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一个教书匠,分享教育经验,希望能给你启发

01 教育中的“剧场效应”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发现:

当前,“剧场效应”正在我们的教育中泛滥成灾。

很多父母,为了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跟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在他们眼里,似乎不上辅导班就考不好,孩子周末上完一节还有一节,补完一科还有一门;更有些父母,为了子女能成龙成凤而绞尽脑汁,给子女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谈到学习成绩,很多家长焦虑、暴躁、无奈,而子女却烦躁、易怒、逆反,正应了父母朋友圈的这句话——“不谈学习亲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在我的班上,就有家长时常抱怨:

为什么我掏心掏肺地为孩子付出,换来却是他的反感抱怨?

以班上李同学为例,他自上高中以来精神状态就不是很好。

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总是趴在桌子上,整日里就像个霜打过的茄子,提不起精气神儿,开学还不到一个星期,科任老师们纷纷反映他上课精神状态不好,总是趴在桌上。

为了帮助李同学改善上课精神不佳的状态,我进行了家访,了解了他的原生家庭。

在他五岁的时候,因一场意外车祸,妈妈离他而去,只剩下爸爸和他相依为命。妈妈的不幸离世,对他打击很大。打那个时候起,他不再爱说话,更是提不起精神,整个人显得很压抑、沉重。

而在妈妈走后,为了撑起这个小家,给他最好的生活,他爸拼命地工作,无论天晴下雨,还是户内野外,经常四处辗转奔波劳碌,包工地、跑业务……

尽管如此,爸爸还时刻关心他的学习状况,时常关注他在校的动态,甚至再忙也要送他去上辅导班。尤其是上高中后,相较于初中阶段,课程科目增多,难度增大,他各科成绩都不够理想。

为了摘掉学习“特困生”的帽子,爸爸给他四处打听培训班,联系补课老师。不管天寒地冻、酷暑严寒,都执意要求并严格督促他坚持去补课。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对于他,爸爸“恨铁不成钢”,还时常严加训斥批评,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依然奋起,成为世人眼中的佼佼者。

据他回忆,从初中开始,绝大多数时候,他从周五下午放学直至周日返校前,几乎每个周末都在补习班渡过,补完一节还有一节,补完一科还有一门。

他直言自己痛恨上补习班,不愿周末的到来,不愿回到冷清落寞的家,每次听到爸爸尖酸刻薄的讽刺——“你脑子给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好意思回来”等等,他都恨不得当时……

每次提及爸爸时,他眼光里噙满泪花,表情里有的不是理解,也不是认可,更不是感激,是满腔的怨恨和怒火!

说到激动的瞬间,他情不自禁地甩了几句恶狠狠的话:“我已经受够了,我讨厌过这样的生活,我恨他!我想,只有我死了,才能解脱!!……(一通怨声载道之语)”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02 为啥家长掏心掏肺,孩子却埋怨反感?

1.孩子逆反,不能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具体而言,孩子身上表现出以下两种问题:

一是自我中心主义隐隐作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

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思想具有无穷的力量。

他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改造社会和世界,使之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种想要使社会适应于自己的理想和理论而不考虑他人看法的表现,就是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认知的自我中心状态。

研究表明,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习惯于关注自身的主观感受,而不愿意去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像李同学这类孩子,正值青春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比较叛逆。

二是情感垃圾长久淤积于心

特殊的家庭结构,塑造了他寡言孤僻的性格,势必导致内心的情感垃圾无法及时也无处倾泻。而父亲的严厉管教就像导火索一般,瞬间点燃了他内心叛逆的怒火,最终喷薄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2.强制性的严格要求,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因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影响,父母习惯于将“棍棒出孝子”等古语视为金科玉律,往往对自家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训斥批评还是执意补课,都体现了李爸爸对孩子的严厉管教。

事实上,生活中多少像李爸爸般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违背孩子意愿,强制要求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而多数孩子也只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上辅导班往往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到头来遭到子女的埋怨和反感,也就不足为怪了。

(1)尖酸刻薄的语言暴力,给孩子攻心致命的打击。

暴力的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锋利尖刀,虽不伤身却足以攻心致命,在孩子心上烙下了挥散不去的阴影,甚至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海报中制作人把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致使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或许像李爸爸这类家长,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再平常不过的话语:

“你看邻居家的谁谁谁,这次考试又拿了个第一!再看看你自己!”

“考成这样还好意思回家?!”

“要是下次再考不好,就别回来了!”

……

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招来孩子的抱怨和憎恨,在亲子之间掘起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孩子愤怒、反抗,还可能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2)失衡的家庭关系,导致紧张的亲子关系。

俗话说得好,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只有在山水的相互调和作用下,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才能良性健康发展。

而自李同学失去了母爱后,这个家庭里的两个男人之间,便缺少了维系亲情的柔顺剂。失衡的家庭关系中,亲子间经常是针尖对麦芒;加之,平时疏于沟通交流,以至于亲子关系严重紧张,越闹越僵,甚至恶语相向。

事实上,不单是特殊的家庭结构,健全的家庭结构,也常常出现紧张的亲子关系

家访发现,健全的家庭结构中出现失衡的家庭关系也屡见不鲜,部分家庭的家长双方在教育孩子问题时常各执一词,往往争论不休甚至相互对抗。

这样的家庭,不仅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还打破了家庭结构内在的平衡关系。

例如,我班里王同学家的爸爸妈妈,王爸爸与王妈妈双方都非常强势,因为王同学学习问题,在我的面前都不知道吵了多少次,谁也不让谁。

“你们丢人不?要吵回家吵去!”

每次,都是王同学当场发飙嘶吼后,方才消停会儿。面对这样的家庭,王同学则表示心很累,想逃离,一度不愿回家,更不想看到他们。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03我们应该如何调和亲子关系呢?

1、孩子:何不多一份感恩,少一点叛逆。

孩子,在这个世上,除了父母,没有谁会一直对你掏心掏肺;

孩子,在这个世上,除了父母,没有谁会始终为你无私付出;

孩子,在这个世上,除了父母,没有人会一味包容你的种种过错。

反过来:

对于父母的严厉要求,或许你一时还无法接受,孩子你不妨试着去感同身受;

对于父母的用心良苦,或许你一时还不能明白,你不妨试着去换位思考;

对于父母的百般呵护,或许你一时还不能真切感受,你不妨试着去用心感知。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2、父母:何不多一份温容以待,少一点尖酸刻薄。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曾提到:“因批评而引起的羞忿,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现实状况,一点好处都没有。”

著名心理学家汉斯·希尔也曾说:“很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害怕受人指责。”

作为父母,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任由你处置的私有财产,面对孩子必须要重新学习,温容以待。

懂得多倾听少说教;

懂得用鼓励代替批评;

懂得适当尊重孩子合理的选择;

懂得不要在孩子情绪很糟糕时提要求。

当孩子有过错时,不如换种方式,好言好语,晓之以理,使之真正省视自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十余年经验班主任:应警惕“剧场效应”

3、亲子间:何不多一份理解,重塑健康平衡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一个生活系统,一个由行为习惯、情感距离、情绪反应等等各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生活系统。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对该系统的正常运转起到了绝对核心的作用,左右着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

家庭动力学认为,健康的家庭环境,需要家庭成员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也要有一定的分化。换句话说,就是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孩子都要各司其职,不过度沉迷于某个单一的角色,也不过分遗漏另一个角色。

因此,各位家庭成员不妨试着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扮演好爸爸、好妈妈、好孩子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