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究竟为了什么脱欧?

金马嘶鸣111714476


英国脱欧本身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黑天鹅事件。在英国全民公投的结果诞生之前,恐怕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政客和专家都没有料到是这样一个结局。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甚至堵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在同意发起全民公投的那一刻,肯定也没料到是这样一个结果。



从投票过程和结果分析,英国之所以会脱欧,是因为参与投票的人中支持脱欧的人占据了多数。但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并非所有英国有投票权的公民都参与了投票,这从心里学上也很好理解,大众不会对一个已经存在的事物感兴趣,除非想改变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选择去投票的人,心里上大多是倾向于改变英国属于欧盟这一现状的。当然这一事实不能对脱欧结果的合法性产生任何影响,但有助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可能性,那就是英国国内支持脱欧的人,并非一定像投票结果显示的那样占据多数。


虽然英国脱欧是一个偶然事件,所谓的全民公投实际也未真正涵盖英国全体公民,但脱欧结果表明了相当部分的英国人是不愿意英国继续待在欧盟的大家庭中。这部分人也就成了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

我们首先来看英国国内什么样的人会支持留在欧盟,什么样的人又会反对。留在欧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治上可以报团取暖,经济上可以充分享有欧洲市场,人员货物等往来更加便利,因此英国的精英阶层不可能对这样的优势和好处视而不见,他们也自然成为了“留欧派”。



那么留在欧盟又会有什么坏处呢?首先,随着欧盟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货币一体化已经初步实现,接下来就要朝着政治和军事一体化迈进,要进一步让渡更多的主权给欧盟,这是保守的英国人所不能接受的,他们无法想象有一天英国的皇家海军要接受欧盟的指挥。


其次,即使英国甘于让渡主权,欧盟真正的核
心依然是德国和法国,英国这么做等于吃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精明的英国人自然不愿意吃这样的暗亏。而且英国并非一定要将自己绑在欧洲的战车上,它还有其他的选择,那就是抱美国的大腿,凭借英美特殊关系,英国跟随在美国身后,依旧可以如鱼得水,威风八面,事实上英国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如果说以上都是国家大义,离普通群众的利益较为遥远,那么接下来这个因素就可能是导致英国脱欧的直接因素。那就是继续留在欧洲,会损害部分英国普通民众的利益。欧盟虽然整体上是一个发达经济体,但其内部发展仍然不平衡,东欧和中欧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西欧和北欧。为了平衡各成员国利益,也为了让落后的国家愿意留在欧盟内部,欧盟那些较为富裕的国家自然就要付出多一些。例如希腊债务危机的时候,就需要德国施以援手。有些落后国家的农业需要保护,那就只能牺牲富裕国家的农业,因为市场是有限的。而英国作为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自然承担起了付出者的角色,这样就损害了部分英国民众的利益,他们支持脱欧也就无可厚非。



总体而言,英国脱欧并非是英国统治阶级有意而为之,更大可能是一次意外,我们只能从事后去分析其中可能掩藏的原因。


黄色枫叶


文|小河对岸

英国脱欧,从表面上是看,是英国政治右倾,而再度重拾其传统上的“光荣孤立”政策。但是,现今世界已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依赖。在这互相依赖、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每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圈。而欧盟无疑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朋友圈(国家联盟),不但是欧洲国家想登上这辆豪华巨轮,就连部分亚洲国家也渴望加入。可是,英国却从欧盟这辆巨轮上,下了船,出乎了很多国家的意料。

英国退出欧盟,看似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却并不然。英国退出欧盟,是有政治家引领的,没有一位政治家,哪怕是政客,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遭。再则,英国退出欧盟乃是公投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早实行民主政治(君主立宪)的国家,民主政治相当成熟,而英国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所以,英国退出欧盟,并不能说是简单的民粹排外,而是多数英国人经过深思熟虑达成的共识。

从表面上看,英国退出欧盟有两方面原因。一则,欧盟是政治、经济共同体,英国加入欧盟,必然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而欧盟是以法、德两国为双核动力,英国虽实力并不弱于法国,但作为岛国,英国对欧陆的事务,在历史上就一直若即若离。在欧盟内部,英国也相对被边缘化,而有一种“大国”的失落感(曾经的世界霸主,如今的欧盟小三),英国在欧盟的政治话语权相对较弱。

