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文萊是個怎樣的國家?

Mis梁


在很多人的普遍觀念中,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都分佈在西方和中東,這種想法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然而,大部分往往忽略掉了亞洲一個彈丸小國。這個國家雖然小,卻一度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它就是文萊。文萊的財富來源和其他海灣國家一樣,憑藉豐富的能源構建了文萊國家整體經濟結構。

石油和天然氣是文萊的主要經濟支柱,佔整個國家生產總值的50%,在東南亞,文萊的石油儲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位居第二。但我們都知道,石油和天然氣都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無法長久依靠,用完就可就沒有了。文萊憑藉石油和天然氣富裕了起來,絕對用掉了很多寶貴的資源,剩下的寥寥無幾。一旦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枯竭,文萊經濟便會受到巨大打擊。

最近幾年,資源日益不足的危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經濟不斷衰退,失業率大大增高,青年失業率可能已經達到了15%。這個時候很多大型企業和銀行都不看好文萊的未來,選擇明哲保身,以花旗銀行為首的各大外資銀行紛紛選擇退出文萊市場。就在文萊非常絕望的時候,我國伸出了援助之手,願意幫助其渡過難關。在外資銀行都離開文萊的時候,中國銀行卻首次在文萊設立了分行。

不僅如此,中國還在文萊大力投資建設項目,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工廠,以及修建了小島與文萊首都相連的大橋等等。我國在文萊投資的企業預期首批投入資金34億美元,約227億人民幣,是文萊迄今為止最大的外資項目。

會給文萊創造大約1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我國在文萊的投資總額已經達到了41億美元,約274億人民幣,而2012年美國在文萊的投資僅為1.16億美元,我國是其大約40倍。面對我國的雪中送炭,文萊表示:以後中國不管有任何需要,文萊都將舉全國之力回報。


迷彩虎軍事


文萊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沒到馬來西亞之前,我還真沒注意東南亞還有一個叫“文萊”的國家。

有次朋友從國內打來電話問“文萊”怎麼樣?原來她孩子大學畢業後有校友介紹去文萊工作,她誤以為文萊就在大馬所以打電話諮詢我。

那天剛好我和本地朋友在一起,他聽到我說文萊,就說文萊富的流油,因為盛產石油。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文萊是馬來西亞的鄰居,它面積小,人口少、但很富有。

剛好兒子班上有位來自文萊的同學,在我準備去文萊之前,先讓兒子向他同學瞭解一下有關文萊的情況。結果兒子隻言片語轉達了文萊同學的原話:“文萊不好,既沒有中國好也比不上馬來西亞,他去過北京,而自己更羨慕中國”。

文萊人心目中的文萊,和我在馬來西亞所瞭解到的文萊似乎不一樣?一個GDP排名靠前,人均收入高達2.8萬美金的國家怎麼能不好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好奇,去年假期我們一家踏上了去往文萊的旅途。

由於我們從吉隆坡出發很方便,機票便宜到稅後398馬幣,直接到斯里巴加灣機場辦理落地籤。到達文萊的第一印象人少,街道乾淨,馬路邊都能看到石油管道。

但交通不發達,打車有點不容易,購物更無法和吉隆坡相比。由於國家小,可去的地方畢竟很有限,艾爾水村算是一個遊人常去的地方,水上村莊比較有當地特色。

淡布隆國家公園主要以熱帶森林為主,植被茂盛、動植物豐富。還有就是國家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瞭解文萊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

三天兩夜的行程下來,最大的感觸就是消費確實不便宜,尤其和其他東南呀國家相比,很貴哦。比如,礦泉水一瓶合人民幣七、八元,一份普通快餐六十八元,商務酒店的一般標間七百人民幣。

除了物價貴,整個文萊給我的感覺還是相對落後不發達。如果遊過了馬來西亞的很多景點,文萊的景點就覺得單一,特色不明顯。從文萊旅遊回來,我對兒子同學所說的話似乎更理解了。

以上是我個人對文萊的整體感覺。你們呢?不同意見歡迎交流。


漫遊的cai


文萊是個怎樣的國家?

