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韩金英老师对《道德经》第八章的理解与领悟,上善自然无为之心如水,水之柔就类似胎息时的太和一炁,如要寻到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需虚心如水,若水修心。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第八章 易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水善处下,谦卑柔顺,功盖天下而不知,行满万物而不知行,惟顺其自然,随顺柔和。这说的是上善之心,平平常常,无好无恶,居上不骄,居下不卑,于己无忧,于人无怨,与世无争。这个自然无为之心与道心很相近,道妙无非神气合一之太极,父母生我之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只有无心才可以入道。上善若水指心性如水,上善治水,治理肾水真精,无非阳生。阳生必须一个忘心,这一章就是借水讲心。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正,止一也。心神止于一,诚恳至极,虚灵不昧就是善,居善地,这个地在人体指腹部下丹田,意守丹田是一个表面的居善地,守住心地之善,才是更关键的。这个地很小很小,只有一个念头刚落下和另一个念头还没升起之间那个缝隙,专诚一念的守住这个空,让两个念头之间的缝隙尽量加大,逐渐变成心静如水。一念之生死,一息之涅槃,道之成岂在多乎,只需把持一念。纵有时念起心动,也是触物而动,不是无故自动。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应万端,也是真心。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心停留在这个善地,内观其心,虚而无物,如深渊悠远,叫心善渊;与人交往,这个善心散发出去的自然是仁善的能量;给人承诺,必然是一诺千金,叫言善信;以善治理政务,比以善的能量化解一切矛盾,令百姓敬仰,是政善治

事善能,用善做事,一定会有节有度,恰到好处;动善时,一动无不合时。居善地则心安,心善渊则神定,与善仁则义存,言善信则立志,政善信则化普,事善能则无惑,动善时则天命知。若是,可进于道矣。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以这样如水的上善之心,身体上的水才能治理好。

水之圆通,实际指的是无我执之心。人体肾水是养命之源,先天真一之炁,聚则结为金丹,散则全身无处不到,如滋养万物一般,虽污秽之所,无不沾之。存正诚,则心渊而冥之;圆通若水,可动则动,可静则静,善能正诚圆通,动静方得随时,无人无我,安得有争?夫惟不争,几成于道,故无尤。无尤若水,方能上善。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水之柔和类似于胎息时的太和一炁,后天的呼吸是一团燥急之炁,调息,调则平,平则和。

这一太和之炁就是人在出生之前悬于天地间的我,就是本来的我,是天地人合而不分之我,也就是真性真命合一之我。我身出生之前,真我盘旋清空为元气,落入人身为元神。凝神一心,一则虚,虚即我真性。心神入虚,天地清和之炁自然相投。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心息皆入虚极之静。

《道德经》第八章: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上善若水,以性统心

而虚并不是无,虚中有实,当虚中之实未发动之实,心保持无知无识,包容一切;当虚中之实发动,心触物而动,随感而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 ,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这就叫

以性统心,心从来不无事生非,来者不拒,过去不留,心静心动都在真性上。心虚如水,才能内伏铅汞,外盗天地元阳。内感外应,天地元气流于一身无休无止。


这一章,老子讲的是进入玄牝之门,经营那先天一炁,必须要有上善无为之心才可以驾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