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孙嘉诚死了,为什么军机大臣都不去给他上香,他们在顾忌什么?

荆栋1991


孙嘉诚被年羹尧所杀,但是此时朝堂上的军机大臣都没有前去孙嘉诚府上进行祭奠,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并不清楚此时雍正对于年羹尧真实的态度。

雍正安排孙嘉诚跟随年羹尧前往西北,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在孙嘉诚在西北推行新政的期间,由于这一政策极大的触动了年羹尧的自身利益,随即遭到的年羹尧的极力反对与阻挠,并且加上孙嘉诚不畏权势、桀骜不驯的性格,被年羹尧处死。

年羹尧在杀死孙嘉诚后,也引得了雍正皇帝的愤怒,经过一系列的安排,雍正将年羹尧从权倾一时的抚远大将军的位置上革了下来,贬为了杭州将军。

而此时的北京,众多的御史大夫以及文官清流们,自发的为孙嘉诚搭设灵堂,进行祭祀,但是作为朝中权势最为高贵的上书房以及军机处的众位朝臣,却都没有前往为孙嘉诚进行上香祭奠,归根结底,此时的他们并不清楚用针的真实态度。

首先,年羹尧和雍正关系的太特殊了。

年羹尧在雍正没有登基之前,是雍正潜邸的奴才,与雍正有着几十年的交情,并且不仅如此,年羹尧的妹妹还嫁给了雍正,现在是后宫中品阶尊贵的皇贵妃。所以年羹尧既是雍正的奴才与旧臣,还是雍正的大舅哥,可谓是嫡系中的嫡系。

其次,年羹尧对于功劳来说,确实也太大了。

年羹尧在雍正登基期间,坐拥陕甘总督的职位,帮助雍正极大的限制并且控制了在西北带兵的十四阿哥胤禵,成为雍正的能够顺利登基的重要功臣。而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年羹尧又立下了不世之功,被雍正誉为了“恩人”,在如此功勋面前不得让人有有所忌惮。

再次,就是现在年羹尧依然是杭州将军这样官居一品的大员。

尽管不再担任抚远大将军,但是年羹尧所担任的杭州将军仍然是一品序列,属于地方一级的高级军职。

雍正与年羹尧如此的关系,对于年羹尧如此的安排与处罚,以及雍正在此前对于年羹尧的推崇与宠爱关照,都让此时的朝中重臣们摸不清楚雍正的真实想法,特别是雍正此时对于年羹尧的真实态度。而被年羹尧处死的孙嘉诚,仅仅是名三品的都察院御史,在朝堂之中非常的普遍,如此权力、地位、职级等方面的上的差距,也让许多人包括这些军机大臣们不敢为之冒险,毕竟他们也担心为此得罪了雍正,惹祸上身。更重要的是,祭奠孙嘉诚无异于是在打雍正的脸,也是这些朝中权臣们断不可为的。


不得不说的是,此时军机处的大臣们,不去前往孙嘉诚的府上进行吊唁,除了碍于雍正的情面,也都有着各自的原因。

首先是隆科多。

隆科多本与年羹尧关系并不好,甚至还非常的看不上年羹尧,但是在雍正的撮合下,年羹尧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因而现在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已经是一家人了,也就自然不能对此发表过多的意见。

其次是马齐。

马齐在“九子夺嫡”中,特别是在“百官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一直是支持八阿哥胤禩的,因而也算是雍正当年的政敌之一,如今被雍正摒弃前嫌,依然委以重用,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站队问题,与此同时,更在乎的雍正的感受以及不能将自己陷入其中。

再次就是胤祥和张廷玉。

胤祥和张廷玉不去前往祭奠孙嘉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雍正的支持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非常同情孙嘉诚,而他们在这个时候也必须在雍正没有做出任何表态的情况下保持中立的局面,如果真的前往,也必然会遭到百官的“围攻”,官员们也必然会通过他们向雍正传递弹劾年羹尧的想法和奏议。因而他们也不能做出过于武断的行为,以干扰雍正对于此事的决断。

所以,也正是因为处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这些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们,也才没有前往孙嘉诚的府上进行吊唁。


与之相对应的是,八阿哥胤禩前往跪拜祭祀孙嘉诚,给了雍正极大的刺激。

就在众位军机大臣还在持观望态度的时候,八阿哥胤禩却先行一步,自行前往孙嘉诚灵堂前进行祭祀,并且是跪拜孙嘉诚。

八阿哥这样做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既是在打脸雍正,同时更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以拉拢在场的这些御史清流们的人心。

于是,在得知八阿哥胤禩前往祭祀孙嘉诚的消息后,雍正也松口让军机处的其他大臣们前往吊唁,除了不希望八阿哥因此邀买人心外,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年羹尧在朝中的恶劣影响以及对于处置年羹尧的犹豫不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自己对于年羹尧的不满和惩治年羹尧的决心。而年羹尧也就是从此刻开始一步步的被雍正贬职,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雍亲王府


