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就開始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了,有的時候躺在嬰兒床裡的孩子看見大人摸頭,他們也會跟著摸頭,有意思極了。

這其實就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因此也有不少愛玩的寶媽寶爸願意逗孩子,孩子學習慾望強烈的時候經常放一些音樂在孩子面前舞動,而孩子看見大人跳舞即使不會也要穿著個紙尿褲撅屁股,動來動去的。國內國外都有這樣好玩的父母,藉此機會拍了視頻上傳到網上,我們有時上網也能刷到一些相關的內容,也能開懷大笑一場。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可是寶寶愛模仿大人雖然有趣,卻也有壞處,比如在一些成長環境不太好的時候,看到了一些大人抽菸、喝酒以及吐痰。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了拿著煙和打火機裝樣子,以及喝個奶瓶也要“碰一杯”,甚至是走到大街上吐口水。孩子年紀小,可能接觸到的東西沒有分辨是好是壞。因此,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而“模仿敏感期”就是決定這張白紙上面寫什麼的關鍵時期。面對這樣的關鍵時期,父母該如何是好?

首先父母一定要明確的是“模仿敏感期”的重要性,只有懂得了它的重要性父母才會認真對待,才能避免“白紙”在這個時期被塗上“汙點”。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一、“模仿敏感期”的重要性

當孩子處於“模仿敏感期”時,我們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在這個時候模仿我們的一些動作、行為。這些現象並不奇怪,每個孩子都會有這個階段,就如同猴子一般,動物園的猴子雖然智力及不上人類,但是通過長期接觸人類也能學會一些人的動作,比如扔香蕉給它,通過學習它就能學會剝開吃下,扔水瓶給他,通過學習,它也會擰瓶蓋以達到喝水的目的。孩子也一樣,雖然智力還處在發育階段,但是學習能力也是如猴子一樣,只要通過長期觀察身邊大人的行為,也能學會一些應用性的動作。

我們如果想要驗證孩子是否處於“模仿敏感期”,就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測試來驗證這一點,比如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們每天都給孩子演示剝開香蕉的動作,並且表現香蕉內部的白色果肉可以食用,那麼孩子也一定能夠學會剝開香蕉,食用果肉,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那麼處於“模仿敏感期”的孩子有學習實用技巧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學習壞習慣的能力呢?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一點已經被驗證了,一個家裡父親有長期吸菸史的孩子,長期觀察父親吸菸的動作,突然有一天拿著一支筆,也做出了手持香菸吞雲吐霧一般的動作。

因此,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模仿敏感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在這個時期給孩子灌輸好的東西,就很容易讓孩子學會一些對他們整個人生都無法擺脫的壞習慣。人們說:“養成一個好習慣只需要七天”,可是壞習慣需要多大力氣才能改掉,卻沒人能夠估量,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確“模仿敏感期”的重要性。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二、“模仿敏感期”的好處

把握住“模仿敏感期”的家長,會發現好處多多,甚至這些好處能夠延續到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中。以下是我們總結的幾點有關“模仿敏感期”的好處:

⑴有利於大腦開發

現在許多的母嬰館都會有早教班,而早教班的最大目的就是讓孩子利用好早期的大腦開發黃金時間,同樣的道理,其實就是要利用好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在家也一樣,父母自己也可以準備一些益智得的教材、工具,讓孩子通過模仿家長,學會一些有利於大腦開發的知識,這樣一來到了入學年齡,孩子的大腦發育相較於同齡人已經是高出一大截了。

⑵有利於性格養成

這裡我們為什麼說有利於性格養成,因為孩子會模仿,那麼家長面對事情時從容不迫的找解決辦法的樣子,孩子也能學會,通過模仿,孩子也能學會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能夠從容沉靜,慢條斯理的去解決事情,有條不紊的解決問題。而如果家長遇事急躁,孩子通過模仿,也學會面對問題先急躁大叫,急性子一下就養成了。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因此,把握“模仿敏感期”的家長就能灌輸正確的觀念,養成好的性格。

⑶有利於好習慣的養成

當家長擁有好習慣時,著重在孩子的“模仿敏感期”教導孩子學習好的習慣,孩子很快就能學會,而且久而久之形成自然。好習慣比如說有時間觀念、愛乾淨、餐前洗手等等,都是父母可以著重領著孩子做的。

