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歐洲卻心繫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為何和俄羅斯本土天涯永隔?

靜夜史


因為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其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所以導致了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與俄羅斯本土分離。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聯邦在歐洲的“飛地”,1945年蘇軍佔領了德國東普魯士的中心城市哥尼斯堡,在同年蘇聯根據波茨坦協定佔領了東普魯士的北部,並在這裡建立了加里寧格勒州,哥尼斯堡改名加里寧格勒成為州首府,這裡的德意志人被趕走,卻而代之的是俄羅斯人,如今在該州總共約90多萬的人口中俄羅斯族佔約78%,已經早已看不到德國人的身影。這裡與前蘇聯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的立陶宛挨著,所以在前蘇聯時期這裡並不是“飛地”,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立陶宛、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這裡也就是成了獨立後的俄羅斯聯邦的“飛地”。

這個地方有著豐富的歷史:東普魯士大體包括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區、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裡省,在這裡的中部和南部曾經生活著古普魯士人,他們屬於波羅的語族,他們說的是古普魯士語(大約在公元到17世紀或18世紀初這個語言滅絕),信仰多神教。中世紀的歐洲騎士階層是重要的軍事力量,在公元11世紀到15世紀,歐洲各種騎士軍團是歐洲陸地戰爭中堪稱最為精銳和作戰素養最高的兵團。歐洲的騎士軍團大體分為兩類:羅馬天主教會的僧侶騎士團和效忠於各王國的王國騎士團,最為赫赫有名的就是僧侶騎士團中三支:條頓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每個騎士團的最高首領是“總團長”。以羅馬教宗為首的教會極力擴張羅馬教廷的勢力範圍,十字軍應運而生。十字軍,由天主教士兵組成的軍隊,士兵都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對十字軍報以極大的熱情,從公元1096年到1291年,在羅馬天主教教宗的准許下,十字軍屢次東征,並建立幾個十字軍國家。1198年,條頓騎士團成立於今中東地區巴勒斯坦境內的阿卡,其成員多為德意志人,所以條頓騎士團又稱德意志騎士團,正式名稱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聖母騎士團,阿卡作為其總部直到1291年,後來主要活動區域從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轉移到了歐洲,一度控制了很多領地。

公元13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羅馬教廷以及波蘭王國等試圖在東普魯士地區傳播天主教,雖然古普魯士部落力量分散,但古普魯士人民風彪悍作戰勇猛,在這樣的背景下,條頓騎士團被邀請到了這裡。說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它是962年至1806年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的地跨中歐和西歐的一個帝國,開始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有實權,後來在大部分時間裡是由數百個親王國、公國、郡縣、自由城市等組成了一個聯合體,在開始有七個選帝侯,其中一個就是侯勃蘭登堡選帝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開始是由七個選帝侯選出,15世紀初起,帝國皇帝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擔任,1512年以後的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德國人將神聖羅馬帝國定義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1226年,條頓騎士團在羅馬教廷的批准下,在波蘭公爵康拉德一世的邀請下,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達成協議,獲得普魯士境內的貴族特權,到1291年條頓騎士團征服了東普魯士的古普魯士部落。從此天主教成為了這裡居民的主要信仰,大量德意志人移居這裡,開始了東普魯士德意志化的進程,這裡後來也成為了德國容克貴族的發源地。條頓騎士團的勢力範圍不止於普魯士地區,1291年條頓騎士團將總部遷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在開始,哥尼斯堡是一位條頓騎士團首領的居住地,成為了東普魯士的中心城市,1340年,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城市後,更是成為了重要的港口,立陶宛、波蘭、普魯士等地的貨物在這裡交易和出海。條頓騎士團與周邊波蘭、丹麥等矛盾和衝突也不斷加深,1309年騎士團奪得西普魯士,同年條頓騎士團總部從意大利威尼斯轉移至普魯士馬爾堡,建立了條頓騎士團國。但是在15世紀條頓騎士團開始衰落,1466年普魯士被一分為二,西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東普魯士仍由騎士團統治,條頓騎士團國對波蘭國王稱臣,成為波蘭的附庸國。

