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竟然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路有阡陌


公元前295年, 一代明君趙武靈王攜兩子趙章和趙何於沙丘遊玩,趙章有意殺時為君王的趙何,卻東窗事發,於是逃至主父趙武靈王寢宮躲藏,被發現後被就地正法。

而趙武靈王也因包庇之故被圍困沙丘行宮長達三月,最後活活餓死,下場淒涼。史稱“沙丘宮之變”。

那麼問題來了,趙武靈王被困沙丘三個月,按理趙國上下人盡皆知,為何沒有親信前往救助呢?有書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趙武靈王優柔寡斷的性格導致眾叛親離。

誠然,趙武靈王是治國高手,但優柔寡斷的性格讓人不敢恭維。

在戰國時代,繼承製一直都是立長不立幼的,可趙武靈王反其道而行之,毫不顧及已經二十有餘的長子趙章的感受,立了才剛十歲的次子趙何為帝。

有書君想,趙武靈王有違祖訓的這個決定恐怕已經得罪一幫遵紀守法的朝臣了。

這就算了,哪知他又不知哪根筋不對頭,忽然感念起趙章的好,竟決定將趙國一分為二,趙章和趙何人手一半。 完全對一山不容二虎的舊訓當成耳邊風。

如此一來,不是趙國推向破裂的邊緣嗎?朝中大臣有幾個會持贊成票的?有書君想除非是敵國的內奸吧!

而且,當初趙武靈王有此念頭時,便被三代老臣肥義當場否決,並分析厲害,如果真有此打算,則國將不國。

可趙武靈王偏偏一意孤行,可想而知,趙章兄弟因此而嫌隙縱生。而朝中大臣也因此對趙武靈王愈加不滿。

趙武靈王大概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於是邀約兩子與他同遊沙丘,意在打好兄弟關係。

哪知,趙章殺弟之心已起,竟然在沙丘展開行動。

幸虧肥義有所察覺,事先安排趙成和李兌前往營救,這才使得趙章刺殺失敗。

而趙章竟然恬不知恥地跑去主父趙武靈王那求救,趙武靈王果然也開啟了慈父模式,將兒子藏於寢宮,誰知又被趙成等人搜出,並將他當場殺死。

所謂眾怒難犯。此時理虧的趙武靈王恐怕已經將一眾臣子的憤怒掀到了高潮了。

而孤掌難鳴的他,斷然不會有哪個親信願意施以援手了,所以沙丘註定成為他輝煌一生的最後住腳。

趙武靈王優柔寡斷的性格得罪了朝中親信,所以那些親信不會救他於沙丘了。

二、趙國君主趙何不允許親信救助趙武靈王。

實話實說,趙武靈王的一系列行為惹怒的不僅是一幫親信,還有次子趙何。

主父明明給了自己一顆糖,讓自己成為趙王。

可轉身又給了自己一巴掌,不僅要將天下一分為二,最後還極力掩護刺殺自己的趙章。

身為主父又身為父親的趙武靈王不能一碗水端平,好歹也不要偏心得如此過分呀!

趙何遇刺他不送去一星半點安慰,反倒維護刺客趙章,這叫身為君王的趙何情何以堪,有書君想失望透頂四字都無法形容趙何此時的心情吧!

所以他將趙武靈王困於沙丘致死並非意氣用事,而是趙武靈王咎由自取罷了。

而朝堂之上的一眾親信也能理解趙何的憤怒,自然也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救助趙武靈王。

況且,趙何也必定會從中作梗的。

所以,主父趙武靈王註定要魂斷沙丘了。

因為趙何棄趙武靈王於沙丘不顧,所以斷然不會同意親信救助趙武靈王。

三、趙何治國有方,趙武靈王的親信沒有必要救他。

趙武靈王因在趙章理虧之下還在包庇他,引起趙何的不滿,趙成等人也必定對他頗有微詞,不救他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沙丘宮之變時,趙何已經在位四年,對治國之道已經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況且,趙何身邊又有廉頗,藺相如這些得力的忠臣良將為他開路,使得他一路所向披靡。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攻打趙國,約趙王於澠池會面,趙王本不敢前往,藺相如說如若不去,則顯示趙國懦弱,於是趙何決定前往。

出發前,廉頗與之商量,若三十日不歸,則立太子為趙王,以免秦國趁虛而入。趙何也應允了。

後來,藺相如在澠池多次幫趙王化解危機,使得趙何成功返趙。

由此可知,趙何是個從善如流,時刻以國家安危為己任的明君。

既然趙何是個明君,群臣自然沒有必要忤逆他。

況且本來就是趙武靈王有錯在先,於公於私,趙何可能都無法選擇原諒,所以一眾臣子也就沒有理會趙武靈王,任由他自生自滅了。

趙何本來就是一代明君,治國有方,趙武靈王的親信沒有必要因為趙武靈王而得罪趙何,所以沒有人救他。

趙武靈王在位31年中,推行的胡服騎射曾讓趙國一度鼎盛,被梁啟超譽為“黃帝以後第一偉人”,由此可見趙武靈王的治國水平絕對不在唐宗宋祖之下。

只是他優柔寡斷的性格使得他最後被活活餓死,這不得不說是個諷刺。

而且儘管趙何也勵精圖治,但自此之後,趙國再無輝煌之日,最後也是落得被秦國吞併的下場,如若趙武靈王泉下有知,也不想看到這種結局吧!


