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應聘高校教師,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成果高校認可嗎?需要注意什麼?

小時光9728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博士畢業後好多人選擇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於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了非常好的選擇,誰都知道,進高校時學校最看重的就是博士的科研實力,更直白一點,理工科主要看SCI、EI論文數量,社科類主要看CSSCI、SSCI論文數量,那麼,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高校會承認嗎?

以前,以葉秋的瞭解,導師一作、本人二作是不太被承認的,高校只認一作,不過隨著形式的變化,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文章在有些高校也被承認,不過肯定不能按整篇算,一般來說如果算的話可能按半篇算,下面是山西財經大學人才招聘公告,第六類人才針對的是剛畢業的博士或者剛出站的博士後,導師一作、本人一作的文章學校承認,不過只算半篇!

當然,還有很多高校只認一作,不認二作,比如山西唯一的211雙一流高校太原理工大學,在招聘博士時就只看一作,不認二作。

山西曆史最久、和工大齊名的山西大學在這一點上和理工大取得了一致,也是隻認一作、不認二作!

所以,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有的高校不承認,有的高校承認,即使承認的高校,也不會被算作整篇,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各高校都有充足的理由,對於不承認的高校來說,導師一作學生二作,如果學生和導師關係好或者導師為了學生畢業都可以帶上學生,畢竟,學生二作對導師沒有任何影響,不管是職稱評聘還是科研獎勵!


同樣,對於承認的高校來說,理由也很充分,畢竟,在有的高校學生一作導師通訊的文章對老師影響挺大,首先,這類文章在評職稱時一般不起作用,然後,在獎勵這一塊導師也有可能受影響,於是,一些年輕老師為了評職稱可能會讓學生讓出一作的位置,考慮到這種情況,導師一作學生二作也說明學生做了很多工作!


那麼,對於博士本人應該注意什麼呢?因為本人一作和導師一作本人二作文章的權重不一樣,本人一作的文章最受重視,在任何時候都好使,所以,在可以的情況下,如果自己做了主要工作,還是要跟導師說明白,要求本人一作,導師通訊,畢竟,除了畢業,找工作也是頭等大事,入職後的安家費和崗位等級也是大事,當老師後請副教授也是大事,而所有這些,只要本人一作絕沒有問題,而如果是導師一作本人二作很可能不被承認,尤其是評職稱,基本不會承認!當然,如果導師對論文也有迫切需求,可以適當的讓一篇出來!

所以,本人一作才是王道,本人二作評職稱不好使,找工作是否好使還要看運氣,所以能一作絕不要二作,最多給導師一篇就可以了!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去年我作為學院教授委員會一員面試了幾個博士,說一下我們的招聘標準。

參加我們學院老師應聘面試的博士來自清華、北大、武大、中國傳媒大學、人大等。

幾個人的簡歷發給了所有的教授。

我們拿到簡歷後,一般都是先看老師的科研,再看專業對口,再看學歷背景。

作為人文社科領域專業,我們評價老師的科研第一看CSSCI核心論文,二看核心期刊論文。

有的面試應聘者,如果是跟導師合作的論文,導師一作,自己二作,會特別標註一下。這樣的話也能凸顯出自己的實力。

因為以人文社科領域的論文而言,導師掛一作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導師切實進行了指導,比如導師提論文創意,提論文框架,研究生負責把導師的研究思想通過論文落實到位。

第二,研究生主要負責論文創作,導師負責聯繫發表,因為現在發表CSSCI核心期刊論文,需要人脈資源,有的需要交版面費,且版面費多半還不低。而且,有的刊物規定第一作者必須達到某個級別之上,比如副教授以上,碩導博導等。這就導致即便碩導博導在論文的寫作中沒有貢獻多少智力成果,但仍需要掛第一作者,第一為滿足刊物作者要求,第二版面費和人情資源都是導師的付出,自然也應該掛導師一作。

第三,還有一種情況是研究生自己寫作,自己聯繫,自己付版面費,但是迫於導師壓力,不得不掛導師一作,導師在這個過程中基本是零付出,這種情形也有,也通常是導致師生矛盾的根源之一。

根據我的觀察,第二種第三種越來越成為常態。基於此,博士二作是被學界普遍認可的,也是評判博士科研實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另外,博士二作通常還有一種微妙的效應,就是體現一種傳幫帶,博士應該是導師的得意門生,能力是被導師充分認可的。

我們最後招了一箇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博士,他博士期間發表的幾篇C刊論文,都是導師一作,他二作。

所以,就一般大學的標準而言,博士二作我我身邊很多學校也是認可的。當然,也不排除一些高校不認可。所以最後還是要參照你就職單位而定。最後,有能力的話,最好還是一作。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真經在大學裡負責教師招聘。大約7、8年前,我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招聘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些博士學歷特別亮眼,本科C9,然後在國內頂尖高校攻讀博士,導師也是有帽子的人才。但就是沒有幾篇論文,有的簡歷上寫了十來篇論文,但只有1-2篇是第一作者。反倒是一些學歷不怎麼樣的博士,簡歷裡一作論文十幾篇。這些名校博士告訴我,他們的導師只允許他們發表一兩篇以滿足畢業要求,其他就只能作為二作,他們也沒有辦法。