从电视剧的角度看,张廷玉等大臣顾忌的有两个人:

  1. 雍正

  2. 年羹尧

但究其原因顾忌的其实是“雍正接下来会如何对待年羹尧”,与原著将年羹尧连降18级不同的是,电视剧的改编为了突显雍正的“情义”,将年羹尧是一贬再贬,一直不忍杀之。

所以军机大臣们顾忌的其实就是“雍正”!他们不想站在雍正的对立面,跟皇帝作对。

试想一下,如果张廷玉、马齐、允祥等人,直接随同百官一同拜祭孙嘉诚,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你雍正用年羹尧是犯了大错,年羹尧必须要杀之而后快”。

这就是为什么八阿哥,会借此机会拜祭孙嘉诚,暗中笼络百官人心。请注意,八阿哥拜祭孙嘉诚上完香后,是行了“跪拜之礼”的,百官甚为惊讶,因为“亲王礼绝百僚,无论生死,没有向臣子下跪的礼节”。而对比八阿哥的行为,也可以理解张廷玉等人在忌讳什么了。

从电视剧的剧情来看,雍正和年羹尧的心思是什么样的:

  1. 雍正到最后也不想杀了年羹尧;

  2. 年羹尧到最后也不相信雍正会杀了自己;

但是张廷玉和马齐允祥不一样,他和孙嘉诚在剧情的情义非同一般,用“交心”二字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张廷玉在雍正问他“为什么不去拜祭孙嘉诚”时候的回答是“本打算要去,结果去的人太多,就决定不去了”。随后,雍正赐死年羹尧,张廷玉的话是最后一根稻草,也证明了张廷玉的立场。


史味人生


所以祭拜孙嘉诚,绝对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场比较严重的政治事件。

但军机处除了允禩之外,还有允(胤)祥、张廷玉和马齐,这三位却出乎意料地并没有去祭奠孙嘉诚。其实从感情上和道义上讲,这三人反而应该去祭奠孙嘉诚,而允禩却不应该。

原因很简单,因为孙嘉诚是清流,敢于谏言,为民请命,是个忠义之人。曾经在“铸造新钱”事件,不惧触怒龙颜,为民请命,戳穿允禩,道出铜钱中“铜铅比”的潜规则,从而进入了雍正的视野;在“恩科舞弊案”中,力劝张廷玉大义灭亲、发声弹劾张廷璐,而保住张廷玉“国器柱石”;同时也是满朝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年羹尧之人。

雍正将孙嘉诚送到西北年羹尧处,让孙嘉诚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这其实是动的全体官员的奶酪。而“火耗归公”原本也是雍正希望年羹尧推行的新政,结果年羹尧走得有点远了,头也比较昏聩了,不得已才让孙嘉诚去西北,此举其实是在变相敲打年羹尧。结果最坏的结果发生了,那就是年羹尧把孙嘉诚给杀了。

这个结果对于雍正来说,实在是糟得不能再糟了。

因为年羹尧是新朝功臣,他最终结果的影响要比他此刻的实际作用要大得多;而孙嘉诚推行的“火耗归公”对新朝的长远又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年羹尧大力推广“火耗归公”,那对雍正来说,就是功臣再创新功,那是双重利好;而此刻年羹尧不但反对“火耗归公”,还把推广“火耗归公”的人给杀了,对雍正来说变成了“两害”。

那么雍正面临的是要么承认自己用年羹尧用错了,要么承认自己“火耗归公”这个新政错了。“火耗归公”是国策,是不可以错的。因为一旦承认“火耗归公”是错的,那面临的局面就更为凶险,新政一止步,反扑的力量会瞬间将雍正淹没。孰轻孰重,雍正还是非常有定力的。那就是年羹尧用错了,那就必须杀之以咎其罪;但是杀年羹尧又是有大功之人,杀之又会被看作是“兔死狗烹”,功臣这样的下场,谁还会替你雍正卖命?

所以雍正此刻不论怎么做,都是无法避免损失,此刻他算是被牵着鼻子走。那么允禩联系朝臣祭奠孙嘉诚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他们其实跟孙嘉诚甚至可以说有仇,却无恩德和感情,如此做,其实是在变相地对雍正施压,让雍正作出杀掉年羹尧的决定。

然而真正和孙嘉诚有感情和恩德的允祥、张廷玉和马齐三人为何不去祭奠孙嘉诚呢?

