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萬平方公里的加裡曼丹島上,1984年文萊是如何擁有1%領土的?

羅玉波


加里曼丹島地處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面積74.33萬平方公里,比兩個日本還要大,是世界第三大島嶼,也是亞洲最大的島嶼。

(加里曼丹島位置)

今天的加里曼丹島上有三個國家,其北部屬於馬來西亞和文萊,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佔全島總面積不到1/3,其餘地方都是印度尼西亞的領土。

文萊坐落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沿岸,北臨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比上海稍微小一點(6340.5平方公里)。(文萊地理位置)

文萊人口非常少,只有42萬,其中64%馬來人,10%是華人,看似是一個小國寡民,但文萊的歷史卻比較久遠,是東南亞地區建國最早的國家之一。

中國對文萊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南北朝時期,梁朝時文萊曾遣使來貢,當時稱之為“婆利國”,此後一直到宋朝,文萊與中國一直保持著貿易和外交聯繫。

到了元朝,文萊被翻譯成“浡泥國”, 文萊在這一時期徹底完成了伊斯蘭化,而在此之前文萊是主要信奉佛教的。

元末明初,明軍的一個叫黃森屏總兵借道緬甸來到浡泥國,在他的幫助下,浡泥國日漸強盛,其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地區,當時加里曼丹島的整個東北部都是浡泥國的領土。

明朝建立後浡泥國曾多次赴京朝貢,公元1408年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親自率團來北京朝貢,但在華期間麻那惹加那不幸染病去世,按照其遺囑,麻那惹加那死後被葬在南京。

在明朝中前期,浡泥國和明朝的來往還是比較頻繁的,文萊這個稱謂就是誕生於明朝,只不過當時叫“汶萊”。

從18世紀開始,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文萊的國運開始走下坡路。西班牙人、英國人和荷蘭人分別從西、東、南三面蠶食文萊,到19世紀末期,加里曼達島被英國和荷蘭瓜分,該島的大部歸屬荷屬印度尼西亞,英國則佔領北面地區,將文萊三面包圍,文萊幾乎到了亡國的地步。

面對英國殖民者的步步緊逼,文萊政府被迫選擇妥協,不僅同意向英國割讓了大片領土,並准許英國人涉足其外交內政,文萊蘇丹成為英國的傀儡。

不過在文萊的委曲求全之下,英國最後竟然放過了文萊,在名義上沒有吞併文萊,保留了文萊國祚。

由於地處熱帶地區,文萊非常適合種植橡膠樹,而在工業橡膠誕生之前,天然橡膠的產地就那麼幾塊,天然橡膠的價格很昂貴,於是英國人文萊大力推廣橡膠樹種植,橡膠成為文萊的支柱產業,那時的文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但是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人在這裡發現了石油,文萊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迅速攻略東南亞,作為石油重鎮的文萊也很快便被日軍佔領。在日本佔領期間被日本併入沙撈越和沙巴,合併成一個行政區域,文萊徹底亡國,當地的石油資源也遭到日寇的瘋狂掠奪,直到二戰後文萊才重新復國。

二戰結束後英國殖民者捲土重來,但是在美國的施壓之下,1946年7月,英國馬來亞當局將民政權力移交給文萊政府,之後又過去14年,到1959年文萊才基本收復了全部的內政權力,但文萊的國防和外交依舊由英國控制。

此後隨著英國放棄了對馬來西亞的殖民,馬來西亞希望文萊能加入聯邦,但由於在石油利益分配上遲遲達不成協議,文萊人民強烈反對加入馬來西亞,並爆發了多次大規模遊行示威。在文萊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文萊最後成功地保持了獨立自主的地位。

1971年英國同意文萊享有自治權。

1984年1月1日文萊正式完全從英國獨立,1月7日,文萊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第159個會員國。

文萊在獨立之後,憑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一舉成為東南亞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31628美元,在本地區僅次於新加坡。

不過文萊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富,文萊至今仍舊是一個君主過,文萊皇室壟斷著大量的資源和社會財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室之一。

(參加日本天皇繼位大典的文萊國王和王子)


千佛山車神


文萊之所以能依靠1%的加里曼丹島土地建國,完全是因為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有了石油美元哪怕只有一寸土地也能建國並屹立不倒。下圖是南海海域石油氣資源分佈圖,可見文萊海岸正好是南海海域石油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根據已知的消息文萊石油儲量排名第38位,大約有18493萬噸,早在1899年就擁有了第一口油井,可見這裡的石油開採業相當悠久。

