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年紀輕輕,為什麼要給努爾哈赤殉葬?

顏煥原


阿巴亥(1590年-1626年10月1日),烏拉那拉氏,其父滿泰為烏拉部貝勒,其母稱為烏拉外姑。十二歲時,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二人年紀相差三十歲。阿巴亥有三個孩子:阿濟格、多爾袞和都鐸。因貌美驚人、聰明伶俐而深得努爾哈赤喜愛,阿巴亥被封為大妃(即皇后)。

(阿巴亥畫像)

1626年,努爾哈赤因病逝世,阿巴亥奉“遺命”為努爾哈赤殉葬。據《清太祖實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對諸貝勒稱自己擔心大福晉日後將亂國,所以“俟吾終,必令殉之”;但是後面記載努爾哈赤說“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一個將死之人如何會表現出自相矛盾?

(多爾袞畫像)

究其原因,“殉葬遺命”並不是出自努爾哈赤,而是皇太極等人為了奪權而出的“矯詔”。阿巴亥的二兒子多爾袞深受努爾哈赤喜愛,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阿巴亥的才能不弱於皇太極等一干貝勒,所以她活著的話,一定會幫助多爾袞奪得大位。為了能穩穩抓住權力,皇太極等人才用從惡毒之計殺死了阿巴亥。而年僅十四歲的多爾袞也喪失了奪權的重要支持。


老照片


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殉葬的原因,說法有兩種,

1。認為是努爾哈赤的意思,是他生前留下了遺命。 阿巴亥的比努爾哈赤小31歲,在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真正的豆蔻梢頭二月初,只有12歲。當時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已風華正茂了,已是19的年齡,比天真的阿巴亥年長7歲。阿巴亥被封為大妃之後,先後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兒子。由於阿巴亥受寵,努爾哈赤即將自己的得力部隊兩黃旗,交給了多爾袞三兄弟管理。


努爾哈赤很早的時候,曾許諾將皇位傳給代善。在努爾哈赤晚年的時候,阿巴亥為了討好、巴結代善,同代善關係超過了一般小媽與兒子的關係,變得非常親密,有了通姦行為。此敗露後,代善被取消了儲君的職位,阿巴亥也被努爾哈赤疏遠。得由於對她三個兒子的喜愛,努爾哈赤一直到去世,都沒有剝奪多爾袞三兄弟掌握八旗最強大的兩旗的權力。於是,努爾哈赤去世前對著貝勒們說:“等到我死之後,一定要讓阿巴亥殉葬。”。 因為阿巴亥曾經背叛過自己,努爾哈赤心中充滿了怨恨,殺母留子。所以,在臨死前逼迫她殉葬。這有符合情理的一面。

2.另一種說法比較流行,是說皇太極偽造努爾哈赤的遺命,逼迫阿巴亥殉葬的,目的是為自己繼位掃除障礙。 能征慣戰的皇太極自己掌握的部隊只有一個正白旗,力量有限,根本無法同多爾袞兄弟相抗衡。皇太極能夠坐上皇位,靠的是自己拉攏人心的手段和縱橫捭闔的政治謀略。在當皇帝前,他自己並沒有強悍的軍事實力。

當時,實力最強的就是多爾袞兄弟和代善。 而代善和阿巴亥關係眾人都心知肚明,多爾袞又是阿巴亥的兒子,這樣的格局對皇太極十分不利。不言而喻,阿巴亥殉葬的最大的受益人將是文武雙全的皇太極。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中,年齡最大的才只有21歲,阿巴亥殉葬後,她的兒子根本無法同皇太極爭奪皇位。 於是,皇太極偽造了遺命,這種可能性很大。我傾向於這種說法。


在當時的背景下,滿清貴族大部分人都已經支持皇太極上位了,如果阿巴亥不肯接受殯葬遺命,想要起兵反抗的話,肯定會為多爾袞兄弟帶來不良後果,甚至滅頂之災。 所以阿巴亥犧牲了自己,在明知是假遺命的情況下,殉葬而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阿巴亥殉葬是被皇太極逼迫,還是因為努爾哈赤的遺命?阿巴亥的三個親兒子為啥沒有站出來保護她呢?

