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誰是2019年最火網紅?當屬李佳琦。

近來,他頻頻霸佔微博熱搜,據不完全統計,李佳琦在一個月時間中,有18天登上了微博熱搜,因此有網友甚至笑稱他是住在了熱搜榜上。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李佳琦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他強大的帶貨能力。


最近胡歌主演的新電影上影,他來到李佳琦的直播間賣票,結果不到6秒就賣了25萬張;某品牌化妝品在專櫃的月均銷售量是100萬,李佳琦花10分鐘就賣掉了40萬


他還曾在:

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因此被稱為“口紅一哥”;

3分鐘賣出5000份高價護膚品,銷售額超過600萬;

3秒鐘賣出數十萬的產品;

1秒鐘賣完8000套化妝品,銷售額超過400萬。

今年雙十一,李佳琦一個人的銷售額超過10億,堪稱商業奇蹟。


李佳琦走紅之後,很多人開始分析他成功的原因,其中有一個最為大家所認同:努力


李佳琦有多努力呢?


一年365天,他直播了389場,一場直播長達7個小時。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一晚上試189支口紅,六個小時卸200次,卸到整個嘴唇麻木了,還在堅持。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全部時間都撲在了工作上,每天都是選品、直播、覆盤。犧牲了自己的社交、朋友和愛好,他自稱已經三年沒有任何娛樂活動了。


儘管患上了支氣管炎,在發作的時候呼吸都很困難,但是從不中斷直播,連春節帶父母外出旅遊,都會選擇在酒店直播。


因此有人說:像李佳琦這樣努力的人,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但是成功,真的是靠努力嗎?


真的成功學,並非雞湯


說努力就能成功的人,往往是成功之後的人。他們說自己的成功是靠努力也罷,是靠運氣也好,其實都沒有差別,因為別人都沒法複製。


他們的故事,最後只會變成一碗喝下去能打雞血,但消化後一無所有的雞湯。生活中有的是非常努力,最後卻一無所成的人。


他可能是你學生時期的同學,每天努力學習,起得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但成績始終平平。也可能是你公司裡的同事,每天兢兢業業,加班到凌晨,職業生涯卻並沒有什麼起色。


所以,把成功和努力直接對等起來,會讓你對“成功”和“努力”這兩個詞,都產生莫大的誤會。當然,這並不是說努力並沒有用,而是說你得懂努力的方法。


今天長小江就推薦給你一本,跟那些“成功學”的雞湯完全不一樣的書。這本書不靠嘴炮,而是把成功當成了一道數學題,然後用定量的科學工具,以及互聯網提供的大數據來分析,最後解開了“成功”這道題目的答案,給出了一個相對客觀理性的結論。可以說,這是一本“史上最科學”的成功學書籍。


這本書的名字叫

“ The Formula: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主標題就叫“公式”,副標題叫“關於成功的普遍規律”。最近,這本書也出了中文版,中文版把書名翻譯成了《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作者:[匈牙利]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出版社:湛廬文化/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書名上的巴拉巴西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之所以把他加到書名裡,主要是因為他的身份非常牛,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非常高。


他的名號我可以給你排一長串,一個比一個重磅,比如:全球複雜網絡研究權威、“無尺度網絡”創立者、美國東北大學網絡科學研究中心創始人兼主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榮譽會員,匈牙利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等等。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他也曾經獲得過很多關於計算機方面的國際大獎,比如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拉格朗日獎等等。


他也是全世界論文被引述最多的科學家之一,論文被引用的總次數,已經接近10萬次。判斷他科研水平的H指數高達96,滿分只有100分。


世界著名的科技雜誌《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對他讚譽有加,說他“可以控制全世界”。那這樣的大牛人,到底是怎麼看待成功的呢?


到底什麼才是成功?


