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有孝心,但是有時跟父母說話不耐煩,還時常吼叫,這種人是什麼心態?

miao1268


中國的天下無不是父母也有個度😉兒女小的時候,父母喝來罵去經常打😥是為兒女好!兒女們長大成人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像父母當年一個樣!只是年代不同,內心所經歷的事是一樣的☹️父母也要體諒體諒兒女,不要總高高在上,破大盆總端著,把自己架在高處不勝寒的位置下不來😳生活中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聲高聲低不代表不孝!都是人,相互理解,生活糊塗著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日子越過越順🙂


晨光白旭


題主好像在說我!

父母囉嗦或無理時,特別容易不耐煩,話說得很衝。那我是什麼心理呢?

啥心理都沒有!能有什麼心理,條件反射一樣脫囗而出,收都收不住,咋整?看到父母愕然的神情時,會悔到腸子都穿!再加上父母上年紀後,對兒女的話(不管對錯)不會反駁,內心的愧疚瘋長呀!

怎辦?平日裡多加註意,同一句話,把話說慢一些,語調輕一些,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嗯,成功過幾次,特別有成就感!但修為未到家,仍需努力!


熟了的螃蟹


這個問題的點略顯矛盾,如果有真正的孝心,就不會對父母態度不好,對父母態度不好就談不上真正的孝心,當在拿所謂的孝心說事的時候,本身就不是什麼真正的孝心了。孝順父母天經地儀,本沒有什麼可說道和彰顯的。

孝心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如果有,個人認為只有一種:就是你的父母認為你很有孝心,就是真正的孝心。當下大多人認為的孝心,都是自認為或與別人比對的行為結果,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而沾沾自喜,而從未證實過是不是父母真正需要的孝心行為,此為假孝!是自我實現的價值需要,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孝順。

比如:父母八九十歲了,行走都己困難,你卻遠在天邊,每個月拿幾個錢或打幾個電話了事,美其名曰:很有孝心,因為每月甚至經常給他們很多錢!但有沒想過,對於一個連用錢的力氣都沒有的人,給他錢又有什麼意義呢?不要說是為了養家或被生活所迫,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在你心裡沒有你現在所追求的東西重要。試想一下,當我們只懂吃、喝、拉、撒、睡的幼兒時期,父母會不會因為某種原因把我們丟在家裡,扔兩個錢了事?

對於個人情緒方面,很多人習慣籠統的用心大或心小來介定,但這樣有以面蓋點之嫌。面對不如願時情緒不好,動不動發脾氣,耍性子,歸根結底是缺乏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要通過後天的學習和修練得來。缺乏管理情緒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你的原生家庭成員和周圍所見之人控制管理情緒的能力;你的父母或其它你日常所見之人,面對不如願時的方式是大吼大叫,甚至動手,你同樣也會用這種方式面對不如願。

那怎樣解決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問題呢?解決問題的根本是什麼?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先找到發生問題的本源。比如手不小心被刀劃破一道口子,事後卻在屁股上包紮一通,這不具任何意義;還不如在腦袋上下點功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面對手傷的處理方式一定是因為腦子先出了問題[呲牙]。

那不好的情緒來自哪裡?當然是你的內心、潛意識或慣性。從你長這麼大以來,所聞、所見、所學及周圍的大部分人,在面對不如願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埋怨、發洩或者是發怒;因比,剛開始你只是學習和模仿,直到這種認知在在你內心形成習慣及潛意識,這樣,壞情緒就成了你面對不順心時的第一打開方式,由不得你選擇。

那麼,可以養成的習慣或潛意識,同樣也可以改變,而這種改變的難度取決於你對於這種改變所需要的迫切程度及決心。那怎樣來改變呢?下面的小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首先要知道情緒的波動是來自煩惱,而煩惱的根源是:你經歷的所有事情沒有向你所期望的結果發展。

二、要明白煩惱是因為外界發生的事情令你心生不快,它是來自你的內心,改變自己還是改變世界?相信你一定明白,改變自己相對於改變世界來說會更容易些。

三、改變自己要從自己的優先權出發,即選擇權。如當你面對不如願時,你可以選擇發洩發怒,也可以選擇不把它當回事,具體選擇以什麼樣的情緒方式面對,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四、要清楚展示不好的情緒對於當前發生的問題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助推惡化。為什麼兩夫妻會因為類似打破一個碗的小事而鬧到離婚甚至對薄公堂的程度,不是問題本身的原因,而是因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五、要走到自己內心的深處,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情緒皆是妄念,本身什麼都沒有,都是自造的。


龍品善覺


我就是這樣的人,脾氣上來對父母發脾氣,過後特後悔,心想下次不能這樣了,就是改不了。這樣也不算孝順。老爸走了五年了,老媽半身不遂三年了,為了照顧老媽我幾乎每天在老媽家,因為我不回家老公現在不理我。我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姐姐花錢多不說,還有血壓高,工作也忙,弟弟開公交不能缺覺,所以我只能捨棄我家來照顧老媽,偶爾姐姐替我盯一夜,弟弟歇班盯白天,我下班弟弟就回家。別人照顧老媽我還不放心。老媽也有點小腦萎縮有時我也會和老媽急,過後想想都這樣了夠可憐了,想到這心就軟了下來就不在急了。現在我的心思全放在老媽和兒子身上。別看我媽媽不能自理,好賴每天進門能叫聲:媽,我回來了。我媽就說:你給我買嘛吃的來了😊。每天能看見媽下班回家叫聲媽我覺得還是挺幸福的。