⑷有利於夯實學習基礎

我們都知道一個有基礎的孩子和沒基礎的孩子相比,學習效率是天差地別的,而學習效率高的孩子,他們的基礎也是早養成的,家長如果把握好“模仿敏感期”就能讓孩子在模仿中學習將語言敏感度、立體思維等等早開發,而這些對於以後孩子的語文、英語和數學學科的學習都是很好的,也為以後的學習夯實了基礎,學習效率自然高。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三、“模仿敏感期”的壞處

當然“模仿敏感期”也有壞處,雖然好處很多,我們也不可否然它的對立面。以下就是我們總結的有關“模仿敏感期”的壞處:

孩子容易模仿電視裡的不當言行

我們都知道在家的孩子的娛樂設施不多,最愛看的就是動畫片,可是現在的動畫片中也有不少的不當言行,大人看了倒還可以分辨對錯,可是孩子卻無法分清楚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差別,很容易就學會了動畫片中的一些不適宜的內容。比如大火的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每一集的結尾都是以紅太狼用平底鍋打飛灰太狼,以及灰太狼的經典臺詞“我還會回來的!”結束,這個動畫片大火的時候,不少家長都表示家裡的平底鍋被孩子舉起來在家裡追打弟妹,被父母責罵還以一句經典臺詞“我還會回來的!”反駁。有人說全怪動畫片,這也不對,家長也有責任,孩子處於“情緒敏感期”就應該要注意孩子的接觸事物,尤其是敏感階段,特別容易主動模仿,不論對錯,審查就是父母最大的責任。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⑵孩子容易被不靠譜的大人誤導

我們作為家長可能不會去教孩子一些不對的事情,可是孩子接觸的人可不只是父母,像是過年的時候,孩子就能見到形形色色的親戚,其中也不乏一些不靠譜的大人。他們以好玩為理由,隨意的讓孩子接觸一些不符合年齡的東西,比如故意逗孩子把煙放進孩子的嘴裡,還讓孩子看著自己怎樣用打火機點菸。小編就曾經遇到過一次,隔壁桌的一個大爺,把一支點燃的香菸讓孩子們傳下去嚐個新鮮,這時候的孩子最容易學到壞習慣了,小小年紀就已經接觸到了吸菸,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未來是否吸菸。

以上我們談到了一些“模仿敏感期”的壞處,我們都能看出面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環境因素其實影響很大,有好的環境,就好處多多,不好的環境,就能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的壞習慣,甚至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那麼作為父母又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呢?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四、父母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教導孩子的重任依然是落到父母的肩頭,父母如何教,孩子就會如何學,父母教不好,孩子自然學不好,所以父母學會怎麼教是面對孩子“模仿敏感期”的重中之重,以下是我們總結的幾點實用方法,用以應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⑴引導孩子正確模仿

孩子的思維最是靈動,因此如果我們忽略孩子的接收範圍就會脫離父母的把控,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準備好,一些專門的用於幼兒學習工具,益智遊戲等等,別用大人的標準套在孩子身上,用適合的方法引導孩子正確模仿。

⑵把控孩子的娛樂內容

前面我們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例子說到了孩子的娛樂內容有時會出現不恰當的部分,家長對於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去把控,規定好適合孩子的娛樂內容,最好是自己看過的內容再拿給孩子看。尤其是動畫片不能只關注其趣味性還要關注它的選材是否適合幼兒。

⑶幫助孩子避讓不靠譜的大人

家長千萬不能因為親友面子問題,就任由孩子被不靠譜的大人逗樂。適當的要提出拒絕,不要隨意的讓孩子被灌輸錯誤的思維。一旦孩子模仿成功對孩子來說就是難以改掉的壞習慣,尤其是一定要注意親友聚會上最好是讓孩子在自己的身旁,別讓孩子獨自就座。

寶寶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討論有關孩子“模仿敏感期”的一些見解,談到了“模仿敏感期”,並且就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一些剖析,雖然好處多多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壞處,並且提出了環境因素對孩子“模仿敏感期”的影響很大的概念,最後提供家長們一些實用的方法,從而應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也不至於手忙腳亂。以上觀點僅是一家之言,歡迎各位看官評論區補充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