张廷玉的一句话道出了实情,“本打算要去,结果去的人太多,就决定不去了!”这句话的含义绝对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打算去,是因为张廷玉和孙嘉诚的确有感情甚至得其恩,无论从同僚的角度还是从朋友的角度,都应该去祭奠一下;但是如今允禩的“八王集团”已经把孙嘉诚的死当成了一把锋利的剑来反过来攻击雍正的时候,就算被世人责怪,这趟水也不能掺和了。这点心思都没有的话,允祥、张廷玉和马齐也就没资格在军机处混了。所以为什么允祥、张廷玉和马齐最终下场都算是好的,而允禩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所以此刻的年羹尧正应了李卫对雍正说的,“邬先生说年羹尧这个奴才,迟早要闯出天大的祸来。”此刻允禩的八王集团攻击雍正的这把剑就是年羹尧递给胤禩的,关键戳向的还是自己。所以当各地督抚的折子也上了的时候,雍正终于扛不住了。因为那一刻整个官场,无论是改革派还是反对派,无论清官还是贪官,谁都容不下年羹尧了。


炒米视角


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让他们顾忌的只有皇帝老佛爷了

孙嘉诚之死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年羹尧,二是雍正新政“火耗归功”;而百官祭拜孙嘉诚的目的只有一个!如图所示:当晚百官联名上折弹劾年羹尧

正因为百官弹劾年羹尧,直接触犯了雍正大忌,所以军机大臣都很避讳这事,究其原因无非两点。

一、弹劾年羹尧,不利西北大局。

1,西北虽然暂时平定,可是罗布赞丹增和阿拉布坦还在,几十年积攒的隐患并未消除,目前也只有年羹尧能够镇住西北的局势。

2,年羹尧是雍正一手培养的人才,孙嘉诚又是雍正朝知名的忠臣,是雍正派去助推西北火耗归功新政的希望,手心手背都是肉。

二、弹劾年羹尧,不利于牵制八王党,反倒会让他们看自己的好戏

1,孙嘉诚之前弹劾过年羹尧,雍正为此龙颜大怒,怒斥道:“是谁指使他弹劾年羹尧的?这个时候弹劾年羹尧,就是居心叵测,朕要亲自审问他。”于是深夜派人去查背后的主使,且暗地里指名点姓要查八王爷。如图所示:

2,当孙嘉诚第一次被雍正罚去跪着求雨时,天公不作美,好雨知时节,久旱逢甘霖一下子把雍正爷给淋感冒了。当时军机大臣张廷玉,马齐都在场,正当二人为孙嘉诚叫好时,雍正一个白眼递了过来。二人顿时吓的呆若木鸡。如图所示:

3,这边厢,军机大臣挨了白眼,那边厢,八爷党兴致勃勃的等着看好戏:雍正本想利用打了胜仗,树立威望的年羹尧压制八爷党,可是西北一场仗打下来,大清国国库一毛钱不剩了,雍正为了掩饰这个窘迫的困境,可以堵住八王党的口,但是堵不了百官的口,天下人的口。百官为了这一仗是吃尽了年羹尧的胁迫,年羹尧为此也是杀了一大批各省官员。

正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再加上孙嘉诚之前弹劾年羹尧被雍正怒斥,所以,明知百官祭拜孙嘉诚的目的后,军机大臣们就更不敢触犯龙颜。即使心里恨的牙痒痒,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被雍正误会。


满天的星星在闪烁


电视剧中,雍正的军机处大臣有五个人,分别是老八、老十三、张廷玉、隆科多、马齐。这五个人虽说都是雍正身边的人,但他们内心里的想法其实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心怀鬼胎,各有打算。



第一类人是隆科多和马齐,这俩货是典型的公务员形象:不出头、不担事、不背锅,基本上是跟着舆论风向走。既然雍正都没有表态,十三爷和张廷玉也都没有去,自己又何必去趟这个浑水呢?再说了,他俩跟孙嘉诚又没有什么私交,堂堂的军机大臣没必要去给一个御史上香。

第二类人是老十三和张廷玉,他们两个顾忌比较多。首先他们要顾及雍正的面子,毕竟年羹尧在雍正心里,比孙嘉诚还是要高很多的。给孙嘉诚上香就是打年羹尧的脸,底下的人会有闲言碎语,说皇上任用奸臣,雍正面子上也无光。

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警觉性高。因为去给孙嘉诚上香的人基本上都是御史和清流,这些人也就是后来反对雍正新政的人,被雍正斥之为朋党。就拿张廷玉来说,他没有去上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跟这些人搞在一起。因为五个军机大臣里面只有张廷玉是汉人,而御史和清流又多是汉人。只要张廷玉表态了,御史们说话就会很硬气,毕竟有军机大臣撑腰嘛。而这正是张廷玉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三类人就是老八了,他去了!为什么老八会去呢?因为他要收买人心。

其实老八跟孙嘉诚是有仇的,雍正刚登基的时候让老八负责铸造新钱,孙嘉诚当众拆穿了老八的小伎俩,让他很没有面子。但是老八太虚伪了,尽管他也想收拾孙嘉诚,他也不想去跟这个丑八怪上香,还给他行跪拜大礼。但是这个时候收买人心是最重要的!这就跟耍杂技的人要挑人多的地方卖艺是一个道理,哪里人多他就往哪里钻,并且他给孙嘉诚的灵位这么一跪,立刻就能收买人心!