文萊,全稱“文萊蘇丹達魯薩蘭國”,又稱“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名稱是就能夠看出,文萊是一個典型的穆斯林君主專制國家,封建王權社會,君主對國家有絕對的領導權。



和海灣石油土豪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科威特等國很像,更巧的是,文萊雖然不是中東國家,但也是石油富國,境內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生活質量很高,真是好的資源都被穆斯林佔著了。

不過文萊國家面積很小,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里,還沒有我國的上海市面積大(上海市面積6340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地區中最小的國家之一(最小的國家是新加坡),人口也只有42萬人。

文萊地處東南亞地區的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鄰南中國海,東西南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熱帶雨林氣候。國土被沙撈越分割成不接壤的兩部分,海岸線長162公里,有33個附屬島嶼,首都在斯里巴加灣市。



文萊古稱渤尼國,曾是我國屬國之一,明朝永樂年年還進貢過。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該國,15世紀初臣服馬六甲王國,開始全面伊斯蘭化,不久後恢復獨立,成立蘇丹國。16世紀初,文萊一度很強盛,控制了加里曼丹島大部分地區和部分菲律賓島嶼。

但隨著17世紀西方殖民者的進入東南亞,文萊就開始衰落,生存空間也被荷蘭殖民者擠壓,國土越來越小。1888年,文萊淪為英國保護國,成為英國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國家,1941年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收復東南亞殖民地,再次控制文萊,最終在1984年元旦,英國同意下,文萊徹底獨立。

文萊雖然國家不大,人口也不多,但靠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依然成為東南亞第二富的國家,2017年GDP總量達到121億美元,人均GDP也達到2.8萬美元。文萊王室也是世界富有的王室之一,據說擁有300億美元的財富。



就是因為石油天然氣帶來大量的財富,文萊不收國民的稅,當然針對是擁有文萊國籍的人,總體來看,文萊是一個小國寡民的富國,如果沒有外敵入侵的話,小日子會一直過得很舒服。


大正看世界


說起文萊,首先能想到的是吳尊,很多人知道文萊是因為吳尊,從而知道這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卻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文萊,全名文萊達魯薩蘭國,又稱為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文萊達魯薩蘭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水域率為8.6%。 二戰時期,文萊被日本侵略者佔領,並與近鄰沙撈越和沙巴合併為一個行政區。在此期間,文萊的石油業遭到嚴重的破壞。 除了日本,文萊曾多次被佔領,之前被爪哇控制,直到14世紀才得以脫離,然而到了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入侵文萊,在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文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1888年9月17日簽訂的《英國文萊條約》,英國握有文萊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並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文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英國先後兩次佔領文萊,直到1984年1月1日放棄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宣佈文萊完全獨立。


蒲公英的淚460


文萊(Brunei):雙重擁抱

地理上,它東、西、南三面被馬來西亞緊緊擁抱;經濟上,這個42萬人口的袖珍國在石油美元的簇擁中盡享榮華……



文萊達魯薩蘭國位於南海最南端的加里曼丹島(舊稱“婆羅洲”)北部,北緯4°—5°之間。熱帶雨林環境中年均氣溫28℃,降雨2500毫米以上,全境森林覆蓋80%。

576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英國殖民者人為地分成互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而分隔其陸地的林夢地區,直到1890年還在文萊的版圖內,當年英國人完成對它的“最後一刀”——面積是現今文萊34倍多的沙撈越和沙巴,被英國從文萊手中蠶食完畢。又過了119年,文萊和馬來西亞互換文件,文萊正式放棄對林夢的主權要求,兩國原則上了結海、陸邊界爭端。

說起歷史,文萊當屬東南亞古國之一。最早的記載來自中華史籍,公元5世紀中葉,文萊以“婆黎”的名字出現,後稱“渤泥”。1408年,28歲的渤泥國王偕150多人涉海北上,受到明成祖隆重款待,國王不幸病逝於南京,朱棣遂其“體魄託葬中華”的遺願,以王禮將他厚葬於南京烏龜山,諡曰“恭順”,該地成為中國僅有的兩處異域國王陵墓之一。