這要從阿巴亥的生平說起,傳說阿巴亥小時候不僅貌美,而且善“機變”,阿巴亥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十三歲被被封為大福晉,這對一個沒有子女和資歷的少女來說,就不僅僅是努爾哈赤的寵愛了,也說明她非常的善“機變”,懂得討好努爾哈赤,使其相信她能做好大福晉,其後生了三子,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但努爾哈赤比阿巴亥大31歲,後金有收婚習俗,“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 就是說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他的後母收做妻子。努爾哈赤因喜愛阿巴亥,就為她考慮,跟她說:“我死後,你可以嫁給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二子,大貝勒,阿巴亥聽者有心,也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年幼的三子,就私下裡跟代善多交往。

代善是努爾哈赤指定的汗位繼承人,皇太極為了汗位,就指使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告發: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大福晉裝扮豔麗,穿金戴珠,半夜出宮去大貝勒府幽會。努爾哈赤大怒,但這件事牽扯到大福晉和大貝勒,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和汗位繼承人,思考再三之後,努爾哈赤決定壓下此事,就對眾人解釋說:“我說過,死後要將大福晉及其三子託大貝勒照顧,所以大福晉交往於大貝勒”。

努爾哈赤親自出馬平息了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會有任何異議或者懷疑了,但是後面事情的發展就不是努爾哈赤所能料想到的了,這個計策非常惡毒,就是不能辯解,越說越讓努爾哈赤憤怒,其他人看到了,就在一旁煽風點火,努爾哈赤雖然同意讓阿巴亥嫁給代善,但那是他死了以後,還沒死呢,阿巴亥就跟大貝勒代善私下幽會,深情款款,這就太過分了,於是一怒之下,就派人去阿濟格喝阿巴亥的孃家搜出金銀珠寶,然後以此為由,將大福晉休棄。

此後,努爾哈赤提升了庶妃德因澤和阿濟根的地位,但兩人根本替代不了阿巴亥擔不起大福晉的責任,於是努爾哈赤佔領遼陽之後,不得不召回休棄了一年的阿巴亥,將其重新立為大福晉。由此可見,努爾哈赤依舊信任阿巴亥,需要她為自己的事業助陣。

此次復出,阿巴亥一改從前,帶領後宮眾菲接觸政務,走向前臺,比如出席東京城的奠基典禮,奔赴廣寧前線慰問,隨大汗為墾地開邊出行等,這時的她也就更遭到皇太極等貝勒的忌憚,但努爾哈赤還沒死,大福晉的地位不可動搖。

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就乘船從太子河順流而下,到渾河,命人去請大福晉阿巴亥,阿巴亥乘船相迎,然後一起到璦雞堡時,帝崩。阿巴亥沒有了靠山,孤苦無助,痛哭不已。趁努爾哈赤屍骨未寒,皇太極就抓住時機,聯合眾貝勒,衝進後宮,傳達遺旨,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

其一是努爾哈赤的遺命,史書記載:“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阿巴亥是國母,權力很大,參與朝政,且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恐後來人無法制約她,讓她以大福晉的地位作亂,所以努爾哈赤留下遺囑給眾貝勒:我死後,一定要讓她殉葬。這其中包括她的三個兒子也接受了這樣的遺命。

其二,政治需要,對於正在爭奪汗位的皇太極來說,處死阿巴亥不但可以打擊代善,讓他失去爭奪汗位的一大助力,而且可以對付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倘若阿巴亥和其三子聯合,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阿巴亥。

其三,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實力都不太強,再加上皇太極以父汗的遺命做為要挾,他們不敢不從。

所以,說皇太極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倒不如說,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其三子沒有救母,也是遵從父命以及當時的實力有限,假設努爾哈赤再晚死十年,多爾袞就有能力跟皇太極抗衡,阿巴亥可能就不用陪葬了。大家以為呢?