而欧盟却又干涉了成员国(英国)的政治自主,如东欧、南欧等国家的劳工,大量涌入英国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有成员国被迫接受海外“难民”等问题。从普世价值上说,英国也的确应该“敞开”大门,但实际上却又会增加国家负担。即便,在法国、德国,也因诸多如“劳工”、“难民”问题,而头痛不已,更助长了右翼排外势力。

再则,欧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西、北欧经济发达,而东欧、南欧却比较滞后。对英国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会觉得不公平,虽然欧盟也为英国提供了诸多便利与优惠政策,但代价也比较大。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欧盟会费等)。英国总觉得小国、弱国在搭便车(占便宜),而自己在拿自己的辛勤劳作去救济贫困国家。随着欧盟的渐渐东扩,这辆巨轮越来越沉,而英国觉得自己的负担越来越重。

最终,英国人觉得加入欧盟实在是得不偿失,而选择了退出。但为何退出欧盟的是英国,而不是法国或德国呢?实际上,是英国觉得自己有更好的归属,而法国、德国却离不开欧盟。

欧盟的前身,是1952年,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六国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初衷,就是小国之间抱团取暖,以增强各自的经济话语权。欧盟的成立,最早就是为了抗衡美国与苏联。随着联合带来的种种收益,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并且从经济上的联合,走上了政治上的联合,甚至还要加强军事上的联合。

而任何圈子都有排他性,就经济总量而言,欧盟仅位于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而在经济、政治上,欧盟与美国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竞争。但就国家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言,英国即便在欧盟,其与美国的亲密关系,也超过了与欧盟任何一个国家。

虽然,在国际事务上,英国对美国亦步亦趋,是美国最忠实的跟随。但就血脉根源上来说,美国是英国的长子,虽然最终分了家,还打得头破血流(美国独立战争),但毕竟“血浓于水”。就实力而言,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欧盟都无法与美国抗衡(经济差距,相对还最小)。

而在情报领域,有一联盟,被称为“五眼联盟”,其成员国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五个国家在血脉上同源,且经济都高度发达,美、加、澳、新四国,可以说都是英国的亲生子,这个圈远比欧盟亲切,称得上是英国的“家庭圈”。虽然,这一联盟是“长子“(美国)当家,但“老爹“(英国)的分量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五眼联盟,虽目前来说,仅是情报领域的合作。但情报领域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最为亲密的合作,其涉及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与核心机密。但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五眼联盟”的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宽泛、深入,其将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等方面也会形成合作共同体。

英国与其在欧盟被边缘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与利益。还不如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而这目标的达成也比欧盟更为现实。五眼联盟的实力,是欧盟不能比拟的。而英国在这一联盟中,不但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反而不需要承担不必要的负担(如欧盟提倡建立联合军,显然英国依靠美国的保护,就要比躲在欧盟的羽翼下更会有安全感)。


有知社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英国未脱欧之前是何地位和处境,脱欧之后英国又会有什么好处,还有当下国际环境。任何政治行为的依据不过就是利益而已!


我们都知道,英国是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而二战后美国成为第一强国,英国的国际地位日渐衰落。面对美国的西方独大自己对欧洲的日益控制,英国为了自己的发展不得不暂时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抗美国的控制。虽然加入欧盟,但是英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光辉里,所以它不可能愿意一直受控于欧盟之下。

英国进入欧盟之后,英国依然处于欧元之外,没有得到与其付出相对应的好处;德法位于欧洲大陆,主导着欧盟,英国游离于欧洲大陆,对欧盟没有主导权。


欧盟的失败是一个客观原因:欧盟违背建盟宗旨,一味扩盟,将经济差异扩大,民族、宗教背景不一样的国家也一起拉入;大搞福利社会,导致经济不振。像希腊这种无赖一直在吸欧盟的血。欧盟的大佬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摊子不散,不惜任其吮血;在一些问题上大佬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个成员国。


