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房價跌了反而賣不出去”的現象?

做設計的小龍女


因為房子本來就己經飽和,房價上漲是炒房團及中介起作用,炒房客在炒、中介也在炒,推波助瀾,不斷叫囂房子只有漲不會跌!導至有中產階層己經擁有二套房的也再多買一套或二套,第一有房積金的,第二有退休金的(兩個老人退休金就上萬元)他們有吃不完花完錢,所以直接推高了樓價。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中介,全權代理開發商的房子,開發商給個底價由中介沒有上限的銷售,中介和開發商聯手搞特價、送家電、請水軍排隊假購房,造成房子開盤半小時就公佈買完!現今炒房客手上的房源也難脫手,中介就死翹翹了地日夜打電話(騷擾)推銷房子,房子有價無市,高價入手的人可能要抱著房子睡一段時間,再等等房價會漲吧!!


周親見斤240430150


現在很多商品是價格跌得越多,買的人也越多。比如,中高端汽車,只要產品降價了,肯定會有人出手購買。還有就是蘋果手機之前降價促銷,價格親民了,一下子引來很多“果粉”來購買。

但是,唯獨奇怪的是,房價之前天天上漲,售樓處每天有大量人來排隊購房,而房價跌了反而賣不出去了。所以,對於很多開發商來說,他們推出新樓盤,可以打個95折可以,但你要讓他們折扣力度再大一點,開發商卻不願意了,因為價格降得越多,反而銷售效果越差,還不如一直維持原價,還稍微好些呢?

除了新房之外,一線城市的二手房也是如此情況,房價漲了,中介門店掛出的二手房源很快就成交了,要是房價跌下來,不管房東怎麼加大折讓價格,房子在多數情況下,是很難賣出去的。所以,在二手房市場,房東象徵性的讓個一二十萬是可能的,但是大幅幾十萬的折讓,他們寧願房子賣不出去,也不願意降價的。

那麼是什麼導致,房價跌了,房子反而賣不出去的情況發生呢?首先,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買房算是最大單筆支出了。房價在上漲的情況下,人們動用六個錢包,甚至到處借錢,勉強湊夠首付款,也要買房。因為他們害怕今天不買房,以後更加買不起房。與其將來無力購房,不如現在趕緊出手。

而房價下跌就不同了,你房價跌了,別人認為你的房價還會繼續下跌,比如原來500萬的房價,跌到460萬,應該便宜了40萬塊,購房者理應趕快出手才是,不過買房人此時倒不著急了,因為房價下跌了,萬一後面價格再跌到450萬以下,我買房又不是可以省下一大筆錢嗎?在這種情況下,買房者反而處於觀望狀態中。

再者,開發商和炒房客把房價降下來,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資金鍊出現緊張,還貸壓力倍增。此時開發商和炒房客,都希望購房者都能夠全款購房,而銀行看到房價降下來了,就會提高首付房貸利率和比例,以控制房貸風險。顯然,這是對購房者友好程度較差的時候。而對於購房者來說,雖然房價降了,但是買房難度上升了,原來潛在的購房者也會暫時放緩入市步伐。

最後,房價如果真的下降了,炒房者就會逐步退出,因為對於炒房者來說,投資購房的利率至少在6%以上,他們當然希望房價每年以20-30%幅度上漲。如果低於這個幅度,或者房價出現下跌,炒房者會退出這個市場。

而對於當地剛需來說,房價下跌,剛需應成為購房的主力,但是市場購買力仍不足,這主要是房價上漲過快,剛需購房門檻增高所致。房價跌了肯定有人想買房,但是高房價又讓要購房的群體望而卻步。在炒房者退出,剛需購房者無力購房的情況下,房子會越來越賣不出去。

現在出現“房價跌了,房子反而賣不出去”的情況並不奇怪,因為對於購房者來說,房價天天漲,他們害怕購房成本抬高,所以急著要買房,但是現在房子跌下來了,購房者就處於觀望狀態了,同時,房價下降,肯定整個國內經濟形勢不佳,所以,炒房者退出,剛需購房者又買不起,房價越跌越賣不出去也就不奇怪了。


不執著財經


一個平方漲兩萬,然後降二百的套路誰還看不出來啊😄等著什麼時候迴歸正常了就好賣了。現在買房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失業,好好工作,能讓家人看得起病上得起學,吃得起肉就不錯了。房子的事情讓有錢人買賣著玩兒去吧😁


手機用戶灰機


炒的離譜,沒降到可以接受的價位,誰也不傻,原價10萬 漲到100萬 跌20萬 賣80萬 想讓大家搶啊? 聰明過頭了吧?拿消費者當傻逼耍!


