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1929年,一盏马灯的光亮中,邓小平把革命火种带到右江河畔。2019年,老区百色掀起一阵阵“红色旅游热”,大批外地游客前来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随着“红色旅游热”持续升温,百色起义纪念园、红七军军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一跃成为本土网红打卡点。近日,记者循着伟人足迹,踏遍红色旅游景点,再一次品读红色记忆。


  1929年10月22日,邓小平与张云逸率领教导总队和特务营进抵百色,“昌平”号电船缓缓驶进百色港,工人赤卫队在码头上巡逻迎接。张云逸、叶季壮、陈豪人等人陪着邓小平走上码头,穿过大街,进入粤东会馆。次日,邓小平等在这里召开了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部署在右江地区的重要工作。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要在部队和群众中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广泛发动群众;整顿、补充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组织士兵委员会;组织和武装群众,在有工作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给各县农军,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继续清洗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等。这一次会议,也是百色起义准备工作的一个关键会议。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百色解放街。周福宁 摄

近日,在粤东会馆,右江区委党史办副主任吴文庆拿出一摞黑白复印老照片,向记者讲述百色的沧桑过往。“百色当时是广西的钱袋子,广西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是3100万银元,烟土税占了150万银元,其中单独从百色上缴的烟土税就占了一大半。”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百色解放街。陆军安 摄

时间转盘再次拨回1929年,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结束后,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期间,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人多次到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色中学),利用每周开会时间,给师生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宣讲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等,启发师生站在人民一边,反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一批师生积极参加了起义前的宣传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百色城还宣布取消20多种苛捐杂税,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广泛深入的宣传,使革命的火种在工农群众、青年学生的心中燃烧,革命的烈火在右江大地上越烧越旺。

  时至今日,记者站在大码头前,仍觉心潮澎湃。再回首,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人在百色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今天,伟人的指路明灯,化成革命火种,旗帜的鲜红注入百色大地,红色血脉跳动延伸,星星之火不断汇聚、闪耀,变成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在星火燎原中,革命力量蓬勃壮大、坚定向前……

  离开大码头,来到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雄伟的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这里傲然挺立。多年来,这座昭示着百色起义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的纪念碑,早已成为百色人心中的精神高地。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百色起义纪念碑。周福宁 摄

记者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广场,看到一名满头银发的游客,他穿着黑色马甲,戴着棕色墨镜,手中握着一台相机,记录当天的红城百色。不久前,79岁的贾廷学报名参加红色旅游团,与300名来自陕西、山西、河南的团友来到红城百色。站在邓小平铜像前,老人显得格外高兴,拿出手机玩起了自拍。“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把生活搞得越来越好。”贾廷学感慨地说。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百色起义纪念馆中轴线。周福宁 摄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另一边,来自南宁铁路局的邹江明和同事正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前作“重走小平路”主题研学旅行项目调查。调查研学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研学内容,他们想通过红色研学旅游,让青少年学生在4天3夜的研学之旅中,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感受邓小平等革命家心连右江革命老区,情系百色建设的伟大情怀。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邹江明感叹,通过几天的红色研学旅游线路调查,他对老一辈的革命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红色资源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全力助推红色旅游产业,启动了百色起义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对照AAAAA级景区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在硬件建设上,我市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提高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产业链,将红色精品游推向全国。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百色半岛公园。周福宁 摄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红色旅游年年热 革命精神代代传

如今,历久弥新的百色起义精神依然有着强大的动力,百色人民传承着红色的血脉,在新时代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巍巍群山,潺潺流水,今天的右江河水依旧汹涌澎湃,显现出红城百色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理念,让百色起义精神光照千秋,代代相传。


来源 | 右江日报(记者 符庆琰)

值班主任 |卢 澳

右江日报全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