有書博物館


第一,沙丘政變的內因極其複雜

趙武靈王在位時,由於偏愛小兒子趙何,廢長立幼,廢黜太子趙章。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遜位,提早把王位交給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後,即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長子,又封趙章為安陽君,甚至想把國家一剖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長子趙章被弟弟搶去王位,早就心懷怨恨。公元前295年,趙章與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發動政變,攻打趙惠文王的行宮。由於趙成、李兌率軍及時趕到,挫敗趙章的政變。趙章被迫逃進趙武靈王的行宮,由於不忍兒子被殺,趙武靈王接納了他。現在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對於趙國大臣與將領來說,一方是趙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謀反主犯的趙武靈王,究竟要選擇站在哪一邊呢?趙成與李兌選擇站在趙惠文王這一邊,原因很簡單,趙武靈王只是太上王,是過去式;而趙惠文王是名正言順的國君,是現在進行時。於是兩人發兵攻打趙武靈王的行宮,殺死了趙章。可是要如何處置趙武靈王,這可就犯難了。趙成與李兌一商量,咱們圍攻主父的行宮,又殺了趙章,倘若就這樣收手,日後主父必然要清算這筆賬,怎以辦呢?他們既不敢殺掉趙武靈王,又不敢放掉趙武靈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其囚禁,任其自生自滅。

第二,為什麼沒有人來救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被囚死在行宮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

2、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儘管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但誰都知道,他才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那麼他被囚禁時,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呢?我想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成與李兌嚴密封鎖消息。我們知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不要說向外傳遞消息,就是搞點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別處的軍隊發佈命令。在沒有統帥命令的情況下,軍隊又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3、在新王與舊王之前,大家選擇新王。我們在退一步假設,趙國軍隊得知趙武靈王被囚禁的消息,為什麼沉默呢?從法理上說,國王才是一國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國王與現任國王的父親,在法律角度上說,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的國主,只能是趙惠文王而非遜位的趙武靈王。

也就是說,你發兵去救趙武靈王,等同於你支持謀反。趙武靈王雖然擁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變前,他打算將趙國一剖為二,卻是遭到眾人的反對。也可以說,趙武靈王遜位後,一直抬高趙章的地位,這是嚴重威脅到趙國政壇穩定的事,對此大家是反對的。同樣,趙武靈王在趙章殺肥義、圍攻趙惠文王后,不僅沒有把他繩之以法,還收容包庇,從這點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橫店小清新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曠寂寥的宮殿內,趙武靈王絕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氣息奄奄。外面宮門緊鎖,重兵層層把守,他已經被圍困三個月了,宮殿裡的水果、瓜子、糕點早被吃光,連鳥雀窩都被掏淨盡雛鳥被生吃,他再也無法堅持下去,懷著滿腔的悔恨去,在飢餓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目。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君。他胡服騎射,北平胡人。他先後護送秦王子、燕王子繼位,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趙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遊遍趙國全境的國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國偵查的國君,他還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這麼厲害,諡號卻是趙武靈王。這“靈”字正是說明他的重大失誤,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這個“靈”字也正是他“任性”導致的活活餓死,無人相救的總結。

趙雍繼位時才15歲,而楚、秦、燕、齊、魏五國借吊信之名,集結士兵數萬,兵臨城下,虎視眈眈。趙雍依靠託孤重臣肥義,用超常的計謀和手段令五國無功而返。剛一繼位,他就嶄露頭角,擁有一代雄主範兒。

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改革,避免趙國分裂的局面。特別軍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騎射,使士兵行如風,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了。將中山國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讓樓煩俯首稱臣,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


趙雍想要刺探秦國虛實,親自當間諜,喬裝改扮,深入敵國秦國打探,面見國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發現全身而退。趙武靈王擅長外交,之前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但他因美女而廢長立幼,因長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梟雄的情感

趙雍的夫人是韓國公主,他是韓夫人的頂樑柱,韓夫人是他的賢內助。兩人育有嫡長子趙章。子憑母貴,更加上趙章為人仁孝,於是就立為太子。然而,趙夫人去世後,一切都變了,就連太子也降為王子,封號為安陽君了。



原來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趙武靈王夢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吳廣的女兒吳娃竟然是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吳廣獻女上位,吳娃也給他生了個兒子叫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吳娃母以子貴,成為繼後。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貴又變成子以母貴了。趙雍“因為愛情”,廢長立幼。而且為保證幼子能成功繼位,他在年富力強之際就退居二線了。