古代中國帝王對異邦的“厚往薄來”,閩粵華人南洋之旅的艱苦卓絕,鮮見東南亞各掌權者投桃報李,相當長的時間裡,文萊華人在身份上低馬來人和土著一等。文萊族群構成與馬來沙撈越相近,人口中馬來人佔66%,華人10%,第三大群體是當地土著人,再有印尼人、印度人等,全國80%左右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文萊官方語言為馬來語,通用英語,漢語在華人中流行。可以這樣概括文萊的文化構成:馬來文化同文同宗,中華文明“曾經感受”,伊斯蘭文化根深蒂固,英國影響千絲萬縷。“文萊達魯薩蘭”就包含馬來與伊斯蘭雙重含義,“文萊”是馬來語植物“沙羅門果”的稱謂,當地出產甚多,“達魯薩蘭”是伊斯蘭宗教詞語,意為“和平之地、安樂世界”。



對文萊近現代轉型影響至大者,莫過於伊斯蘭教和英國“保護”。1414年,渤泥國王娶親穆斯林公主後改信伊斯蘭教,成為一世蘇丹,宗教文化從此成為文萊爭取主權、鞏固政權的利器延續至今,作為“馬來穆斯林君主國”,伊斯蘭教是文萊的國教。如今,文萊英國式世俗法和伊斯蘭教法並用,後者從只針對穆斯林延伸至刑法領域,2014年起正式實施。在東南亞,文萊的伊斯蘭法律條規要比馬來西亞和印尼更嚴厲,其全境找不到一間酒吧,鮮見酒精飲料出售。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來去匆匆,不列顛的布魯克叔侄卻不想成為過客,憑藉大英嫻熟的殖民統治技巧,兩人相繼把沙撈越和沙巴從文萊手中剝離,當時“兩沙”是殖民地身份,文萊是“被保護國”,這至少在面子上讓文萊蘇丹過得去。而使文萊失去大片土地和眾多“暴民”蒙難的英國,今天依然是文萊蘇丹的“座上客”,兩國保持“特殊關係”,英國廓爾喀營長駐該地,文萊一副不計前嫌的姿態。

也許是感謝英國最終沒有讓文萊在地圖上消失吧!20世紀50-60年代文萊又一次面臨命運的選擇:加入馬來聯邦還是與沙撈越、沙巴組成一個新國家,文萊蘇丹認為與殖民地身份的後者聯合是自降身份,傾向於加入更大的馬來亞,利益(文萊蘇丹想永久擁有境內石油收入)和名分(不堪在馬來新國家元首排序列最後)之爭反倒讓文萊獨善其身,1984年它正式脫離英國獨立。類似的經歷讓文萊與新加坡“惺惺相惜”並結下深厚友誼,兩國貨幣等值互認……回首往事,文萊人感激蘇丹,慶幸好運。

如果沒有碳氫化合物的發現與開採,文萊多半還會停留在農耕和漁村的發展階段。歷史沒有假設,1929年,殼牌石油成功工業化採掘,開啟這個蘇丹王國百年財富新篇。

據2006年統計,文萊石油儲量1.5億噸,天然氣3900億立方米,可開採到2025—2035年,只是陸上油氣已近枯竭,現在80%的產量來自近海。10年間風雲突變,受益於技術與勘探,文萊油氣遠景儲產量看好,2035年有望日產實現比2017翻番的80萬桶;一害為油價持續走低,使得該國2015、16兩年GDP累計下降1/4。

為解遠慮,政府正推行經濟多元化和“雙叉計劃”,後者是建深水港打造區域經貿轉運中心,發展油氣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文萊作為南海主權的聲索國之一,一向以溫和態度主張對南沙群島西南端的南通礁(馬來西亞控制多年後“轉交”文萊)擁有主權,並分割劃佔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



石油財富將曾昏睡的文萊變成一個繁榮的現代國家。文萊2016年實現GDP114億美元,預期壽命79歲。石油美元編織起誘人的福利網,國民醫療、教育全部免費,國家全額資助學子出國留學;政府為國民建房、購買耐用消費品、經營產業等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沒有個人所得稅,退休者由國家供養……文萊人的生活可以說是富裕、安康、恬靜而有條不紊。

作為亞洲在位最長的王室之一,文萊蘇丹王朝始於14世紀60年代。當今文萊蘇丹博爾基亞1967年登基,他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其財富的話題常見於西方媒體,《財富》和《福布斯》年度王室財富排名中文萊蘇丹總是名列前茅,數字從200億到600億美元甚至更多,“傳奇式奢華品位”的文萊王室光頂級豪車就有3000多輛,皇宮有1800個房間。富得流油,文萊當之無愧!