后来雍正听说老八去给孙嘉诚上香后,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既然廉亲王都这么礼敬忠臣,你们也犯不着有什么忌讳,都去给孙嘉诚上香吧。

雍正这句话就有意思了,这说明他对老八这种惺惺作态感到反感,但是老八已经代表军机处去慰问了,也就等于把高层和清流党之间的那层纱挑破了。如果另外四个军机大臣不去,势必会让军机处成为清流攻击的靶子,引发不必要的斗争。

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军机大臣是不怕年羹尧的,所以他们不去给孙嘉诚上香跟年羹尧没关系。主要还是雍正的态度,毕竟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孙嘉诚不是心腹。军机五大臣都是人精,孰轻孰重要掂量掂量。老八不在乎雍正对他的看法,所以他去了。其余四个不能不把雍正放在眼里,所以他们都还在观望,等待雍正的态度。



说到孙嘉诚,还可以再多说几句。他确实是一个人才!但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先说他的几个优点。

首先、他是科举第三名,探花郎出身。名次很高,有一定影响力。并且从他弹劾年羹尧就可以看出,他的条理清晰,分析全面,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电视剧中一共有两个探花郎,一个是孙嘉诚,另一个是刘墨林,都是人才。

其次、实干,不迂腐。孙嘉诚跟谢世济和陆生楠这些普通的清流党不同,他更注重实干。从他在朝堂上公然跟老八争辩新钱铸造就可以看出,他更关心国家的利益,不是一个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第三、做事得体,以理服人。孙嘉诚强就强在事事都占着一个理字,每次都能用道理击倒对手。张廷璐舞弊案时,他既坚持了原则,又充分尊重了张廷玉。他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任凭威望再高,如果有把柄让人抓住,他一定会弹劾。

第四、身心健康、性格顽强坚韧。电视剧里支持雍正改革的人,基本上都是病秧子。唯独孙嘉诚体力好,在大太阳下面晒了几个时辰都没晕倒。这身板杠杠的啊!如果他不死,能帮雍正分担很多工作。

因此,可以说如果孙嘉诚不死,他在后来的改革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孙嘉诚他还支持雍正的改革。他这种人在清流中是非常少见的。而像谢济世和陆生楠这种清流,都是扯犊子的活。平时特别能装,真到了要动他们利益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就比如清流弹劾田文镜时,明面上是弹劾田文镜的作派,实际上是抨击雍正的新政。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以孙嘉诚的性格,他是不会干的。



说了孙嘉诚的优点,再说说他的缺点。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毛病——结党!

举个例子,他让张廷玉大义灭亲那一次。他自己弹劾就算了,非要号召大家伙一起上折子逼张廷玉大义灭亲。事情虽然没毛病,可这就是在结党了。后来被雍正痛斥为朋党头领的谢济世和陆生楠,那当年都是孙嘉诚的小弟,在后面跟着吆喝的角色。

孙嘉诚活着的时候,这帮人起码还有一点是非观念。等孙嘉诚死后,他当年带的这些小喽啰完全就像是一群蝗虫,逮到谁就往死里咬。刘墨林当年还跟他们一起混,后来改投宝亲王门下了,就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立马被群体而攻之,里外不是人。

如果孙嘉诚在地下面要是知道自己当年带出来的清流党是这种货色,估计都会气活过来。什么玩意嘛!


Mer86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孙嘉诚是被年羹尧擅自杀死的,而祭拜孙嘉诚代表着一种政治立场。军机处大臣不去是顾忌雍正的面子,毕竟雍正自年羹尧担任大将军以后是支持的不遗余力。

当然军机处的廉亲王老八胤禩是个例外,因为他与雍正是政敌。所以他去上香,甚至行了跪拜之礼,是既收买了人心,也为倒年羹尧集团扩大了声势,搅浑了局势,使支持年羹尧的雍正压力更大。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其中的复杂局势还真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完的,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细细道来。