作死的節奏

趙雍當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趙國一國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職責主抓軍事和外交。結果大臣卻全部歸向兒子何,何成了趙國老大,他卻失去了往日的榮耀。貌似趙雍克妻,吳娃不久也去世了,而這更讓趙武靈王憂慮。他最憂慮的還是自己的大兒子安陽君趙章。

他看到大兒子跪拜小兒子的樣子很可憐,想起自己賢惠的韓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廢卻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順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復立章為王的想法。趙雍的心中還有另一個可怕的想法,自己還年輕,必須奪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風。

他於是採用將趙國一分為二,北邊趙章為代王;南邊趙何為趙王。這樣,兩子制衡,趙武靈王趁機復出。遺憾的是,他把立章的這一想法向大臣肥義說了,肥義很快識破並婉言拒絕。國家大義不允許他支持趙雍的胡來,他知道支持趙雍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兩塊。肥義是何的老師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眾臣反對。趙武靈王無可奈何,只好作罷。肥義也擔心,趙章在其父的“補救”上,其師的“教育”上作亂。


肥義回去立刻告訴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響巨大,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與大臣李兌(肥義為趙王何培養的人才),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一直不受趙雍的喜悅)分工準備,趙王何嚴控兵符,戒備森嚴,時刻警惕趙雍和趙章的一舉一動。

趙雍將討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訴大兒子章和田不禮。激章和何決鬥,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本來就對何恨意叢生,司馬遷《史記》: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趙雍的支持後,他決定採取行動,因趙王何戒備太嚴無法下手。

自掘墳墓

趙雍為章找下手機會。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鄉東北)選看墓地為名,讓這兩個兒子都跟著。趙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礙於老爹的面子只好硬著頭皮赴約,他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

到沙丘後,趙王何集團住一宮,趙雍與章集團居一宮。田不禮和章密謀:誅殺何,控制趙雍,以奉趙雍之命的名義稱王。

於是,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以便藉機殺之。何的老師肥義怕有詐,代何赴約,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請何。何集團感覺不對勁,趙王大臣信期逼問來人,得知肥義被殺。怒斬使者。立即發兵攻章,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讓他躲裡面。

信期、李兌、公子成把主父宮包圍起來。公子成決定先斬後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趙雍親眼看著愛子被殺卻無能為力。李兌他們怕趙雍秋後算賬,就一條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話道:“不想死的趕緊跑吧。”趙武靈王的手下頓作鳥獸散,趙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為什麼趙雍不跑呢?你以為他不想跑嗎?跑了幾回了,士兵不讓他出去。李兌他們不敢弒君,但又圍困趙武靈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餓死鬼。



沒有一個親信來救。

宮外的大臣士兵不會救他:所有人員都倒向趙王何這一邊。他們如果救了趙武靈王,他一定會算賬,有誅滅族的危險。趙國有法律規定包圍主父宮滅族。

因公子章被殺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

"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

多數人不救他:大家對趙武靈王持著否定的態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認為他糊塗,以看笑話的態度認為他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趙武靈王的變革,趙武靈王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


趙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給他報告自作主張處置了。再說趙何還只是個孩子,當時才13歲。

在殺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兌商量三思後商量,如果請示趙何,趙何很難下達誅殺他的父親和親哥的命令。但是還必須得殺,這樣誅殺趙章的罪名就會落在他們三個人的頭上,最後他們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請示趙何,自己處置,趙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不會加罪於他們。

雖然無法親口下達滅父兄的命令,但心裡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順天意順民意,選擇置之不理。

趙成等人圍困趙雍時,趙何對他父親置若盲聞,直到最後趙成來報告說趙雍餓死了,趙何才哭嚎兩聲,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趙武靈王墓位於靈丘縣東南三十里處,是趙國第六代國君的陵墓,如今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武靈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死在當年商紂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後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宮,故沙丘被稱為“落龍之地”。


小姐姐講史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營,望著孤零零的宮殿,飢寒交迫的趙武靈王趙雍,絕望到了極點,他沒想到,混蛋兒子章居然敢殺肥義,亂臣賊子公子成居然敢圍攻自己。兩個多月了,糧食吃完、已經斷頓好幾天了,該發的火、該罵的話早就發洩過了,外邊的士兵紋絲不動,不理不問,就是不讓他出去。拖著疲憊的身子,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蹣跚著走了出去,打算到外邊找點吃的。

外邊的那些士兵是沒指望了,只能自己想辦法,要是天上能掉幾塊燒餅該有多好,趙雍如是地想。幾聲鳥鳴,引起了他的注意,抬頭一看,原來樹上有個鳥窩,說不定還有鳥蛋呢,趙雍暗罵自己老糊塗,也不早點兒出來探探,捱餓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趙雍走到了樹底下,在飢餓的驅使下,慢慢地往上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夠到了鳥窩。還好,裡面有幾個蛋,趙雍抓過來,就往嘴裡塞,太餓了,什麼也顧不上了。院外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就又低下了頭,前幾年,趙武靈王帶領著他們滅中山、敗林胡、樓煩,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太慘了。可他們也只是小兵,沒辦法啊。