文萊藉助石油資源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重要的能源產地,同時這裡還是東西方貿易線的重要中轉站,英國最後來到這裡建立港口開發當地經濟,日本熱能在1941到1944年之間的3年時間也重點經營文萊,不僅是因為這裡的石油資源,更看重這裡的戰略位置將其作為南方艦隊的駐紮地之一,與新加坡相比這裡更靠近太平洋戰場,也是掩護菲律賓的重要基地。

二戰之後英國在這裡的統治很快終結,原本文萊是要和沙撈越、沙巴、馬來亞、新加坡等國一起組成“馬來西亞”的,但是文萊有個特殊情況,那就是它還保有君主,這就與其他幾個地區格格不入了,再加上文萊坐擁豐富資源和完善基礎設施,也不願意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因此文來拒絕接受與加入馬來西亞的建議,獨立建國至今。


利刃號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面積74.3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區,與我國的南海相鄰。但這個大島卻屬於三個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當然印度尼西亞佔有的加里曼丹島領土最多,其次是馬來西亞,文萊佔的領土最小,當然文萊也是東南亞地區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即便如此,還是比新加坡大了很多(新加坡719平方公里。)

實際算起來,文萊的國土面積還佔不到加里曼丹島面積的1%,文萊的國土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按照面積比例算一下可知,文萊的國土面積只佔加里曼丹島的0.78%左右,還沒有我國的上海市面積大(上海市的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

其實即便如此也非常了不起了,文萊在東南亞地區還能算得上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能夠生存延續到現在,已經非常不錯了,特別是文萊在近代經過了殖民時代之後,依然能夠獲得獨立,已經做得很好了。歷史上的文萊其實還是挺牛叉的,曾經是我國的附屬國之一,在明朝永樂年間還來中原王朝進過貢。

公元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該國,15世紀初曾臣服於馬六甲王國,開始了全面的伊斯蘭化,但不久後恢復獨立,成立了蘇丹國。而且在16世紀初,文萊一度非常強盛,佔有加里曼丹島大部分地區和一部分菲律賓附屬島嶼。但17世紀之後,隨著西方殖民者進入東南亞,文萊就開始衰落了,文萊的國土面積不斷的被荷蘭殖民者和英國殖民者擠佔,國土面積越來越小。1888年,文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和晚清時期的中國一樣,成為半殖民地的國家。

二戰開始後,英國東南亞殖民勢力在日本軍隊的攻擊下節節敗退,1941年文萊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殖民勢力捲土重來再次控制文萊。但經過二戰的巨大消耗,英國的國力早已經不如從前,英國最終在1984年元旦同意文萊徹底獨立。

也就是說目前文萊的國土面積算是歷史上最小的時期,不過現在的文萊人可能也不介意,因為領土還是夠用的,人口只有區區42萬人;另外國內擁有豐富的油氣田資源,整個國民都非常富裕,小日子過得非常舒服。


大正看世界


加里曼丹島又稱“婆羅洲”,是全球面積僅次於格陵蘭與新幾內亞的第三大島嶼,也是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整個加里曼丹島74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有73%屬於印尼,26.2%屬於馬來西亞,只有北部角落僅0.8%屬於文萊。

事實上,文萊是加里曼丹島上最古老的王國之一,古代的文萊幾乎佔據了加里曼丹島的整個北部以及東部的蘇祿群島,盛極一時。由於近代殖民者入侵,才使得文萊變成如此之小。


古代的文萊被稱作“浡泥”,在隋唐時代的中原古籍中也被叫做“勃利”,是個處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盛產黃金與金剛石的富有國度。浡泥與中原之間淵源深厚,來往甚多,《碧血劍》男主袁承志最終歸隱海外之地也正是這裡。

加里曼丹島面積廣闊,中北部多高原山地,而且分佈著大量茂盛的原始雨林與溼地沼澤。在古代,從未有哪個王權完整擁有過整座加里曼丹島。古代的浡泥王國,其領地也基本限制在加里曼丹島北部地域,包括如今的東馬來西亞當時也都屬於文萊的領地。


15世紀開始,沙巴就屬於當時文萊蘇丹的封地。1658年,由於蘇祿王國幫助文萊平定了一場內亂,文萊將沙巴的北部與東部地區讓給了蘇祿王國。19世紀中期,英國入侵以後在沙巴地區成立了英屬北婆羅洲特許公司,沙巴州的所有權完全落入了英國手中。

