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替換李昂並不為戰術演練,此調整透露李鐵另一用意

北京時間1月8日,國足官宣蘇寧球員李昂因傷暫時退出國家隊,同時補錄恆大球員徐新替換李昂。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都知道李昂的位置是中後衛、而徐新的位置是防守型後腰,這顯然不是一次對位調整。而本次國足集訓,裡皮時代的國腳仍然會是“雷打不動的主力”,所以李鐵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考察其他球員,為國足陣容建設板凳厚度,所以不對位的調整並不會影響李鐵的目標達成。


徐新替換李昂並不為戰術演練,此調整透露李鐵另一用意

徐新曾是裡皮時代的“長跑健將”,每一期集訓名單他都會入圍,而每一次比賽大名單徐新也都會落選,穩定的陪跑定義了恆大中場仍然在裡皮的計劃之內,他是國足應急方案的第一選擇。

而李鐵為什麼會補錄一箇中場進來呢?要知道新一期集訓名單裡,中場球員已經包含張稀哲、池忠國、李可、蔡慧康、吳曦、蒿俊閔、李行、劉雲共8人,如果再算上邊路的劉彬彬和曹贇定,目前國足的中場已經相當臃腫,再加上未來的高拉特和野牛基本不用考察的情況下,李鐵為什麼還要再補錄徐新呢?


徐新替換李昂並不為戰術演練,此調整透露李鐵另一用意

首先我們知道徐新的位置在中路,看來劉彬彬和曹贇定和這次調整關係不大,而中路的球員裡吳曦、蒿俊閔、李可和池忠國是絕對的主力球員、張稀哲的位置也是前腰或者邊前腰,所以徐新的招入和這5人也沒有關係。那麼剩下的球員中只剩下李行、蔡慧康和劉雲,恐怕這一動作預示著他們三個還沒有完全符合李鐵的要求。

我們再往下分析,劉雲的攻擊屬性更強一點,未來他可以是吳曦的替補(當然高拉特們入選後就沒他什麼事了),李行的功能更接近池忠國,數據上看每場傳球次數很多、成功率也比較高,但他完成的大多接應式短傳或者回傳,進攻貢獻度並不大,蔡慧康更是中場的一堵牆,純粹幹髒活的主兒,徐新的定位跟李行和蔡慧康比較接近。

徐新替換李昂並不為戰術演練,此調整透露李鐵另一用意

從位置需求上判斷,劉雲在和李行、蔡慧康兩人的競爭中暫時是勝出的。徐新的招入主要是對比李行和蔡慧康,可防守後腰位置上已經有李可和池忠國了啊,為什麼還要在這個位置考察一個人呢?

其實李可原來在布倫特福德的位置更接近於蒿俊閔,每個賽季的進球和助攻數據都不錯,只是到了北京國安因為中場有奧古斯托和比埃拉,所以李可的位置只能放到防守型後腰上。李可原則上會是蒿俊閔的一個穩定輪換,當然也不排除他作為防守型後腰首發出場。這樣一來,防守型後腰的位置便需要增加一名第三順位球員。

徐新替換李昂並不為戰術演練,此調整透露李鐵另一用意

所以徐新未來的競爭對象實際上是李行和蔡慧康,李鐵在這個時候召喚徐新入隊,等於也透露了目前對李行和蔡慧康並非完全滿意。最後還有有一個關鍵點,對比蔡慧康、李行三十多歲的年齡而言,年輕的徐新才有可能是國足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