話說回來,風光一世的趙武靈王趙雍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首先,壯年退位,令國家大權旁落。趙武靈王退位時年僅42歲,正當盛年;接班人趙何年僅10歲,雖說他安排了很多忠心的大臣輔佐,可長期不在朝,國家大權慢慢的就落到了權臣公子成手裡。公子成是趙雍的叔叔,趙雍父親趙肅侯剛剛即位時,就把相國之位交給了公子成,公子成已經當了幾十年的相國,勢力盤根錯節,極其龐大,年幼的趙何根本駕馭不住。

公子成勢力龐大,可惜和趙武靈王不是一條心。趙武靈王主張向北面擴張,公子成主張向南面中原腹地進攻,在“胡服騎射”改革初期,二人還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趙武靈王用國君的權威壓制,公子成才勉強點頭配合,之後慢慢退出了朝政,但並不甘心。

趙武靈王退位不久,他的同黨李兌就建議肥義讓位,讓公子成當相國,可見實力仍不容小覷。

其次,他打算分裂趙國的想法,很不得人心。趙武靈王同情趙章,遂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將趙國一分為二,趙何一半,趙章一半,誰也不虧待。作為一個父親,這個舉動值得肯定;但對趙國來說,這簡直就是災難:戰國中後期,兼併頻繁,大規模戰鬥一個接一個,趙國勉強能夠自保,倘若一分為二,很快就會變成列強的盤中餐!

如此亡國的想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趙章野心膨脹,飛揚跋扈,本來站在他這邊的大臣,也慢慢轉移到公子成那邊了,這直接導致了後來沒有人過來救他。

最後,支持他的肥義被殺,趙雍失去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肥義是三朝老臣,政治主張和趙武靈王差不多,是“胡服騎射”地堅定擁護者,倘若他還在的話,公子成的陰謀就得逞不了。遺憾的是,沙丘政變前夕,肥義被愚蠢的趙章殺了,缺少牽制的公子成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圍攻沙丘行宮了。

趙武靈王是一個優秀的領袖、光明磊落的實幹家,只可惜優柔寡斷、缺乏政治謀略,導致最後被活活餓死,實在是可惜!


小楊品史


趙武靈王,趙國的一代雄主,為何餓死沙丘,沒有人前來救他?這和他的任性有關,下面來說說。

別樹一幟

周人為了能夠統治這麼大的疆域,搞了分封制,如果繼承人的問題解決不好,那麼分封制也就瓦解了,周人的統治也就瓦解。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持久,所以就有了宗法制,確立了嫡長子為繼承製,從而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雖然有嫡長子繼承製也還是爭鬥,但比沒有法度還是好太多,至少在法度有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

戰國時期,周人的統治基本上名存實亡,但有些法度還是被各諸侯國繼承。在其他諸侯國基本上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時候,趙國屬於別樹一幟的那種,他們繼承人並不一定是嫡長子,而是趙國君主指定的人選,哪怕不是自己的兒子也可以。這種別樹一幟的做法,在趙國算是一個“傳統”,這個傳統伴隨的還有另一個“傳統”,就是兵變和內亂,趙國十二任趙王中,就有十一次大規模兵變和內亂。趙武靈王的任內也繼承了這兩個“傳統”,自己也是死於這兩個“傳統”。



分而治之

趙武靈王在實行胡服騎射後,趙國國力如日中天,這時候正直盛年的趙武靈王卻“突發奇想”,且遵循了趙國的“傳統”,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趙何,自己在幕後當一個主父。任性的趙武靈王沒有考慮這麼做的後果,須知遵循了趙國的“傳統”,那麼另一項“傳統”兵變和內亂當然就大概率隨之而來。趙武靈王這麼任性也是為了自己的一些大膽想法,比如出使秦國,去親自見秦王,畢竟當王出使秦國,再如何喬裝打扮,都會被發現,那樣就回不來了,當主父則是讓他有驚無險的親眼見到了對手秦王,從而好實施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趙武靈王的嫡長子對於趙武靈王這樣的決定當然有怨,然後自己的小兒子一天天長大,也在蠶食著自己的權力。趙武靈王知道自己的權力在蠶食,又因代地的問題,再加上趙武靈王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的嫡長子,所以趙武靈王又“腦路清奇”的搞了一個分而治之,把趙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治理,從而想以此一舉三得。趙武靈王的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分而治之的結果是二個兒子都想著自己弄到另一半的權力,殺掉對方,再來挾持他這個主父奪大權,而不是再乖乖聽他這個主父的話。這樣趙國就形成了這樣兩股勢力,趙武靈王不再是幕後那個決定趙國大權的王,沒有了權力護身。