1512年,來自德意志勃蘭登堡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被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條頓騎士團國切斷了與宗主羅馬教廷的關係,成為了世俗的普魯士公國,哥尼斯堡此時是普魯士公國最大的港口和城市以及首府,此時的普魯士公國依然是波蘭王國的附庸。1618年,普魯士大公阿爾伯-腓特烈逝世,因為其兩子早夭,無男性繼承人,但爵位不可由女性繼承人繼承,所以其長女婿同樣出自霍亨索倫家族的勃蘭登堡選帝侯約翰-西吉斯蒙繼位,勃蘭登堡-普魯士建立,從此普魯士公國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擺脫了波蘭的統治。1701年,普魯士公國升級為普魯士王國,王國的首都從哥尼斯堡遷到了柏林,此後在普魯士王國的主導下,在1871年,德意志完成了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被波蘭走廊隔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又一次戰敗,這次更悲劇,德國東部很多領土被瓜分,包括東普魯士,在1945年東普魯士北部被蘇聯割佔,成為了前蘇聯的加里寧格勒州。

在地理位置上,加里寧格勒州位於歐洲中部位置,對於俄羅斯而言非常重要。自從1991年後,由於加里寧格勒州與俄羅斯聯邦本土在地理位置上分離,前往俄羅斯主要是通過空路和海路,此地經濟急劇下滑。就軍事而言,此地對俄羅斯而言非常重要。在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背景下,此地就像一顆釘子插入了歐洲的腹地,讓北約和歐盟非常不得勁,在蘇聯時期這裡是前蘇聯的波羅的海軍區的總部,現在這裡依然是俄羅斯海軍四大艦隊之一的波羅的海艦隊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假如美國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反導系統的話,俄羅斯就會在此地部署大量的導彈。加里寧格勒港口條件非常好,地理位置優越,是整個俄羅斯少有的常年不凍港之一,為了改變此地經濟落後的局面,俄羅斯從1996年起把這裡設為了一個無關稅的經濟特區,但是歐盟對此卻反應冷淡,對於此地的政策與俄羅斯本土沒有區別。正是因為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冰涼的關係,而此地又是位於歐盟的腹地之中,在軍事上俄羅斯通過此地威懾波羅的海以及歐盟周邊國家,儘管俄羅斯想把此地的經濟發展的熱火朝天,但這只是俄羅斯一廂情願而已,歐盟以及西方國家對此地大多數情況下只會是冰涼的態度,位置好有時也是把雙刃劍。


十三叔看歷史


在中歐的腹地居然有一塊俄羅斯的領土,那就是加里寧格勒,那為什麼遠離俄羅斯本土中歐會有一塊俄羅斯的飛地呢?聽豆包娓娓道來。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領土,其中就包括加里寧格勒州

包括加里寧格勒州在70多年前的1945年以前還不是蘇聯領土,而是德國領土,而且成為蘇聯領土後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是像現在這樣的飛地。

加里寧格勒具體位置

俄羅斯人自從被蒙古人統治200多年後,就從蒙古人那裡繼承了一種侵略擴張的性格,而且有仇必報的民族性格,並且發揚光大,甚至遠遠超過了蒙古人,正式這樣民族性格讓16世紀從蒙古人手中獨立的俄羅斯,不僅反噬蒙古人的金帳汗國,而且不斷的對外擴張,400年間,國家領土擴張400倍,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而加里寧則自古就是日耳曼人的領地,是後來統一德國,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普魯士人的祖地。當時它的名字叫東普魯士,普魯士人在這裡從條頓騎士團起家,發展成為普魯士公國,後來又成為普魯士王國,直到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重新統一了德國。在此前普魯士已經同俄羅斯、奧地利三次瓜分了波蘭,將東普魯士與西波蘭領土連在一起。

一戰前的歐洲,波蘭只是地理名詞

一戰後,德國戰敗,波蘭人在西方的支持下成功復國,德國不僅返還了普魯士王國時期侵佔的波蘭領土還將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之間的但澤走廊地區割讓給波蘭,這樣東普魯士就成為德國的飛地。而在一戰結束前,沙俄就發生十月革命,蘇俄建立的同時沙俄帝國境內的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等也紛紛獲取獨立,同時蘇俄放棄了沙俄時代侵佔的波蘭領土。