說到成功,其實每個人對於成功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戰勝了自己,就是成功;有的人認為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就是成功。


這些理解都沒有錯,你可以認為成功是一種內在的感受。但是,這種成功的主觀性太強了,所以它並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成功。


我們要討論的成功,是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它指的是外界對你的認可。


也就是說,你覺得你自己成功了,但是沒有人認可那是不行的。只有別人認可你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且認可你成功的人越多,那你就越成功。


那什麼東西能代表別人對你的認可呢?


我們前面提到了,作者要把成功當成一道數學題,這就意味著,這個代表別人認可的東西,一定得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所以它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說衡量一個作家,那成功的標準就得是書籍的暢銷程度,也就是作品賣出去的冊數這個可以量化的數字;


衡量一個明星,那成功的標準就是他收入的高低,這也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


像李佳琦這樣的主播,衡量他成功的當然就是他的帶貨能力了。


知道了這一點,你就會發現,決定一個人成功的,不僅僅是這個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還包括外界對他的瞭解和認可。


比如說,同樣是李佳琦,為什麼他現在的帶貨能力要比幾年前厲害很多,也就是說現在的李佳琦要比幾年前的李佳琦更成功呢?


是靠努力嗎?當然不是,其實靠的是知名度,靠的是人們對李佳琦的認可和了解。努力也許可以帶來實力,但有實力並不代表你就一定會成功。


很多成功學的書籍和方法,之所以過度強調努力的重要性,其實就是誤會了這一點,他們忽視了在成功過程中,“被外界認可”這個元素的重要性。


這樣的成功學你看多了之後,還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只要自己努力,一直堅持夢想,那就一定會成功。


但事實上,就算你把歌練得跟劉德華一樣好聽,你把畫畫得畢加索一樣好看,但是依然還是和成功相距甚遠。


努力的方法對,確實可以獲得實力。但有實力,並不代表一定會成功,不信你看下面這個故事。


“找死”的飛行員全球聞名,牛逼的飛行員默默無聞


一戰時,有一位叫馮·里希特霍芬的飛行員,是德國的王牌飛行員,也是一個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人。


這個人在飛行上很有天賦,只花了24小時就學會了駕駛飛機。作戰的水平也是一流的,曾經一個月就殲滅了對方的22架飛機,令人聞風喪膽。


而且這個飛行員還特別囂張,一般飛行員在作戰的時候,都很注重隱蔽,不希望暴露在敵人的視線當中。但他完全不一樣,他的飛機機艙是開放式的,他一點都不害怕被人發現,他甚至還把自己的飛機塗成了非常顯眼的紅色,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來了一樣。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因為馮·里希特霍芬的經歷太傳奇了,所以他的故事在歐洲特別流行,很多電影、小說、漫畫當中都有他的故事。


比如說,非常流行的《史努比》漫畫中,就專門畫過他。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飛行員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那馮·里希特霍芬為什麼能夠這麼成功呢?你可能會覺得,當然是因為他的表現太優秀了啊。作為飛行員,他駕駛飛機的技術這麼好,能夠打中那麼多飛機,這樣的人沒有理由不成功,對吧?


如果你這麼說,有一個叫豐克的人肯定不服。豐克是誰呢?他是一名法國飛行員,在一戰中的表現同樣非常出色,一點兒也不亞於馮·里希特霍芬。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豐克的表現有多好呢?他在戰鬥中至少取得過75場勝利,身手非常敏捷,基本五顆子彈之內就能擊落一架飛機。


更重要的是,他能在保證戰績的同時,還能成功脫身。他常常是隊伍中唯一的倖存者,就連他駕駛的飛機,也基本沒有被炮火劃傷過。


相比之下,馮·里希特霍芬雖然戰績也很好,但是僅僅在25歲就中彈犧牲了。


但是,這麼優秀的一位飛行員,最後的結局卻是默默無聞,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歐洲的知名度完全沒法跟馮·里希特霍芬比。


