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昨日深夜,中廣天茂(002509.SZ)發佈了2019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告中淨利潤虧損21.58億-30.47億元的數字讓不少股民從甜美的夢幻中驚醒過來:

“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具體而言,該公司的業績修正公告顯示,修正前,2019年歸母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60%至-30%,2019年歸母淨利潤變動區間為虧損1.81億元至虧損3.16億元。修正後,預計2019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1.58億元至30.47億元。這也就是說,如果不出什麼意外,2019年天廣中茂預計虧損21.58億元至30.47億元。

而受此消息影響,天廣中茂的股價也應聲跌落。截止今日收盤,其股價大跌8.78%,報於1.35元,總市值不到34億元。而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此番修正後的最大虧損額也接近該公司的市值,這意味著“消防第一股”這一虧近乎虧穿了"市值底"。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那麼,“消防第一股”天廣中茂究竟是如何走到幾乎虧穿了“市值底”的呢?

據瞭解,天廣中茂始創於1986年,原名為天廣消防,原主營業務為消防產品與消防工程。2010年11月,該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從而獲得了“消防第一股”的稱號。不過,2015 年,其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100%股權後,由單一消防主業變更為園林、食用菌、消防三大主業並舉。

而隨著該公司走上園林、食用菌、消防三大主業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其證券簡稱也從2016年7月27日起由“天廣消防”變更為“天廣中茂”。

值得一提的是,主業擴展的一兩年後,天廣中茂的業績還一度提升——2016年和2017年分別實現淨利潤4.15億元和5.85億元,同比增長294.46%、39.04%。不過好景不長,2018年後,該公司變成了業績連連虧損的道路。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據財報顯示,2018年,天廣中茂實現營業收入約21.1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7.69%;歸母淨利潤虧損達4.5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77.12%;扣非歸母淨利潤約為-4.5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80.27%。對於2018年的業績大虧損,其在財報中表示,2018年,受國家地產調控、原材料波動、金融去槓桿、貨幣和信用緊縮等綜合因素影響,天廣中茂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但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天廣中茂仍未能扭虧為盈,反而一虧再虧,虧損金額越來越大。

據該公司全年業績修正公告顯示,天廣中茂對2019年業績預告進行大幅下修。修正後,預計2019年將鉅虧21.59億元~30.47億元,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公司曾預計2019年虧損額僅為1.81億元~3.16億元,這意味著修正後的業績較此前的預計業績整體下修超過20億元。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如此大的虧損金額,對於投資者而言,妥妥一個“大地雷”。那,為什麼會出現鉅虧呢?

天廣中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對2019 年度合併範圍內的主要資產進行核查,並根據相關的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情況進行分析評估,認為部分資產存在減值跡象。其中包括了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中茂園林的工程存貨,以及公司2015年收購中茂園林與中茂生物所形成的商譽存在明顯的減值風險。

由此可知,天廣中茂此次的鉅額虧損主要是前期收購埋下的商譽隱患。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自該公司準備從單一消防主業轉變成園林、食用菌、消防並舉的多元化發展後,其便通過“買買買”的方式不斷擴展主業,由此也產生了比較高的商譽。

據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天廣中茂的商譽分別為12.97億元、12.97億元、13.23億元。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的商譽雖有所降低為7.11億元,但也是因為天廣中茂已對收購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時確認的商譽計提了6.12億元商譽減值,從而剩餘商譽7.11億元。

由此可見,因收購產生的商譽風險一直懸於天廣中茂“頭頂”。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因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之外,該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也不是很好。2016年至2019年9月30日,天廣中茂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金額便一直為負,分別是-3.86億元、-5.62億元、-1.6億元、-0.95億元。

