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颜焕原


阿巴亥(1590年-1626年10月1日),乌拉那拉氏,其父满泰为乌拉部贝勒,其母称为乌拉外姑。十二岁时,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二人年纪相差三十岁。阿巴亥有三个孩子:阿济格、多尔衮和都铎。因貌美惊人、聪明伶俐而深得努尔哈赤喜爱,阿巴亥被封为大妃(即皇后)。

(阿巴亥画像)

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逝世,阿巴亥奉“遗命”为努尔哈赤殉葬。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对诸贝勒称自己担心大福晋日后将乱国,所以“俟吾终,必令殉之”;但是后面记载努尔哈赤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一个将死之人如何会表现出自相矛盾?

(多尔衮画像)

究其原因,“殉葬遗命”并不是出自努尔哈赤,而是皇太极等人为了夺权而出的“矫诏”。阿巴亥的二儿子多尔衮深受努尔哈赤喜爱,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阿巴亥的才能不弱于皇太极等一干贝勒,所以她活着的话,一定会帮助多尔衮夺得大位。为了能稳稳抓住权力,皇太极等人才用从恶毒之计杀死了阿巴亥。而年仅十四岁的多尔衮也丧失了夺权的重要支持。


老照片


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殉葬的原因,说法有两种,

1。认为是努尔哈赤的意思,是他生前留下了遗命。 阿巴亥的比努尔哈赤小31岁,在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真正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只有12岁。当时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已风华正茂了,已是19的年龄,比天真的阿巴亥年长7岁。阿巴亥被封为大妃之后,先后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由于阿巴亥受宠,努尔哈赤即将自己的得力部队两黄旗,交给了多尔衮三兄弟管理。


努尔哈赤很早的时候,曾许诺将皇位传给代善。在努尔哈赤晚年的时候,阿巴亥为了讨好、巴结代善,同代善关系超过了一般小妈与儿子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有了通奸行为。此败露后,代善被取消了储君的职位,阿巴亥也被努尔哈赤疏远。得由于对她三个儿子的喜爱,努尔哈赤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剥夺多尔衮三兄弟掌握八旗最强大的两旗的权力。于是,努尔哈赤去世前对着贝勒们说:“等到我死之后,一定要让阿巴亥殉葬。”。 因为阿巴亥曾经背叛过自己,努尔哈赤心中充满了怨恨,杀母留子。所以,在临死前逼迫她殉葬。这有符合情理的一面。

2.另一种说法比较流行,是说皇太极伪造努尔哈赤的遗命,逼迫阿巴亥殉葬的,目的是为自己继位扫除障碍。 能征惯战的皇太极自己掌握的部队只有一个正白旗,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同多尔衮兄弟相抗衡。皇太极能够坐上皇位,靠的是自己拉拢人心的手段和纵横捭阖的政治谋略。在当皇帝前,他自己并没有强悍的军事实力。

当时,实力最强的就是多尔衮兄弟和代善。 而代善和阿巴亥关系众人都心知肚明,多尔衮又是阿巴亥的儿子,这样的格局对皇太极十分不利。不言而喻,阿巴亥殉葬的最大的受益人将是文武双全的皇太极。而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才只有21岁,阿巴亥殉葬后,她的儿子根本无法同皇太极争夺皇位。 于是,皇太极伪造了遗命,这种可能性很大。我倾向于这种说法。


在当时的背景下,满清贵族大部分人都已经支持皇太极上位了,如果阿巴亥不肯接受殡葬遗命,想要起兵反抗的话,肯定会为多尔衮兄弟带来不良后果,甚至灭顶之灾。 所以阿巴亥牺牲了自己,在明知是假遗命的情况下,殉葬而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阿巴亥殉葬是被皇太极逼迫,还是因为努尔哈赤的遗命?阿巴亥的三个亲儿子为啥没有站出来保护她呢?