一、孙嘉诚之死

孙嘉诚是大清有名的直臣和清臣,是清流的领袖之一。

他因新君登基以后的铸钱案而被雍正赏识。

当时老八和户部阿灵阿铸的铜钱成色不错,但却便宜了那些贪官污吏。百官没人敢说,还是孙嘉诚挺身而出的。

虽然这件事上孙嘉诚被雍正呵斥,但其实已被雍正赏识。

之后年羹尧西北大捷回京以后,面对百官跪迎是视若无睹,更是对雍正毫无人臣之礼。

百官面对年羹尧飞扬跋扈是敢怒不敢言,又是孙嘉诚挺身而出要参年羹尧。

最后雍正为了保护年羹尧,避免开了参年羹尧的头。(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打压了孙嘉诚一番,让孙嘉诚跪着等雨,结果真的来了雨了。

而经过此事群臣发现雍正力保年羹尧的决心,更加小心翼翼,而年羹尧也是更加的肆无忌惮。

最后也有可能雍正是故意捧杀年羹尧,身为九五之尊亲自劝解年羹尧与孙嘉诚二人,语气也是客气的很。并且把孙嘉诚派往年羹尧控制的西北,本意是监视和敲打年羹尧。

没想到到了西北之后,年羹尧真把自己当土皇帝了,竟然把孙嘉诚杀了。


二、祭拜孙嘉诚背后的政治意义

年羹尧当时有多嚣张呢,任命天下官员是皇帝说了算的,而年羹尧的年选也可以任命很多地方的官员。他在西北的衣食住行都是向皇帝看准。

年羹尧这样嚣张,背后还有雍正支持。

再加上之前孙嘉诚参年羹尧时就被罚跪求雨。

所以虽然是年羹尧擅自杀了孙嘉诚,但雍正的态度一时之间不太明确,而且年羹尧被降职为杭州将军依旧是一品大员。因此除了清流就没有上的了台面的官员来上香,像王公大臣、军机处大臣、六部九卿的堂官都没有人来。

满朝上下都在看雍正的态度。

这时候老八胤禩出手了,老八拥有八爷党为后盾,势力之大就是雍正登基以后也是不得不忌惮三分。加上老八的确是能力出众,所以雍正怀着拉拢的心思一直重用着他,老八当时就属于军机处大员。

老八跟这些人不一样,他身为雍正九子夺嫡时的政敌,在雍正登基以后也是隐隐约约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而且老八那么聪明,应该是猜到了雍正这次要放弃了年羹尧。所以就跑去为孙嘉诚上香,身为亲王还行了跪拜之礼,这可是超规格的待遇。这样一来,老八拉拢了人心,还使反年羹尧的清流声势壮大,这样一来年羹尧的压力大了,就意味着雍正的压力大了。

老八这样算是一举两得。

同时果然不出老八所料,雍正知道老八祭拜孙嘉诚以后,并没有生气,反而还认可。说既然廉亲王都知道礼敬忠臣,你们也不要有什么忌讳的,都去给孙嘉诚上香吧。让军机处其他几位大臣前去祭拜孙嘉诚。

这样一来雍正释放的信号很明显了,孙嘉诚死的太可惜了。我要放弃年羹尧了,大家看着办吧。

当然雍正顺便把老八不着痕迹给他施的压去除了。因为他本来就想要对目中无人的奴才年羹尧下手了。

果然当晚军机处大臣去祭拜时,这些清流就迫不及待的将在京一百多名官员联合参年羹尧的折子请老十三和其他军机处大臣转呈给皇上。

最后雍正果然是彻底放弃年羹尧,将其赐死。

第109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35

孙嘉诚被年羹尧给杀了,这个消息如同一声炸雷,在朝廷上下炸开了锅。孙嘉诚的死更像一尊大炮被点着了引信,它给年羹尧的快速死亡敲响了敲响了丧钟。

孙嘉诚的灵柩运回了北京,他的灵棚也在他的家里搭建起来了,可是来吊唁他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原来都察院监察御史的旧日同僚们三三两两的来这上了几炷香,朝廷二品大员就这样没皇上的旨意,更没犯了朝廷的章法,怎么就被年羹尧给杀了呢?


(雍正派孙嘉诚到年羹尧处)

年羹尧激起民愤

孙嘉诚与年羹尧本就是死对头,可二位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这还得从年羹尧年大将军在大西北打了大胜仗说起。

年羹尧在大西北这一仗打得实在出彩,雍正帝朝年羹尧回京述职,和年羹尧回京却耀武扬威,雍正帝说他是朕的恩人,他就以恩人自居,回京述职入城那日更是暴露出骄横跋扈的面孔。

迎接年羹尧之隆重,不但雍正帝率皇子阿哥,王爷及文武百官亲自出城门迎接,包括八阿哥胤祀集百官都要向他跪拜。

年羹尧在大西北虽然打了胜仗,可他鞭打将士如草芥,花朝廷的银子挥霍无度,朝廷库银本就吃紧,这已经引起朝廷官员的不满,可这次年羹尧回京,完全暴露了他目无君父,狂妄自大,根本不把朝廷上下百名官员放在眼里。隆科多直接骂他什么东西。
(隆科多骂年羹尧)