一加三five


哎!這個問題也時常困擾著我,每次向老媽吼完就後悔了。看著她無助的眼光我就流淚,自己心裡說以後再也不這樣了,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到還會時有發生,有一會老媽去衛生間我讓她把褲子脫的低一點,她又偷懶了,脫了一半,結果衛生間到處都是屎,當時我控制住了自己,但我一個人不停的流淚,我們都努力吧!不要責備他們,人老了可能腦子也有問題了,所以不要責備他們,但有時真的也是難免的,每天面對一個越來越痴呆的人,真的有時很難做到冷靜,沒有伺候過老人的人是不懂伺候老人的辛苦。尤其是姊妹那麼多,只有你一人伺候的時候,有時很難做到君子的。


未泯402


三觀不歪的人,孝心都是有的。

但人對情緒的控制,差別可是很大的。這跟認知和修養密不可分。

愛吼的人,只從自己的角度判斷“對錯”,表現出喜和怒。

“我不喜歡某物、某活動,你又來這一套!”(我不喜歡,你別煩我,哪怕你再喜歡!)這是純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得容許別人喜歡或不喜歡。

“我說過幾次了?不能這樣(記著這樣)你還不聽!”或許他說過,別人沒當成很重要的事。他就火了。“我給你說的,你竟聽不進去?”(多惱火啊!不把我的話當重要的事!然而,你多提示了一遍或者解釋其重要性了麼?沒。)

還有,面對比較固執的人,人發火的幾率飆升。我說不動你,怒從心頭起。

基本就這心態。

有個小寓言:有根銅條,往鎖裡亂捅,鎖就是不動。鑰匙輕輕一撥,鎖開了。意思是:鑰匙懂得鎖的心。

不懂得心,就是一次被你的威風震懾,過後還是問題不斷。

站在別人角度想想,就容易懂了。再動動腦,瞭解一下別人,就懂了。懂了,解決問題就不難了。

哪裡還用吼?


莘縣村民


正常,我也會,都抑鬱症了,我們已經老了,但父母命長,只有咬緊牙關,巴望日子快點.已經不是孝順問題了,是你死我活的比賽了。話不好聽,理對的。60多自己一生病,父母不肯去養老院,所以媽媽90生日那天,大家祝她萬壽無疆,現在都不能說長命百歲了,因為一百歲的人太多了,那天我舉杯祝自己健康,我健康長壽了,媽媽你才可以活得下去!


戴帽子的姐姐


其實這跟心態沒關係,主要是性格所致,彼此瞭解不影響父母子女關係。

我性格急躁、沒耐心、沒涵養,跟母親說話時,遇她固執、非跟我擰著,我就不覺揚聲大叫。這並非我不孝,實是急躁。雖古人談起孝道,要求“色柔”,其實柔者未必孝,吼者未必不孝。我雖言語之間常對母親不恭不順而且火氣大,但但凡有點好吃的我總是想著母親,希望她老人家能品嚐到更多美味;旅遊時也是不顧疲勞偕她前往,當她遊歷歸來,如數家珍向鄰居講述她旅途見聞時,也是我最快樂之際。但我也有底線,外人在,.不與母頂撞,堅決剋制,努力色柔。

無獨有偶,我的姨侄女簡直是我的翻版。性情急,脾氣躁,語言叫人吃不銷。但她又是最孝親、最大方、最體貼人的孩子,各個節日都會贈送我們貼心、實用的禮物。

有位女親戚對誰說話都是輕輕的、柔柔的,不慍不火。她母親去世前,姊妹們商量給老人買壽衣,人均170多元,她仍然慢聲慢語但卻十分堅定,“這錢,我不出。”

所以,言語高低與孝心無關,全是脾氣、性情作怪。


玄真子桑


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傷的最深的人。我們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愛我們的人,我們已經習慣了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發脾氣,把耐心和好脾氣都留給了陌生人。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在父母身邊才可以放下偽裝,有時候聽她們說話不耐煩了就會忍不住對她們發脾氣,使性子。但是過後又很內疚,現在自己也初為人母,漸漸的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對她們發過脾氣了。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現在卻又體會。

其實我們對父母大喊大叫,表現的很不耐煩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不會和我們計較,會原諒我們,所以我們才會把自己的壞脾氣留給最愛我們的人。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就越來越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多麼偉大,慢慢的我開始理解了來自父母的“嘮叨”。坐在父母身邊好好傾聽他們的嘮叨,其實這也是一種孝順,更是一種幸福。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明白原來自己是多麼幸福。趁現在還能聽到嘮叨,好好愛自己的父母。


格子育兒日記


我覺得是越親近的人越容易這樣,但並不代表就不孝順。回想起我和媽媽就是這樣的,我小時候特怕她,後來她老了我也不知道為何一言不和就和她生氣,各種埋怨,也奇怪歷來爭強好勝的人卻一聲不吭,我每回過後是真的後悔,而且姐弟三人中對她最好的也是我。反倒對婆婆是客客氣氣的,倒不是因為怕老公或是別的,就是覺得隔了一層,就算是再生氣也不會和婆婆吵鬧的。現在女兒心情不好有時也會壓低聲音埋怨我,過後也是後悔了又各種討好,我就想可能是親人都會這樣吧?然後心裡就釋然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