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如果沒有武昌起義,中國歷史的走向會不會發生改變?

我的答案是不會,只不過起義的地點會換個名字,而最有可能的地方,在北京。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爆發前,清廷有個例行的軍事演習計劃(並非針對武昌起義),擬於是年秋天在河北進行。演習一方是馮國璋率領的東軍,多為漢人;另一方為舒清河指揮的西軍,多為滿人。當年二月開始籌備這次軍演,暗地裡一場革命正在醞釀,策劃者是3個人——東軍第6鎮統制吳祿貞、第20鎮統制張紹曾、第2混成協協統藍天蔚,三人當年一起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號稱“三傑”。他們的計劃是:軍演時上實彈,先擊潰當面的西軍,然後直搗王巢,攻入北京。計劃若成功實施,比當年林清搞那一下子強太多了。

不料,吳祿貞等人的計劃還未付諸實施,武昌起義就爆發了,然後河北軍演也取消了。因為清廷需要禁衛軍回宮保衛安全,而且聽說北方的新軍也靠不住。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吳祿貞畫像(楊建忠作)

起義胎死腹中,吳祿貞等人當然不甘心,繼續醞釀更大的行動。確實夠大,因為有新的力量加入——閻錫山的山西部隊,一起組成燕晉(河北-山西)聯軍。計劃是:閻錫山的晉軍、吳祿貞的第6鎮主力、張紹曾的第20鎮主力直取北京;第20鎮一部截斷東北和天津到北京的道路,第6鎮一部截斷武漢到北京的鐵路,切斷外援。

當年太平軍北伐,打到天津靜海乾不動了。吳祿貞等人策劃的這次軍事行動則不同:第一,出發點離北京比北伐軍近得多,更容易直搗黃龍,拿下首都;第二,隱蔽性比北伐軍強多了,不像後者出發不久就被發現企圖;第三,對手比北伐軍弱一些,因為北洋軍主力南下鎮壓武昌起義去了。應該說,這一次比乘軍演之機攻入北京更有可行性和可成性。

然而,計劃還沒啟動,又失敗了。因為,作為主要的策劃者之一,吳祿貞死了,而且死得很慘。直接開槍殺吳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馬惠田,但他背後牽出的主使就大了。馬惠田的後臺是吳祿貞的部下、第6鎮第12協協統(相當於旅長)周符麟,周的背後則是袁世凱,條件是:吳祿貞死後,統制(師長)空出,你來幹!吳祿貞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槍殺,頭還被割下來,由周帶著向袁世凱討賞。

姓周的興沖沖的去卻敗興而回,因為袁世凱不僅沒給他師長幹,反而把他的旅長也給撤了。為了位子殺上級,連袁世凱也不容他。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周潤發扮演的袁世凱

吳祿貞少有大志,8歲時曾豪言:“一拳打倒亞細亞,兩腳踢翻歐羅巴”,可惜壯志未酬。他善於謀事卻拙於謀身,武昌起義時他請求南下被拒絕,就已經顯示出清廷對他不信任,但其革命活動未見稍減。31歲的吳祿貞死後,為他安葬的不是當年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張紹曾和藍天蔚,而是閻錫山。吳祿貞的斷頭被重金購回安葬在石家莊,墓地今猶在。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延伸閱讀

吳祿貞:壯志未酬身先死

作者 : 李惠民 金凌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掀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隨後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吳祿貞,這個名字於辛亥革命而言意義非比尋常。有史學家稱,如果當時吳祿貞在石家莊火車站策劃的直搗北京的起義成功,辛亥革命的結果乃至中國的歷史也許都會改寫。

殉難石家莊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1911年11月7日凌晨,石家莊火車站還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夜色。身為清軍第六鎮統制的吳祿貞心中風起雲湧,他剛剛在石家莊火車站以東不遠的電報局樓上召集六鎮中級以上軍官開會,“宣佈採取革命手段,明晨直赴北京”,“有不服從者即以軍法從事”,結果當場便遭到反對。即便如此,吳祿貞舉義的決心還是沒有動搖,他堅信可以用革命的信念將反對者征服:“明日犒賞後,全軍站隊,我自己演說大義,當無他虞。”然而黎明沒有如約到來,暗殺者卻不期而至了。

辦公室的門被撞開了,一隊士兵緊隨衛隊長馬步周(字惠田)闖了進來。激烈的槍聲打破了黎明前的靜寂,吳祿貞倒在了曙光之前,同時遇難的還有參謀長張世膺、副官長周維楨。

吳祿貞的殉難是石家莊城市歷史上發生的一次震驚全國的事件,直搗北京的舉動雖未成功,石家莊京師南大門和燕晉咽喉之地的戰略地位卻凸顯出來。

蓋世之傑的英雄史蹟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吳祿貞(1880-1911),字授卿,湖北雲夢人。他擅長詩文,對西學充滿興趣,性格豪爽,少有大志,8歲時,曾寫下對聯:“一拳打倒亞細亞,兩腳踢翻歐羅巴”。

1895年,吳祿貞考入湖北武備學堂,1899年,被張之洞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深造。留日期間,吳祿貞除了刻苦學習軍事知識外,對於西方民主思想也多有接受和研究,併發起組織了留日學生的第一個愛國團體“勵志會”。後吳祿貞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加入興中會。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孫中山派吳祿貞、傅慈祥秘密回國,與唐才常共同謀劃在珠江、長江流域乘勢起義。起義失敗後,吳祿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吳祿貞從士官學校畢業,回到武昌後,被張之洞扣押。在審訊時,張之洞反被吳祿貞說服,委他以重任,一時轟動武漢。吳祿貞利用職務之便廣泛撒播革命火種,創建了國內第一個秘密組織“花園山聚會”,倡導“秀才當兵”,使得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從軍,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文化程度。

