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貓科動物誕生於漸新世末期,歷經2500萬年的演化與擴散,佔領了除南極洲、大洋洲、極北之地和少數島嶼之外的幾乎整個陸地,成為自然界中集力量、速度、敏捷於一身的頂尖掠食者

。由野生小型貓科動物馴化而來的家貓成為目前最常見的寵物,跟隨人類擴散到了整個地球。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野生貓科動物分佈圖,藍色為豹亞科聚集地,綠色為貓亞科聚集地

現存貓科動物共有41種,分為兩大亞科——豹亞科和貓亞科。豹亞科分為兩個屬,豹屬和雲豹屬,豹屬的五個物種——虎、獅、美洲豹、豹、雪豹都是大型貓科動物,雲豹屬兩個物種雲豹和巽他雲豹(馬來雲豹)是中型貓科動物。除此之外全為貓亞科,貓亞科共分12個屬,成員多為中小型貓科動物,但也有兩個大傢伙——美洲金貓屬的美洲獅和獵豹屬的獵豹

美洲獅和獵豹是除豹屬之外僅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在貓亞科當中如同“鶴立雞群”。本文就來講講美洲獅和獵豹起源、特徵、分佈情況以及生存現狀,讓更多人瞭解這兩種美麗而獨特的大貓。

兩者的起源

下圖就是貓科動物演化樹,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種貓科動物的分類和演化關係。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獵豹、美洲獅、細腰貓關係最近,它們的祖先約在670萬年前通過白令陸橋進入北美大陸,演化出美洲金貓譜系(族),隨後分化為美洲金貓屬和獵豹屬。約在300萬年前,巴拿馬陸橋(地峽)形成,美洲金貓屬又擴散到南美洲並生存至今,又分化出細腰貓屬。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細腰貓

獵豹屬中的一部分則通過白令陸橋返回亞歐大陸,並進入非洲大陸,期間獵豹屬演化出許多物種,但都沒能承受住環境的劇烈變化而紛紛消亡,如今僅存一個物種。留在北美洲的獵豹屬演化出北美獵豹,在北美大陸廣闊的草原上追捕叉角羚,如今,叉角羚還生活在此地,北美獵豹卻在1.2萬年前的更新世徹底滅絕。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大型貓科動物

美洲獅、獵豹和細腰貓是美洲金貓譜系僅存的3個物種,細腰貓選擇了小型化發展道路,而美洲獅和獵豹卻保留了較大體型,成為貓亞科當中的兩大“巨人”。儘管美洲獅和獵豹同出一脈,但它倆的外貌卻有極大的差別,生態地位和生存現狀也天差地別。

美洲獅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美洲獅,現存最大的貓亞科動物,很多人顧名思義,認為它是生活在美洲的獅子,實際上它和獅子關係很遠,因為毛皮呈黃棕色且無花紋,整體形態和母獅很相似,因此以獅來命名,美洲獅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吻部兩邊長有黑色的毛髮,形似“圈胡”。美洲各國對美洲獅使用的稱呼多達40個,比如山獅、銀獅、紅虎、紫豹、貓王、印第安魔鬼等等,但最終“美洲獅”成為其中文學名。在西方,它最響亮的名稱就是Puma(山獅),德國有個著名的運動品牌就以它命名。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美洲獅分佈圖

美洲獅是分佈範圍最廣的貓科動物之一,生存區域北至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至巴塔哥尼亞高原,跨緯度110°,是分佈範圍跨緯度最大的野生貓科動物(若論跨經度,則是歐亞猞猁最大,西至大西洋,東至太平洋,橫跨經度180°)。美洲獅的適應能力極強,可以在多種環境下生存,美洲大陸的草原、戈壁、雪原、森林、沼澤、高原、山脈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可以適應-20°至30°的氣溫,可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活動。美洲獅前肢粗壯,肌肉發達,衝刺速度、撲擊能力和彈跳力非常驚人,強大的捕獵能力是美洲獅在各種環境中生存的有效保障。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美洲獅彈跳力驚人

美洲獅曾經的生存區域包括整個拉丁美洲和近半個北美洲,按照傳統分類多達32個亞種,2000年根據地理系統研究後合併為6個有效亞種,哥斯達黎加以北的全部種群合併為北美美洲獅,而拉丁美洲則劃分了5個。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上圖就是美洲獅亞種分佈圖,從北到南依次是:北美美洲獅、哥斯達黎加美洲獅、安東尼美洲獅、巴西美洲獅、阿根廷美洲獅、智利美洲獅。但根據最新的基因學研究認為只確定兩個亞種——南美洲亞種和中北美亞種。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統計數據,美洲獅現存分佈面積高達227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澳大利亞,而曾經的分佈區域更大。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佛羅里達州拍攝到的美洲獅

2018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宣佈:東部的美洲獅已經超過80年未發現,因此確認這一地區的美洲獅滅絕。根據記錄,美國東部地區的最後一隻野生美洲獅於1938年在緬因州被獵殺。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目前只有佛羅里達擁有野生美洲獅,它們在上個世紀也險些滅絕,通過從其它地區引種挽救了這一地區種群。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美洲獅捕捉綠頭鴨