这要从阿巴亥的生平说起,传说阿巴亥小时候不仅貌美,而且善“机变”,阿巴亥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十三岁被被封为大福晋,这对一个没有子女和资历的少女来说,就不仅仅是努尔哈赤的宠爱了,也说明她非常的善“机变”,懂得讨好努尔哈赤,使其相信她能做好大福晋,其后生了三子,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但努尔哈赤比阿巴亥大31岁,后金有收婚习俗,“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 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他的后母收做妻子。努尔哈赤因喜爱阿巴亥,就为她考虑,跟她说:“我死后,你可以嫁给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二子,大贝勒,阿巴亥听者有心,也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年幼的三子,就私下里跟代善多交往。

代善是努尔哈赤指定的汗位继承人,皇太极为了汗位,就指使努尔哈赤的庶妃德因泽告发: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来往密切,大福晋装扮艳丽,穿金戴珠,半夜出宫去大贝勒府幽会。努尔哈赤大怒,但这件事牵扯到大福晋和大贝勒,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和汗位继承人,思考再三之后,努尔哈赤决定压下此事,就对众人解释说:“我说过,死后要将大福晋及其三子托大贝勒照顾,所以大福晋交往于大贝勒”。

努尔哈赤亲自出马平息了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会有任何异议或者怀疑了,但是后面事情的发展就不是努尔哈赤所能料想到的了,这个计策非常恶毒,就是不能辩解,越说越让努尔哈赤愤怒,其他人看到了,就在一旁煽风点火,努尔哈赤虽然同意让阿巴亥嫁给代善,但那是他死了以后,还没死呢,阿巴亥就跟大贝勒代善私下幽会,深情款款,这就太过分了,于是一怒之下,就派人去阿济格喝阿巴亥的娘家搜出金银珠宝,然后以此为由,将大福晋休弃。

此后,努尔哈赤提升了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的地位,但两人根本替代不了阿巴亥担不起大福晋的责任,于是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之后,不得不召回休弃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重新立为大福晋。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依旧信任阿巴亥,需要她为自己的事业助阵。

此次复出,阿巴亥一改从前,带领后宫众菲接触政务,走向前台,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随大汗为垦地开边出行等,这时的她也就更遭到皇太极等贝勒的忌惮,但努尔哈赤还没死,大福晋的地位不可动摇。

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就乘船从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阿巴亥乘船相迎,然后一起到瑷鸡堡时,帝崩。阿巴亥没有了靠山,孤苦无助,痛哭不已。趁努尔哈赤尸骨未寒,皇太极就抓住时机,联合众贝勒,冲进后宫,传达遗旨,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

其一是努尔哈赤的遗命,史书记载:“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阿巴亥是国母,权力很大,参与朝政,且很不安分,但最终被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恐后来人无法制约她,让她以大福晋的地位作乱,所以努尔哈赤留下遗嘱给众贝勒:我死后,一定要让她殉葬。这其中包括她的三个儿子也接受了这样的遗命。

其二,政治需要,对于正在争夺汗位的皇太极来说,处死阿巴亥不但可以打击代善,让他失去争夺汗位的一大助力,而且可以对付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倘若阿巴亥和其三子联合,那么对即位的新君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威胁。权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借此良机先行除掉阿巴亥。

其三,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实力都不太强,再加上皇太极以父汗的遗命做为要挟,他们不敢不从。

所以,说皇太极让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倒不如说,在这件事上,皇太极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其三子没有救母,也是遵从父命以及当时的实力有限,假设努尔哈赤再晚死十年,多尔衮就有能力跟皇太极抗衡,阿巴亥可能就不用陪葬了。大家以为呢?


朱君看史


努尔哈赤去世,四大贝勒逼阿巴亥殉葬。

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死后,后金大汗之位虚悬。

但就在汗位争夺的最关键时刻,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却以努尔哈赤临终留有遗命的为由,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在万般无奈之下之下,阿巴亥自尽殉葬,也有说法是,阿巴亥并非自尽而亡,而是被弓弦直接勒死了,而勒死阿巴亥的人有的说是皇太极,有的说是莽古尔泰。


作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最大的政治靠山,大妃阿巴亥必须要死。

乌拉那拉·阿巴亥,乌拉部满泰贝勒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仅12岁的阿巴亥嫁给了比她大31岁的努尔哈赤,两年后被努尔哈赤封为大福晋,而她也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为努尔哈赤生下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生下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又生下了十五子多铎。从嫁给努尔哈赤到努尔哈赤去世,前后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受到了努尔哈赤特殊的宠爱。