朱君看史


努爾哈赤去世,四大貝勒逼阿巴亥殉葬。

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打敗的努爾哈赤含恨而終,終年68歲。由於努爾哈赤在生前並沒有對繼位人的人選做出安排,因而在努爾哈赤死後,後金大汗之位虛懸。

但就在汗位爭奪的最關鍵時刻,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卻以努爾哈赤臨終留有遺命的為由,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在萬般無奈之下之下,阿巴亥自盡殉葬,也有說法是,阿巴亥並非自盡而亡,而是被弓弦直接勒死了,而勒死阿巴亥的人有的說是皇太極,有的說是莽古爾泰。


作為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最大的政治靠山,大妃阿巴亥必須要死。

烏拉那拉·阿巴亥,烏拉部滿泰貝勒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比她大31歲的努爾哈赤,兩年後被努爾哈赤封為大福晉,而她也是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為努爾哈赤生下十二子阿濟格,萬曆四十年(1612)生下十四子多爾袞,萬曆四十二年(1614)又生下了十五子多鐸。從嫁給努爾哈赤到努爾哈赤去世,前後長達二十五年的時間裡受到了努爾哈赤特殊的寵愛。

正是因為努爾哈赤對於大妃阿巴亥的喜愛,對於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努爾哈赤也予以了特殊的照顧,甚至計劃著由多爾袞繼承自己的大汗位置。為此在努爾哈赤的晚年,將親統的兩黃旗中授予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自己統帥做親軍,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的指示阿濟格統領鑲黃旗,多鐸統領正黃旗,自己死後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後賜一旗給多爾袞,就在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爾袞繼任鑲白旗旗主,這樣一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軍事力量佔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與他們相比。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阿濟格22歲,多爾袞和多鐸都只是只有十幾歲,阿巴亥成為了他們最大的保障和依靠,如果失去了阿巴亥,別說讓多爾袞去與四大貝勒爭奪大汗之位,三兄弟就連自保很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將多爾袞等人排除在汗位爭奪之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除掉阿巴亥,讓多爾袞兄弟失去靠山,而當時四大貝勒又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成為了必然。


阿巴亥的死很大程度上也同她自己的失誤有關,而也正是因為此,不僅自己失去了生命,也讓多爾袞失去了汗位。

努爾哈赤去世後,汗位的爭奪實際上就是在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之間展開的。

四大貝勒中,大貝勒代善,因為當年與阿巴亥的謠言,為努爾哈赤所厭惡,又因治家無方,失去了繼位資格;二貝勒阿敏,本身就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天生就不具備資格;三貝勒莽古爾泰,赳赳武夫,曾為了討好努爾哈赤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不僅是努爾哈赤,就連滿洲貴族所有人都極力反對莽古爾泰;所以在四大貝勒中,剩下的只有皇太極,一方面皇太極戰功卓著,聲望很高,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皇太極的心計是四大貝勒最重的。

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在為爭奪汗位積極籌劃準備的時候,阿巴亥只顧著悲痛傷心,沒有做任何的部署,這也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不僅自己身死殉葬,自己的兒子多爾袞也從此失去了汗位,葬送了前程。

首先,讓原本奉努爾哈赤命支持自己的代善,轉而支持了皇太極。

努爾哈赤生前曾表示,自己死後將阿巴亥與多爾袞兄弟託付給了代善,代善也是欣然接受的,這就確定瞭如果是多爾袞繼位,代善攝政王的輔政地位。

但是,代善的兩個兒子嶽託與薩哈廉極力反對代善支持阿巴亥的兒子登基,畢竟當年與阿巴亥的事件讓代善家族失去汗位爭奪資格本就令二人不滿,加上二人戰功卓著,自然不會服氣從未有尺寸之功的多爾袞等人,所以強烈反對,並且表達了堅決支持皇太極繼位的態度。

而此時的阿巴亥並沒有向代善進行許諾和拉攏,而代善也在家人的勸阻和建議下,放棄了支持多爾袞,轉而支持皇太極。

其次,沒有拉攏阿敏和莽古爾泰。

努爾哈赤死後的汗位爭奪,有兩個人是自始至終沒有資格的,這兩個人就是阿敏和莽古爾泰,而他們兩個則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同時更多的也是在觀望,畢竟兩個人手中握著的是正藍旗和鑲藍旗兩大勢力,是可以完全左右局勢發展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利益與地位,誰能給予他們的更多,他們就支持誰。

