有輻射一旦進入這種防輻射服,還會在身體和防輻射服之間來回反射。(這句話是否科學,我暫時沒有能力驗證,僅供參考)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八)娃他爸

許多女人在當了媽媽以後,才突然間明白什麼叫“父愛如山”。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那就是:永遠地像山一樣在那裡杵著,雷打不動,榮辱不驚。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很多年輕夫妻在生娃前各種和諧甜蜜,在生娃後各種雞飛狗跳。

在照顧孩子上時間的分配、家務的分擔、育兒觀念的碰撞……都會影響我們的夫妻感情和親子關係。更有甚者,有的男人認為照顧孩子就是女人的責任,我在外賺錢養家,你在家做好家務帶好孩子,就是你的分內職責。如果孩子生病了,家裡髒亂了,他都會各種埋怨。

他不知道,他下班了,便真的休息了;

可是寶媽卻是24小時都在工作狀態,且週末無休。

所以,很多媽媽說:娃他爸真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有時間,還是要爭取營造個二人世界,安靜的環境中可以好好地聊聊天,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兩個人攜手將小家庭過得溫馨美滿。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除了這八個雞肋用品之外,還有兩個我覺得不錯的東西。有人認為是雞肋,但我覺得挺實用的。一併分享給大家。

(一)尿布

我第一胎是兒子,而且是冬天生的,雖然他小的時候也用過尿布,但是我沒覺得有多好,還是用紙尿褲的時候更多。但是當我生完女兒時,真心覺得尿布是個好東西。

女兒出生在七月中旬,正是熱的時候,如果天天帶著紙尿褲,小屁屁很快就紅了。所以,只有晚上我給她用紙尿褲,讓她睡個好覺;白天的時候我都是給她身下墊一片乾爽柔軟的尿布,尿溼了及時換。這樣孩子既舒服,又不容易把小屁屁捂紅,真心好用。

就是大人辛苦些,要及時手洗晾曬。

但是等到孩子大一些,能夠抱著出門了,我就給孩子穿上紙尿褲。一來不容易尿溼褲子導致著涼,二來要維護公共環境的衛生。再說,小女孩還是要保護隱私部位,不論多小,都要保護。

我小區有個女孩,一歲多都會跑來跑去的了,父母還給她穿著開襠褲,玩著玩著就那麼蹲下或坐下了,既不雅觀,又不衛生。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二)吸鼻器

很多人說這個是雞肋,其實我不覺得。因為我給我的兩個孩子都用過,尤其是老大,小的時候總是被幹鼻涕堵住鼻子,呼吸非常不順暢。

每每這時,我就會抱著孩子,滴幾滴母乳在孩子鼻孔裡。等幾分鐘幹鼻涕變軟之後,我就會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聽到孩子恢復了順暢的呼吸聲,我都跟著順暢了。

只是我們在用吸鼻器的時候要小心,注意方式方法,不用太用力,更不要太往裡塞,輕柔而快速地將孩子鼻涕吸出來。也可以一邊餵母乳一邊吸,免得孩子亂動或者哭鬧。

育兒避坑指南:盤點寶寶八大雞肋用品,用過的媽媽秒懂

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都發現了什麼好用或者不好用的母嬰產品?歡迎留言區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