與此同時,天廣中茂的應收賬款也高居不下。2016年至2019年9月30日,其應收賬款分別為11.27億元、15.56億元、17.13億元、17.02億元。不得不說的是,如此高的應收賬款是很容易造成大量壞賬,從而對上市公司淨利潤形成直接的衝擊。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基於上述,可以看出,天廣中茂的業績暴雷並非“一日之寒”,而是多年累積而來的“沉痾積弊”引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天廣中茂因為經營不善導致連連虧損也就罷了,畢竟努努力加把勁也許來年就可以扭虧為盈了,問題是該公司的大股東們著實不認人省心——

大股東減持減到公司沒有實控人,二股東股份遭遇爆倉危機還被司法凍結了。

時間回溯到2015年12月,該公司發行股份收購了中茂園林 100%股權和中茂生物100%股權,合計購買價格為24.69億。重組後,中茂園林和中茂生物的股東邱茂國成為中廣天茂第二大股東,邱茂國的一致行動人有邱茂期、蔡月珠,合計持股比例為18.5%;而中廣天茂的實控人陳秀玉重組後則持股比例為23.73%。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12月重組完成後,天廣中茂實控人陳秀玉便開始頻繁減持。具體而言,2016年全年,陳秀玉累計減持公司約8360萬股,持股比例由23.73%降至18.36%累計套現約7.37億元。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陳秀玉仍繼續減持,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持股比例將為15.77%。

而創始人陳秀玉的不斷減持動作,也導致目前的天廣中茂陷入出沒有實控人的囧態。

與此同時,自重組後成為天廣中茂第二大股東的邱茂國也沒讓人省心。據相關媒體報道,作為業績承諾方,邱茂國因中茂園林、中茂生物的業績均未達標,應支付給天廣中茂9733萬的業績補償款。但對於邱茂國而言,補上這個“業績窟窿”並非易事。

2019年8月29日,深交所就此對天廣中茂下發問詢函。對此,該公司回覆稱:“公司目前正在積極與邱茂國進行溝通,不排除採取司法程序以保證相關股份回購註銷事項順利實施。”不過,天廣中茂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中卻出現了“邱茂國已無力以現金方式向上市公司支付其應補償金額,故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進行補償”的字眼。

而令人擔憂的是,二股東邱茂國目前其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及司法輪候凍結。截至2019年9月30日,邱茂國持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4.03%,其中質押狀態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4%,並且其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仍全部被司法凍結及司法輪候凍結。

而有意思的是,二股東邱茂國股權遭遇司法凍結的經歷與其債券融資額十分相似。

2016年,中廣天茂發行了一隻名為“16天廣01”的公司債,債券為5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年利率為5.00%,發行規模12億元。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隻公司債仍有部分利息未來兌現。

具體而言,2019年12月4日,天廣中茂披露的《關於“16天廣01”公司債券付息進展公告》表示,其於2016年發行的12億元公司債券,應當於2019年10月28日支付6000萬元的利息,截至2019年12月2日,僅支付利息631.905萬元,尚有利息5,368.095萬元未能足額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4月起“16天茂01”曾停牌長達一整年時間,而主因就是作為擔保人邱茂國和邱茂期所質押的大部分公司股份已觸及平倉線,面臨爆倉危機,並且其所持股份也全部被司法凍結。

由此以來,不難看出,在天廣中茂業績不斷下滑之際,該公司大股東們的“騷操作”——第一大股東減持減到公司沒有實控人,二股東股份遭遇爆倉危機還被司法凍結了,也進一步加劇了該公司業績暴雷的風險。

結語

山雨欲來風滿樓,天廣中茂走到如今的地步,早在其業績不斷下滑、資金鍊緊張、大股東們不省心的種種亂象中埋下了伏筆。當然了,最苦的還是那些被“深夜大雷”炸醒的5萬多股民們。截至2019年9月30日,天廣中茂的股東總戶數為5.14萬戶。

全年預虧21.58億至30.47億!“消防第一股”怎麼說雷就雷了呢?

因此,天廣中茂此一次業績暴雷,也深深地個投資者們上了一堂課:股市中,真的很難預估到“驚喜”和“驚嚇”究竟哪一個先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