而此時的阿巴亥,並沒有對於阿敏和莽古爾泰進行拉攏,也沒有向二人進行求助,更沒有進行政治利益的許諾與交換,也使得阿敏和莽古爾泰也站在了皇太極一邊。

再次,就是缺乏對於皇太極行動的掌握。

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阿巴亥也沒有及時的關注皇太極的動向,沒有了解到皇太極以及其他三位貝勒的情況,沒有做到知己知彼,因而就在僅僅幾個小時之後,當四大貝勒站在她面前的時候,等待著阿巴亥的也只有被逼殉葬的事實了。

而伴隨著阿巴亥的殉葬,當時只有十四歲的多爾袞根本無力同四大貝勒相抗衡,即便真的是努爾哈赤留有遺命將汗位傳給多爾袞,也是無濟於事了。只是皇太極並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而是讓他們繼續統領兩黃旗,之後黃白對調,改為統領兩白旗。

經過滿洲貴族議會的推舉,皇太極最終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聰,起初朝政繼續由四大貝勒共同治理,“南面同坐、共受朝拜”,在相繼除掉莽古爾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後,皇太極“南面獨坐”,開始獨掌大權,並於1636年在盛京(今遼寧瀋陽)稱帝,國號大清,改元崇德。


雍親王府


阿巴亥是一位年輕貌美、溫柔體貼的女人,然而她的命運卻很悲慘。阿巴亥的婚姻身不由已,連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年僅37歲的她,為什麼要跟隨努爾哈赤而去?

事件的背景

阿巴亥,生於1590年,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7歲失去了父親,由叔父布佔泰收養。1601年,叔叔布佔泰為了求得一時的安定,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許配給43歲的努爾哈赤。

阿巴亥憑藉傾國傾城的容貌和聰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在13歲的時候就從後宮中脫穎而出晉升為大福晉。短短几年,阿巴亥就為努爾哈赤生育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

然而,天公不作美。公元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在回盛京的途中病逝。隨後,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就說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按照清朝的殉葬制度,嫡妻以及有子女的小老婆不必殉葬。那麼,為什麼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呢?

阿巴亥和代善相好,讓努爾哈赤頭頂一片綠草原

按照滿清遊牧民族的習俗,父親死後,由兒子繼承家產和庶母。努爾哈赤準備把阿巴亥賜給自己的二兒子代善,阿巴亥也知道只有抓住代善這根救命稻草才能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阿巴亥和代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暗通款曲。

卻不料這件事被皇太極知道了,直接小報告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一聽,火冒三丈,直接廢除了代善的繼承權。阿巴亥在此事件中也被拋棄,與自己的三個兒子在小黑屋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努爾哈赤就接回阿巴亥母子,並且恢復其名分。

因此,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爾哈赤遺詔,很有可能是皇太極聯合其他貝勒矯詔。原因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書,無論是《滿洲實錄》還是《太祖實錄》都記載:

“上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訂告誡,臨崩不復言及。”

意思是說努爾哈赤臨終前並沒有留下遺言,這騰空出現的遺詔讓人難以置信。

第二,滿清對於妃子殉死是有規定的:殉夫的都是級別比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當時有多爾袞和多鐸兩個幼子需要照顧。這兩點都不符合殉死的條件。

第三,努爾哈赤生前寵愛阿巴亥,對於她跟代善好上都能寬大處理。而臨終前,努爾哈赤完全沒理由讓毫無過失還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慮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那麼,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為什麼要矯詔,要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很疼愛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特別是“聰穎異常”的多爾袞,還將八旗中的三旗交給他們掌管。一旦他們長大成大,勢必成為一方諸侯。

兄弟三人聯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阿巴亥當靠山,那將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皇太極等人形成威脅。所以必須抓住時機,在多爾袞兄弟羽翼未豐時,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爾哈赤臨終前,特地召見阿巴亥,和她走完生命的最後五天。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將汗位傳給了多爾袞,由代善輔政。如果紀錄屬實,那這個決策很有可能就是努爾哈赤與阿巴亥共同商議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爾哈赤臨終前發生的事以及說過的話,阿巴亥都是見證人。她有最終解釋權,能夠影響到未來的繼承人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她自然成了皇太極奪取汗位的最大障礙,必須除掉。