胡说闲道


事实上英国同欧洲大陆诸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历史上的大英帝国曾拥有世界第一的经济产值和遍及全球的殖民地,那时的英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而对欧洲大陆诸国英国一直采取均势外交政策:刻意在欧洲大陆诸国之间维持势均力敌的状态,一旦发现欧陆某国有做大做强的迹象就立刻联合其他欧陆国家予以打击。而英国自身则始终保持着不与任何欧陆国家缔结长期盟约以维持自身的绝对自由——这种外交政策被英国人自己形容为“光荣孤立”。尽管在经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身产业的衰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之后英国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傲视全球的霸主,但仍试图在欧洲扮演主宰者制衡者的角色。所以当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成立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时英国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应对此事的。

二战后英国的外交路线总体上是强调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的,然而欧共体成立本身就是欧洲诸国试图在美、苏两极之间强化自身实力,发出自身独特声音的一种尝试。和美国关系特殊的英国自然而然被欧洲大陆诸国视为美国安插在欧洲的“内奸”。加之在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的冷眼旁观姿态使法、德等欧陆国家记忆犹新,于是当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时作为欧共体最初的创始成员之一的法国一度试图拒绝英国成为会员国,这就使英国在一开始加入欧洲联盟体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不愉快的记忆。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尽管本来是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争执,可总觉得是对方对不起自己。当时的法国视英国为美国安插的“内奸”;而英国则认为在自己加入欧洲联盟体系的过程中受到了欧洲大陆诸国不公正的待遇。也许从这时就已埋下了日后英国同欧洲大陆诸国之间对立的种子。

事实上双方之间这种裂痕一直存在:英国尽管加入了欧盟,可为了捍卫英镑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英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始终拒绝加入欧元区。同时当欧洲大陆诸国通过《申根条约》实现自由出入国境之时英国始终拒绝加入这一体系,于是英国就成了欧盟成员国中的一个另类——即使在英国脱欧之前从欧洲大陆前往英国也是需要签证、护照的。同时英国也始终不愿意放弃自己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尽管欧洲大陆诸国基本上也是美国的盟友,但始终没法达到英、美之间那么亲密。正如棱镜事件曝光后欧洲大陆诸国赫然发现:身为美国盟友的自己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之一,而由英国却不在美国的监控范围之内。而在安保、关税等问题上美国对英国和对欧洲大陆诸国也是区别对待,这一切加重了欧洲大陆诸国和英国之间的不信任感。

英国和欧洲大陆诸国的这种不信任感随着欧盟东扩之后的一体化进程而进一步加深:新加入欧盟的东欧诸国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这意味着老成员国需要向新成员提供援助。当然老成员对此多少是会有所不满的,而本就同欧陆诸国面和心不合的英国一看要自己出手援助东欧那帮穷亲戚哪还能忍得了?在欧盟内部英国作为发达经济体需要为支援东欧新成员国支付大笔资金给欧盟的,而具体的支付金额还是呈上升趋势的:2008年英国支付给欧盟的款项为27亿英镑,到了2013年就达到了113亿英镑,这使英国人认为脱欧之后可以节省下大笔资金用于国民福利待遇的提升。

事实上这笔支付给欧盟的“会员费”还只是英国脱欧经济账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其实英国更为在意的是欧盟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对英国进行的“整体式捆绑”。我们知道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金融业实力,尽管目前掌握世界金融霸权的已是美国,可英国的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然而欧洲大陆上的德国却以其严谨高效的制造业闻名于世。欧盟在外对贸易上将制造业放在头等优先的地位,这就使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制造业领军者的德国大获其益而侧重于金融与服务业的英国则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因此英国迫切希望在和别国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时能获得更多的谈判主导权,而不必被其他国家过多干涉。

除了经济问题之外,移民问题构成了英国与欧洲大陆诸国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欧盟条约规定凡是加盟国必须遵循三项自由原则:贸易自由、资本和服务自由以及人身行动自由。去过欧洲旅游的朋友就知道: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是可以自由通行的,而无需办理护照、签证,然而英国一直是一个另类——如果要从欧洲大陆前往英国是需要签证、护照的。英国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阻止经济上相对较为落后的东欧国家的人偷渡到英国境内。自2010年中东诸国连续发生动乱以来大量中东难民涌入欧洲,造成了欧洲难民危机。这就使英国对非法移民的问题更为担心起来。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英国究竟为了什么脱欧?