而砂撈越從1599年開始也就屬於文萊,1830年開始文萊委任馬來人代表文萊蘇丹管理砂撈越地區。文萊要求砂撈越向文萊朝貢、納稅,而砂撈越地方出產的各種商品禁止自行與他國交易,必須由文萊轉賣。這引起了砂撈越人的強烈不滿,紛亂之中,1842年英國人詹姆士·布魯克成為了砂撈越第一任白人拉惹(王公),宣佈建立布魯克王朝脫離文萊。


布魯克王朝得到了英國、美國等西方承認,文萊不滿之下進攻砂撈越,卻被英國擊潰,還讓出了更多領地,形成了如今的砂撈越範圍。二戰後的1946年,布魯克王朝將砂撈越讓予英國,而後砂撈越與沙巴共同加入了新生的馬來西亞。

而除了北婆羅洲的砂撈越、沙巴、文萊之外,整個加里曼丹島的南方地區被當年的荷屬東印度擁有了數百年之久。印度尼西亞在戰後誕生以後,加里曼丹島的荷屬東印度部分也自然加入了印尼。文萊王國由於沙巴、砂撈越等地的喪失面積銳減,僅剩下了如今的5765平方公里大小。而且即便如此,文萊還被砂撈越的林夢地區分隔成了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


澹奕


作為世界上最大群島:馬來群島的中心部分,加里曼丹島的總面積廣達七十四萬平方公里;因此,周邊各國也曾頻繁爆發對於該島嶼歸屬權的爭端!如今,加里曼丹島分別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以及文萊擁有;而其中以印尼所佔面積最大,約佔全島總面積的73%(54萬平方公里),其次是馬來西亞(26.2%)和文萊(0.8%)。

其實早在十四世紀,當時強盛的文萊王國就已經擁有了加里曼丹島上的部分領土:沙巴和砂拉越(今屬馬來西亞);除此以外文萊王國還控制著棉蘭、蘇祿以及蘇拉威西等島嶼。

但到來十六世紀中期,隨著歐洲人進入南亞,曾經的文萊王國政權也很快被推翻。十八世紀後,文萊淪為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大量的本土資源慘遭掠劫;而此時的加里曼丹島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荷蘭人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人從英國人手裡奪走了文萊的殖民權,加里曼丹島也同樣被日本佔領。二戰結束後當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就迫不及待地重新掌控了文萊與加里曼丹島。

但在此後,印度尼西亞與荷蘭人之間就加里曼丹島問題多次爆發戰爭,而這也迫使荷蘭在1949年的時候放棄了在該島重塑殖民的企圖。次年,率先抗擊殖民者的印度尼西亞也順理成章的掌控了加里曼丹島大部分領土。

但是,彼時該島上的沙巴和砂拉越仍被英國殖民者控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英國人的主導下,砂拉越和沙巴相繼被併入馬來西亞。

當時的文萊雖說也受英國殖民和軍事保護,而且很早就統治過沙巴和砂拉越,但這兩個地區很早就脫離了文萊的掌控:沙巴在十七世紀時被文萊割讓給蘇祿、砂拉越在十九世紀時由英國人詹姆士-布魯克主導實現了獨立。

但考慮到畢竟都是英國殖民地,所以最終還是給文萊在加里曼丹島上劃出了兩處相對較小的地方,介於沙巴和砂拉越之間。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謝謝邀請

作為世界第3大島,加里曼丹島的面積達到74.33萬平方公里,上面還擁有著1230萬的人口。要是和我們做個對比,土地也就相當於一個青海省,至於人口嘛,相當於上海市的一半。

講道理,一座島嶼一般都是被一個國家控制著。但加里曼丹島不一樣,在它上面一共擁有著3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前面兩個都還好理解,畢竟他倆在東南亞也算得上是強國。但就是這個文萊,他可以在加里曼丹島上獨立建國,沒有被鄰國吞併,這就耐人尋味了。

因為文萊的面積就0.58萬平方公里,計算一下所佔據的領土還不到加里曼丹島的1%。要是論人口,也僅佔加里曼丹島總人口的3.4%。而且他的軍事實力超級弱,又被馬來西亞三面包圍,只要馬來西亞願意,文萊就能成為他的地盤。

但事實不是如此,文萊哪怕地盤再小領土再少,他還是好好的待在加里曼丹島的西北部。至於為什麼,這就得從文萊的歷史說起。

根據考古發掘,可以證實在1萬多年前,文萊乃至加里曼丹島上就已經有人類定居。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大約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上面終於形成國家,只不過在9世紀中葉,他這塊地盤被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帝國所佔領。