1903年,吳祿貞應黃興邀請,同李書城、耿覲光等人前往長沙籌劃湖南獨立。恰逢此時,清廷在北京設立練兵處編練新軍,急需用人。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好友良弼舉薦下,吳祿貞獲准。黃興勸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動”,吳遂北上就職。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1907年7月,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吳祿貞隨行任軍事參議。此時,日本製造輿論,妄圖吞併中國“間島”地區。吳祿貞提出“籌邊之道,貴在知邊”,為徐世昌所接納,被派往延吉調查邊務。8月,吳祿貞得到日人已在間島附近集結的消息,立即召開會議,與當地民團首領韓登舉取得聯繫。經過妥善佈置,吳祿貞向日人頭目齋藤季治致信,要求交涉。交涉當日,韓登舉率隊伍遠遠佈陣,齋藤以為中方早有準備,心中忐忑,不得不引手下撤出中國邊境,嘆曰:“中國尚有人在,如吳祿貞者,不可欺也。”之後,吳祿貞主持編寫了《延吉邊務報告書》,並繪有《延吉邊務圖》。後來中方以此為談判的重要依據,終於讓日軍徹底退出了間島地區。

1908年11月,日人又開始製造糾紛,清廷再次調吳祿貞前往延吉。1909年9月4日,《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在京簽訂,堅持了中韓以圖們江為界河的歷史事實,吳祿貞因間島功績,被譽為“間島英雄”!

光緒、慈禧相繼亡故後,攝政王載灃企圖削弱袁世凱軍權,故於1910年調吳祿貞入京,授以鑲紅旗蒙古副都統,派其前往德、法閱操。孫中山、黃興對此相當重視,李書城也建議吳祿貞爭取外放,以便更好進行革命工作。吳祿貞用同盟會提供的鉅款活動奕 成功,謀得駐紮保定的新軍第六鎮統制之職。

武昌起義爆發後,屯兵灤州的張紹曾舉行兵諫,要求雙方停戰、清政府實行立憲。清政府派吳祿貞前往平息,吳祿貞到灤州後卻鼓動張紹曾起義,策應武昌起義,顛覆清王朝,張紹曾猶豫不決。

隨即山西也爆發了革命,閻錫山被推為山西革命軍都督,清廷調吳祿貞率第六鎮前往鎮壓。吳祿貞卻在娘子關與閻錫山會談,組建“燕晉聯軍”,商定於11月7日共討北京。11月2日,吳祿貞向清廷謊稱山西民軍已接受招安,並以“消弭戰爭”為由在石家莊扣留了北洋軍運往湖北的軍火,這不僅使清政府慌了手腳,也讓督師進攻武昌革命軍的袁世凱大感芒刺在背。

袁世凱最怕的人

晚清政壇二十年,袁世凱獨懼吳祿貞一人。11月3日,清廷委派吳祿貞到灤州“宣撫”張紹曾。皇室宗親都對張紹曾畏懼三分,唯獨袁世凱致電內閣,說道:“張、藍所請,儘可照準,以緩和當前局勢……唯吳鎮心懷叵測,亟應嚴防。”袁世凱敏銳地判斷出,張、藍二人不可怕,唯獨吳祿貞才會做出大亂。

袁世凱看吳祿貞很準,而吳祿貞評判袁世凱,更是非常精道,武昌起義事發,清廷起用袁世凱,吳祿貞認為:“(袁世凱)無論忠清或自謀,均不利於革命。”,多次提醒革命黨人“清已不成問題,老袁不除,我當將與之有十年戰爭。”民國建立後,革命黨和袁世凱、北洋軍閥鬥爭十多年,印證了吳祿貞的判斷。

吳祿貞在石家莊切斷京漢鐵路,扣留運往湖北的大量軍火物資,切斷北洋軍生命線,使袁世凱極其恐懼。吳祿貞的燕晉聯軍擁兵2萬,護衛北京的第三軍望風而懼,袁世凱在湖北孝感鞭長莫及,於是想出毒辣之招,刺殺吳祿貞,以為最後一搏。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吳祿貞在石家莊組織發動革命的一系列壯舉雖然短暫,卻是驚心動魄的,他悲壯的殉難經過為石家莊這座城市抹上了一筆濃重的革命色彩。

這一時期,從灤州兵諫到灤州起義,從燕晉聯軍石家莊起義到保定、任丘、北平、天津等地的暴動起義,在燕趙大地上,革命與反動進行了激戰,無數起義將領慘遭殺害。但先烈們的鮮血沒有白流!它激勵了河北人民,也激勵了全國人民,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啟迪了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

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特頒第一號撫卹令,諡吳祿貞為大將軍,並在上海張園召開吳祿貞追悼會,親筆寫下悼詞“蓋世之傑”以緬懷這位壯志未酬的青年才俊。

1913年11月7日,石家莊人民在石家莊火車站北側建立吳公祠,將吳祿貞的遺體安葬在這裡,吳公祠成了建國前石家莊少有的人文景觀。1982年3月15日,移葬後的吳祿貞墓在石家莊長安公園內西側落成,吳祿貞的一子三女參加了落成典禮。如今在石家莊長安公園內,吳祿貞、張世膺、周維禎三位烈士的墓地已成為石家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要的旅遊資源。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紀念吳祿貞的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河北省收藏家協會、石家莊市集郵協會以及石家莊市古韻文化藝術品公司將在烈士遇難一百週年之際舉行紀念活動,併發行紀念明信片。

吳祿貞的孫子吳厚生也要專程從香港趕到石家莊,代表吳氏後人在長安公園吳祿貞墓前舉行祭奠儀式。

碧血丹心,精神永存!

武昌起義如未發生,北方會有一場規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殺死清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