英国人要脱欧已经闹了好几年了,英国政府也在积极努力的与欧盟谈判脱欧事宜,但一直在英国脱欧的分手费上存在巨大争议。欧盟要求600亿美元分手费,英国人嫌欧盟要价太狠,称欧盟要的太多,在英国议会中是不可能通过的,欧盟也获得不了这么多钱,讨价还价。不过据最新情况来看,英国很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逐步脱欧,具体好要看英国和欧盟的谈判动向。



英国脱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英国本来也没有打算真正融入欧盟(欧洲大陆)。

1、英国的历史传统。

英国是一个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在19世纪成为世界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国)时,英国一直实行的都是光荣鼓励政策,基本上不过问欧洲大陆事务。但却不能忍欧洲大陆出现一个霸主国家,从而威胁英国的国家安全,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俄国、以及一战、二战时期的德国,都是英国的固有政策的释然。

英国与欧洲大陆关系若即若离,一旦发现欧洲大陆国家(欧盟)过于插手英国人的事务,损害英国人的利益,英国第一选项就是脱离欧盟,不跟你们玩了。



2、英国不愿意承担更多责任。

英国之所以加入欧盟,那是看到欧盟的建立,对统一欧洲市场大有裨益,如果英国不加入,就无法享受这波红利。但获利和责任是相关的,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加和经济一体化,英国人要为此付出更多责任,因为英国也是欧盟大国,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的。和现在美国人一样,英国人只想占便宜不愿意吃亏,一点都不行。

所以英国人没有加入欧元区,英镑作为一个独立货币依然存在,就是不愿意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位置让位给布鲁塞尔。后加入相对落后的欧盟成员国也需要英国的经济援助,英国人更不愿意了,对于欧盟出台金融、经济管理政策也非常抵制,这样下去英国人注定要和欧盟分家,因为本来就八字不合。



3、汹涌的民意使然。

英国民众对于英国脱欧普遍持有认可的态度,认为英国留在欧盟里没有任何意义,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次调查采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赞成脱欧,还有的一小部分英国民众认为,英国留在欧盟也可以,但欧盟要保证英国的利益,不能限制英国人的自由。典型的占便宜的想法。

而英国各大政党也根据英国汹涌的民意热炒脱欧话题,以便于获得更多选票,所以搞了一个“脱欧公投”,最后公投通过,英国政府本民意绑架,也不得不与欧盟谈判脱欧事宜。英国脱欧以闹剧开始,最后引起了英国人的民粹主义,闹剧变事实,英国政府也只能“喜当爹”,捏着鼻子认了。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心有不甘,有当老大的心,却没有当老大的能力,只想占便宜,不想付出,持二等船票最总想做头等客舱(普京语)再就是欧盟是德法为主。英国很难在欧盟有所作为,也很难维护自身与美国的利益。而部分党派出于自身利益。从中鼓动。将英国欧盟 负面无限度放大,全民公决,让英国从欧盟彻底出局。但由于退欧协议无法达成,造成现在进退不能,弄得里外不人,很有可能无协议脱欧,以至于一项严谨的德国副外长爆粗口,说英国是“狗屎”。而英国则是闭口不言大概也认为德国副外长骂的对。

在二战前,英国就孤悬于欧洲之外,英国对欧洲的核心政策就是不许欧洲出现第二个大国,也就是和英国一样的强大国家,所以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某一发方面是英德的核心矛盾,二战以后,英国彻底残废,但英国采取了紧紧跟随美国 的策略,进而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在欧洲英国实际上就是一个“搅屎棍”。英国的行为更多地应该是执行的美国的战略,美国显然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在这一点上英美的利益是一样的,所以当年在英国希望加入欧盟前身欧共同体的时候,法国戴高乐就表示了怀疑和反对,在戴高乐当法国总统时候,英国一直每没有加入欧共体,直到1973年戴高乐去世多年以后,英国才加入欧共体,但始终是若即若离的态度。