孙嘉诚与年羹尧结怨

孙嘉诚向年羹尧发起了弹劾,弹劾的理由就是“目无君父,毫无人臣之礼”,朝廷官员对孙嘉诚的弹劾个个拍手称快,可是雍正帝为难了,此刻正为年羹尧庆功之时,而孙嘉诚的弹劾无疑是在让八爷党看雍正皇帝的笑话。

孙嘉诚的弹劾没错,他不但替百官说了话,也让雍正皇帝在年羹尧身上敲响了警钟。可是就此,年羹尧与孙嘉诚结下了梁子,要不是一场大雨救了孙家成一条小命,孙嘉诚早就死了。

雍正帝早就发现了孙家成是一位朝廷的柱石,当雍正帝发现年羹尧桀骜不驯且又很难驾驭的时候,在年羹尧离京回大西北的时,把孙嘉诚派到了年羹尧的身边,做甘肃巡抚,雍正帝说得好,朕派孙嘉诚到你身边代你管理军中钱粮,顺便在大西北一带推行火耗归公,岂不两全其美。

这是雍正帝的一个策略,孙嘉诚是朕的信任大臣,派他在你身边,让你看到他就像看到朕一样,你年羹尧虽然主政西北,但要收敛其蜂王不至惹众怒。
(八阿哥胤祀吊念孙嘉诚)

为何没人敢给孙嘉诚上香

年羹尧竟然把孙嘉诚给杀了!得知这个消息不但雍正帝震惊,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更加震惊,没听说朝廷派去做甘肃巡抚的孙家成犯有什么过错,孙嘉诚是朝廷二品大员,不请雍正帝的旨意,他年羹尧有什么权利擅自杀朝廷大员?这已经激怒了雍正帝。

孙嘉诚的悼念灵棚就搭建在孙嘉诚破烂不堪家里,孙嘉诚一生清正廉明,可无端被年羹尧给杀了,又没人赶来悼念上香,只有两袖清风的那伙子都察院监察御史们三三两两的来给看孙嘉诚,因为他们毕竟是孙嘉诚昔日的同僚,现在看来更是凄凉。

孙嘉诚是一位正直大臣,朝臣都想来参加悼念,可他们为什么不敢来?因为他们害怕年羹尧。
(张廷玉说出了原委)

悼念孙嘉诚为何害怕?

年羹尧主政大西北,手中握有常人不能有的人事,行政,军事等最高权力,所以朝廷都称之为“年选”,朝廷官员岂能不怕?如果这些官员都去悼念孙嘉诚,那就是年羹尧错了,和年羹尧年大将军过不去,反之,不去悼念孙嘉诚,就是年大将军杀对了。

那么在雍正帝的眼里,年羹尧与孙嘉诚到底谁对了?所以雍正帝问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你怎么没去悼念孙嘉诚?张廷玉的一句话向雍正皇帝道出了实情:

“本打算要去,结果去的人太多,就决定不去了!

雍正帝明白了,是没人敢去!
(屈死鬼的孙嘉诚)


为何八阿哥去吊念孙家成

最让朝廷官员们惊奇的是,廉亲王八阿哥胤祀,他竟然来吊念孙嘉诚了,这又在暗示着什么?

这是廉亲王八阿哥胤祀代表着八爷党在向雍正皇帝叫板,把雍正帝推向了两难境地。年羹尧是你树立的榜样,而孙嘉诚又是你雍正皇帝派往大西北推行新政的火耗归公执行人,都是你的左膀右臂,究竟年羹尧与孙嘉诚谁对,你杀谁?孙嘉诚已经被年羹尧杀了,那年羹尧你如何处理?

以廉亲王八阿哥胤祀为首的八爷党目的雍正帝一清二楚,所以雍正帝不但张廷玉去悼念孙家成,而且自己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去悼念,这对朝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深得人心,不是年羹尧错了,而是年羹尧倒大霉了。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派往年羹尧处实行火耗归公新政的孙嘉诚死后,军机处的几位大臣中除了老八胤禩以外,其余人都不敢去祭奠,这是为何呢?

一、

孙嘉诚之死:

孙嘉诚是被年羹尧斩了,这个消息传到雍正帝耳朵的时候,他正在李卫那里。

而李卫又刚刚处理了黄伦,这个黄伦就是年羹尧的人,雍正帝认为李卫仅仅把他的职革了还不行,还得充军,并且就发配到年羹尧那里,一方面是对黄伦的处罚,另一方面也好好点点年羹尧。

可惜,还没来得及点点年羹尧,孙嘉诚被杀的消息就从京城六百里加急送到了雍正帝手中。

雍正帝惊讶之余当机立断,执行了他当初派孙嘉诚去西北后的第二条方案,撤掉年羹尧的大将军职务。

但是,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无可救药了,被降为杭州将军后,还是吃饭讲排场,睡觉翻牌子,一点悔过的意思都没有。

再看京城方面,都察院和御史台的一百多名官员给孙嘉诚设祭祭奠,并且义愤填膺的要联名弹劾年羹尧,带头的一个官员大声喊着:

“到目前为止,王公贝勒是一个人也没来,军机大臣一个人没来,六部九卿堂官一个人也没来,看起来啊,一个被降了职的年羹尧,仍然是炎威赫赫啊!”