可能因為地域的關係,這兩個人你都不太熟悉,不好判斷誰成功,誰不成功,那我還是用數據給你說明一下。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衡量人成功與否的數據,那就是維基百科上個人主頁的語言種類,語言種類越多,那就說明這個人在全球的知名度越高,他也就越成功。


根據這個標準,如果你在維基百科上搜“馮·里希特霍芬”,你就會看到他的主頁被翻譯成了50多種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等等。


但是,如果你在維基百科上搜“豐克”,你會發現他的主頁只被翻譯成了18種語言,連中文都沒有。這充分說明,馮·里希特霍芬比豐克要成功多了。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左:馮·里希特霍芬 右:豐克


但明明是兩個表現相當的人,為什麼一個成功了,另一個卻沒有呢?作者解釋說:成功不僅僅是你的表現決定的,更重要的是,要看你的表現對社會網絡有沒有用處。


如果對社會網絡有用處,那你獲得的認可就會更多,你也就會更加成功。


就拿上面的故事來說,馮·里希特霍芬之所以能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表現好,更重要的是他高調和熱愛戰鬥的特點。


因為這個特點很符合德國的形象,這樣德國就會用他的故事來大量做宣傳,鼓舞士氣,這才成就了他這麼高的知名度。


也就是說,決定馮·里希特霍芬成功的最大因素,其實不是高超的戰鬥機巧,而是因為他對當時德國的社會網絡有用。


不懂利用社會網絡,再努力也是無用功


作者認為,在很多領域,社會網絡發揮的作用,要遠遠比努力和實力更重要。這一點在藝術品領域尤其明顯。


對於藝術品來說,衡量它成功的標準是價值,這件藝術品的市場價值越高,它就越成功。這個世界上的名畫都是價值連城的,所以它們都是非常成功的畫。


但是它們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繪畫的技巧很高超,在美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嗎?很遺憾,未必是這樣的。


德國柏林博物館曾經存放過一幅名畫,是著名畫家倫勃朗創作的《帶金色頭盔的男人》,這幅畫曾經是柏林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藝術品,吸引了大批藝術鑑賞家和遊客前去觀賞,當時完全可以稱得上價值連城。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但是後來,這幅畫被證明不是倫勃朗的作品,結果它的價值就在一夜之間暴跌了。


再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名畫《蒙娜麗莎》

,這幅畫一開始其實並不值錢,它只是盧浮宮眾多畫作中的一幅。


但是1911年,有人偷了它之後,引發了一場國際追捕。就是因為這件事,陰差陽錯地讓人們都知道了《蒙娜麗莎》這件作品,導致它的價值暴漲。


你看,這兩幅畫還是以前的畫,但是價值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因為這兩幅畫在社會網絡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所以決定一幅畫是否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是畫家的技巧。


事實上在藝術領域的表現,你很難找到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說誰的畫好,誰的畫不好,更多是一種主觀的評判,沒辦法客觀評判。


在這種情況下,決定藝術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反倒就成了社會網絡。


那這個社會網絡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這在過去可能很難找到答案,但是現在有了大數據的幫助,答案就變得清晰多了。


作者研究了從1980年到2016年這30多年,全球50多萬個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以及在14000多家畫廊和8000多家博物館舉辦的,數十萬次展覽的細節;還有將近300萬件藝術品的詳細信息。然後根據這些大數據,找到了很多藝術品和社會網絡之間的潛在關係。


我們都知道,藝術家的作品經常會在不同的畫廊和博物館展出,這些機構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藝術網絡。


而在這個網絡中,有一些機構是具有樞紐地位的,這些機構一般是有影響力的畫廊或者博物館。比如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高古軒畫廊、古根海姆博物館等等。


作者發現,

如果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能在這些樞紐機構展出,那他的作品價值就會得到快速提升。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相反,如果你的作品總是在這個網絡的邊緣,也就是一些小的、不知名的畫廊和博物館展出,那你幾乎是永遠都沒有機會獲得成功的。


