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排队到校医院“报到”代表直言:有点心疼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柏可林1月18日报道:熬夜上网、吃饭不规律、缺乏锻炼……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普遍。“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如何提升广大学生体质,积极保障社会发展“生力军”们的身心健康?本届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秦钠建议,为上海高校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大一新生排队到校医院“报到”代表直言:有点心疼

市人大代表秦钠

1985年起,我国每五年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体质健康调研。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全国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7至22岁的普通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内容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能素质等。2007年起,各学校需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健康测试监测,并将监测的结果上报至教育部。

秦钠代表表示,高校各医院基本具备常见疾病的普通门急诊诊治科室,在校学生看病的基本流程通常是第一时间到校医院就诊,如果校医院认为需要转院,再到其他医院进一步诊治。以上海大学为例,校医院每年门诊量7万人次,日均门诊量约300人次。“尤其是一年级本科生,这些孩子刚刚离开家庭,要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又赶上军训,很容易生病,在医院看病都得排着长队,看着心疼。”

目前,上海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门诊信息系统。秦钠代表认为,通过多年的数据累积,上海各高校已经为建立健康档案打下较好的数据基础,“在严谨管理的前提下,各高校的校医院是不是可以联网来建立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大数据库,在有权限的情况下,大家实现数据共享。”

秦钠代表建议,在建立上海市高校学生健康档案时,需要对各个高校的门诊信息系统进行调研,确定健康档案的数据内容和格式,建立数据标准。健康档案数据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健康数据、校医院/社区医院等的学生就医情况、学生入校离校体检状况、体质测试记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生活记录等。

目前上海高校的校医院基本实现学生门急诊数据电子化,秦钠代表建议,可选一所高校作为试点,基于现有的门诊信息系统扩展功能,纳入体检、体质测试、心理测试等数据,形成完整的健康记录。

此外,秦钠代表还建议,在全市各区采用“试点机构先行、形成示范效应、后续全面推广”的工作方式,逐步与全面推进的原则实现健康档案系统的全面应用,形成全市高校学生的健康档案库。这既能帮助学校和政府部门了解、监测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也能为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