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早上,6歲的兒子一起床,就吵著要吃冰激凌。不管我怎麼解釋,他都不肯放棄。

後來我急中生智,突然想到兒子很喜歡的一個繪本故事。

於是,我就對他說,

你記得肚子裡的小精靈們嗎?茱莉亞吃了冰激凌,小精靈就會冷的瑟瑟發抖。

如果你現在吃冰激凌,小精靈剛剛起床,就遇到這麼冷的東西,他會肚子痛不舒服的。

兒子一聽到小精靈會肚子痛,就不再說要吃冰激凌了。

沒想到,用故事來教育引導孩子,有這麼好的效果。

其實,講故事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

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講故事的好處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Dana Suskind曾做過一項研究調查:

在一些不怎麼喜歡跟孩子說話、讀書、講故事的家庭,主要是低收入的貧困家庭,孩子每小時大概只能聽到600個詞。在中產階級家庭裡,孩子每小時可以聽到1200個詞;而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孩子每小時能聽到2100個詞。

這種差異很重要,孩子童年時聽到父母或照看他們的人說的話越多,他們的智商就會越高,在學校的成績也會越好。

臺灣作家汪培珽寫了一本親子教育書——《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獲得了臺灣金石堂圖書總榜第一位。在書中,她分享了自己給孩子講故事的經驗。

在孩子上小學前,她平均每天“喂”1個小時的故事,從未間斷。孩子兩歲左右時,每天早中晚,她都會給孩子一瓶奶和一瓶水。孩子們在喂自己牛奶,而她在一旁“喂”他們故事書。每次40分鐘,而1天5次就是3小時。

兒子進小學之前,並沒有提前學拼音。本來她還做好思想準備,可能孩子需要一年時間來適應。可是,沒想到,僅僅8周後,兒子就完全跟上了進度。

有一天早上,他自己竟然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故事書,慢慢地一個字一個字拼讀,唸了兩頁。

這個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學會了“自動閱讀”。

有了內驅力,孩子的學習就不用父母多操心了。

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回憶,小時候,他母親每天晚上睡前都會給他一個故事。

故事大意是,一群動物在野外玩,長頸鹿突然說不好了,發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著跑著被一條大河攔住。河面上有兩座橋,一座是有護欄的橋,另一座是一根木頭的獨木橋。

大多數動物選擇了有護欄的橋,只有一隻羊選擇了獨木橋。有護欄的橋由於動物太多,垮了,動物們掉進水中。只有那隻羊由於選擇了獨木橋得以繼續生存。

就這個故事,母親講了好幾年。後來,鄭淵潔就按照母親的教育理念走自己的“獨木橋”。

可見,故事世界是孩子世界走向成人世界的中間地帶,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如果孩子不愛聽故事怎麼辦?

答案是: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故事!

包括以下威逼利誘的方式:

“媽媽規定,每天都要聽一本故事書”(強制命令)

“聽完故事才可以吃冰淇淋”(誘惑,聽故事變成了任務)

“媽媽花錢買了這麼多書,你都不要聽”,(看書不是為了對得起錢)

“姐姐這麼愛看書,你怎麼都不喜歡”(和別的孩子比較,最傷孩子的心)

這些話,並不會帶來好結果,強化孩子聽故事的壓力,而更加排斥聽故事。

如果,為了讓孩子聽故事,看故事書,而動手打孩子,逼得孩子哭起來,那就更不值得了。

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然而,任何吸引孩子聽故事的方法,你都可以試試看。

要是孩子早上不想聽故事,我就下午再講;今天不愛聽,我就明天再說;對這一本沒興趣,我就再換一本;如果家裡的書都不喜歡,我就再多買一些回來。

有一位朋友,從孩子還是嬰兒起就陸續開始念故事。孩子到了1歲多時,卻突然不愛聽媽媽說故事了。

朋友並沒有放棄,還是很有耐心地繼續買書,多多少少地繼續念。結果不到3個月,她就告訴我:“孩子又開始喜歡故事書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一開始,要講他喜歡的故事。

怎麼知道他喜歡什麼故事,你可以觀察一下,他平時最喜歡看啥動畫片,最喜歡什麼小動物,然後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他聽故事。

比如,兒子從小喜歡托馬斯小火車,我就想辦法讓他接觸各種托馬斯的視頻、音頻和繪本。慢慢地,他就可以構建自己的托馬斯世界。

不要輕易放棄,只要父母的耐心超過孩子,沒有孩子是不喜歡故事的。

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第一個階段:口語階段

在孩子沒有愛上故事之前,父母最好先很快瀏覽一下故事的文字,消化情節之後,再用自己的口語說出來。

這裡說的口語,就是孩子聽得懂的話,而不是成年人的話。有的故事超出孩子的認知範圍,他們是無法理解的。

講故事的時候,儘量繪聲繪色。除了抑揚頓挫要明顯,還要加上一些音效。只要遇上故事中會發聲的動物或東西,儘量叫上兩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20世紀50年代,一位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現,

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影響力中,7%來自於語言文字(僅指文字),38%來自於聲音(包括語音、音調以及其他聲音),最大的影響力來自於55%的肢體語言。

因此,我們的聲音和肢體語言的的運用,是講故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鄭淵潔: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第二階段:照本宣科

當你確定孩子已經愛上書本時,就可以完全按書本內容,一字不漏照念。

當然,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頭一兩次先用口語說,等到孩子對故事的內容已經可以掌控之後,再照本宣科念。

有人可能會問,講故事的時候,要不要延伸內容?

有的媽媽總以為幫孩子唸完故事書之後,一定要問些問題,讓孩子回答。否則,就好像浪費了讓孩子學習的機會,自己也會有未能克盡媽媽職責的罪惡感。

其實,孩子在聽故事中,產生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別把念故事書想得那麼嚴肅,延伸討論這一類的工作,就留給老師來負責吧!(當然,如果孩子自己提問了,大人最好積極回應啦!)

父母最需要的不是念故事的技巧,而是對於自己的信心。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