被“大馬”擁抱而拒絕與之融為一體,天助文萊;而當油氣枯竭的時日漸近,文萊的另一個“擁抱”在哪裡?


ruixuezhaofeng


這個可是亞洲隱性土豪。而且還是君主制的。像我們提起有錢的王室,大家多半想起阿拉伯半島的那幾位,但其實最有錢的兩位都在亞洲,排第一的是亞洲的泰國,排第二的是文萊。

泰國王室在一二戰損失比較少,原本就是有錢的主。而文萊呢,確實是暴發戶了,以前並不是太富,後面發現了石油。靠著石油跟天然氣,國民人均GDP達到了一萬二千美元。

但在歷史上,文萊也做出了一個關鍵的舉動,不然的話,可能文萊國也不會這麼富。

我們先聊一下文萊的歷史。文萊的歷史非常悠久,它的王室持續時間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當然,柬埔寨王朝復辟之後,它就成了第三歷史悠久的王室。在元末的時候,文萊國還跟一箇中國人發生了重要的聯繫。

當時,福建的黃森屏兄妹避元末戰亂,坐船來到了文萊。

正好文萊國受到了蘇祿的進攻,蘇祿是現在菲律賓的一部分。明朝時,其國王曾經到中國見過朱棣,有一位東王死在中國,埋在了中國的山東。清朝時,蘇祿受到西班牙的攻擊,曾經請求併入中國版圖,被乾隆傲嬌的拒絕了。

蘇祿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它一進攻,文萊(當時叫渤泥國)就相當吃力。黃森屏兄妹幫助文萊打敗了蘇祿,避免了被吞併的結局。後來,黃森屏的妹妹嫁給了文萊的蘇丹,黃森屏則娶蘇丹的女兒為妻,兩個家族進行了緊密的聯合。黃森屏對內是輔助蘇丹,對華人就說自己是渤泥國的國王。

現在,文萊的民間還認為王室其實是奉黃森屏為祖先。文萊王室也大概認可這一點,他們的國旗上有兩道槓,一道黑一道白,分別代表著文萊歷史上最重要的兩位親王,一位就是黃森屏,另一位是一世蘇丹的哥哥特曼貢親王。

可以說,文萊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當然,後來明朝海禁,大明的海船不來了。清朝就更加,送上門的國土都不敢收。後面,西方殖民者來了,最終文萊跟其它東南亞國家一樣,淪為殖民地,統治它的是英國。

我們接下來介紹,文萊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拒絕併入馬來西亞。

英國人退出東南亞之後,當時兩位聲名赫赫的領導人提出一個大馬來西亞的計劃,一個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另一個是馬來亞的總理東古•拉赫曼。

李光耀提出跟馬來亞合併,他擔心不合並的話,小小的新加坡根本無法在東南亞立足。而東古•拉赫曼也贊同,但他擔心新加坡華人過多,如果合併,會造成華人在新成立的國家比例太大。所以,他提出把沙撈越、沙巴以及文萊拉進來組一個大聯盟國。

後面確實成立了馬來西亞,但後面因為各種原因,馬來西亞把新加坡開除了。沒錯,大馬把現在富得冒油的新加坡開除了,李光耀後面想起來,都覺得很傷心。他一直想併入馬來西亞,然後可能還想執掌一個超級大國。

這個事情,腦洞老師以前講過了,大家可以往回翻一下。

接著說文萊,文萊也在合併範圍之內,當時文萊的蘇丹也同意了,但是國內的民眾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呢?還是擔心合併之後利潤的分配問題,當時還暴發民眾起義,雖然被壓制下去,但是馬來亞開始擔心了,萬一合併鬧事,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因此就放棄了跟文萊的合併。