正是因为努尔哈赤对于大妃阿巴亥的喜爱,对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努尔哈赤也予以了特殊的照顾,甚至计划着由多尔衮继承自己的大汗位置。为此在努尔哈赤的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中授予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同时努尔哈赤还明确的指示阿济格统领镶黄旗,多铎统领正黄旗,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后赐一旗给多尔衮,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尔衮继任镶白旗旗主,这样一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阿济格22岁,多尔衮和多铎都只是只有十几岁,阿巴亥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保障和依靠,如果失去了阿巴亥,别说让多尔衮去与四大贝勒争夺大汗之位,三兄弟就连自保很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将多尔衮等人排除在汗位争夺之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除掉阿巴亥,让多尔衮兄弟失去靠山,而当时四大贝勒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成为了必然。


阿巴亥的死很大程度上也同她自己的失误有关,而也正是因为此,不仅自己失去了生命,也让多尔衮失去了汗位。

努尔哈赤去世后,汗位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在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之间展开的。

四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因为当年与阿巴亥的谣言,为努尔哈赤所厌恶,又因治家无方,失去了继位资格;二贝勒阿敏,本身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天生就不具备资格;三贝勒莽古尔泰,赳赳武夫,曾为了讨好努尔哈赤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不仅是努尔哈赤,就连满洲贵族所有人都极力反对莽古尔泰;所以在四大贝勒中,剩下的只有皇太极,一方面皇太极战功卓著,声望很高,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皇太极的心计是四大贝勒最重的。

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为争夺汗位积极筹划准备的时候,阿巴亥只顾着悲痛伤心,没有做任何的部署,这也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自己身死殉葬,自己的儿子多尔衮也从此失去了汗位,葬送了前程。

首先,让原本奉努尔哈赤命支持自己的代善,转而支持了皇太极。

努尔哈赤生前曾表示,自己死后将阿巴亥与多尔衮兄弟托付给了代善,代善也是欣然接受的,这就确定了如果是多尔衮继位,代善摄政王的辅政地位。

但是,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与萨哈廉极力反对代善支持阿巴亥的儿子登基,毕竟当年与阿巴亥的事件让代善家族失去汗位争夺资格本就令二人不满,加上二人战功卓著,自然不会服气从未有尺寸之功的多尔衮等人,所以强烈反对,并且表达了坚决支持皇太极继位的态度。

而此时的阿巴亥并没有向代善进行许诺和拉拢,而代善也在家人的劝阻和建议下,放弃了支持多尔衮,转而支持皇太极。

其次,没有拉拢阿敏和莽古尔泰。

努尔哈赤死后的汗位争夺,有两个人是自始至终没有资格的,这两个人就是阿敏和莽古尔泰,而他们两个则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时更多的也是在观望,毕竟两个人手中握着的是正蓝旗和镶蓝旗两大势力,是可以完全左右局势发展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利益与地位,谁能给予他们的更多,他们就支持谁。

而此时的阿巴亥,并没有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进行拉拢,也没有向二人进行求助,更没有进行政治利益的许诺与交换,也使得阿敏和莽古尔泰也站在了皇太极一边。

再次,就是缺乏对于皇太极行动的掌握。

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阿巴亥也没有及时的关注皇太极的动向,没有了解到皇太极以及其他三位贝勒的情况,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因而就在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当四大贝勒站在她面前的时候,等待着阿巴亥的也只有被逼殉葬的事实了。

而伴随着阿巴亥的殉葬,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多尔衮根本无力同四大贝勒相抗衡,即便真的是努尔哈赤留有遗命将汗位传给多尔衮,也是无济于事了。只是皇太极并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让他们继续统领两黄旗,之后黄白对调,改为统领两白旗。

经过满洲贵族议会的推举,皇太极最终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聪,起初朝政继续由四大贝勒共同治理,“南面同坐、共受朝拜”,在相继除掉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后,皇太极“南面独坐”,开始独掌大权,并于1636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雍亲王府


阿巴亥是一位年轻貌美、温柔体贴的女人,然而她的命运却很悲惨。阿巴亥的婚姻身不由已,连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年仅37岁的她,为什么要跟随努尔哈赤而去?