當時,我們學校的招聘政策中有一條是:國內博士可以享受5萬元安家費,第一作者發表3篇高水平論文的,可享受10萬。如果這些清北的博士來,只能拿5萬的安家費。而且,我們學校的職稱政策中,新進教師博士期間發表的第一作者論文是可以作為有效論文的,很多博士期間論文比較多的博士,留校2年就可以參評副教授了。而博士期間的二作論文,沒有任何作用。

更重要的是,對於這些博士的說法,我們也沒法判斷真偽,因為導師和導師確實存在不一樣。而從招聘進來後的表現來看,有的表現還行,有的科研能力則非常一般。所以,慢慢的,我們對這類沒有一作的博士就不再考慮了。

可以說,博士期間發表的第一作者論文,才是博士求職高校教師時最重要的砝碼

一般來說,博士研究生作為科研第一線的工兵,論文基本都是自己寫的,用的多半也是自己的實驗數據(或者師弟師妹),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則被認為是次要貢獻者(比如只提供了部分實驗數據)。所以,用人單位更多的還是看第一作者。

但是現實中,一些博士會遇到導師搶論文的情況。比如說下面這兩種較常見的情況:

一是985、211高校的年輕博導。現在985、211高校在研究生導師遴選上重點向年輕人傾斜,哪怕是還沒有進入正式編制的預聘制教師,只要學術水平還可以,有高水平項目,都可以遴選為研究生導師,其中特別優秀的,還可能直接遴選為博士生導師。而這部分人,面臨著學校對他們的嚴格考核,其中最主要的考核指標就是論文,而且要求必須論文一作或者通訊。多數老師會選擇做通訊,但也不排除一些老師會搶著做一作。

二是部分高校的政策某種程度上縱容。一些高校明確規定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屬於畢業有效論文,這樣的政策,會讓導師搶學生第一作者時毫無內疚感,他們會覺得,反正也不影響學生畢業。另外,一些高校獎勵論文時只獎勵第一作者,而如果是老師,金額就高一些,比如1萬一篇,而如果是學生,金額就低一些,比如1千一篇。作為老師,包括學生自己,當然會選擇導師做第一作者,可以多弄點實惠。

以上兩種情況現在仍然存在,但越來越少了,很多高校甚至是導師送一作論文給學生,幫助學生評獎學金、找工作。高校裡這些灰色地帶確實是很難界定的,很大程度是依靠物質導向在引導。所以,對用人單位來說,與其去判斷你的二作到底是誰寫的,不如選擇只相信你的一作論文。

總的來說,應屆博士拿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來應聘,效果不會很好,除非是CNS這個層次的論文。如果博士畢業想要進高校,建議博士期間嚮導師多爭取幾篇一作論文,這才是正確方式。


高校人才真經


題主問的這個事情,在現實中,很多人都有這種疑問。

我們知道,在碩博期間,要達到畢業要求,往往需要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只是碩士要求往往較低(一般學術型碩士都會要求,而專業型碩士有些學校要求,有些學校不予要求),而博士期間則要求往往較高。但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科,具體要求是有一定差異的,對於一作還是二作的認定方式也會有差異。

下面以三所學校為例說明。

1、北大。對博士畢業生的畢業要求是“在國內核心刊物或國際重要刊物上至少發表或被接受發表2篇論文”,期刊的等級則是各院系根據不同學科和實際情況自行予以確定;在作者排位方面,則相對靈活,博士生原則上要求一作,但如果導師是一作,學生二作也是認可的,並按照整篇計算。

2、上海交大。它的理工科博士生,畢業要求是至少以一作發表2篇論文,其中至少1篇為SCI,才能達到畢業要求;不過,它也認可二作論文,只是計算方式明確為,一作按照整篇計算,二作則只是按照半篇計算。

(西南財經大學校園)

3、西南財經大學。對博士生的畢業要求是,需發表1篇中文A刊或1篇外文B刊,如果刊物等級達不到要求,也可以降低刊物等級但需要增加數量,以2篇中文B刊或者2篇外文C刊,也是可以的。原則上要求為一作(或獨立作者),但如果是該校教師或者外聘的博導為一作,學生二作也是認可的,計算方式是按照整篇計算。

以上三所學校對博士生畢業要求具有典型性,基本可以概括國內大學對博士生的畢業要求狀況。

總結起來就是:大體而言,內地高校,理工科往往非常看重一作,雖然也認可二作,但在計算篇數的時候,往往會打折扣,多數學校並不按照整篇計算,而是按照半篇計算;而人文社科類則是一作二作都是認可的,計算方式多數學校是按照整篇計算(只是二作會有附加條件,比如要求導師是一作)。