現在來看,不合並對文萊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文萊發達了。文萊雖然在1920年就發現了石油,但到了合併事件之後,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因為石油價格的暴漲,文萊才成為了一個超級富國。要是一合併,那肯定要攤薄財富。

現在文萊的石油天然氣佔國民出口金額的百分之九十,國家相當富有,蘇丹身價二百多億美元。

聽起來多,其實……唉,好像也不多的。

文萊的福利也是相當好,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第一,教育,醫療等等一切免費,有病了去國外治病,或者去國外讀大學都由國家出錢。加油當然特別便宜,一升油不到三塊錢。普通家裡隨便都有兩輛豪車。但是,也確實是富得不知道怎麼花。因為是伊斯蘭國家,不能飲酒,也不能搞太誇張的娛樂,所以國內沒酒吧,也沒有什麼娛樂場所,要想玩,只要開車出國到馬來西亞玩。

現在文萊也搞搞旅遊,畢竟據專家統計,它這麼大量開採下去,可能國內的石油資源在二十年內就要被開採完。二十年後,文萊何去何從呢?

不過,再怎麼樣,他們也比沙巴跟砂撈越強。這兩塊加入到馬來之後,稱為東馬,另一邊的主體稱為西馬。現在兩個地區差別比較大,東馬的面積大人口卻稀少,自然資源很豐富,但工業一直沒發展起來。而西馬的發展要相對快一些,人口也多一些。

東馬人進入西馬,隨便進。西馬進東馬還需要特別的批准,尤其是工作還需要類似簽證一樣的東西。西馬是伊斯蘭教地區,而東馬接近中國信仰,信什麼的都有。

那麼,現在合併之後,大家過得開心嗎?

有一個事情,數年前,蘇格蘭公投獨立,東馬還要站出來表態,表示我們不必學蘇格蘭,我們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好得很。

這樣說,當然表明有分家的念頭,至少有些人有這個想法了。

為啥呢?我們從東馬的發展來看,不盡如人意。東馬在很久以前,是很富裕的,有港口,有石油,有天然氣,有橡膠,人口也少。當時,東馬的一個城市山打根號稱小香港,很多香港人在這裡做生意,通用語言是粵語,比新加坡檳城還要繁華。

但是加入馬來西亞之後,反而被其它城市拉遠了,尤其是沙巴成為馬來西亞最不發達的地區。

論資源,沙巴絕對是國內最好的一塊地區,為什麼經濟反而不行呢?

一個重大原因是非法移民多。沙巴州人口320萬,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來自菲律賓的非法移民。光這個事情就讓沙巴頭疼了。而且看到鄰居文萊靠著石油發家了,而他們石油的收入大部分要上交給國家。

看文萊跟沙巴的街景,很難相像這是兩個鄰近的地區。

這是沙巴山打根的普通街區

完全是七八十年代的感覺,感覺停留在了小香港的味道,一直沒進步。

而下面是文萊的街道,乾淨,漂亮。

這一比較肯定心理不平衡啊,當年我們差不多的,文萊沒加入,富成這樣。我們加入了,以為抱上大腿了。結果,從馬來西亞最富的洲,變成現在收入不及西馬的一半,而且工業基礎相當落後,沒有什麼投資。

所以,東馬也有一些人認為,如果獨立自治,完全自由的決定怎麼開發石油,肯定能比現在富很多倍。至少不輸文萊。

看來,搞合營,有好處,也有壞處。


腦洞歷史觀


剛從文萊旅行回來。

文萊北臨中國南海,東南西被馬來西亞環抱,國土面積5700多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文萊有43萬多人口,其中1%王族,10%多華人,其他大多為馬來人,少量印度人土著人等。

2018年文萊人均GDP達到33824美元,世界排名27。石油開採是其主要經濟支柱。為了擺脫單一經濟影響,文萊正在發展石化、旅遊等產業。號稱六星級的帝國酒店曾經是國王行宮,風景優美金碧輝煌,是文萊旅遊必到景點。

