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1892~1962年),譜名錫銓,又名衡,字佩衡,號冷庵,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縣,先後在北平師範、私立華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平藝專任教職,主辦過“中國山水畫函授學社”,又在北京琉璃廠創辦豹文齋書畫店。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畫師兼院務委員。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幼喜繪事,早年得西陵山水畫家李靜齋指點,大量臨摹明清繪畫。20歲後開始與北京名畫家如姜穎生、林琴南、金城、陳師曾、陳半丁、蕭謙中、湯定之、賀履之相往來,並得到他們的指導。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1918年,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創辦的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並受蔡元培囑託,著《山水入門》,主編《繪學雜誌》。這期間他還隨比利時畫家蓋大士學習素描、油畫、水彩 畫和圖案等,並逐漸將其吸收融入山水畫創作中,由此他提出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的主張。同時,著文對以“四王”為代表的因循 守舊的畫風,進行了大膽的批判。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1920年北大畫法研究會更名為“造型美術研究所”,年輕的胡佩衡被聘為導師。同一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創辦中國畫學研究會,胡佩衡成為第一批研究員,在金城等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傳統繪畫,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被稱為北京畫壇“廣大教主”的金城,以“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為原則,指導了一大批年輕畫家,其中以胡佩衡最年長,也最早熟。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20年代初,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蕭謙中等均推崇石濤,胡佩衡不免受他們影響。但能夠兼容中西繪畫的胡佩衡,從不拘於一家一派。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臨仿過大量各家各派的作品,其中包括黃公望、王蒙、吳鎮、沈周、王鐸、程邃、程正揆、梅清、吳歷、羅牧等,期間他以南宗為主,但也涉獵北派,而對於臨寫過的作品的每一種風格,他都結合自己的經驗加以解釋,可以見出其對臨摹的深刻理解。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1926年,齊白石題《冷庵先生畫卷》詩云:“層次分明點畫工,啟人心事見毫鋒。他年畫苑三千輩,個個毋忘念此翁。”對他的作品加以稱讚。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1927年前後,胡佩衡的畫風漸趨成熟,在繼續鑽研傳統的同時,獨立創作增多,藝術個性也呈現出來。此後的作品大抵有兩種面貌,一種結構繁複,勾皴細密,大體是從王蒙、吳歷一路畫風綜合變化而來;一種多溼筆,結構有繁有簡,多用潑墨,筆線粗壯,以潑辣奔放為宗,可以看到沈周特別是石濤的影響。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50年代以來,胡佩衡謀求山水畫的新風格,先後到豐沙鐵路沿線、廣西桂林和湖南韶山寫生。其中桂林寫生,以濃重熱烈為宗,成為晚年風格的轉折點。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此時新風格的特點是:構圖簡潔,喜取近景特寫,不再有山重水複、重巒疊嶂的景象;筆墨厚重,多以強悍的焦墨勾皴點畫;喜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如石青、石綠、鉛粉、洋紅等。概言之,這些作品用重彩而能寫意,獨樹一幟。胡佩衡對自己的“衰年變法”也很滿意,有詩曰:“萬壽菊黃又一年,衰年變法氣沖天。夕陽無限春常在,樹茂山崇晚更妍。”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的成就,遠不止於山水畫創作。他博識多能,精鑑賞,擅詩文,多著述,在美術教育和編輯出版領域也卓有貢獻。其著作以學畫青年為主要對象,融畫譜、美術史知識、傳統畫論、畫家研究和作品鑑賞為一,文圖結合,深入淺出,可讀可臨,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普及讀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出版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是齊白石的忘年交。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齊白石畫冊,就是胡佩衡編輯的,他在《序言》中稱讚齊白石“性爽直,喜任俠,有古烈士風”、“作品之意境深刻而新穎”。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胡佩衡——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