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石匠造“微型石磨”,每個300元賣斷貨,抱著孫子享天倫之樂


2019年10月29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裡河鎮大翟家溝村,今年67歲的老石匠翟玉乾正在家門口為客戶趕製“微型石磨”。翟玉乾老人介紹,現在訂單排了20多號了,完成這些訂單得兩個多月。

翟玉乾是一名老石匠,祖輩幾代人都是以打石頭為生。他從24歲時就外出在青島一家石材廠打工,專門純手工製作石頭凳子,石頭桌子等石器,幹了十幾年才返回老家。圖為翟玉乾在調試製作好的“微型石磨”。

翟玉乾介紹說,大翟家溝村南就是老營頂山,盛產花崗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生產隊成立了40多人的“石匠組”,專門製作石磨,製作出的石磨遠銷臨沂、濰坊、青島、日照等地。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全村只有翟玉乾在堅守這門手藝。圖為翟玉乾在畫線,準備製作磨齒。


過去的石磨,是農村最實用的一種糧食加工工具,主要用來磨煎餅、磨黃豆,以及磨小米、麵粉等。所以尺寸大,推磨的時候得兩個人才能推得動。後來,隨著電磨的出現,這種大尺寸的石磨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圖為翟玉乾在家門口製作石磨。

“我從青島回來後,就開始製作石磨了。”翟玉乾介紹說,因為他有祖傳的手藝,就開始專門製作石磨,並根據現代人的需求,對石磨的尺寸進行了調整,打造出了“微型石磨”。圖為翟玉乾在家門口製作石磨。

這種“微型石磨”磨盤直徑約40多公分,一個人就能搬運,用它磨豆漿非常實用。翟玉乾介紹說,製作這樣的一個石磨,得用三天的功夫,看似簡單,其實裡面很有學問,磨齒的深度、大小等都直接影響著石磨的質量。圖為翟玉乾在測量磨齒深度。

一個石磨由磨堂、磨眼、磨盤、磨臺等幾部分組成。如果這些東西做不好,磨豆子的時候就不下料,或者下料慢。圖為翟玉乾在安裝石磨中軸。

翟玉乾介紹,剛開始那會磨臺是用水泥做的,外觀搭配上不好看,後來他就用一整塊的石頭做成磨臺。在做磨臺的時候,經常在快完工的時候,石頭碎成兩半,一天工夫就白搭了。圖為翟玉乾在家門口製作石磨,老伴馬先華在一邊照看孫子。

“石磨300塊錢一個,基本上都是老客戶來買。有的是老闆送禮用,有的人還當‘藝術品’擺放在家裡。”翟玉乾介紹說,現在客戶都催著他快做,但是有時候老伴忙得時候,他還得看孫子,所以也快不了。圖為翟玉乾在製作石磨的間隙,照看孫子鵬傑。


翟玉乾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成家立業,大兒子在濟南工作,小兒子在南京打工。所以照顧孫子、孫女就成了老兩口的大事。閒下來的時候翟玉乾就打石磨,一年下來能製作100多個石磨。圖為翟玉乾的老伴馬先華在家裡收拾芋頭。

翟玉乾製作石磨的手藝,2014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如今,他不用出家門,“微型石磨”就賣斷了貨。圖為翟玉乾在家門口製作石磨。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