好不容易的,在10世紀末文萊獨立,結果沒想到在13世紀,他又被爪哇所控制。這下就尷尬了,不僅領土被佔領,就連他的信仰,都被伊斯蘭化。在15世紀初,文萊的國王還真的皈依伊斯蘭教,將國家改制成蘇丹國

變成蘇丹國後的文萊,國力不斷增強,在15世紀16世紀國力達到頂峰,最強盛的時候,國土還包括菲律賓南部和砂拉越,跟沙巴。但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西方人不斷的抵達世界東方,被發現的加里曼丹島,便成為西方人的獵物。

從16世紀中葉開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入侵文萊,硬生生的佔領文萊大部分土地。到1888年的時候,當年大半個加里曼丹島都是他地盤的文萊,所控制的領土區域,就只剩下今天這麼點。於是英國就跟他說,反正你也就這麼點地,乾脆就給我當殖民地吧。

於是,《英國文萊條約》的簽訂,文萊的主權及一切軍政要務都被英國所控制。表面上看起來,文萊還是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家,但實際上卻是英國的殖民地。到二戰爆發,文萊還被日本佔領過。

等二戰結束,英國再次接管了文萊。也是這個時候,民族民主運動在世界範圍內興起,文萊自然也不例外。在文萊的強烈要求和抗議下,英國在1959年無奈之下,只得同意讓文萊進行部分內部自治,並進行了政治改革。

但文萊要的可不是部分自治,他要的是完全獨立。為此在1962年,文萊的人們還爆發過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雖說英國立馬出兵鎮壓,阻止了起義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但文萊的獨立,也已經是大勢所趨,無法逆轉的了。

因此在1984年,英國同意文萊完全獨立,並把所有屬於文萊的權力歸還。終於的,在加里曼丹島上,第三個獨立國家出現。

究其原因,彈丸小國的文萊,之所以能在加里曼丹島上控制著不到1%的土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年的殖民統治。印度尼西亞群島大部分是荷蘭的殖民地,但加里曼丹島上的文萊地區是英國的殖民地。在文萊被英國控制著的時候,荷蘭都不能說些什麼,就不用說印尼跟馬來西亞了。
也正是如此,在文萊獨立的時候,還可以擁有著加里曼丹島不到1%的土地。如果也是荷蘭的殖民地,那估計現在就得是馬來西亞的地盤了。



新史報


有幸看過東南亞作家李永平寫的小說《大河盡頭》,書中記錄了一個華人少年在婆羅洲生長的歲月,關於他的故鄉婆羅洲的描寫非常原生態。

婆羅洲現名加里曼丹島,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和距離它不遠的新幾內亞島),居住著兩千多萬人口。

世界上有些島嶼上面有兩個國家,比如新幾內亞島上有印尼和巴新、海地島上有海地和多米尼加、愛爾蘭島上有愛爾蘭和英國。

加里曼丹島保有一項世界紀錄,它是唯一的擁有三個主權國家領土的島嶼,分別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至今還宣稱擁有馬來西亞沙巴州(就在加里曼丹島)地區主權,並考慮動用法律手段解決。

說起來,這個島嶼跟華人淵源頗深,其實僅僅是在一百多年前,加里曼丹島的西部還曾經存在有一個蘭芳共和國,該國家是由廣東梅州人羅芳伯建立的以華人為主體的現代共和國家。

說說題目中的文萊。

文萊舊稱婆利、渤泥,其實Brunei的現在音譯也更像“婆利”或者“渤泥”,而不像“文萊”。作為加里曼丹島上的土著居民,在歷史上經常被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和爪哇島的強大王朝吞併,但受到中華文明影響也一直較多,十五世紀,文萊成立蘇丹國。在強盛的時候,他們的國土可不止現代這一點,而是包攬了整個婆羅洲的北部廣大地區,現在馬來西亞的沙巴和沙撈越都是文萊領土。

進入十六世紀中葉之後,葡、西、荷、英等國西方殖民者相繼侵入,國土不斷縮水,屢次被分割,國勢逐漸衰微,沙巴地區被一名叫阿爾弗雷德·登特的英國商人連承包帶買斷;沙撈越地區在一次調停中,由於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布魯克表現出色,被文萊蘇丹授予沙撈越總督,後來人家把它變成了獨立的布魯克王國。總之江河日下,最後只剩目前的領土,在1888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二戰後的文萊,還差點面臨被新生的國家馬來西亞吞併的危險,1963年,在英國的支持下,加里曼丹島上已經獨立自治的沙巴和沙撈越,連同新加坡,與馬來亞聯合邦合組成了現在的“大馬”。“大馬”組建之初,是把被沙撈越包裹其中的小不點文萊也囊括其中的,這一安排把文萊人激怒了,文萊爆發了武裝起義,堅決不認可被兼併的事實。

