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辰
婚姻是解決養孩子問題的最好方式。媽媽帶孩子,爸爸去掙錢。但現實發展成了什麼?媽媽還是在家帶孩子,爸爸一個人掙錢,養不起一家子人了,所以矛盾也就隨之而來。
媽媽去掙錢,那就管不好孩子,不掙錢,男人養不了家了。所以女人們,有錢什麼都不是事,嫁沒錢的,你自己苦不要緊,孩子也跟著你受苦。你當媽媽看孩子吃苦,心不疼嗎?
男人,多掙錢吧!老婆願意陪你吃苦,是感情。那讓孩子也跟著你吃苦受罪,你當爸爸的心裡很開心嗎?
小女子183232003
孩子六歲前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舉個真實的例子。
有次去杭州,打個滴滴,司機看我和愛人帶著孩子,就一直和我們聊著關於孩子的各種事情。他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和小女兒,大兒子基本上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女兒因為尚年幼,都是孩子媽媽帶著。因為學習的問題,在孩子讀三年級的時候,夫妻倆把孩子接過來,中間轉學費了無數心,但孩子各種鬧,學業不行,各種壞脾氣,父母但凡管教,孩子就撂下一句話:你們現在想管我?晚了!我小的時候想讓你們管,你們幹嘛不管我,我現在只聽爺爺奶奶的!振振有詞,夫妻倆打也不敢打,一打孩子就離家出走,罵吧,孩子就給爺爺奶奶打電話一頓號啕大哭想讓爺爺奶奶把他接走。最後司機說,你們是自己帶孩子吧,我和你們說,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著在身邊,千萬別和我一樣了,現在天天頭疼這孩子,早幾年想著多賺錢,結果這下倒好,錢是賺了些,但是孩子不認我了,不服我管教了,以後都沒轍。
咱尚且不去說,專家的言論,單單是從一個過來人的口中,就能體會到孩子六歲前給他的陪伴是多麼重要。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很多觀點一樣,六歲前的陪伴能預防很多青春期以及成人後的問題。
但是陪伴不一定就是完全犧牲了個人的工作和自由就可以換來的。
舉幾個雞湯的例子,比如我一直關注的幾個公眾號大V,都是全職帶孩子,最後把帶孩子演變成一個事業,還做的風生水起。像常春藤爸爸,年糕媽媽等等,都是一邊帶著孩子,培養著孩子,也同時在兼顧著經濟。
當然這些人成功有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而且說白了,概率極低。多數的只是如你我一般,抱的了孩子就搬不了磚,搬得了磚就抱不了孩子。那麼這個時候的取捨就尤為重要。
陪伴不一定就是犧牲爸爸或者媽媽一個人全職在家,父母能夠陪伴孩子成長,能夠在他年幼時陪著入睡,能夠在下班以後陪著孩子用心一起玩兩個小時,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必然會深一些。至少不會讓孩子在懂事以後,說出你現在想管我晚了這樣的話。
養育兩隻吞金獸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前幾天遇到的一個姑娘,她說兒子的一句話,深深的觸動了她。
姑娘安徽人,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兒子6歲時,她和丈夫商量要出去乾點啥,家裡攢點錢。丈夫在家裡種地,就近打點零工,婆婆接送孩子上小學。她經同鄉介紹,到山東的一家美容院做美容師,工資不錯,每個月有3、4千,工作也不是很累,就是離家遠、假期少,一年只能過年時回家一次。
前年姑娘來山東干了一年,賺了些錢回家,去年身體不好請假回家休養。剛回家時,她讓兒子幹什麼兒子都幹,奶奶帶了一年,習慣很好,在班裡學習也很棒。和兒子相處兩個月,一天兒子很正式的告訴她“媽媽,要是今年你不回來,我會恨你一輩子!”