事件的背景

阿巴亥,生于1590年,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7岁失去了父亲,由叔父布占泰收养。1601年,叔叔布占泰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定,将年仅12岁的阿巴亥许配给43岁的努尔哈赤。

阿巴亥凭借倾国倾城的容貌和聪颖,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在13岁的时候就从后宫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大福晋。短短几年,阿巴亥就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

然而,天公不作美。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回盛京的途中病逝。随后,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就说努尔哈赤留下遗诏,要阿巴亥殉葬。按照清朝的殉葬制度,嫡妻以及有子女的小老婆不必殉葬。那么,为什么努尔哈赤留下遗诏要阿巴亥殉葬呢?

阿巴亥和代善相好,让努尔哈赤头顶一片绿草原

按照满清游牧民族的习俗,父亲死后,由儿子继承家产和庶母。努尔哈赤准备把阿巴亥赐给自己的二儿子代善,阿巴亥也知道只有抓住代善这根救命稻草才能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于是,阿巴亥和代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暗通款曲。

却不料这件事被皇太极知道了,直接小报告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听,火冒三丈,直接废除了代善的继承权。阿巴亥在此事件中也被抛弃,与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小黑屋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努尔哈赤就接回阿巴亥母子,并且恢复其名分。

因此,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尔哈赤遗诏,很有可能是皇太极联合其他贝勒矫诏。原因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书,无论是《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

“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订告诫,临崩不复言及。”

意思是说努尔哈赤临终前并没有留下遗言,这腾空出现的遗诏让人难以置信。

第二,满清对于妃子殉死是有规定的:殉夫的都是级别比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当时有多尔衮和多铎两个幼子需要照顾。这两点都不符合殉死的条件。

第三,努尔哈赤生前宠爱阿巴亥,对于她跟代善好上都能宽大处理。而临终前,努尔哈赤完全没理由让毫无过失还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虑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那么,皇太极等四大贝勒为什么要矫诏,要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很疼爱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特别是“聪颖异常”的多尔衮,还将八旗中的三旗交给他们掌管。一旦他们长大成大,势必成为一方诸侯。

兄弟三人联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阿巴亥当靠山,那将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皇太极等人形成威胁。所以必须抓住时机,在多尔衮兄弟羽翼未丰时,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尔哈赤临终前,特地召见阿巴亥,和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五天。

《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将汗位传给了多尔衮,由代善辅政。如果纪录属实,那这个决策很有可能就是努尔哈赤与阿巴亥共同商议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尔哈赤临终前发生的事以及说过的话,阿巴亥都是见证人。她有最终解释权,能够影响到未来的继承人的合法性。

这样一来,她自然成了皇太极夺取汗位的最大障碍,必须除掉。

第三,皇太极认为母亲的死,跟阿巴亥有很大关系,因此心中痛恨她

皇太极的的生母孟古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轻貌美,深得努尔哈赤宠爱。然而,当比她年轻十五岁又风姿绰约的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一切都变了。

努尔哈赤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阿巴亥,孟古也只能独守空房。所有的羡慕、嫉妒、仇恨涌上心头,让性格内向的孟古郁郁寡欢,以至积忧成疾,两年后就去世了,阿巴亥顺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孟古去世的时候,皇太极年仅11岁,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很大。因此,他会认为母亲的去世与阿巴亥有直接关系,就此埋下仇恨的种子。加上谋夺汗位的需要,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皇太极肯定不会心软。


忆史官


1626年八月初七,清太祖努尔哈赤逝世,享年65岁。随后诸贝勒皆言:努尔哈赤遗命,要求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先“支吾不从”,诸贝勒以“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为由施压,无奈被逼自尽,时年37岁。实则为君主,未妥善安排身后事,引发的一起血案。

努尔哈赤的烦恼

努尔哈赤面临了,半个世纪之后,其曾孙康熙也面临的接班人问题。是时,太子代善指责次子硕托,说其是叛逃明朝,一再请求将其赐死。查明真相后,实则代善因听信继妻谗言所致,加上代善居功恃傲,众贝勒都畏惧,努尔哈赤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如此,便要考虑新太子人选:


  1. 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的侄子,首先排除;
  2. 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性格粗暴,为博欢心,手刃其母,严重影响威望。带兵打仗尚可,恐怕不是治理国政的料;
  3. 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虽军功卓著,但自负甚高,非嫡福晋所出;
  4. 宠爱的阿巴亥所生三子,最大的阿济格15岁,多尔衮8岁、多铎6岁。无论立谁,未建立寸功的他们,都不能令人信服,恐怕也震慑不住哥哥。

努尔哈赤是有私心的,偏爱阿巴亥母子。言“尔等八子为八王,若八王同议,可无失矣”,制定出八旗旗主“共治国政”联邦制,也有一部分出于此考虑。汗位由旗主公推,平衡各旗势力,防止一旗势力过大,碾压平衡。并将两黄旗交予阿巴亥母子,为其保驾护航。故在阿巴亥陪伴的最后4天,努尔哈赤未做出其他安排。

代善推举皇太极

以代善的资历,以及坐拥两红旗的实力,本应是新汗的有力争夺者,但他出乎意料推举了皇太极,原因有二:

  1. 明朝问题棘手。努尔哈赤兵败在宁远,本人遭火炮所伤,患毒疽不治而亡。后金军队势如破竹之势受挫,士气低下。此消彼长之下,明朝守将袁崇焕修复工事,赶制兵械,大有收复失地之势。
  2. 代善本人,太子之位被废黜,威望受损。其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为能征善战,是代善处理军政大事重要帮手。与皇太极关系密切,两人极力劝说代善推举皇太极。

如此,老大都发话了,莽古尔泰、阿敏等人属旗并未有损失,相反推举皇太极,不仅削弱两黄旗,自己还有拥戴之功,都不说什么了。至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虽说有实力最强的两黄旗,但资历尚浅,话语权不足,加上代善的两红旗、皇太极的正白旗,拥有三旗,实力胜于雄辩。

逼死大妃阿巴亥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未当选新汗也就算了,还没缓过神,母亲阿巴亥又遭诸贝勒逼着自尽,说是努尔哈赤的遗命。何以至此?

  1. 多尔衮兄弟势力崛起过快。阿济格、多铎各领一旗,当时努尔哈赤还打算,赐一旗于多尔衮,这是“子凭母贵”的结果。但让众位年长的,为后金出生入死,才有一丁点牛录的各位哥哥,情何以堪?
  2. 阿巴亥是狈,多尔衮兄弟是狼崽,尚小。一旦长大,后面又有阿巴亥的运筹帷幄。坐拥势力最强的两黄旗,假以时日,卷土重来,相信诸贝勒是非常担心的,先下手为强。


后记:

一大帮大老爷们出主意的出主意,默许的默许,编出努尔哈赤遗命,逼死了阿巴亥,这位努尔哈赤的未亡人。母亲一死,多尔衮兄弟便不足为惧了。可怜了这孤儿寡母的。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最后一个为丈夫殉葬的皇后。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相当于皇后。历史上皇后为皇上殉葬的也是绝无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为了为皇上殉葬的皇后。

1.阿巴亥不是主动要求殉葬,而是被迫殉葬。

努尔哈赤死后,诸王爷拿出努尔哈赤遗嘱,说是努尔哈赤要求她殉葬。

此时,阿巴亥的大儿子阿济格二十二岁,多尔衮和多铎分别是十五岁和十三岁,都还年幼。

阿巴亥无奈,只好赴死。死前她表示是自己愿意追随先帝:“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

阿巴亥说完冠冕堂皇的话后,请求在场的儿子们,好好善待她的孩子。大家一致答应善待弟弟们,37岁的阿巴亥从容受死,被弓弦勒死。

2.阿巴亥死,有皇太极忌惮她的身份和势力的原因。

阿巴亥丰姿俊美,颇有心机。她能笼络代善,也能笼络其他人,因此,她有一些势力。

孝庄太后就辅佐自己的儿子上位了。如果阿巴亥活着,她很可能辅佐自己的儿子上位。影响朝廷的稳定。

3.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太优秀,引起皇太极的警惕,如果阿巴亥活着,他的位置就不稳定。

