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廠長具體是從什麼時候喜歡上羅伯特·帕丁森的?——


坦白說,還真不是因為《暮光之城》裡的愛德華。


雖然小夥子在裡面確實挺帥,但就像他說的,這個角色有點奇奇怪怪。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對,這就是廠長愛他的那一瞬間。


因為我從未見過有哪個演員會這麼吐槽自己的戲——


“女的腦子有問題,我演的男主,很明顯,腦子也是超有問題的。”



他甚至還說,寫這本書的作者,簡直有病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更搞笑的是,他並不像其他人那樣,會在作品成功以後非常自信的點評自己,而是——


“那個角色的表情大多是輕度便秘和大麻過量的結合體,所以,還真的挺好演的。”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是這麼的耿直。


所以自帕丁森瘋狂吐槽《暮光之城》以後,我便開始對他有所注意了。


比如說今年的《燈塔》,如果用四個字形容——


真的。


精彩至極。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其實,在看完這部作品以後,很多人都和廠長產生了同感,那就是帕丁森的演技實在太贊,以至於差點沒能在昏暗的光線中識別出他。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整場電影下來一百多分鐘,全片一共也就三個演員。


認是肯定好認的,但帕丁森就是這麼牛逼,呈現出的是一種脫胎換骨的驚豔感。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當然,這並非是靠一日之功。


而是這麼幾年以來,帕丁森一直在為自己的轉型之路而努力著。


像是2017年的《好時光》,他的表演就蠻讚的,完全看不出以前是走偶像路子的演員。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還有今天這部《燈塔》,可以說是能夠打翻所有人曾經對他的偏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初,當時,有兩位水手被派去看守燈塔。


其中一老一少,表面上看著極其和諧。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作為新人的溫斯洛,他起初是不怕苦的。


雖然工作時間是為期四個月,但只要想到能去燈塔處一探究竟,他就會莫名的興奮。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然而沒想到,他來這邊就只能處處服從長官交給他的任務。


比如清理黃銅啦,擺放裝置啦,總之都是一些不起眼的雜活。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想看守燈塔?


不可能,因為美差已經被長官自己給霸佔了。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就這樣,溫斯洛忍氣吞聲的過著每一天。


除了要應對各種各樣的髒活累活以外,他還要忍受長官對他的呵斥。


最無理取鬧的一次——


長官竟然要求他將已經剛清理過不久的地板再重新拖上一遍。


如若溫斯洛不從,那麼他就要扣掉他的工資。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那一刻,我簡直覺得這老頭是被黃曉明附身了。


不信大家品品——

這句話是不是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一個趕腳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而除了強力打壓以外,長官還特喜歡說鬼故事去嚇唬溫斯洛……


比如聊到上一個守塔人,一直讓溫斯洛記憶深刻。


因為據說,對方是遇鬼而死。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溫斯洛肯定是不信邪的。


或者說,他從未想過這些事情會發生在他的身上。


但,該來的還是來了——


在日復一日的壓力下,溫斯洛經常會做一些奇怪的噩夢。


有時候會夢見死屍,有時候則會夢見看不見臉的美人魚。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包括他親眼看到的,有從水龍頭裡流出的黑色液體,有海上出現的不明物等等……


就連夢裡的那條美人魚,如今也都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真魚秀……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溫斯洛清楚的知道,他這是已經被長官給逼瘋了。


不然,他不會經歷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更不會蠢到跟一隻海鷗發脾氣。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但事實就是如此,溫斯洛陷入了一個詭異的狀態。


且與此同時,他和長官又即將面臨無法返航的危險……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經過廠長這麼一寫,咱們不難發現,《燈塔》其實是一部黑白色調的恐怖片。


老實說,廠長之前對黑白片並不感冒。


直到看了很多爛片以後才發現——


如果不能把色彩做到極致,那黑白才應該是電影的本色。


就像《燈塔》,它的色調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風格化。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再說恐怖片原理。


相信大家對國產恐怖片的套路都懂——


一般不是用聲效嚇人,就是創造出一種未知的環境給人以恐懼感。


相比較之下,《燈塔》就比較高級了。


它雖然也會用“嗡嗡不斷的汽笛聲”,但從來不會搞那些一驚一乍的路數。


包括在畫面的處理上,反倒注重以1比1的畫幅與構圖來強化驚悚效果。


比如影片中的第一個鏡頭。



無聲,模糊,但配著有“親臨感”的汽笛聲,我還是嚇尿了。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佩服一下本片導演羅伯特·艾格斯。


原為美術指導和劇裝設計師的他自2017年拍了《女巫》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女巫》名聲大噪,連恐怖大師斯蒂芬·金都能被它嚇到,所以也因此,艾格斯一夜成名,被大家看作是最受期待的新人導演。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事實證明,起點頗高的他在後來也依舊沒垮。


《燈塔》的出現就是證明——


有人說,它甚至能取代前作,堪稱艾格斯的目前最佳。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確實一點都沒誇張。


在五月份戛納電影節的時候,有觀眾稱整整排了三個小時的隊才最終在大熒屏上看完了整部。


看後評價,這是她在自己的觀影史上從未看到過的電影。


排三個小時看人、魚合體,回過頭想想依然刺激


其餘的,廠長也不打算向你們尬誇了。


因為究竟好不好,你們看了以後自然知道。


不過在最後,廠長還是想表示一下對《燈塔》的喜歡——


在城市邊緣的燈塔處,一個孤獨又閉塞的地方,可能,那裡發生的一切我們都不會知道。


但不知道,並不代表就不存在。


比如發生在溫斯洛與長官之間的宗教管束、父權至上,這種將人緊緊禁錮起來的氛圍才是最恐怖之處。


所以,恐怖片真正可怕的點,不是片中有鬼。


而是這隻鬼,恰恰就在你的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