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排隊到校醫院“報到”代表直言:有點心疼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柏可林1月18日報道:熬夜上網、吃飯不規律、缺乏鍛鍊……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健康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日漸普遍。“健康是革命的本錢”,如何提升廣大學生體質,積極保障社會發展“生力軍”們的身心健康?本屆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秦鈉建議,為上海高校學生建立健康檔案。

大一新生排隊到校醫院“報到”代表直言:有點心疼

市人大代表秦鈉

1985年起,我國每五年會在全國範圍進行體質健康調研。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全國體質健康監測網絡”。每兩年對7至22歲的普通在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內容包括身體形態、生理機能、體能素質等。2007年起,各學校需每年定期組織一次健康測試監測,並將監測的結果上報至教育部。

秦鈉代表表示,高校各醫院基本具備常見疾病的普通門急診診治科室,在校學生看病的基本流程通常是第一時間到校醫院就診,如果校醫院認為需要轉院,再到其他醫院進一步診治。以上海大學為例,校醫院每年門診量7萬人次,日均門診量約300人次。“尤其是一年級本科生,這些孩子剛剛離開家庭,要適應學校的新環境,又趕上軍訓,很容易生病,在醫院看病都得排著長隊,看著心疼。”

目前,上海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門診信息系統。秦鈉代表認為,通過多年的數據累積,上海各高校已經為建立健康檔案打下較好的數據基礎,“在嚴謹管理的前提下,各高校的校醫院是不是可以聯網來建立關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大數據庫,在有權限的情況下,大家實現數據共享。”

秦鈉代表建議,在建立上海市高校學生健康檔案時,需要對各個高校的門診信息系統進行調研,確定健康檔案的數據內容和格式,建立數據標準。健康檔案數據內容應包括學生基本健康數據、校醫院/社區醫院等的學生就醫情況、學生入校離校體檢狀況、體質測試記錄、學生心理健康檢測、社會適應能力評估、生活記錄等。

目前上海高校的校醫院基本實現學生門急診數據電子化,秦鈉代表建議,可選一所高校作為試點,基於現有的門診信息系統擴展功能,納入體檢、體質測試、心理測試等數據,形成完整的健康記錄。

此外,秦鈉代表還建議,在全市各區採用“試點機構先行、形成示範效應、後續全面推廣”的工作方式,逐步與全面推進的原則實現健康檔案系統的全面應用,形成全市高校學生的健康檔案庫。這既能幫助學校和政府部門瞭解、監測大學生身體健康情況,為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供數據支撐,也能為大力發展智慧醫療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