高校對於博士生的畢業要求狀況,必然會“傳導”到高校招聘博士上,使得高校招聘的時候也會與之“接軌”,所以在現實招聘中,二作論文也是會得到認可的,只是不同學科,不同學校,計算方式會有差異。

有了以上鋪墊,題主問題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題主有一作論文,那當然好;即便僅僅只有導師一作,自己是二作的論文,要應聘高校,也是能得到認可的,只是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科,計算方式會有差異,大體而言,理工科往往會按照半篇計算,而人文社科類則很多會按照整篇計算,所以,即便只有二作論文,只要篇數足夠,招聘的高校也會認可的。

當然,在現實中,也有少數高校只認一作,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大學,對一作看得很重,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自然科學領域,一作的意義重大。不過,很多高校即便要求一作,也是原則上的,並非鐵板一塊,是可以溝通協商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內地大學培養的博士,除非北清復交這樣的頂尖大學,一般來說,其他學校的畢業生要進入985或者強勢211任教是很難的(當然這不絕對,也要看具體學科及當事人的論文成果情況等),多數學校的博士生往往最有可能的選擇是進入普通院校任教。

在實際招聘中,很多普通院校對一作還是二作,並不是非常敏感,要求往往沒有那麼剛性,甚至對於篇數的計算方式也不剛性,即便只有二作論文,也往往會認可,即便原則上不認可,也是可以溝通協商的。所以,在應聘過程中,當事人最好多與對方學校積極溝通,爭取協商解決。

我是博雅燕園,歡迎大佬們點贊和關注,謝謝。


博雅燕園


還是看高校,有的高校是認可的,但是有的高校也不認可。

(1)很多學校,學生髮文章,導師一般作為通訊作者。

通訊作者是對論文負責,是論文的擁有者。所以,一般都是學生第一,導師第二或者第三,但是導師是通訊作者。

(2)你說的導師是第一,本人第二,在外人看來,這篇文章應該主要是你導師寫的。

如果是應聘的話,還是拿出第一作者的文章來,第二作者的可以作為補充說明。

有的高校引進人才的時候按第一作者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來確定屬於那一層次的人才,這時候,二作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

總之,二作論文是否有用,主要是看學校,沒有統一的標準。應聘的時候可以諮詢人事處。


小馬老師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不同層次的高校,應聘要求不一樣,對不同層次的論文也有不一樣的規定,不可一句話言明。

雙一流高校與大專高校的要求鐵定不一樣

人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雖然都想去好的地方應聘,但越好的地方競爭越激烈,那應聘要求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此外,高校除了層次不同,地區不一樣,要求也會有變化。比如同樣是985、211的高校,西部地區有條件可能是要比東部沿海要寬鬆的多。

所以對於你的問題,我只能說根據你想去的高校的具體要求而定。

期刊等級不一樣,二作的含金量也不一樣

雖然都是二作,但國際頂級期刊比如cell、nature、science等等這樣的二作和一般的四區情期刊二作能共同而語嗎?

所以不要說一句簡簡單單的二作,不同層次和等級的期刊二作,高校的接受度也不一樣。你要先搞清楚你的論文投的期刊等級,搞清楚期刊在學術界的知名度,這樣才能確定你的定位。

應聘的高校崗位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

你只是問了一句博士應聘高校教師,但你沒有說清楚你應聘的高校崗位。我想說的是應聘講師和應聘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要求能一樣嗎?

大家都知道,越高級的職稱,相對應的工資和待遇也會越好,啟動經費也會越多,相應的要求也會越高,講師也許一篇二作就夠了,但副教授乃至教授肯定不行。

綜上所述,你就讀的博士高校等級不同,你應聘的高校層次不同、地區不同,你的論文所投的期刊等級不同,你應聘的崗位不同,那要求自然不一樣,最好是根據自己已有的東西,再根據你想去的高校應聘要求進行比對,找到適合你的高校入職。


天藍水紫


通常情況下首先都是看文章第一個名字的,有第一的最好第一,你要嚮導師爭取。這是你合法權利,導師應該放通訊,如果通訊是大老闆,那導師也應該放共同通訊或者共同一作排你後面,你自己做的實驗憑什麼送給別人。不過有些用人單位也有例外的。我在找工作的時候就看到過有些單位招聘寫的“以上成果均要求是本人為第一署名作者或者導師第一,本人第二”,不過這種畢竟是少數,而且這種單位實力也都一般,所以會放寬條件。


薩提哇


別說二作了,即使導師把通訊和二作都給你,找工作也沒用!!!

請牢記,博士找工作只看一作!尤其是去高校找工作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然後呢12321


這個要分很多種情況:首先,如果是理工科類或外文期刊,通常是認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其次,如果是中文類期刊,又要分不同學校,有的學校認可導師一作,有的學校不認可一作,有的學校會把好幾篇二作進行折算,然後再進行引進層次的劃分。概言之,每個學校不一樣,但最好是能有一作。


大猩猩No1


一般不認。個別排名較低的學校認可,但也可能有限制,比如只能有一篇,第二篇就不認了,或者是達到一定檔次的期刊才認可,或者是算半篇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