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徵:關於聯想智能物聯網戰略的三個答案


劉徵:關於聯想智能物聯網戰略的三個答案


【引語】“聯想確實是跟原來不一樣了。”這是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大客戶業務總經理劉徵在2019年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時的感觸。一年前的聯想,剛剛發佈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生態全景圖,至於業務如何推進還在探索,而一年之後的現在,實踐已將聯想的答案沉澱了出來。

聯想集團從2017年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的企業級市場,他們選擇了“智能物聯網”作為突破口。

“聯想做企業級市場已經很多年,只是以往這塊業務結構比較單一,基本上是單一的PC類設備。”劉徵將企業級IT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互聯網紅利時代,PC作為信息處理工具,曾經幫助聯想集團在20年前贏得了企業級市場。但是在隨後第二個階段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聯想沒有抓住機會,失去了先機。“現在,智能物聯網正是我們所處的第三個階段。”劉徵說:“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聯想的戰績是一勝一負,現在的智能物聯網,是第三個回合。”

如今,面向著企業級智能物聯網戰略的最主要目標群體,聯想中國區商用大客戶事業部成為了實踐和探索聯想“智能物聯網”市場化最前沿的“探路者”。而這份重任,也成為了加入聯想23年的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大客戶業務總經理劉徵的心之所繫。

業務,從哪兒開始?

要將聯想的智能物聯網戰略在企業用戶當中落實,劉徵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關鍵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業務要從哪兒開始?

“開始我們也嘗試說聯想是不是應該做平臺?而且我們也想過採用‘終端+平臺+應用’的模式,但是到最後,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在排除這些選項後,劉徵決定反過來想:聯想智能物聯網到底能給企業用戶帶來哪些價值,“原來我們說要做智慧工廠、智慧零售,但是我始終認為,我們應該更務實一些,聚焦企業業務痛點:能耗、設備運維管理、產品質量的缺陷檢測……,幫助企業在智能物聯網場景裡產生數據、傳輸數據和處理數據,這才是聯想IDG要專注的切入點。”

最終,劉徵決定將硬件設備作為智能物聯網戰略的突破口,希望通過智能物聯網設備撬動企業對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需求。

如今,沿著此道路走了一年之後,聯想對物聯網業務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我們的體會是:客戶的成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劉徵將不同需求的用戶,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成熟度相當高的用戶,他們對自己收集什麼數據,哪類數據,怎樣建立數據模型,怎樣將數據與IT系統打通都非常清楚,唯一,他們是沒有手段來收集數據;第二類企業的成熟度次之,這類用戶非常清楚應該有什麼數據,但是缺少一個平臺化產品來應用數據;第三類企業,則對業務有明確的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將業務需求轉化為IT能力。

針對這三種類型的企業,劉徵採取了三種不同的方式:“成熟度越高的客戶,我交付的價值越需要聚焦在它的核心痛點上,因此第一類企業只要提供智能硬件設備就可以,IDG自己就可以做;第二類,就需要為其提供平臺解決方案和數據智能服務,而這正是聯想大數據業務的價值所在;對於成熟度最低的企業,則需要由服務業務入手,幫助企業釐清目標與需求。”

行業知識,從哪裡來?

如果將物聯網定位在解決企業的現實業務問題,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接踵而至:這就意味著聯想的物聯網解決方案需要基於行業的不同特性,適應各種不同的、碎片化的應用場景。與以往標準化、大規模的PC產品和解決方案完全不同,智能設備需要嵌入業務場景,從而實現與業務的融合,而這也正代表著需要充分了解不同類型企業的業務特點和需求。這對於一家傳統的PC廠商來講,似乎有些難以實踐。

“聯想自己就是個製造企業,聯想的聯寶工廠自動化率為75%,我們自己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怎麼優化MES的製造管理系統,優化倉儲的自動化,怎麼做在線的質量監測,產線的自動化控制,我們積累了豐富的一手經驗。同時,聯想自己有1萬多家零售店,這些店怎麼管,如何核算每個店的平效和單店產能,聯想是極為通曉的。”劉徵說道。

雖然不同行業的業務經驗不是在每個領域都可以複製的,但是有些理念和解決路徑是可以被參考的。“聯想內部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價值點: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和國內外的眾多企業展開了合作,共同碰撞需求與技術,將聯想的內部經驗外化成知識,服務於客戶。”

在2019年11月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劉徵在演講當中提到:目前聯想智能物聯設備,已經在製造、零售、交通以及醫療等30多個行業場景落地應用,並初步形成了聯想智能物聯設備產品組合。“在製造業, 我們用機器視覺設備來檢測產品缺陷及產線的監控,同時用部署在邊緣側的工業計算設備,為MES系統採集生產數據,從而實現生產全過程的監測和控制。”劉徵在大會上說。

組織保障,如何實現?

有了目標,也有了產品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但是,直接應用於企業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是一定不能用聯想所熟悉的大規模、標準化的PC交付方式給企業用戶,那麼又該用怎樣的方式呢?

實際上,劉徵為聯想物聯網解決方案規劃的內部組織流程,是包括了諮詢服務、IT服務和智能硬件銷售的 “鐵三角”的組織保障模式和“前店後廠”的設備提供方式。

“以往PC銷售,簽了合同可以直接給到後臺供應鏈,後臺大規模批量生產就可以按期交付。因為PC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但是物聯網則不同,它需要有人專注於整個項目的交付,有人去做相應的POC(Proof of Concept)和一系列的測試工作,還有人負責協調各類商務事項。”因此在劉徵規劃的“鐵三角”項目交付架構中,既有項目交付經理,還有一位客戶經理來負責整個客戶平臺的建設與關係維護,以及一位主管技術的產品專家。

同時,聯想最新引入的業務分域管理機制也為業務創新提供了空間與保障。作為孵化類的業務,物聯網業務有著更多的自由度,也會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同時可以向業界學習。也正是這種組織保障,使得聯想能針對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把以往“少品種、大批量”的生產方式轉變為“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我們需要在後臺建立起一種類似前店後廠的業務模式。”

劉徵強調說2020年充滿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而聯想會著重於將聯想的製造、研發生產能力作為一種服務輸出:“我們在做的,其實是跳出原有的PC思維,創造新的業務模式,在新的市場中把握機會。”

寫在最後

無論是解決方案提供商,還是企業用戶,雖然都對物聯網的趨勢非常認同,但對其如何能夠在現實業務中發揮價值,都還是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聯想在這個節點上提出孵化智能物聯網的業務,從某種程度上講,佈局未來的意圖非常清晰。而對於劉徵來講,在一年的時間裡,就解答了智能物聯網戰略的三個核心問題並迅速破局。然而,隨著業務的不斷開拓,現有的方式和方法,能否滿足未來高速、持續增長的商業需求,也只能“見招拆招”,畢竟對於全行業來講,都是前路漫漫、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