文萊實行福利主義。嬰兒、孩子、中小學及大學生、老人都有生活補助。看病只要一元錢,可分配住房或者土地,房租低廉。成年人基本上只要照顧好自己生活即可。

文萊雖然是君主專制國家,卻追求人人平等。皇室子女與普通百姓上同樣的學校,吃同樣的糧食。

文萊物價跟中國沿海二線城市差不多,人均工資接近人民幣一萬,家家戶戶住獨棟住房(相當於我們別墅),如果帶電梯就算富人了。

文萊沒有窮人。


青果6773




公元8世紀,文萊就開始有人定居。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朝(502年-557年)時代,文萊就建立了國家。文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爪哇的控制下襬脫出來之後,在14世紀至16世紀一度強盛,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文萊,歐洲人的影響使得這一政權走上末路。

元末明初時期,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了新的文萊國,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中國明朝時,中國稱之為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明代永樂年間(1408年),浡泥王麻那惹加那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留有浡泥國王墓。

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文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1888年9月17日簽訂的《英國文萊條約》,英國握有文萊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並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文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

1906年,文萊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文萊的一切政務。從此,文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名義上文萊仍是一個蘇丹國,但實質上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大肆掠奪經濟資源,奪取土地種植橡膠,操縱森林資源開發,民族經濟受到極大摧殘,國家財政拮据,靠借貸維持開支。20世紀20年代,在詩里亞地區石油的發現和開採,不但給英國殖民者帶來鉅額利潤,也為文萊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財政基礎。

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文萊被日本侵略者佔領,並與近鄰沙撈越和沙巴合併為一個行政區。在日本佔領期間,文萊各項事業,尤其是石油業,遭到嚴重破壞。

1945年9月,英國人捲土重來,文萊又被置於英國的軍事管制之下。1946年7月,英軍將政權移交給民政當局。其後,經濟恢復迅速,石油產量逐年增長。與此同時,民族民主運動也逐漸興起。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文萊出現第一批政黨,最早成立的是人民黨。在民族民主運動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於1959年頒佈憲法,撤銷駐紮官,實行部分內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議會和立法會議。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文萊蘇丹政府管理。



1962年開始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絕大多數議席。這時,馬來亞聯合邦在英國支持下,正積極推行包括文萊在內的馬來西亞計劃,文萊人民堅決反對加入馬來西亞。以此為契機,同年12月8日,在人民黨領導下,文萊人民掀起大規模武裝起義。英國殖民當局出兵鎮壓,起義迅告失敗。人民黨成員流亡國外。隨後,文萊政府開始實施緊急狀態法令。

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文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文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條約規定,英國須於1984年1月1日放棄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宣佈文萊完全獨立。1984年1月1日,蘇丹宣佈,文萊已成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並宣佈新內閣組成名單。1984年1月7日,文萊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59個會員國。


獨立以後,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

文萊的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的出口。文萊現在名義上雖然是民主體制,但實際上一直是文萊蘇丹獨裁專制,文萊蘇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文萊獨立時間不長,實力太弱,且長期受到英國的鉗制,國際存在感低,沒有什麼發言權,這個國家自身也沒有什麼野心比較低調,自然就顯得神秘了。


小太史


其實說起文萊,可能中國人最熟悉的就是吳尊了,文萊這個國家是怎樣的大家並不熟悉。但如果說文萊全國知道吳尊的人還不如中國一個地級市多,估計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主要是因為文萊對文藝娛樂方面把控非常嚴格,他們的電視主要是來播報新聞的。

文萊全國禁酒沒有酒吧也沒有夜店。文萊還是一個完全沒有農業的國家,整個國家的收入來源都靠石油和天然氣。有趣的是,文萊石油的收入分配世所罕見:一半收入歸文萊蘇丹皇室所有,剩下的對半分給政府和民生。

於是,文萊國民的日子近乎無所事事躺著分錢,福利好到連高度發達的北歐國家都不敢對比:在文萊出生的孩子,就算考到美國去,政府都會負責學費、生活費和路費,每年還有一筆親屬探親費。

文萊還是個無稅收國家,國民買任何商品都不用納稅。終身一元醫療制,不論什麼病都只收一文萊元(約等於4.8元人民幣),限於國內醫療水平有限,大病重病由政府出資送往新加坡、香港或日本醫治。