所以為何趙武靈王會被餓死,是因為他自己的任性,只考慮自己的想法,沒有想過這麼做的後果。雙方矛盾激化到最後,當然是動手博弈了,最終趙武靈王的小兒子趙何一方勝利,趙武靈王藏匿了自己的嫡長子趙章,趙何一方的趙成把事做絕,強闖主父宮,殺了趙章,把趙武靈王囚禁在主父宮三月,趙何也默認了這種行為,趙武靈王最終被餓死。為何這三月中沒有人救趙武靈王?就是因為趙武靈王的任性,使得自己的權力一點點的被剝奪,沒有權力了,無法讓主父宮有大軍守護,沒法讓人畏懼不敢攻擊主父宮,不敢在主父宮亂來,也調不動救他的大軍,更無法讓圍他的人撤退每天好吃好喝還是王的待遇,主父宮被圍得死死的,即使有個別親信想救又如何?這種情況,個別的親信根本救不了趙武靈王,當然最終就被餓死了。


淡看天上月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趙武靈王被圍困沙丘行宮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都沒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課書級別的人物。

趙武靈王何許人也?他是趙國最有作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歲時的趙武靈王繼承趙國王位。繼位時,趙國非常羸弱。從這幅地圖可以看出,趙國被中山國一分為二,其國力強弱可見一斑。

武靈王始一繼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強國的聯合圍攻,趙武靈王集結數萬兵力,將危機解除。之後,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棄祖制胡服騎射。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繼位19年,趙國開始對外戰爭。而他的第一個打擊對象,便是將國土一分為二的中山國。

8年後(公元299年),中山國被滅,國土盡歸於趙。武靈王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繞過函谷關,自北而南侵入秦國,趁其不備出奇制勝,佔據關中天險之地。為了讓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他還化妝潛入秦國,刺探其軍事情報。

趙武靈王的前半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趙武靈王能有這樣的成就,身邊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將,比如肥義、陽文君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軍信期等。

如果趙武靈王就這麼繼續“英明”下去,趙國一定會更強大。歷史終究是歷史,而不是被寫好的劇本,不會按照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發展。

正當趙武靈王如日中天之際,他忽然在立儲問題上作起了大死——

長子趙章久經沙場,為人孔武有力,體格與武靈王非常相像;次子趙何,卻是武靈王的愛姬吳娃所生,因此對這個兒子寵愛有加。

在這二者之間,選誰不選誰,都讓武靈王頭疼。若是立趙章,愛姬吳娃肯定不高興;若是立趙何,趙章當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長子,於禮法說不清。

糾結來糾結去,趙武靈王終於在趙國滅中山國這一年,將王位提前傳給次子趙何。之所以會提前傳位,是怕自己死了,年僅10歲的趙何繼位之後,鎮不住趙章。

這樣一來,就給趙國的內亂埋下隱患。而趙武靈王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即主父;趙何也成了第一個長子尚在、而幼子繼位的君王。

那麼,武靈王又是怎麼安排長子趙章的呢?

趙武靈王封趙章為安陽君,並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與趙何一模一樣。要知道,趙何已經成為趙王了,趙章此舉,無異於僭越。可是,趙武靈王還活著,趙何也沒理由找茬。

儘管趙武靈王以“主父”光環罩著趙章,可趙章心中豈能沒有怨憤?朝中大臣對於趙章的遭遇,也紛紛表示同情,趙章也因此獲得了趙國丞相肥義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當趙國的局勢在兩個兒子之間日漸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時候,趙武靈王又想出了么蛾子——他想收回趙何的王位,自己重新當趙王,而不是一個退居二線的主父。

這個昏招,趙何答應嗎?顯然不可能答應,煮熟的鴨子都吃了一半了豈能讓他飛走;趙章能答應嗎?他也不會答應,本來只需對付趙何即可,現在又多了個老爹,這不是添亂嗎!

趙武靈王的舊臣肥義提出反對意見,並明確表示:

“國無二日,百姓方寧。”

意思是說,大王啊,您可別再作死了,哪見過一個國家有兩個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還不都亂了套!

此時,趙何經過4年的管理,王權已經非常鞏固,趙國老臣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軍信期都成了趙何的親信,趙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買了人心。

與此同時,趙章也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

這一年的春天,陽光甚好溫暖宜人,趙武靈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該給自己物色一塊兒像樣的墓地了——其實是給倆兒子其中一個物色的。

於是,趙武靈王跑到沙丘去選目的,並且讓趙何與趙章也過來陪同。

趙武靈王的本意,是想借選墓地的機會幹掉兩個兒子,重新奪回王位;誰料,趙章也有同樣的想法。

結果,趙章將沙丘行宮包圍,同時向趙何發起進攻。

趙何當了四年的趙王,可不是白當的,儘管趙章搞偷襲,可是仍然沒能突破趙何的防線,反倒被趙何來了個反殺。趙章死後,趙何盡誅殺其餘黨。

趙章覆滅之後,似乎“忘了”老爹還在沙丘宮關著呢,就回到都城繼續主政。圍在沙丘行宮的士兵,將行宮裡的人全部放出,唯獨不許趙武靈王出來。

由於趙武靈王在立儲的問題上昏招迭出,後來又強收趙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趙何之大臣的不滿;而誅殺趙章之後,趙國到底是誰說了算,已經沒有懸念。趙何將沙丘宮人盡數放出而獨留武靈王,別人還不知道什麼意思?