用戶SMGJ


我國的房地產已經上到高峰期了,人口也基本到達頂點,都在慢增或慢減時段。以前國家最早開始計劃生育時期的人,現在已經都在三十三歲以上了,大家都不敢多生。其次,房子和人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三千萬以上的光棍問題,房價怎麼再能上漲?再過三十年,各地空房層出不窮!現在跌價而賣不去,是因為跌價程度與人口和價值規律不相匹配的現象。


世上沒有人理解的人


老百姓的心態始終是買漲不買落。


眼裡容不了沙子


商品具有“買漲不買跌 ”的特點;房子如此,黃金也是如此。因為在持續漲價的商品,人們往往會預期它還會漲。

網友們只要回眸2012年~2016年全國樓市清淡的狀態,回想一下2011年“大媽”在高位搶購黃金首飾的場景,就不難理解題主的問題。

坊間傳聞2016年三季度的二三線城市,樓市火爆的營銷方式叫做“漲價去庫存”。開發商通過抱團漲價,提升房地產上漲的預期,來引導市場走向;這在經濟學上稱之為蝴蝶效應。

在此之前的幾年,房地產網站上鋪天蓋地都是各個城市樓市庫存的數據;一般庫存都在14個月左右,有些三線城市的庫存高達24個月。很多城市的售樓處門可羅雀,顧客寥寥無幾。在此背景下,房地產風向標又轉到了一個極端;有些新聞媒體動輒給某個城市帶上“鬼~城”的帽子,事先根本沒有深入細緻的考察。完全為了製造轟動效應,出於博取網友眼球的目的。

作為購房“老司機”,本人曾經分別在1988年、1998年、2009年三次樓市低迷之際購房或換房。作為一個投資商品喜歡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士,本人認為樓市低迷正是耐心選購房子的大好時機。於是花了二年多時間走遍了居住地的大部分中高端樓盤,對此進行反覆比較,並密切關注全國樓市動態。

在2014年年底,本人和太太一起最終選中了成交房價低於開盤價15%的一處樓花,房型和樓層任我們挑選。雖然房子還有一定的議價空間,也就是1%左右。此前,本人曾經在某市的社交論壇上,撰文《某市的鬼~城乃無稽之談》,但是,文章閱讀量很少。因為除了剛性需求,很少有人關心樓市。

越是樓市供大於求,越是購房者無動於衷;這就是內地樓市的基本規律。越是房子漲價,購房者越是趨之若鶩;生怕趕不上“購房班車”。過去如此,現在如此,今後也將是如此。

住房面積以及需求,乃多多益善沒有上限;改善型住房買了,還有學區房的訴求以及投資性需求。別人家裡買了二套三套房子,我們勿能落伍掉價,這就是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場購房者的普遍心態。

然而,購房是需要真金白銀的,住房貸款不是白送的,還要高額利息。所以“車市”今年大熊,汽車銷量大幅度下降。“拼多多”這樣的無名之輩,居然短短二年就異軍突起;這就是市場的力量。而黃金價格從450一克左右下跌到280元一克左右,居然再也沒有人去購買保值了;那些在高位買進黃金的大媽,恐怕這一輩子都無法“解套”。

“黃金大媽 ”已經吸取了教訓,但是,“買房大媽”還在做夢。什麼“國家不會讓房子跌的”、“房產稅出來之後損失轉嫁給二手房用戶”、“房子跌了銀行要破產的”等奇談怪論紛紛出籠;完全無視前幾年樓市清淡的歷史。

貨幣寬鬆政策不等於企業加薪水,房子還有使用年份,折舊是不可避免的。屆時一大堆舊房子誰來接盤?如果全社會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誰會買那些破房子?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順祝本週生活快樂!


陸燕青


=^_^=因為房市如股市——買漲不買跌!

=^_^=當房價不斷上漲的過程中,每一個購房者都會覺得買房買賺了,增值了且增值快,所以當房價不斷上漲之時買房者趨之若鶩就理所當然了;而當房價在下跌的時候,誰都覺得它會繼續的跌跌不休,所以持幣觀望就再正常不過了。


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


跌的力度還是不夠!其實想改善住房及剛需者還很多,只要跌到位買的人絡繹不絕


豹王117


買漲不買跌是一種經濟現象,這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相對真理。在經濟現象中也是一種正常的消費行為。房子放大了看也是人們對物質財富與實際需求的一種方式。當這種形式是剛需時,人們無法選擇,這時候市場反映出的是開發商的強勢。當住房成為商品交易為主時,購買者這時是需要看政府的政策,是否有利於實現交易(變現)。如果不能有效的變現那麼必然會限制人們的投資願望。

目前中國房地產行業正是處於政府嚴格管束,與交易為輔的投資與剛需交織狀態。和之前房地產發展初期與中期是不同的政策與市場環境。甚至有更加進一步深入的問題,這時候也就更沒有人願意投資的問題。甚至有被套的風險,這也是國家政策變化帶來的市場的反映。

但是我們國家房子價格上,不允許降價特別是大福降價。這是我們國家公有制為主體社會經濟體系決定的。我們國家企業事業甚至個人的房產都以各種方式,抵押給銀行進行融資或者再融資。銀行貸款佔比很大比例已經成為銀行資產的組成部分。同樣也上升了國家財政體系資產的組成部分。如果大幅度縮水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國家經濟體系的建設與社會的穩定。關鍵是銀行不是經營房地產為主的行業,同時債權人要是發生擠兌問題,就非常難辦。必然會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進而影響到政權穩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首先搞清楚,我們購買房子是屬於剛需還是改善或者是投資。在此我可以準確的告訴你:剛需購買,不要猶豫。改善性住房,觀察與選擇合適的購買。投資購房,暫時不買,因為房地產稅等政策還沒有出臺,變現也不容易等等,掙錢沒有多少,關鍵不能被套。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注意政策變化,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