另一方面,雍正帝也在宫中一个人对着火锅发呆,这个火锅就是当初他请年羹尧吃饭,并且让孙嘉诚跟年羹尧和解的见证。只是此时的火锅前只剩下雍正帝一个人不断的回响当初的对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二、

带头祭奠的老八胤禩:

那个官员喊完话之后,大家义愤填膺地替孙嘉诚的死抱不平,突然有人大喊:

“廉亲王驾到!”

众位大臣是惊讶万分的,更让他们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廉亲王胤禩竟然行了跪拜大礼,这个规格绝无仅有,让众臣皆跪倒在地。

整个祭奠过程廉亲王胤禩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通过他的眼神也透露出一丝心机……

其实孙嘉诚跟老八胤禩不对付的,当初孙嘉诚被雍正帝委以重任,就是因为他指出了铸币的弊端,这无疑是戳穿了老八胤禩的铸币敛财套路。

当时雍正帝碍于情面当面训斥了孙嘉诚,孙嘉诚出来后要寻死,幸亏李绂前来相劝,俩人正谈着呢,老八胤禩一伙过来了,李绂赶紧行礼,而孙嘉诚头昂的高高的,一副看不起老八胤禩的样子。

后面更是因为老八胤禩说了李绂为恩科副主考的信息,让孙嘉诚以为李绂跟老八胤禩是一伙的,“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了。

老八胤禩身边一个官员见状嘲笑孙嘉诚长得跟猪八戒似的,结果老八胤禩随手就是一个大耳刮子:

“你混账,士可杀不可辱!”

随后李绂就笑呵呵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三、

老八胤禩为什么要带头祭奠?

其实,军机处最不该去祭奠的就是老八胤禩,最该去祭奠的应该是张廷玉,毕竟孙嘉诚曾经巧妙的劝张廷玉弹劾自己的亲弟弟,也算对张廷玉有救命之恩。

老八胤禩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有目的的,而且是政治目的。

这个问题要从雍正帝即位开始说起,当时的朝廷其实是分三派的:

一派是以雍正帝为首,田文镜、年羹尧、李卫、张廷玉等,均为挺皇派;一派是以老八胤禩为首,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还有后来的隆科多,以及众多大臣,他们其实是倒皇派;一派是以老三胤祉为首,李绂、孙嘉诚、谢济世和陆生楠等,他们是中间派。

这三派,其实一开始是互相瞧不上,互相牵制的。比如清流一派一开始是反对老八胤禩一伙的,生怕跟他们有什么牵连,这也解释了当初孙嘉诚为什么看到李绂跟老八胤禩相谈甚欢,而拂袖而去了。倒皇派则是想尽一切办法,败坏雍正帝的名声,破坏他的计谋,并且私下里拒绝新政的执行。挺皇派就不用多说了,以雍正帝的命令为准绳,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小心翼翼的维持另外两派的平衡。

当然,如果年羹尧能从始自终的话,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情出现了。

也就是说,这三派其实是互相制衡的,但是随着清流一派的日益强大,已经引起了雍正帝的忌惮,而老八胤禩又号称“贤王”,他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拉拢的机会。

而且老八胤禩不仅仅拉拢清流一派,连保皇派他都想拉下船,比如举荐张廷璐为主考,比如老九胤禟去西北拿银票收买侍卫和年羹尧等。

而且,老八胤禩这祭奠一步,实现了自己的预期,也成功的利用清流一派,合伙对付保皇派。

四、

雍正帝的为难处:

当初雍正帝把孙嘉诚派往西北,就是因为年羹尧拒绝执行新政导致的,属于中策。上策是年羹尧能主动执行新政,下策就是年羹尧杀掉孙嘉诚,雍正帝再拿掉年羹尧,既打击了清流一党,又除掉了年羹尧的尾大不掉,但这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而众臣祭奠孙嘉诚,其实就是变相让雍正帝表态:

你到底是承认自己用错了年羹尧,还是承认自己推行错了“火耗归公”?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选择用错了年羹尧,那么就得拿下年羹尧,但是副作用就是落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骂名,以后没人敢再替雍正帝卖命。如果选择推行错了“火耗归公”,那么就等于李卫和田文镜的新政推行彻底没戏,自己的国策就出现了大问题。

而老八胤禩带头祭奠,一方面笼络清流一派,另一方面打击保皇派,彼消此长,实现自己力量的逆转。

所以,此时的雍正帝相当的无助,作为军机处的其余大臣,自然选择站在雍正帝这边,所以选择的是不去祭奠,用张廷玉的话讲就是:

“本打算要去,结果去的人太多,臣就决定不去了!”