趙武靈王出來,必定沒有他們好果子吃。因此,即便有想要前來救駕的忠誠,也會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勸下、或者乾脆……

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餓死沙丘宮,享年45歲。一代豪傑,敗給了自己年僅14歲的兒子,真真讓人嘆息啊!


祗樹


趙武靈王,就算在戰國時期,也是一位排得上號的人物。在那個年代,趙武靈王的所作所為,不說絕無僅有,也屬於極其罕見。也正是他的雄才大略和深謀遠慮,才將趙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

不過,他的結局卻並不完美,甚至算得上悽慘。因為他是被親人圍困在沙丘三個月,活活餓死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親兒子趙惠文王對此始終無動於衷,直到趙武靈王死亡後才前往殮屍。

可以說,趙武靈王就是在趙惠文王默許下被餓死的。那麼,在這對父子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讓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呢?

趙武靈王的三步錯棋

一、因寵信吳娃,臨陣換太子,此乃大忌

(周幽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史記·周本紀》

周幽王的身死,固然和其昏庸有關,但是還涉及到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廢了原太子,立了寵妃的兒子為太子。最終,原太子所屬勢力聯合犬戎殺死了周幽王。

趙武靈王所作的事情與周幽王並無本質的區別,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趙武靈王是個明君,原太子(公子章)的勢力也不大。此事雖然沒有引起什麼大錯,但是終究埋下了隱患。

二、退居二線,自號“主父”,卻依舊想幹涉趙國內政

趙武靈王不愧是戰國時期的明主,他為了更好的開疆擴土,正值壯年便讓位於太子何(趙惠文王),自己退居二線,號稱“主父”。他的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更好地培養接班人,還能夠使自己免受政務煩擾,更加專心地開疆擴土。

(趙武靈王)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史記·趙世家》

本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偏偏趙武靈王見公子章可憐,心生憐憫,想要將趙國一分為二,以此彌補公子章。而這一做法自然遭到了趙惠文王的拒絕。

於是,趙武靈王心中便產生了奪權的念頭,而公子章也萌生了作亂的想法。

三、沙丘之亂,主父身死

趙武靈王在自己的決策遭到拒絕後,猛然發現自己已經不是趙國的一號人物。這讓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心生不滿,而公子章的出現也為他提供了機會。於是,趙武靈王為了重回王位,決定在沙丘進行奪權。

事情的結果正如大家所知曉的,奪權失敗,趙武靈王也因此餓死沙丘,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就此落幕。


可以看見,趙武靈王走的三步棋實際上是步步推進的,他先是改立太子,再對原太子心生愧疚,最後產生奪權之念。在這三步棋中,只要走錯一步,趙武靈王就能擺脫悽慘的命運。可惜,一切早已命中註定。

趙武靈王身死,為何無人敢救

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史記·趙世家》

公子章逃亡沙丘宮後,依舊被公子成等人派兵圍殺,這本來沒有什麼大礙,誅殺叛賊,人人有責。可是壞就壞在,主父也在沙丘宮中。這樣一來,誅殺叛賊的功勞反倒變成了圍困主父的過了,公子成二人萬萬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

而經此一役,公子成二人料想趙惠文王必定對趙武靈王恨之入骨,於是便順水推舟,採取了只圍不殺的行為。既滿足了趙惠文王的心願,又不必承擔殺害主父的罪名,以此功過相抵(圍困主父為過,滿足趙惠文王心願為功)。

主父定死,(趙惠文王)乃發喪赴諸侯。——《史記·趙世家》

事實也的確如此,公子成等人圍困了趙武靈王三個月,趙惠文王也是一聲不吭,直到確定趙武靈王死亡,才命人前來收屍。而身為趙國王的趙惠文王都對此保持默認態度,其他人自然不敢多嘴。

結語

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趙武靈王固然雄才大略,但是依舊有著優柔寡斷的毛病。而這一毛病,將他和趙惠文王推向了對立面。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既然趙武靈王已經選擇了奪權,那麼趙惠文王自然也不會留情。而趙惠文王都默認了困死趙武靈王這件事,怎麼還會有人敢來救駕呢?


小云軒談史


沙丘宮變分兩個階段,首先是公子章造反殺害相國肥義並試圖誅殺趙惠文王,李兌與公子成帥軍平亂;然後是李兌公子成困死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仍掌握主要軍權但多是邊軍,邯鄲附近的軍隊在李兌公子成手中。




本來公子章作為中軍將所帶領的禁衛軍是支持趙武靈王的,但在前期平叛中已被鎮壓,合理合法誰都說不上。李兌公子成把沙丘宮圍困後趙武靈王連個送信的都沒有,注意李兌公子成是把沙丘宮中人員全部帶出宮後把宮殿圍困的,趙武靈王的親信肯定被看管起來了,相國肥義作為趙武靈王代理人一開始卻被公子章給殺了,邯鄲和北地邊軍都得不到沙丘宮這邊的消息,只能任人宰割。這就好比西安事變蔣介石實力再大都遠在南京,你在西安只能聽張學良的。