姑娘很震驚,7歲大的孩子,為啥有這種想法,後來和兒子相處中,才知道了孩子的心思,原來6歲上小學,她走的這一年,孩子雖然沒說,但心裡很介意,覺得媽媽不要他了,心裡對母親有了看法。還好,兒子二年級,她回到了孩子身邊。
看到孩子如此,她也沒著急出來打工,在家裡養身體,重要的陪孩子,平時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感情,母子感情這才和好。今年兒子上三年級了,兒子和她說,“媽媽今年你出去吧,我不恨你啦”。現在她出來打工,也是每天都要和兒子通話視頻,她說,兒子的那句話深深的觸動了她,大人忙不就是為了孩子麼,不能因為我的離開,導致兒子小小的心裡充滿了仇恨。
聽了姑娘的話,對我的觸動也很大,6、7歲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心裡竟藏了這麼多的事,也許我們想著為給孩子創造條件,和孩子分離幾年,出來賺幾年錢。可孩子卻不這麼看,在他們最需要父母的時候,我們離開了他,小小的心裡不知經歷了什麼,悲傷、陣痛、麻木、最後唯有仇恨……
我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還需要我們的時候,尤其6歲前,親自教養孩子,多陪陪孩子。0-3歲,孩子和母親的情感依戀建立期,是培養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發展的重要階段。3-6歲,孩子社會行為建立的關鍵期,3歲後,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全身心的陪伴和正確引導會影響孩子的終生。
而6歲後,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此時我們要多些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決策中來,孩子也會更理解、更體貼父母。
心理學家李玟瑾老師說過:3歲前有恩與他,6歲前立威他,孩子方能心理健康的快樂成長。所以,相較於孩子的一生來說,孩子6歲前,即使再難再累,都好好的陪伴、養育和教育他們吧。至於經濟支持,端看我們如何看了,雖然暫時條件差些,但一家人在一起,喝著白水就著饃,生活都是甜的,好日子一定會有的,加油!
格桑花談育兒
回答您的問題前,我跟您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位堂哥,早年喪父,家境較差,在生活窘迫之時,夫妻兩口子都外出廣東務工,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由家中老母哺養,一年可能就過年時休假回家幾天。經過10多年的發展,堂哥混得風起水起,家境殷實。
老人家帶孩子由於缺乏教育經驗,還存在著溺愛情況,導致孩子對奶奶過度依賴,與父母形同陌路,毫無感情,甚至曾說:“就算他們死了,也不會掉一滴眼淚。”
孩子也培養了大堆的毛病,性格極度內向,即使熟人到家來訪,也會迴避。伴隨著手機的不斷普及,這孩子整日以手機度日。我老公曾評價這孩子,如果堂哥兩口子再不想些辦法,就孩子便廢了。
我堂哥在這孩子讀初中時便接他到廣東接受更好的教育,以當時的經濟條件也有實力給予孩子更多經濟上的支持,但這孩子並不買賬。甚至離家出走,想通過步行的方式回老家,離家走了100多公里後被警察發現。當時警察叫他提供父母聯繫方式,他死活不狠,後面只能說出老家地址,警察聯繫老家的派出所,拐了幾個彎才聯繫上堂哥接回家。
這孩子跟堂哥在廣東生活了三年,聽我堂哥講三年未曾叫過一句“爸爸”、“媽媽”,在這孩子心中感覺這個“家”便如同酒店,提供住宿、餐飲。可見,這孩子的內心是多“恨”父母。
有次我跟我堂哥聊天時,他其實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為當時如果將她媽媽留在家或許會是不一樣的結果。
現在這孩子由於學習成績不好,今年9月進入了一家職業學校學習。聽我堂哥的意思,有辦法能讓他繼續讀高中,但這孩子堅持已見,我堂哥還是妥協了。或許尊重一次孩子的選擇,可能會改善下親子關係。
孩子6歲前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上述的案例其實已經能夠在深層次說明問題,我堂哥兩口子由於沒有在1-12歲時陪伴孩子,導致孩子對父母並無感情,對奶奶卻有很強的依賴。其原因是孩子1-6歲是培養親情的關健時間,也是孩子人生觀萌芽的重要時期。當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卻不在身邊,當可遠離父母的時候,父母卻走進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無所適從。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認為:
0-12歲是孩子最依賴撫養人的時期,依賴性越強越是教育的關鍵期,6歲之前最為關鍵,而一歲之內的撫養可決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這個過程中的“心理養育”將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情感、性格、言語和觀念。寫在最後
我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無法買來親情。父母既然生育孩子,就一定要盡職的養育、教育孩子,多多陪伴孩子。如果存要經濟負擔,可以找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在孩子上學時便可以去上班,這樣既可以兼顧工作,又可以照顧孩子。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贊@育兒有故事,我們與您在育兒路上一起共同成長!
