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广西篇)——巴马香猪

地理标志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广西篇)——巴马香猪

广西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特产,因在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故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广西篇)——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外貌清秀,个体矮、小、短、圆。主要表现为两头黑、中间白,部分个体背腰部稍带黑斑,额头有白线或倒三角型白斑。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广西篇)——巴马香猪

烤巴马脆皮金猪

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不腥不膻、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符合现代人对美食的追求,深受美食者喜爱。与其他猪相比,具有蛋白质、氨基酸、钙、磷含量高,脂肪含量及热量低等诸多优良品质,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热量、谷氨酸、胆固醇等营养成分总体优于普通家猪。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广西篇)——巴马香猪

广西巴马风景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可滋泉山泉水质清澈,巴马白泥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而巴马也由于地处断裂带,导致地磁增强,因此生活在此处的生物身体发育情况好,血液循环流畅,十分健康。以上的三种外在因素影响下,巴马香猪的营养成分高,口感好,味道佳,因此成为了知名品种,被民间称为"七里香"、"十里香"。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系野猪驯化而成,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封建思想影响,群众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闭锁繁殖方式进行高度的近亲繁殖,经过几百年的时代相袭,终于造就了巴马香猪这个基因纯合、体貌别致的优良品种。同时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实现了其稳定的遗传性能,杜绝了死胎和怪胎现象。由于巴马香猪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时还是一个早熟品种,人们在如今的生产实际中为保持其独特的体型外貌、生产和肉质性能,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

1956年,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原"七里区"的大部分地区已隶属巴马县。

1981年,国家将该品种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

1985年,巴马香猪载入了《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

1995年3月,巴马县被国家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

2000年、巴马香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01年,巴马香猪被列入国家种质资源保护计划。

2005年,对"巴马香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6年,巴马香猪证明商标成功注册。

2006年以来,巴马县年均养殖香猪超50万头。

2011年,巴马县出台《巴马香猪产业保护条例》。

2014年,巴马香猪饲养量达52万头,出栏39万头,产值达1.95亿元。巴马县有1个原种场,6个养殖场,7个养殖基地,1家养殖协会,4家腊香猪、腊香肠加工厂。

地域保护范围:巴马香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