說到底還是趙武靈王低估了暗中的反對勢力,趙國公族向來有政變傳統,又掌控邯鄲的駐軍,作為胡服騎射中的利益受損者,這麼好的機會肯定要用上。事成之後,趙武靈王的支持者還能再造反不成?公子章已死,趙惠文王又是趙武靈王生前確定的繼承人,又是公子章造反在前,也只能吞下苦果。



沙丘宮變給趙國帶來的損失其實也是很大的,趙武靈王生前聚攏起來的大批名臣將相比如樂毅、劇辛、龐煖、樓緩或出走或被排擠,更多的人直接在史書上失蹤,估計是被清算了。連趙奢就是趙括他爹都跑去燕國當太守,最後還能回趙國估計也是和出身趙國公族有關,就這也要從收租稅小官做起,歷史上當上將軍沒幾年就死了,也算是被耽誤了。


歷史伶俜者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15歲親政,他因推行“胡服騎射”政策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極少數敢於和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戰國時期群雄爭霸中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雄才英主在“沙丘宮變”的時候被圍困了三個月卻沒有一個親信救駕,不得不說趙武靈王的結局很淒涼。但是千戶君認為這是趙武靈王咎由自取,原因有如下幾點:

讓位給趙惠文王,國家最高統治者已經更替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王后在生下太子章後就去世了,之後趙武靈王又娶了一個美女名吳娃,深得寵愛,生下公子何。後來美女吳娃得病在臨死前,對趙武靈王表示希望自己的兒子公子何能坐上王位。趙武靈王愛屋及烏決定廢了太子章而傳王位於公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並且還讓曾經輔佐自己坐穩王位的國相肥義輔佐新王。趙惠文王很快學會了治理國家的本領,所以國家的最高權力已經掌握在新王手裡。

欲二王並行,劃地分治,使得自己處境孤立

前296年,已經是太上皇的趙武靈王封公子章於代,號安陽君,讓大臣田不禮輔佐。過了一年後又打算把公子章立為代王。想要趙王何和代王兩王並行,自己做為父王統治二王重掌趙國朝政。但這個計劃遭到宰相肥義的明確反對。肥義把趙武靈王的想法告訴了趙王何,並一塊商議對策。肥義要趙王何做好準備,控制軍隊,以防事態起變。趙武靈王見肥義不同意,就把此事告訴了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暗示他們有所準備,採取必要的行動,奪回王位及權力。這時的趙武靈王已經和當時的趙國主要統治階層離心離德了。

庇護叛亂失敗的公子章,失去人心道義

前295年,作為太上皇的趙武靈王帶著兩個兒子趙惠文王與公子章遊沙丘宮(今河北廣宗大平臺村 ),公子章和親信田不禮密謀,假借趙武靈王的命令,約找惠文王見面。宰相肥義察覺情形不對,說自己先去探探情況。結果肥義在途中就慘遭刀斧手殺害。公子章見事情敗露,急忙領親兵攻打找惠文王的寢宮。大臣李兌與公子趙成早有防備,保護趙惠文王,殺退叛軍。公子章見奪位無望,便快馬逃入沙丘宮需求父親庇護。趙武靈王心軟就接納了公子章。公子章叛亂違法還被接納庇護,一心為國的大臣肥義被殺,兇手卻得不到懲罰,這時的趙武靈王已經徹底失去人心。

圍困沙丘宮的軍隊,為了自保不得不弄死趙武靈王

後面李兌、趙成帶兵包圍沙丘宮,要求交出公子章,趙武靈王不同意。於是李兌、趙成乃派兵搜索沙丘宮,抓到公子章就殺了。但是李兌、趙成想"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圍困太上皇,一旦等到事情結束了,肯定會被秋後算賬的!"因此他們倆想弄死趙武靈王來保證自己的安全。更何況此時趙惠文王是正統的國君,除掉"太上皇"符合他的利益。只不過誰也不願意,也不敢承擔這個弒父弒君的罪名。於是,趙成、李兌困住趙武靈王,讓他在沙丘宮中自生自滅。大軍圍困,當時的情況誰敢救、誰能救、誰又會就已經人心、道義盡喪的趙武靈王呢?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有更多觀點的小夥伴,歡迎留言評論。認同千戶君觀點的小夥伴也可以留言點贊關注轉發哦,Thanks♪(・ω・)ノ!