2015年,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美國農業部以及賓夕法尼亞州某服務公司簽訂了一項保護協議,將佛羅里達州一塊600公頃的牧場設為美洲獅保護地,以擴展佛羅里達美洲獅的棲息地。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出生不久的美洲獅幼崽

而密西西比河以西各州的美洲獅數量保持穩定,

據統計數據顯示,加利福利亞州的野生美洲獅約有4000-6000只,俄勒岡州約有6400只,其餘西部各州的數量也有數千只。相比之下,全世界的野生老虎才5000只左右。因此,在某些州甚至可以合法獵殺美洲獅,在寵物市場也炙手可熱。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被獵殺的美洲獅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美國60歲獵人獵殺的巨型美洲獅

加州2001-2004年共發生了近2050起人和美洲獅遭遇事件,共有45只美洲獅因威脅到人類而被射殺。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一隻被安裝了無線電項圈的美洲獅P-22現身洛杉磯,遠處是好萊塢地標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的邁克爾•羅賓遜表示:“我們很需要像美洲獅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來維持食物鏈穩定,它能夠有效的控制鹿的數量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和遏制危害人類健康的蜱傳疾病,所以我們建議東部和中部應該重新引進美洲獅。”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智利美洲獅一家五口,幼崽的頭很圓

美洲獅是美國西部的代表性物種,但南美洲才是它的大本營,地形複雜的安第斯山區和人跡罕至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就是美洲獅最理想的棲息地。美洲獅分佈太廣,數量難以估計,約有5-10萬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為無危,也是唯一一種無危的大型貓科動物。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上圖是各地區美洲獅體重數據表,其中加拿大境內的種群體型最大,雄性平均71千克,雌性平均44千克;其次是智利,雄性平均68.8千克,雌性平均45.1千克;美國境內的種群雄性介於53.6-62.4千克之間,雌性介於30.7-44.5千克之間

美國生物研究所認可的最大個體的野生美洲獅於1917年在亞利桑那州獵殺,重125千克,據說還是除去內臟之後的重量。1946-1958年在猶他州和內華達州的獵殺記錄中有92.5千克和120.2千克的個體。

因此僅從最大體重來看,美洲獅位列貓科第四(美洲豹最大143千克,花豹最大115千克)。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美洲獅獵殺原駝,全身肌肉完美展現

美洲獅體型不算小,又擁有極強的格鬥能力,因此在自然界少有對手。資料顯示,美洲獅47.5%的生存區域與棕熊、美洲黑熊、美洲豹和灰狼重疊,主要在加拿大、美國本土西北部和亞馬孫地區,在與它們的衝突當中美洲獅時常處於下風,但它們也不會對美洲獅的種群數量造成影響。而在剩下的52.5%的生存區域內,美洲獅是沒有任何對手的,美洲獅最大的威脅還是人類。

獵豹

貓科動物中有兩個物種演化方向非常極端,一個是雪豹,另一個就是獵豹。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獵豹的知名度很高,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從各種地方認識到這種“短跑健將”。獵豹是自然界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可以達到70mph,即112.65千米/小時,能在2秒內加速到65千米/時,但它只能高速奔跑200-300米,如果這段距離內沒能抓住獵物,那它只能放棄。

奔跑速度排第二的貓科動物就是前面所講的美洲獅,可以達到70千米/時。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獵豹分佈圖,淺色為歷史分佈,深色現存分佈

獵豹別稱印度豹,因為近代英國生物學家最容易在南亞看到它們。獵豹和獅子一樣,歷史上廣泛分佈於非洲和亞洲西南部,北非、西亞、中亞的文明古國和遊牧民族將其馴養用於輔助捕獵,“獵豹”由此得名。

人類馴養獵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獵豹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壁畫中的獵豹形象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古埃及壁畫復原圖,馬車的旁邊就跟著一隻獵豹

我國古人在兩千年前就和獵豹接觸過,獵豹約在漢朝時期由西域藩國經絲綢之路進貢給中原王朝,獅子也是這個時期進入我國的。唐朝時獵豹文化在高層社會中非常興盛,唐朝宗室墓葬中出土過多件馬馱獵豹造型的陶俑。在畫作中,這種造型稱為“馬負文豹”(文豹實為金錢豹的雅稱,但古人分不清金錢豹和獵豹,就將獵豹也稱作文豹)。野生獵豹被獵人捕獲,由專業的馴豹師經過殘酷的訓練,才能安穩的蹲在馬背上,跟隨騎士輾轉各大獵場,為貴族狩獵提供輔助,稱為“豹獵”。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狩獵出行圖》“馬負文豹”局部

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馬負文豹”始見於北朝時期,展子虔名作《齊後主幸晉陽宮圖》即描述了北齊貴族於太原晉陽宮豹獵的場景,元初郝經為該畫題詩中就有“馬後獵豹金鋃鐺,最前海青側翅望”一句。唐朝懿德太子墓葬出土的馴豹壁畫非常生動,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的《狩獵出行圖》中獵豹蹲在馬背上的形象清晰可見。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左為《元世祖出獵圖》,右為“馬負文豹”局部圖