一戰後到二戰前的歐洲地圖

二戰爆發後,蘇德曾經維持好密切關係,並一度瓜分波蘭,而後蘇聯(1922年蘇俄變成蘇聯)重新吞併波羅的海三國,這樣的舉動也導致兩國一戰結束後再次成為鄰國(一戰後,由於波蘭復國,蘇俄和德國領土不在相鄰)。但是兩國彼此各懷鬼胎,紛紛在邊境線屯駐重兵,最終1941年德國閃擊波蘭,蘇德戰爭爆發。到二戰後期德國在蘇聯戰場上失利,不僅退出蘇聯,還被蘇軍追擊到德國境內,包括東普魯士在內東部德國被蘇聯佔領。

1945年英法蘇美等國對德國的佔領,東部德國和東普魯士被蘇聯佔領

二戰勝利後,作為戰勝國蘇聯要分享戰利品,於是被蘇聯佔領的東普魯士就被割讓給了蘇聯。蘇聯將東普魯士的首府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東普魯士也稱為了蘇聯的加里寧格勒州,當時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也是蘇聯領土,所以加里寧格勒當時並不是飛地。

為了鞏固蘇聯在加里寧格勒的統治,蘇聯將這裡的大部分德國人趕走,轉而遷入大量的俄羅斯人,這也是日後歐洲和蘇聯風雲變幻,而加里寧格勒仍舊穩穩控制在俄羅斯人手中的根本原因,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三國波羅的海三國徹底獨立,於是將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離開來,這樣加里寧格勒就成為了俄羅斯在中歐的飛地。

如今加里寧格勒已經成為一座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城市


大東北的小豆包


看了幾個答案,一個字,都是搬而已。事實上這個問題,要害在於,加里寧格勒的原來居民哪裡去了?

為什麼我這麼講?首先,你們知道,現在生活在加里寧格勒一帶的居民,都是俄羅斯人。那麼原本居住在此的是什麼人呢?德意志人。

為什麼是德意志人?因為加里寧格勒,原本就是一個德國城市哥尼斯堡,早在13世紀便已存在。1701年,普魯士首位國王弗雷德裡克一世在此加冕,並將此地定為普魯士的首都。

大家都熟知一位德國哲學家康德,是的,他就是哥尼斯堡人。

所以可以這麼說,這裡其實是普魯士的大本營所在地。

變化,發生在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了,波蘭重新建國。此時哥尼斯堡仍屬於德國,但因為一條“波蘭走廊”,令哥尼斯堡與德國本土隔離。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茨坦會議上則決定完全取消東普魯士,哥尼斯堡劃歸蘇聯。

於是在1946年,蘇聯以總理加里寧之名,將哥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但是,地名好改,居住在這裡的德國人怎麼辦?他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去德國,要麼去西伯利亞,不論是哪種選擇,結果都是:加里寧格勒再沒有德國人。

這個結果,其實是符合俄國的一貫風格的。當年俄國在中國的海蘭泡、海參崴,乾的也是這個勾當。只不過當年的俄國人更殘暴,他們將中國的和平居民全部趕到江邊殺害,甚至就連俄國軍人自己也說:“在人世間竟能看到如此慘景……簡直就是一場惡夢。”當看到“一些緊摟嬰兒企圖逃脫的母親被紛紛刺倒,從懷中滾落的嬰兒被碾得粉碎時”,“只有那些完全沒有人性的野獸才能禁得住!”

相對而言,加里寧格勒的德國人被趕到西伯利亞虐待而死,也算是俄國人的一種進步了。

所以,如今的加里寧格勒,100%是個俄國人的城市,哪怕與莫斯卡相隔甚遠,也是俄國的。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裡原來是德國的地盤,原名哥尼斯堡,二戰後劃歸前蘇聯,著名德國哲學家康德出生在此。


刀筆小周


加里寧格勒是德國的東普魯士!!!根本就不是俄羅斯領土!!!堅決支持德國收回東普魯士和波蘭非法佔領的領土!!!元首萬歲!!!第三帝國萬歲!!!


關山飛度太平洋


擴大自己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