育兒有故事
我女兒現在快1歲5個月了,我出來上班三個月了,真的是感覺很對不起她,但是我在家裡真的感覺很憋屈。家裡就我老公一個人上班,工資也不算高。7-8千吧!工地上有些年底結賬的那種。我自己不上班那段時間不會多花一分錢可是我才27歲,我不想把生活的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我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選擇上班。最重要的是在家有些人永遠都會覺得,在家帶孩子多輕鬆啊!不會覺得你辛苦。唯一的感觸就是感覺對不起孩子。我現在在武漢。我打算年後把孩子接過來。如果實現不了的話,我會回老家工作。12月底回去幾天,臨走的那天晚上偷偷來的武漢。老公說孩子一夜沒睡,偶爾睡著了也在喊媽媽,當時真的哭了。每次說到這個都感覺鼻子發酸。
橋1007楚
我是自己帶我倆閨女,老大三歲半了,老二一歲半,看孩子不比上班輕快多少,而且甚至更累,但我覺得如果經濟稍微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自己帶孩子比較好,因為你一天天的陪著孩子成長,她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你基本都能掌握住,這會為以後他們在青春期叛逆期溝通打下基礎。我小的時候我爸媽也是為了掙錢,對我們的關心不多,現在想想有點遺憾,所以我不想我倆閨女也這樣。孩子一開始的成長變化很快,這些東西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我有時候也會糾結老在家這樣好不好,但後來看著她們一天天都變化真的很欣慰,這是錢買不來的。
初夏聽花開的故事0508
我家的兩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不是在我們身邊。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孩子已經意識到一直照顧他們的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所以他們用各種方式表達想要回到爸爸媽媽身邊的想法。
每當我們回去的時候,孩子就纏在我們身邊一刻都不離開。尤其是我的女兒,因為孩子我們想以前那樣趁著她睡覺離開,她就一直跟著他的哥哥,哥哥在哪她去哪,哥哥在哪睡覺她就在他旁邊拽著衣服睡。而且一有時間孩子就跑到車上不下來,要跟著我們一起回家。
而在孩子剛和我們回家之後,孩子還是不敢相信自己是能夠長久和爸媽在一起了,她還是一刻不想離開我們,直到兩三個月後孩子的這種戒備情緒才慢慢放鬆下來。
我的一個侄女是從小一直在姥姥家長大的,她的父母是遠在北京打工的。直到孩子初中畢業她的父母才回來。這個孩子小時候受到的照顧不能說不好,可以說是要什麼給什麼,但是孩子卻和爸媽一點都不親,什麼話也不和他們說,還非常不尊重他們,稱呼直接為老頭老太婆。
因為父母覺得對孩子欠缺照顧,所以處處讓著孩子。而最終孩子的脾氣現在很古怪,在她家裡說一不二,而在外面卻是很孤僻。孩子的朋友也不多,讓他的父母很是擔心。
所以說父母不管有錢沒錢,最好把孩子待在身邊。
而說給寶媽經濟上的支持,目前國家的政策是沒有這一方面的要求的。也只有各個家庭以自己家庭之力來支持寶媽照顧好自己 的孩子。
A一個人的自白
那些說顧不了兩頭的 我真的想罵人 藉口多 !你們一天24小時上班 不吃飯 不下班!開著大公司 每天這裡飛那裡飛 不著地!藉口一堆堆的!兩口子幾千塊錢一月租房都能把孩子帶身邊!就你們不行!嫌孩子麻煩直說!不愛孩子直說!
飛凰霸天L
因為中國法律裡面沒有,也不認可家庭婦女的地位。你可以參照一下新婚姻法,裡面有關於保護婦女兒童的嗎?有針對婚內出軌甚至於孕期或者月子期出軌的律法或者約束嗎?沒有。只有一條,保護有資產的一方就夠了。以後有錢人換老婆或者三妻四妾在正常不過了,反正我有錢我做主
yoga欣妤
這個問題問的好。
六歲以前母親的陪伴很重要,特別是三歲前。日本在這方面就比較重視,他們要求母親在六歲前必須陪伴孩子一起長大,國家給與經濟補助。
我們國家在一塊,相對而言雖然慢一點,但是也在慢慢進步。從產假的延長就可以看出一斑。以前是三個月,後延長到158天,哺乳期的照顧,都是為了孩子能在母親的陪伴下成長。
但是我國畢竟人口眾多,在六歲前給與全職媽媽經濟補助還有一定困難。在國家政策尚未出臺前,家庭其實可以進行家庭結構調整,比如男主外女主內,合理分配,共同支撐家庭合理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