于情于理,张廷玉都该去祭奠,但是他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军机处大臣,自然也明白雍正帝的心思,这时候不站到雍正帝身边,什么时候站?这时候必须要挺雍正帝,让雍正帝来决定事情如何进展。

雍正帝知道老八胤禩已经去祭奠了,也知道年羹尧已经无可挽回了,此时他必须得表态了,不然的话清流一派就真的都被老八胤禩拉拢过去了,于是他也命令军机处其余大臣们,快去祭奠孙嘉诚吧!

但是,雍正帝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老八胤禩的憎恨,这个种子一旦种下,总会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而不久的将来,老八胤禩就联合清流一派给雍正帝出了一道难题,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或许年羹尧真的跟雍正帝有感情,他也不停的助攻,为雍正帝尽最后的一份力,一再的表明自己就是烂泥,就是不懂感恩,就是作死,最终替雍正帝做了决定,那就是年羹尧这个人是用错了,他辜负了雍正帝的一片恩情,而不是雍正帝卸磨杀驴!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其实并没有顾虑什么,仅仅是因为他们跟孙嘉诚没有交情而已!清朝的官员很现实的,什么正义清廉啥的全是装的。孙嘉诚不过是他们用来攻讦年羹尧的一个政治砝码与借口,而最终指向是雍正的火耗归公新政,这个新政与百官利益息息相关!并不是真心说要对孙嘉诚有什么缅怀与表示!

孙嘉诚在朝中自成一派,从不结党营私。且又是顾命的督察院御史!这与百官本来就是冲突的,毕竟动不动就弹劾。跟百官多少都有结仇的!且这次孙嘉诚是去处理火耗归公的公务的,死在年羹尧手里百官多少都是拍手称快的,因为这年羹尧跟孙嘉诚都是雍正的人,两个人互掐,刚好给了百官让火耗归公这个新政不了了之的机会。

百官不去给他上香是还没拿捏好雍正对火耗归公这个新政的态度!年羹尧事小,火耗归公事大!万一惹着雍正大怒,直接抄斩也是有的!毕竟雍正不是没干过!比如,抄江南曹家!还有江南的文字狱事件。


优己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其实所有的军机大臣都是去给孙嘉诚上过香的,廉亲王允祀作为总理王大臣更是对孙嘉诚行了跪拜礼,只不过时间晚了一些。“军机大臣一个也不来”这句话是祭拜孙嘉诚的一位清流说。

要说这清流也确实有可恨之处,结党可怕,孙嘉诚死后,这帮官员无所事事,都聚在孙嘉诚的灵堂,想着怎么上奏年羹尧。想到了后来的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时候。清流在李绂的带领下公然反对,甚至河南考生罢考,阻碍新政推行。雍正不得不动刀带血。清流孤立刘墨林,导致刘墨林连升官都不敢接。扯得有点远,现在我们在拐回来说孙嘉诚这件事。



孙嘉诚是《雍正王朝》中少有的清廉正直,一心一意为朝廷,为百姓办事,除了脾气冲,没有污点的官员。记得张廷玉第一次去他家时,作为一个六品京官,每顿饭居然只是白米萝卜丝儿,连茶叶都没有。最后雍正再派他到西北推行新政的时候,被当时的大将军年羹尧杀害。事情传出时,雍正微服私访在李卫处,看看他摊丁入亩实施的如何。

军机处大臣都没有去的原因,是因为要顾及雍正的面子。因为年羹尧是雍正亲自任命的抚远大将军王,他杀的人自然要由皇上决断之后才能做决定。如果贸然前去,作为皇上的贴身近臣,就是打了雍正皇帝的脸,岂不是引火上身。廉亲王八爷前去,作为总理王大臣,一方面他是为了收买人心,另一方面他就是要给雍正脸面上过不去。他去,雍正也不能拿到什么把柄,把他怎么样,反而要表扬一下他的“正直”行为。

雍正就评价过八爷此人水深难测。

他作为总理王大臣,皇亲国戚,完全没有必要给孙嘉诚下跪,只要烧炷香就可以了。所以雍正粉刺八爷

既然廉亲王这么礼敬忠臣,你们也犯不着有什么忌讳了。你们都去给孙嘉诚上柱香。

所以后来十三爷,张廷玉,马齐,隆科多四个人一起去给孙嘉诚上了香,并帮助百官递交了弹劾年羹尧的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