阿巴亥很受努尔哈赤宠爱,她生育了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和第十五子多铎。这三个儿子都被封为贝勒,每个人都是旗主。

后金一共八旗,皇太极有两旗,阿巴亥的儿子占据三旗,阿巴亥的力量不可小觑。

其他几个旗主也忌惮阿巴亥的力量,所以阿巴亥只能死。

4.跟着阿巴亥一起殉葬的还有两个庶妃,阿巴亥只能接受殉葬的事实。

阿巴亥死后,她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迅速成长起来,为了清朝入关立下了不朽功勋。

阿济格的女婿是大清朝康熙年间的名臣明珠,外孙子是大名鼎鼎的纳兰性德。


润杨阆苑


为努尔哈赤殉葬的大妃是谁? 她就是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后,阿巴亥被立为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谥号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她一共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阿巴亥年轻貌美,因此努尔哈赤对她十分宠爱。在一次晚宴的时候,努尔哈赤看着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想着自己终会一天天地老去,不得不考虑起自己百年之后将阿巴亥托付给何人的问题。

后金有儿子在父亲死后娶继母、父妾的习俗,因此努尔哈赤有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知道父亲的这一想法后,十分高兴,而年轻的阿巴亥也希望在努尔哈赤死后在后金复杂的政权中找到自己的靠山。但是由于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发了大妃事件。

德因泽首先告发说:阿巴亥送食物给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吃,皇太极虽然接受了食物但没吃,而代善接受之后就高兴地吃了;她还告发说,阿巴亥经常深夜出宫到代善家去;不久德因泽又告发阿巴亥在举行聚会时,故意精心打扮并与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认为情况基本属实,可是由于家丑不可外扬,于是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


但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认为,德因泽之所以告发阿巴亥,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的目的是在于排挤代善,而德因泽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打击阿巴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外身染重病,命阿巴亥前往。但不幸的是,还没等到阿巴亥赶来,努尔哈赤就病故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便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当时只有37岁,谥号孝烈武皇后。


天天开心历史


清初并没有大汗崩让后妃殉葬的制度,何况殉葬的是汗夫生前宠爱的嫡妻。但努尔哈赤去世后,却有三个妃子为他殉葬,一个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两个是庶妃代音察、阿济根。

阿巴亥被殉葬从制度上和事实上不可能是努尔哈赤的本意。

后金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身体不舒服,到清河温泉沐养,八月初七身体情况严重,“上大渐,欲还京,乘舟顺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来迎。”(《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努尔哈赤临终前急匆匆召见的人是大妃阿巴亥,不是其她妃子也不是子侄,可见对阿巴亥极为信任。

然而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返回都城盛京(沈阳)的途中、距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病殁,当夜阿巴亥扶柩回宫。岂知第二天黎明时分,努尔哈赤尸骨未寒,那些手握兵权的子侄们就逼迫阿巴亥殉葬了。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对这件事的记载语焉不详,更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则是自相矛盾。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说:“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更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也说:‘为国事子孙早有明训,临终遂不言及。”但《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又说:“留之(阿巴亥)恐为国乱,(努尔哈赤)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于是诸王以此遗言为借口逼阿巴亥殉葬了。

但既然努尔哈赤平时早有明训,若有让阿巴亥殉葬的意思,阿巴亥怎么不知道?努尔哈赤临终为何独独要见阿巴亥诀别?既然临终“遂不言及”,怎么又说有对诸王的遗言?那又是何时对诸王说的?

到了《清太祖高皇帝实录》里干脆把这段话删掉了,只说“大妃以身殉焉”,并没提殉葬理由和前因后果。

据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记载,或言太祖命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或言太祖命代善继位,两种说法均无命皇太极继位之说。而《皇考开国方略》说:“……众请皇太极继位。太宗辞曰: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皇太极自己也承认努尔哈赤选的继承人不是他。

那么努尔哈赤的本意是立谁继位?临终前他召见阿巴亥又有什么嘱托?阿巴亥身为努尔哈赤的遗孀,地位高贵,如果她按照汗夫的意见执行,无论努尔哈赤立的是谁,皇太极都不能登上汗位!阿巴亥成了皇太极通向汗位的最大阻碍。

阿巴亥一死,众人请皇太极继位,为何请他继位?还不是因为他的兵权!如果他没有兵权,又没有遗命,凭什么继位?难怪多尔衮说“太宗之位,原系夺立。”(《清世祖实录》)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归结阿巴亥的罪状时还说她“心怀嫉妒,每至帝不悦……”她会嫉妒谁呢?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只有十二岁,而且“饶丰姿”“有机变”既漂亮又伶俐,深得努尔哈赤宠爱,何必嫉妒别人?

