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認輸”

一、他並不是好說話,只是懶得跟你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那種特別好說話的人,不管你說什麼,他幾乎都是答應的。

在過去,我一直覺得,這種人很沒脾氣,在職場中一定會吃大虧。

可是,在真正接觸過這些人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完全想錯了。

就拿同事小紀來說吧,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好脾氣,不管大家怎麼說他,他都不生氣。

當時,我們接了一個特別難纏的客戶,大家都被折騰得死去活來了,只有他依然笑呵呵的按客戶要求做出調整,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還有一次,領導因為一些事情誤解了我們,同事A氣得暴跳如雷,跟領導爭論了好幾個回合,而他呢,似乎完全不在意,繼續忙著自己的工作。

在我們心裡,他幾乎就是“好脾氣”的代名詞。

可是,有一次,他卻在會議廳跟客戶大聲爭吵起來。

仔細一聽,原來是某個客戶說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不行,想要賴賬不給錢。

這確實是把小紀若急了,兩人的吵鬧聲從一樓傳到了二樓。

後來,客戶一看圍觀的人太多了,也有點不好意思,灰溜溜的逃走了。

這時,我們才發現,小紀平時的好脾氣,並不是真的好說話,只是覺得事情太小,懶得跟我們吵。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認輸”


二、寧跟聰明人打架,不跟糊塗人說話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有幾個季節?

子貢回答:“一年有四季,分別是春夏秋冬。”

那人卻搖搖頭說:“不對不對,一年只有3個季節”

兩人的觀點發生了很大的分歧,於是便因此爭辯了起來,從早上吵到了中午。

此時,孔子從裡面走了出來,子貢連忙走上前去道出原委,讓孔子作評定。

子貢本想著,這一次老師肯定會支持自己的,可沒想到,孔子卻說:“一年只有3個季節。”

那人聽後,大笑而去。

待那人走了之後,子貢連忙問老師:“這與您所教不一樣啊,而且,大家都知道一年確確實實有四季啊,為什麼您剛才卻說只有三季呢?”

孔子回答:“這時與剛才不同,你看剛才那個人,一身的綠衣、面容蒼老,它問的其實是蚱蜢的時間。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一年只經歷了春、夏、秋三個季節,它哪裡知道還有冬天?所以,在他的認知裡,根本就沒有冬天的概念。你跟他吵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如果不順從於他,他能這麼爽快的離開嗎?”

確實如此,有一些人其實是不講道理的,因為他們的認知裡完全沒有這個概念,你要跟他把話說明白,這成本簡直是太高了,消耗也實在是太大了!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永遠不要跟一個傻子做爭辯,因為不值得。”

真是深有感觸!

我以前在運營社群的時候,遇到了不少人,有的人是來學習探討問題的,可有的人,就是為了抬槓而故意說一些極端的話。

剛開始時,我還忍不住去回覆,跟對方講道理,企圖說服對方。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真是太傻了。

人家就是為了來氣你的,你還一板正經的企圖說服對方,這不是傻是什麼呢?

後來,再遇到這種人,我都視而不見。

因為我越來越明白一件事:時間很珍貴,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喜歡的人或事情上,對於討厭的人,離遠一點就行了。

再一萬步說,跟傻子吵架,即便贏了,也未必是好事,因為傻子是不怕鬧事的,誰也不知道他不會惱羞成怒,對你做出點什麼。

而且,跟一個傻子作辯論,就算贏了又怎麼樣呢?證明你比傻子聰明?

俗話說:“寧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塗人說句話。”

跟明白人打架,只有要理總能扯明白;跟糊塗人說話,即便有理也扯不清,又必何為此而糾結呢?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認輸”


三、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認輸”

年輕的時候,總喜歡跟別人爭論,總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可越是長大,就越不喜歡爭辯了,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

這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花時間改變別人的思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本身就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

與其嘗試用各種奇淫巧技說服對方,不如接受對方的觀點,更高效的結束談話。

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創造更高的價值。

因此,越是聰明人,越懂得“認輸”。

這不是因為他們脾氣有多好多好,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怎樣做成本最低、收益更高。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認輸”


四、贏的時候別太得意,別人可能是在向下兼容你

以前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我經常忍不住跟朋友講道理,告訴對方哪裡做錯了,應該怎樣怎樣做。

本想著,我這可都是為朋友好,他們一定會因此而開心。

可事實卻是,我越愛講道理,他們離我就越遠。

後來,我也慢慢想明白了:朋友邀請我出去玩、找我聊天,不是想跟我講道理、想來個學術探討的。

所以,即便你說得再對,也沒人喜歡聽。

再後來,我又遇到了一個聊得特別來的朋友,無論自己說什麼,對方都能理解。

我一度以為自己是遇到知音了,可是,後來才發現,他不過是在向下兼容我而已。

正如網上流傳的那句話一樣:“如果你發現你和一個人聊天覺得很舒服,你覺得你倆太投緣了。那麼他的情商和知識含量,肯定是遠遠超過你的。只要他願意,他跟每個你這個級別的人,都能達到這種心有靈犀的程度。”

是的,這世界上想要找到一個完全理解你、完全懂你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真的遇上了,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情:他在向下兼容你。

因此,不管你說什麼,他都完全“能理解”。

這並不代表對方真的接受你的想法,更可能的是對方跟你聊天時,壓根不在乎輸贏,因此,故意讓你贏,讓你們的相處變得更愉快。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認輸”


五、小事上贏得多了,幫你的人就少了

年少時,總喜歡在一些小事上做糾結。

經常在這些小事上糾結生氣:今天比A多做了一些事情,吃虧了;上次比B少拿了的獎金,上當了; C昨天對我態度不好,真氣人。

可是,越是長大,也就越來越不在意這些小事了。

不是因為自己脾氣越來越好了,而是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小事上贏得多了,幫你的人就少了。

你的好勝之心,只會讓大家都離你而去。

正如法國哲學家拉·羅什富科所說:“若想樹敵,就勝於你的朋友;若想交友,請讓朋友勝於你。”

在小事上爭強好勝,既得不到什麼好處,又容易得罪人。

即便通過爭辯而讓事情得到了改變,也不會覺得開心,反而會覺得疲憊。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往往都能迅速作出判斷,根據事情的大小來決定自己的態度。

他們不是喜歡認輸,而是知道,有時候,輸贏並沒那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