遼元時期,豹獵活動在貴族中非常流行,獵豹的來源更加廣泛,中亞,波斯和印度的獵豹都能通過商路進入中原。元朝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中的馴豹師就是胡人裝扮元朝王惲的詩作《飛豹行》記錄了忽必烈進行豹獵的場景,馬可·波羅也描述了忽必烈利用獵豹狩獵的情景。到了明朝前期,獵豹更加頻繁的進入中國,帖木爾帝國就屢屢嚮明廷覲獻獵豹。明朝中後期,西域商路逐漸衰落,獵豹進入中國的數量開始減少。

縱觀獵豹在我國古代的歷史,自始至終它都是上層社會才能接觸到的珍奇異獸,因此獵豹文化未能像獅文化一樣在我國民間流行開來。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人類對獵豹的馴養歷史長達5000年,但未能將其馴化,反而給獵豹種群帶來了巨大的危害。1472年旅行家約瑟夫·巴巴羅描述在亞美尼亞宮廷看到了一位王子飼養的100只獵豹;據記載,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阿克巴大帝在位時他的皇家獵場最多時馴養了1000只獵豹。近代以來火槍技術的不斷髮展也給亞洲獵豹帶來了滅頂之災,跑得再快也無法躲避獵槍的圍攻。

阿塞拜疆及高加索地區的獵豹在18世紀中期就基本滅絕;

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的獵豹在19世紀就已絕跡;

伊拉克境內最後的確切獵豹目擊記錄在1926年11月;

1950-1959年,有四隻獵豹在沙特阿拉伯北部被射殺,1973年有兩隻獵豹在西北部哈伊勒省被獵得;

1963年3月,也門最後的獵豹個體在南也門米坦河被J.T.Ducker觀察到;

1977年,阿曼最後一隻獵豹在佐法爾省被部落獵手射殺;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1948年印度最後3只野生獵豹在中央邦被獵殺,1995年德里動物園最後一隻獵豹死去,宣告獵豹這一物種在印度徹底滅絕。亞洲獅在近代和亞洲獵豹的遭遇是一樣的,但印度拯救了亞洲獅,卻沒能拯救亞洲獵豹。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令人驚喜的是,亞洲獵豹在上個世紀末於伊朗北部山區重新發現,這是僅存的亞洲獵豹野生種群。

伊朗在2001年成立伊朗獵豹保護協會(ICS),開啟了針對亞洲獵豹的保護項目,但目前為止,亞洲獵豹的野生數量也不足50只。亞洲獵豹的保護區廣達6萬平方公里,保護人員日夜巡邏,並放養兔子和羚羊給獵豹提供食物,但2016年僅有20起目擊報告,2001-2016年,約有20只亞洲獵豹喪生在公路上。

伊朗繁育中心裡的獵豹只有幾隻,最著名的就是雄豹Kushki,雌豹Delbar和Iran。而本年初,針對Delbar的人工繁育計劃宣告失敗。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雄豹Kushki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雌豹Delbar

而非洲獵豹的現狀也不樂觀。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篇報告稱:全球野生獵豹僅存7100餘隻,相比1990年下降了93%,在未來15年裡,獵豹的數量還將下降53%。

非洲南部的6個國家是獵豹最集中的區域,約有6800只野生獵豹,而津巴布韋的獵豹在16年裡從1200只減少到了170只。有77%左右的獵豹生活在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之外,它們隨時可能被獵殺。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而在寵物市場,獵豹依舊炙手可熱,有報告稱,10年間就有超過1200只獵豹被賣到非洲以外地區,其中85%的個體在途中死亡。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人類對獵豹持續數千年的“喜愛”正將這個物種逼上絕路!

傳統上將獵豹分為5個亞種,修訂之後有3個——指名亞種、西非亞種、印度亞種(亞洲獵豹)。獵豹為了獲得極快的速度而放棄了體重,喪失了格鬥能力。東非地區的獵豹雄性平均體重44千克,雌性平均37.5千克;非洲南部獵豹雄性平均46.6千克,雌性平均39千克;亞洲獵豹雄性平均30.5千克。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斑鬣狗搶奪獵豹食物

貓亞科僅有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都身懷絕技,生存現狀卻天差地別

母獅驅趕獵豹

獵豹缺乏格鬥能力,因此很難與其它食肉動物對抗,在非洲,斑鬣狗、花豹和獅子經常搶奪獵豹的食物,而花豹還會殺死獵豹。在亞洲,伊朗亞茲德省的巴夫格在不久前傳出波斯豹殺害亞洲獵豹的事件。

美洲獅和獵豹是貓亞科當中僅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歷經數百萬年的演化才從貓亞科當中脫穎而出,成為自然界最頂級的掠食者,如今,它們很需要人類的保護。

大型貓科動物是自然界最頂級的掠食者,它們對生態環境至關重要,保護它們是全人類共同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