要知道此时还有一个人比她地位高,比她受宠,那是“丰姿妍丽”的大福晋孟古姐姐。努尔哈赤很爱孟古姐姐,称之为“爱妻”,孟古姐姐病逝后努尔哈赤十分悲痛,为其停灵三年,“爱不能舍”。如果有一个人可以令阿巴亥嫉妒的话,那也就是孟古姐姐了。而阿巴亥嫁来两年之后,年仅二十九岁的孟古姐姐便病逝了。阿巴亥取而代之成为后宫之主,被立为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福晋。

孟古姐姐,就是皇太极的母亲。

除了阿巴亥,另两个殉葬的庶妃代音察、阿济根是怎么回事呢?毕竟努尔哈赤其他的侧妃和庶妃都没有殉葬。

代音察曾经多次在努尔哈赤面前告阿巴亥的状,一次的结果是阿巴亥的一个婢女纳札被处死,阿巴亥受到申斥。另一次是告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最终结果是努尔哈赤险些处死阿巴亥,但念及子女尚幼,一旦生病需要母亲看护,才免其一死。

代音察如此低微的庶妃敢把矛头指向大妃和大贝勒,胆子未免太大,有说是皇太极幕后指使,也不无道理。阿济根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这些事件中暗中相助之人。

如果不是为了灭口,何必让她们也殉葬呢?留着若是泄露出当年的什么隐情,岂不是糟糕?


笑影May


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也就是说,在清朝的官方史料中,明确提出让阿巴亥殉葬是努尔哈赤的意思,这样一来,阿巴亥随先帝而去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然而,有不少人对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按照大清殉葬制度,先帝遗孀不能膝下有子,阿巴亥生有三个儿子,此时多尔衮15岁,多铎才13岁,均未成年,显然不满足殉葬的条件。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阿巴亥听到这份遗命的时候,犹豫不决,支支吾吾,史料记载,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说明阿巴亥对这份遗命也很怀疑,并不相信这是努尔哈赤的真实意愿。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皇太极为争夺汗位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阿巴亥不可避免的成为这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我个人比较支持这一说法。



天命五年,努尔哈赤的庶妃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密,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阿巴亥经常浓妆艳抹深夜出宫,与代善幽会。起初努尔哈赤半信半疑,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平息了这场轩然大波。

但这件事始终是努尔哈赤的心病,虽然后金素有收继婚的习俗,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继母,可问题是努尔哈赤还没死呢,他们就敢如此乱来。最后努尔哈赤一怒之下,离弃阿巴亥一年多,这件事也直接导致了代善在日后的汗位争夺中被淘汰出局。

不管阿巴亥和代善之间确有其事,还是有人栽赃陷害,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皇太极。因此许多人猜测,德因泽的告密正是皇太极指使的,他们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



皇太极此举可谓一石二鸟,一来直接把阿巴亥和代善打入了冷宫,二来由于阿巴亥的失宠,她的三个儿子也会跟着倒霉,皇太极在汗位争夺中觅得先机。

再回到阿巴亥殉葬一事来,努尔哈赤殡天,乘此机会除掉阿巴亥,皇太极无疑解除了最大的政治威胁,为他顺利登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就是说,努尔哈赤令阿巴亥殉葬的遗命原本子虚乌有,是皇太极一手杜撰,用来除掉阿巴亥的借口。凑巧的是,当年告密的德因泽也被一并殉葬,这不得不令人更加疑窦丛生,皇太极有杀人灭口的重大嫌疑。

据史书记载,阿巴亥嫉妒,有机变,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她长期独享老汗王所有的宠爱,很可能得罪了许多人,那么她的殉葬也是众望所归了。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