到了1971年,文萊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獲得“完全內部獨立”的地位,根據與英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在1983年底,文萊始獲得現在的完全獨立地位。

目前加里曼丹島的74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印度尼西亞據有南部的近54萬平方公里土地;北部的東馬來西亞(沙巴和沙撈越州)擁有1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而文萊只有5765平方公里,僅佔加里曼丹島總面積的0.8%左右。

“不幸”的是,這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還被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分割為東西不相連的兩個部分。

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文萊卻因其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中的一份子,文萊蘇丹也被譽為全世界最有錢的王室之一。


歷來現實


加里曼丹島分為三國疆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文萊及印度尼西亞。

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洲和和大洋洲交界之處,是印尼群島的一部分,由於靠近馬六甲海峽,此地商貿發達,很早的時候就有了文明。科考人員在加里曼丹島發現的羅馬帝國的貨幣,證明在公元前後,此地已經有了不弱的勢力並且和遠在歐洲的羅馬人有了商貿往來。

現在的加里曼丹大部分是印尼的土地,還有小部分歸屬馬來西亞和文萊,這是歷史原因

加里曼丹島曾經分別被不同的殖民勢力統治。統治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是英國殖民者;而統治加里曼丹島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的,卻是荷蘭殖民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婆羅洲(1941-1942),而後又是民族主義盛行,所以馬來西亞和印尼獨立後自然就繼承了原先英荷的地盤,至於文萊,因為文萊自1888年至1983年一直處於英國保護之下,馬來西亞和印尼並沒有能力侵犯它,所以文萊就和其他兩國共享加里曼丹啦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別看現在的文萊的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里,這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72位,是不折不扣的彈丸小國。但在歷史上文萊的國土曾一度覆蓋過整個加里曼丹島和菲律賓南部,這一時期的文萊是東南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鄭和下西洋時期文萊就是重要的中轉補給基地。16世紀中葉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殖民者相繼入侵文萊。1658年位於今天菲律賓南部的蘇祿蘇丹國協助文萊平定內亂,文萊割讓沙巴地區給蘇祿蘇丹國以作答謝。1841年英人詹姆士·布魯克因協助文萊蘇丹成功鎮壓叛亂而被任命為砂拉越總督,次年宣佈砂拉越脫離文萊成為獨立王國——布魯克王朝。1888年9月17日英國與文萊簽訂條約:英國握有文萊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同時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文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1906年文萊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文萊的一切政務。至此文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儘管名義上還維持著一個國家的名號,實際上已與英國的殖民地無異。早已脫離文萊的砂拉越和沙巴都在這一時期成為了英國屬地,砂拉越在英國海軍的幫助下不斷蠶食文萊王國的土地,文萊王國最後成為被砂拉越包圍的兩塊小飛地。英國在加里曼丹島北部的砂拉越和沙巴建立起了自己的殖民統治,加里曼丹島南部地區則被荷蘭人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從英國手中奪取了文萊,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英國殖民勢力捲土重來。然而此時文萊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已不可遏制: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印尼爆發了八月革命,1945年8月17日獨立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宣佈成立。1949年荷蘭將自己統治的加里曼丹島南部地區劃歸已獨立的印尼,印尼隨即宣佈對整個加里曼丹島擁有主權,然而加里曼丹島北部英國治理下的砂拉越、沙巴等地卻選擇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游擊隊曾襲擊過砂拉越、沙巴等地的邊境,1966年雙方達成協議後結束了邊境上的軍事衝突。在加里曼丹島北部的砂拉越、沙巴等地選擇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文萊拒絕與之一同加入並表現出日益強烈的獨立意識:在20世紀50年代文萊湧現出第一批政黨。1959年英國在文萊民族民主運動的壓力下被迫撤銷駐紮官,實行部分內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議會和立法會議。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文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文萊同英國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英國須於1984年1月1日放棄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宣佈文萊完全獨立。1984年1月1日文萊宣佈已成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1984年1月7日文萊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59個會員國。