但事隔43年以后,英国却要和欧盟“离婚”。为此英国甚至愿意付出400多亿分手费,但原因在哪?其核心问题在哪?首先就是英国不想脱欧,意图本来是“吓唬”一下欧盟。但英国没想到玩大了。玩脱了。但事已至此,也就只有硬着头皮认了。但“离婚”如此繁琐让英国和欧盟深感疲敝,也让欧盟恨透了英国佬。第二就是英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得到的太少。加上原东欧的国家的家加入,更让英国觉得吃了亏,而且欧盟属于德法主导,德法主导的核心就是必须让欧盟自己说的 算,反对美国过度干预欧洲事务,而英国则是希望美国留在欧洲,希望借助美国力量达到自己的利益。但现实是英国在欧盟的地位还不如意大利,所有的一切,让英国觉得自己话语权丧失,没有主导力。只有出钱的份,让自诩英明的英国人心有不甘。

第三就是德法始终认为,欧洲要想强大,必须联合,充分地联合。要有统一 军队,司法,立法,最终就是欧盟合众国。只有这样才能和中美一样强大,才可以与俄罗斯抗衡,但这种联合必须以丧失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而英国人肯定不愿意。德法需要一个听话的,希望英国听欧盟的就像听美国一样,但英国要的是平起平坐。也就是英国需要的是在欧盟内和法德平起平坐的地位。维护自身的独立是英国必须要扼守的,孤立主义始终伴随着部分英国精英阶层。英国精英阶层也始终希望英国留在欧盟,而英国内心深处需要是是一个分裂的欧洲,而不是以统一欧洲,但这次精明的英国人失算了。而普通英国民众却没有感到好处,当退出欧盟的弊端显露以后,普通民众才发现留在欧盟的好处,但为时已晚。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英国无协议。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个人认为,英国当初就不愿意加入欧盟的。只是因为欧盟成立之初,希望能够在世界上有更好的影响力,而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紧次于美国,拉英国入欧为欧盟的发展起来重要的作用。

当然,英国入欧也是经过了多轮谈判,并且开出了许多的优惠条件,(如英国继续保持自己的货币独立性,而继续使用英镑,而不是欧元等等),而最终在欧盟的让出较大利益的情况下,才加入到欧盟的。

英国加入欧盟之后,总是对欧盟的相关事务进行阻挠,这大量的阻碍了欧盟正经的发展。特别是在重大事项上面,英国总是百般刁难,而似乎有意在与欧盟国家过不去。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感。

因为英国以为自己加入欧盟之后,可以随利的成为欧盟的领头羊(老大),能够管辖欧盟。然而,当英国加入欧盟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英国无法带领(管辖)欧盟,无论是从英国加入欧盟的时间,以及在欧盟的影响力,都不能够成为欧盟的老大。所以,让英国感到非常的失落,而处处刁难各种事务。而英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欧盟国家觉得英国就是欧盟里面的搅屎棍,而更受到欧盟国家的排挤。

当然,英国还有可能是美国间谍的嫌疑,多次将欧盟的重大问题秘密透露给美国,并且一直都在为美国服务。从而导致欧盟在重大问题上被美国所掌握,致使欧盟显得非常被动。

因此,欧盟在重大事项上面,对于英国的所作所为感到了愤怒,而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开始共同攻击,让英国难以继续呆在欧盟。英国还认为自己是当初的日不落帝国时代,而不愿意继续在欧盟里面遭到排斥。所以,才会选择脱离欧盟。

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英国觉得自己在欧盟已经呆不下去了,或者是无法继续呆下去了。所以,才不得不选择脱离欧盟。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脱欧的主要原因

