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接近7萬元,浙江超天津位居第三

2019年地方經濟年報陸續出爐,各地的居民收入情況也已揭曉。

上海北京接近7萬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31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顯示,有9個省份超過了30733元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上海已經逼近7萬大關,而最低的是甘肅,不到2萬元。從增速上看,長江中上游省份收入增速位居前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瞭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

分省份來看,上海以69442元位居榜首,距離7萬元大關,僅一步之遙。上海之外,北京以67756元緊隨其後。京滬兩市的收入水平在全國各省份中遙遙領先。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作為強一線城市,城鎮化率最高,包括金融等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是金融業等高收入行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因此居民人均收入也最高。

京滬之外,浙江達到了49899元,超過了作為城市經濟體的直轄市天津,位居第三。根據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近日公佈的抽樣調查顯示,2019年浙江居民收入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8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元,分別連續19年和35年榮膺直轄市以外的各省區第一。

浙江之後,天津和江蘇也都超過4萬元,分列4、5位,廣東位居第6,接近4萬大關。福建、遼寧和山東位列7到9位。

從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9個省份來看,除了第八名的遼寧來自東北外,其餘均位居東部地區。這9個省份之外,有22個省份人均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其中,內蒙古、重慶和湖北三個省份收入水平在中西部位居前列,這三個省份也是中西部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這也說明,在中西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較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需要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步伐。

在榜尾端,有兩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萬元,其中位居倒數第一的是甘肅,僅為19139元,僅為榜首上海的27.56%。此外,後5位的省份全部來自西部,包括來自西南的雲貴、西藏和西北的甘肅、青海。這些地方的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較為落後。

2019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接近7萬元,浙江超天津位居第三

長江中上游省份增長快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增速來看,位居前列的主要來自長江中上游地區。其中有四個省份增速超過10%,分別是西藏、貴州、安徽和四川,此外雲南增速9.9%,湖北、湖南都是9.7%。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勞動力充足,優勢十分明顯。近幾年這些地方的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大量產業轉移落戶到這裡,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人均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長。

以安徽為例,安徽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9全年全省生產總值371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

其中,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這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安徽省合作辦的數據顯示,2019年1到11月,滬蘇浙來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2877個,實際到位資金5931.1億元,同比增長12.1%,實際到資佔全省比重51.1%。

在湖南,湖南省統計局本月1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進出口總額4342.19億元,同比增長41.2%,比上年加快14.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51.9%,進口增長20.4%。增速大幅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湖南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2019年1到10月,從產品結構看,主要出口產品方面,服裝、鋼材、鞋類、陶瓷產品等主要出口產品分別同比增長86.2%、55.1%、55.7%、97.0%。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肖鷂飛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幾年包括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幾個中部省份的外貿出口都快速增長,這些地方勞動力豐富,距離東部沿海也比較近,承接了長三角、珠三角大量的產業轉移落地。比如廣東的陶瓷、服裝、製鞋等產業就大量轉移到湖南、江西等地。

不僅如此,這些地方的中心城市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吸引不少人才迴流、流入。

以武漢為例,近年來,武漢憑藉雄厚的科教實力,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東湖高新區集聚了烽火通信、華工科技等數十家家上市公司,是我國上市公司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很多人才留下。根據武漢市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初,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來,截至2019年10月,大學生留漢人數累計已超100萬,提前兩年完成了目標。武漢已成為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熱門城市,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漢簽約就業比例達到5.06%,僅次於北京(12.25%)、上海(9.41%)。

“以前我們的畢業生去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多,留在武漢的主要是體制內,比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武鋼等大國企。”在武漢大學某學院負責本科事務的周老師說,近幾年畢業生留在武漢的越來越多,主要是在光谷那邊,高科技企業很多,收入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