良好的教育和優厚的福利,也讓文萊的治安非常的好。別看文萊小,2016年最新的“生活質量指數”顯示,文萊國民達到了99.29,全球第一。

因此,在這個國家看不到假貨,也不可能遇到遊客被敲詐等等意外。

文萊人性格謙卑、和氣有禮,對於友人之間的禮節看的很重。平時餐具都是小碗小碟的文萊人,只有招待親友的時候才會上大盤,而大盤也被認為對方的重要性。如果是遊客的話,這樣一餐要人民幣上千元...很貴很貴。

文萊的風景也很漂亮,各種華麗的水上清真寺、富有特色的水上人家,夜市、蘇丹紀念館。文萊給人一種比較寧靜虔誠的感覺,去那旅遊挺不錯的。


趣旅海島遊


文萊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也是東南亞第二富有的國家,僅次於新加坡

文萊全稱“文萊達魯薩蘭國”,地處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北部,其國土面積為5765平方公,大約是北京的1/3,人口也只有大約43萬,主要是由馬來人和華人組成。

文萊在陸地上只有一個鄰國,那就是馬來西亞,文萊除了北面瀕臨南海以外,其他幾個方向都被馬來西亞包圍。而且文萊國土還被馬來西亞分割成東西兩個部分,互不相連。

(圖中綠色的區域就是文萊,它被馬來西亞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文萊雖然不大,但是在國內的知名度還是不低的,這主要是拜吳尊所賜。當年由於吳尊在大陸風靡,文萊這個國家也開始被人們所瞭解。

早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文萊就已經出現了政權,此後歷經隋、唐、宋、元,文萊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聯繫。

到了元末明初之時,文萊被翻譯稱“浡泥國”(又譯為“渤泥國”),該國建立之初時長期受到爪哇國的控制。直到一個名叫黃森屏的中國人來到浡泥國,才幫助浡泥國走向強盛。

黃森屏原是一個明朝總兵,曾隨同沐英征討雲南,後借道緬甸來到浡泥國。在他的幫助下,浡泥國日漸強盛,其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

浡泥國在結束了周圍的邊患之後就開始派人嚮明朝朝貢,1408年浡泥國國王親自率團來北京朝貢,但不幸的是,浡泥國國王在中國期間因病逝世,死後便葬在了南京。今天在南京依然可以看見浡泥國王之墓,目前這裡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浡泥國王墓園的石像)

到了明朝中期,隨著中國的閉關鎖國,浡泥國和中國的朝貢貿易宣告終結。此後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文萊。

到18世紀,文萊的大部分領土被西班牙和英國割佔,雖然最後英國沒有徹底吞併文萊,在名義上維持了文萊的獨立。但文萊的內政外交都被英國掌控,文萊政府淪為英國殖民者的傀儡。

英國人控制文萊後,最初是在這裡種植橡膠樹,但是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人在這裡發現了石油,文萊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隨後日軍開始進攻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而文萊也很快便被日軍佔領。

二戰後英國人重新佔領文萊。1946年7月,英國人將民政權力移交給文萊政府,但依舊保留著對文萊政府的“指導”。直到1959年英國政府才基本向文萊移交了內政權力,但文萊的國防和外交依舊由英國控制。

此後隨著英國放棄了對馬來西亞的殖民,吉隆坡希望文萊能加入馬來西亞,但由於在石油利益分配上遲遲達不成協議,文萊蘇丹最後拒絕加入馬來西亞。

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英國同意文萊享有自治權,1984年1月1日文萊正式完全從英國獨立。

文萊在獨立之後,憑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一舉成為東南亞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本地區僅次於新加坡。不過這幾年國內實在是把文萊捧得過頭了,文萊雖然富,但是沒有媒體宣傳的那麼富!

在2018年,文萊的人均GDP大約是2.8萬美元,這是妥妥的高收入國家。但是跟同處東南亞的新加坡相比(新加坡人均GDP為5.77萬美元),文萊似乎也沒有那麼富。

不過文萊蘇丹確實非常富有,文萊蘇丹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之一,文萊王室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王室了。在亞洲,文萊王室歷史僅次於日本王室和柬埔寨王室,位列第三。(文萊現任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