因為這些機構之間,不僅僅是層級高低的差別,更重要的是,不同級別的機構,幾乎在這個藝術網絡中,是沒有交流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總是在小畫廊展出自己的畫,那你的畫可能就只會在小畫廊之間流轉,沒辦法進入更大的畫廊,這麼一來,你通向成功的門也就基本上被封死了。


這個規律非常明顯,以至於作者只要看一位畫家前五幅畫的展出地點,就能基本預測出這位畫家的未來。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畫家,想要取得成功的話,那你一開始就應該想辦法進入中心網絡。


但問題是,有些人一開始只能在邊緣網絡,這樣的情況有沒有辦法取得成功呢?這確實非常困難,在作者研究的50萬藝術家當中,只有227位真的從邊緣網絡爬到了中心網絡,這個比例只有可憐的0.05%不到。


而且他們成功的路線,大多都是通過在不同的畫廊大量展出自己的作品,在無意中接觸到了樞紐畫廊才成功的。也就是說,光憑在邊緣畫廊展出就獲得成功的人,比這個比例還要小很多。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領域,你的表現跟畫家一樣,是沒有辦法完全通過數據衡量的,那你就應該特別重視這個領域的社會網絡,並且想辦法進入到中心網絡中去,這樣你成功的可能就會大很多。如果你一直處在邊緣網絡中,那你很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成功。


努力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百分百決定成功?


當然,世界上也有一些領域,努力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成功的。那就是你的表現可以完全通過數據量化的領域。


最典型的領域,就是體育方面。在體育成績上,一個9秒就能跑完100米的運動員,那肯定比一個10秒跑完的運動員更優秀,這是毫無爭議的。


因為體育運動員的表現是完全可以量化的,所以如果一個體育運動員想通過造花邊新聞,提高自己知名度的方法讓自己更成功,那註定是無望的。


作者曾經對網球運動員做過一項研究,他用來衡量網球運動員成功的指標是維基百科的點擊率。


注意不是戰績,而是維基百科的點擊率。這個點擊率事實上代表的是這個運動員受關注的程度,所以按道理來說,有八卦的運動員點擊率應該會更高。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但是事實上,人們對網球運動員的關注度,跟八卦新聞這些關係不大,基本都是和他們在網球場上的表現神同步的。


也就是說,只有當運動員在場上表現好的時候,人們才會去關注他。作者研究了從08年到15年的很多網球運動員的表現數據,結果就發現,這些數據跟維基百科的點擊率有著驚人的同步。


除了體育之外,還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場景也是一樣可以量化的,那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成績也是完全可以用分數量化的,所以社會網絡事實上對學生的成績影響不大。


我們常常會錯誤地認為,社會網絡對學生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同一個人去到不同的學校,他最後的成績就會不一樣,去不好的學校,成績肯定沒有去好的學校好。但是研究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科學家統計了那些分數線附近的學生。比如說A的分數,比分數線高了2分,去了重點中學;B的分數比分數線低了1分,去了普通中學。這些人的初始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去了不同的學校,那他們最後的結果會出現很大的差距嗎?


事實上並沒有,通過在不同的學校學習之後,這些學生的高考成績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所以作者說:並不是學校讓你變得更好,而是你讓學校變得更好了。


換句話說,不是學習網絡給你帶來了成功,而是你的成功讓學習網絡看上去更好而已。


所以你看,決定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你的表現,這部分跟努力是有關係的;另一個是社會網絡,這部分跟努力的關係其實不大。


所以要看努力有沒有用,就得看你所在的領域,你的表現能不能完全被量化。如果表現無法被完全量化,那他的成功就主要是由社會網絡決定的;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表現是可以完全量化的,那他的成功就主要是由自己的表現來決定的。


獲得成功的真正“法門”


不過在現實中,可能大多數人所在的領域,其實都處在個人表現可以被完全量化和無法量化這兩個極端的中間,所以在現實中,個人表現和社會網絡對我們的成功,其實都會有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要想成功,就得同時從社會網絡和個人表現兩個方面入手。