文萊獨立後和馬來西亞劃定了彼此的邊境線,由此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文萊5765平方公里,這大約佔整個加里曼丹島面積的0.78%左右。儘管文萊國土面積狹小,卻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文萊是個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國家:文萊的石油儲量和產量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度尼西亞,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佔文萊國內生產總值的67%和出口總收入的96%。在油氣產業作為支柱的前提下文萊加強了港口擴建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積極吸引外資,促進經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文萊的建築業和服務業正日益蓬勃發展成為僅次於油氣產業的新的收入來源。2008年1月文萊政府啟動了名為“文萊2035宏願”的發展計劃:計劃撥出95億文元,大力發展旅遊業,改善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爭取使人均國民收入進入世界前十名。2012年文萊頒佈第十個國家發展五年規劃:制定了52億美元發展預算用於鼓勵自主創新和本地人才培養,重點發展科技行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的統計數據:文萊的GDP總量達到121.28億美元,人均約為28291美元,位居世界第26位。文萊憑藉高度繁榮富裕的經濟成為了一個不徵收個人說得稅的國家,同時文萊實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民免費教育,留學生還能獲得政府的額外資助,目前文萊的識字率已達到93.7%。文萊事實上是一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無論多大的疾病、涉及什麼樣的手術病人都只需要象徵性地支付一元錢費用即可,如果是在本國治不了的疾病文萊政府還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出國治療的往返路費、餐費。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上第三大島,面積為743330平方公里,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文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北、東、南、中、西加里曼丹五省。文萊就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算起來文萊在加里曼丹島的1%都不到。那麼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怎麼會建立一個文萊國呢?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別看文萊地方小,其實它的歷史比島上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歷史要早的多。

歷史悠久,與中國很早就有聯繫

早在公元8世紀,文萊就開始有人定居。在南北朝的相關資料上有記載, 一位名叫Pinka的文萊人統治了當時的加里曼丹島的一部分,在518年,他曾經派遣使者訪問中國,並送了特製地毯給中國皇帝。隋朝時,文萊國王Hu Lu Na Po和他的兒子Chiari Ya Ka在616年派使者訪問了中國。唐朝時,中國稱文萊為“婆利”,在貞觀年間,文萊派遣很多使者訪問了中國。 宋朝年間,一個叫Hiang Ta的文萊國王,派遣使者到中國,使者團叫阿布阿里。

這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文萊國熱愛和喜好中國文化,屢次派使者到訪中國。在13世紀的時候伊斯蘭教傳到東南亞,文萊也深受其影響成為一個伊斯蘭教國家,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爪哇的控制下襬脫出來之後,在14世紀至16世紀一度強盛,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在元末明初時期,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了新的文萊國,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明朝時,中國稱之為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明代永樂年間(1408年),浡泥王麻那惹加那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留有浡泥國王墓。

淪為英國殖民地

18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發展,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日不落帝國,文萊也不幸成為其中一個殖民地。根據1888年9月17日簽訂的《英國文萊條約》,英國握有文萊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並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文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

1906年,文萊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文萊的一切政務。從此,文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名義上文萊仍是一個蘇丹國,但實質上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大肆掠奪經濟資源,奪取土地種植橡膠,石油及森林資源等。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文萊又被日本侵略者佔領,並與近鄰沙撈越和沙巴合併為一個行政區。1945年9月,隨著二戰的結束,日本投降,英國人捲土重來,文萊又被置於英國的軍事管制之下。1946年7月,英軍將政權移交給民政當局。其後,經濟恢復迅速,石油產量逐年增長。與此同時,民族民主運動也逐漸興起。

開展民族運動獨立建國

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文萊出現第一批政黨,最早成立的是人民黨。在民族民主運動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於1959年頒佈憲法,撤銷駐紮官,實行部分內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議會和立法會議。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文萊蘇丹政府管理。 1962年開始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絕大多數議席。這時,馬來亞聯合邦在英國支持下,正積極推行包括文萊在內的馬來西亞計劃,文萊人民堅決反對加入馬來西亞。以此為契機,同年12月8日,在人民黨領導下,文萊人民掀起大規模武裝起義。英國殖民當局出兵鎮壓,起義迅告失敗。人民黨成員流亡國外。隨後,文萊政府開始實施緊急狀態法令。

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文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文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條約規定,英國須於1984年1月1日放棄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宣佈文萊完全獨立。

1984年1月1日,蘇丹宣佈,文萊已成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1984年1月7日,文萊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59個會員國。

文萊雖然獨立了,但其面積僅僅只有5765平方公里,獨立以後,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