蕭千戶


趙武靈王,即趙雍,戰國時期趙國的君王,十五歲登基,聰慧過人,運籌帷幄,一生縱橫捭闔,勵精圖治,南征北戰,使趙國很長一段時間內能屹立於列國而不敗,但最後餓死於歷史上著名的“沙丘宮變”(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平縣境內)令人唏噓不已。

“沙丘宮變”實際上是趙武靈王對王權的下放與搖擺不定的感情用事而導致的。

沙丘宮變前的三方勢力:

趙武靈王、大兒子趙章、田不禮為一方;二兒子趙何、肥義為一方;趙武靈王的叔叔趙成、李兌為一方。

沙丘宮變前的趙武靈王,不僅是一代明君,還是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但他在親情之間搖擺不定,為沙宮之變埋下了禍根。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王后是韓王公主。這位韓國公主不僅漂亮,而且溫柔善良,趙武靈王很喜歡這個王后。韓國公主為趙雍生下長子章。公子章很小就遺傳了父親優良的基因,體格健壯,性格要強,在公子章身上,趙雍似乎找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

趙雍很喜歡這個大兒子並很快就立他為太子,他走到哪裡都喜歡把趙章帶上。公子章也很出色,才十幾歲就被趙雍委以重任。在太子章的心中,以後趙國就會成為自己的國家,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

可是不久,太子章的母親韓國公主過世了,趙雍又娶了孟姚,一個十分漂亮的“夢裡面的姑娘”,趙雍非常寵愛孟姚,賜名為吳娃,趙雍對吳娃的寵愛比起那位韓國公主來說猶過之而無不及。

吳娃,生子趙何,不久也死了。吳娃去世時,墾求立她的兒子趙何為太子。趙雍為滿足吳娃的遺願,應允,廢太子趙章,改封為安陽君,重立趙何為太子。

愛屋及烏,趙雍也很喜歡趙何。為解決兒子登基的後顧之憂,趙雍把王位傳給趙何,自己自號“主父”,帶著長子趙章專心開疆拓土。

趙武靈王戎馬一生,在感情方面卻優柔寡斷。一次,大兒子趙章拜見年幼於自己十歲的皇太子趙何,趙武靈王頗感愧欠。

長期跟長子趙章在一起,老趙又懷念他的前妻韓國公主,認為長子趙章被廢太子之位是無辜;趙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其性格和為人更加像自己。於是趙武靈王有了將趙國一分為二的想法,北趙國給長子趙章,南趙國給次子趙何,這樣他就對得兩位亡妻與兩位愛子。

老趙的想法是好的,但“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是千古不變的權力規則。趙章知道父親預將將北趙國(代郡)封給他後,他就想起兵殺死弟弟趙何,進而獨佔趙國。

於是趙章在安陽瞞著趙武靈王,招兵買馬,羽翼漸豐,希望有一日能奪回太子之位,而這些,趙武靈王都不曾察覺。他更沒有想到趙章想奪回太子之位的心情如此急促。


沙丘宮變爆發,趙武靈王以選墓地為由引誘出趙何,以便軟禁,想不到選墓地之計,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以看墓地為由,命令趙章、趙何隨從。趙何、肥義明知這是陷阱,但父命難違,不得不去,於是肥義在趙何去之前,在沙丘附近佈置好兵力,以防不測。

眾人到達沙丘之後,趙武靈王與趙章居於一宮,趙何居於一宮。趙武靈王想設計將趙何捆綁後再囚禁,但又不想親自出面,便借令符於趙章,讓其傳令趙何過來議事。

趙章得令符之後,傳趙何過來,但趙何的得力助將肥義警惕性極高,打算單刀赴會,以探虛實,且命手下將兵加強防禦,如果自己去面見主上未歸,即可進兵,並且安排好使者,若有事變,立即通知趙成、李兌,以加強實力。

果然,肥義入到主父宮時,未見到趙武靈王,只有趙章、田不禮在。趙章見主父的令符都調不到趙何,便知趙何早有準備,於是趙章與田不禮先下手為強,殺了肥義。

趙章再用主父的令符派人差遣趙何來拜見,若不然,便要強攻。此時的趙武靈王,方知形勢失控,力勸趙章念及兄弟之情,萬不可相互殘殺。可趙章不聽,竭力誅殺趙何。

趙何見肥義久久未歸,知道事變,一方面命將士極力抵抗趙章的進攻,一方面派人請求趙成、李兌救緩。

趙成等人趕到之後,局勢急轉,反守為攻,打入到主父宮,殺死了趙章、田不禮。主父趙武靈王見兒子之間相互殘殺,憤怒不已,極力反抗,但他人在主父宮,之前也沒有想到過兒子的爭鬥如此激烈,沒有做好應變的預案。他被重重包圍之後,手下的得力群臣皆被殺死,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根本無法聯繫得到外邊的親信將士。

趙何、趙成圍住主父宮之後,卻無人敢背上殺“主父”之名。趙成工於心計,心想何不趁此餓死“主父”,而趙何年幼,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奉他為皇帝,而實權由自己掌握。

於是,對內,趙成命人將“主父”宮的食物全部拿走,圍而不攻。對外,趙成命人對趙武靈王的親信將領進行肅殺。歷時三個月,一代君王趙武靈王竟然被自己的兒子和親叔父圍困,活活餓死了。

趙武靈王死亡之後,趙何正式登基,趙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不久趙成壽終正寢,李兌獨擅趙國,而至於趙何又是如何逆襲,這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