在社會網絡方面,我們在第一部分也說了,你要儘量往你所在領域的中心網絡靠攏,這樣你就會更容易成功。


不過很多行業,可能並不存在什麼太明顯的中心網絡,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答案是,你可以想辦法以自己為中心,自己給自己打造一個社會網絡。


怎麼給自己打造社會網絡呢?就是不斷給自己創造成功的經歷。你肯定也發現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已經成功的人,做什麼事都很容易成功。


比如說,一個暢銷書作家,他的下一本新書也很可能會暢銷;


一個導演拍了一部很火的電影之後,那他的下一部作品,很可能也會接著火下去。


有時候,我們還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這些作品本身就很好呢?還是我們被作者的名氣給影響了。


《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對這個問題也很疑惑,自從《哈利波特》走紅以後,她寫的每一本書都很暢銷。她很好奇讀者到底是在為作品買單,還是在為她的名氣買單,於是她就做了一個實驗。



月入7位數,李佳琦的成功藏在這個價值百萬的公式裡


她用另外一個名字,出版了一本書,想看看這本書能不能暢銷。結果很悲催,這本書的銷量非常慘淡,一開始只賣了500本。


只不過,後來有人通過一些細節,發現了這本書原來是羅琳的作品。在羅琳承認了這是自己的作品之後,這本書就又重新暢銷了起來。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社會上的很多成功案例,其實都是由更早的成功引發的。而這些更早的成功,事實上就是成功者自己給自己建立的,一個可以依靠的社會網絡。這個社會網絡中的成員越多,對建立者的支持越大,那這個建立者就更容易獲得新的成功。


不過說到這兒,你肯定還會產生一個問題。用過去的成功給自己打造社會網絡,這聽上去挺好的,但是問題是,最早的成功要怎麼獲得呢?


作者認為,你可以從小事做起,不斷積累成功的案例。然後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地把你的社會網絡經營大。


其實,李佳琦的成功,主要靠的也是這個方法。他一開始帶貨也沒現在這麼厲害,但是他從不斷的小成功一點點積累粉絲,給自己打造社會網絡,後來這個雪球越滾越大,他也就在一夜之間突然爆紅了。


而且在經營自己的社會網絡的過程中,你需要時刻注意為這個社會網絡裡的成員負責,創造出他們喜歡或者需要的作品,或者他們需要的價值,這樣你的社會網絡才會越做越大。


否則,如果你只想著從自己的社會網絡中受益,而不想給你的社會網絡成員帶來新的價值,那就算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網絡,也會逐漸垮掉。


比如說,李佳琦就一直強調,自己賣的東西都是自己試用過的,質量一定有保證,這才讓他的社會網絡越來越大。但如果他也開始給粉絲推銷那些質量很差的東西的話,那他的社會網絡也會垮掉。


比如也有很多知名的導演,也曾經拍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大片,但是因為拍了幾部爛片,後來他再出的電影,觀眾就再也不買單了。這就是因為他自己沒有經營社會網絡的意識,結果讓自己以前成功積累的社會網絡,慢慢地垮掉了。


在這裡,作者還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合適度”。這個合適度其實就是說,當你的作品出現在你的社會網絡中之後,就會有人喜歡你的作品,也有人不喜歡你的作品。


這兩個人群裡面,喜歡你作品的人數佔比越大,那這個作品的“合適度”就越高,他們把作品傳遞給別人的時候,你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喜歡。


相反,如果不喜歡的人數佔比很多,那就代表這部作品的“合適度”很低,這時候你就得小心了,如果這樣的作品太多的話,你的社會網絡離瓦解就不遠了。


其實,你也可以把自我營造社會網絡的過程,理解成“個人IP”的打造過程。


一定要記得,如果要想成功,除了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別忘了打造、維護自己的“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