因为英国经欧盟过来的移民人口越来越多,导致原本的英国本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而且因为移民人口的加剧,为了保证英国的社会福利,英国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英国政府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高福利,英国政府想要单方面提高移民人口表准,这一点被欧盟否决,还有在欧盟的一些国家里,有很多经济没有达到和英国统一标准,却在自己国家实行高福利,这增加了其他国家的负担,比如希腊,英国政府认为他们承担了一些不该承担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英国认为自己实力在欧洲也是数一数二的,自然有实力叫板欧盟了。



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很微妙,在欧洲历史上,英国一直是一个均衡战略角色的存在,视厉害关系考虑和那个国家暂时结盟,几乎很少融入欧洲大陆,欧盟组建之处,英国也是从抵触到最后被迫加入的,加入之后也没有一心融入到欧共体当中,比如仍然使用本国货币等。

还有一个外部原因,那就是美国,美国人可不想看到一个团结强大而走向深入合作的欧盟,尤其是欧元对美元的冲击,美国自然明里暗里搞些离间欧盟的小动作,而英国正是欧盟环节中最脆弱的。



酱香饼豆浆


很正常,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关系,就像婚姻,争吵很正常,感觉过不下去,就离婚呗。

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了欧洲大陆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欧洲大陆人如果不能通过武力统一的话,那形成联盟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但不与欧洲大陆接壤的不列颠岛确是另一种情况,历史上的多数时期,欧洲大陆人使瞧不上不列颠人的,好像咱们的远方亲戚,不过不列颠人可不这么看,他们一直奉行着绝不让欧陆一家独大的策略,总是联络老二揍老大,这也是历史上英国与法国总是不对付的原因。

但是人家英国后来最早走上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开始大航海,人家抖起来了,日不落帝国更是瞧不起欧陆那些穷亲戚了,还弄过什么光荣孤立政策,让兄弟们讨厌。

不过近代经历两次大战的欧洲大陆元气大伤,英国也开始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跑了。但经过马歇尔计划,欧洲开始恢复元气,欧陆人其实并不想常此以往的跟着美国,于是在一直走独立外交的法国的倡导下,欧洲煤钢共同体诞生,起初这只是个经济类的计划,后来不断加入了军事、政治等议题,英国在1974年加入(法国一直不同意,呵呵),直到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其实不难看出,从二战结束后到新世纪开始,欧洲一直处在较快发展阶段,并与2000年发行了欧元。这期间英国加入欧盟是绝对利大于弊的。当然,欧元的诞生,其实美国人心理是不高兴的,毕竟影响了美元的主导地位,英国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并没有加入欧元区。

但随着欧盟不断扩充成员,尤其是并不算发达的东欧国家的加入,影响了欧盟的平衡,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欧洲经济逐渐放缓,反恐、移民、种族等问题不断浮现,很多国家出现了经济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欧盟,例如著名的金猪四国:P(葡萄牙Portuguesa),I( 意大利 Italy)G(希腊Greece)S(西班牙Spain),尤其是意大利,作为G7的成员,近年来经济出现大滑坡。这样就需要像法国、德国、英国等没出啥问题的国家来输血。

英国人多精明啊,我在欧盟得到的好处少了,我该撤就撤呗,本来和你们也没啥感情,呵呵。当然直到现在,英国还欧盟还在扯皮,自己国内也没拿出什么方案,欧盟的意思就是不能让啥便宜都让你英国占了。

我个人觉得,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也只能看热闹了。其实就目前国际局势来看,分裂的欧洲有利于我们,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我们可以个个击破,毕竟在打压中国的立场上,某些欧洲大国是和美国穿一条裤子的。

PS,我个人比较担心脱欧会对英超有很大影响,毕竟英超的欧陆球员非常多,作为目前五大联赛中竞争最激烈的联赛,球员如果没了欧盟护照,那将对联赛有着致命打击。鉴于其他联赛不是二人转就是独角戏的情况下,请珍惜英超吧,哈哈!


黑水布衣


我加一句,对于这个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做法,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你在不好好过日子,迟早又会沦为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岛”。想当年作为现代宪政体制的典范,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引领着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他大英帝国何等春风八面,而如今国内部分民众竟不知欧盟为何物。这应该也是欧洲其他国家民众的常态,这让少数政治家可以轻易的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