第三,皇太極認為母親的死,跟阿巴亥有很大關係,因此心中痛恨她

皇太極的的生母孟古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輕貌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然而,當比她年輕十五歲又風姿綽約的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一切都變了。

努爾哈赤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阿巴亥,孟古也只能獨守空房。所有的羨慕、嫉妒、仇恨湧上心頭,讓性格內向的孟古鬱鬱寡歡,以至積憂成疾,兩年後就去世了,阿巴亥順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孟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年僅11歲,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打擊很大。因此,他會認為母親的去世與阿巴亥有直接關係,就此埋下仇恨的種子。加上謀奪汗位的需要,新仇舊恨加在一起,皇太極肯定不會心軟。


憶史官


1626年八月初七,清太祖努爾哈赤逝世,享年65歲。隨後諸貝勒皆言:努爾哈赤遺命,要求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先“支吾不從”,諸貝勒以“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為由施壓,無奈被逼自盡,時年37歲。實則為君主,未妥善安排身後事,引發的一起血案。

努爾哈赤的煩惱

努爾哈赤面臨了,半個世紀之後,其曾孫康熙也面臨的接班人問題。是時,太子代善指責次子碩託,說其是叛逃明朝,一再請求將其賜死。查明真相後,實則代善因聽信繼妻讒言所致,加上代善居功恃傲,眾貝勒都畏懼,努爾哈赤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如此,便要考慮新太子人選:


  1. 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的侄子,首先排除;
  2. 三貝勒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性格粗暴,為博歡心,手刃其母,嚴重影響威望。帶兵打仗尚可,恐怕不是治理國政的料;
  3. 四貝勒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雖軍功卓著,但自負甚高,非嫡福晉所出;
  4. 寵愛的阿巴亥所生三子,最大的阿濟格15歲,多爾袞8歲、多鐸6歲。無論立誰,未建立寸功的他們,都不能令人信服,恐怕也震懾不住哥哥。

努爾哈赤是有私心的,偏愛阿巴亥母子。言“爾等八子為八王,若八王同議,可無失矣”,制定出八旗旗主“共治國政”聯邦制,也有一部分出於此考慮。汗位由旗主公推,平衡各旗勢力,防止一旗勢力過大,碾壓平衡。並將兩黃旗交予阿巴亥母子,為其保駕護航。故在阿巴亥陪伴的最後4天,努爾哈赤未做出其他安排。

代善推舉皇太極

以代善的資歷,以及坐擁兩紅旗的實力,本應是新汗的有力爭奪者,但他出乎意料推舉了皇太極,原因有二:

  1. 明朝問題棘手。努爾哈赤兵敗在寧遠,本人遭火炮所傷,患毒疽不治而亡。後金軍隊勢如破竹之勢受挫,士氣低下。此消彼長之下,明朝守將袁崇煥修復工事,趕製兵械,大有收復失地之勢。
  2. 代善本人,太子之位被廢黜,威望受損。其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為能征善戰,是代善處理軍政大事重要幫手。與皇太極關係密切,兩人極力勸說代善推舉皇太極。

如此,老大都發話了,莽古爾泰、阿敏等人屬旗並未有損失,相反推舉皇太極,不僅削弱兩黃旗,自己還有擁戴之功,都不說什麼了。至於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雖說有實力最強的兩黃旗,但資歷尚淺,話語權不足,加上代善的兩紅旗、皇太極的正白旗,擁有三旗,實力勝於雄辯。

逼死大妃阿巴亥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未當選新汗也就算了,還沒緩過神,母親阿巴亥又遭諸貝勒逼著自盡,說是努爾哈赤的遺命。何以至此?

  1. 多爾袞兄弟勢力崛起過快。阿濟格、多鐸各領一旗,當時努爾哈赤還打算,賜一旗於多爾袞,這是“子憑母貴”的結果。但讓眾位年長的,為後金出生入死,才有一丁點牛錄的各位哥哥,情何以堪?
  2. 阿巴亥是狽,多爾袞兄弟是狼崽,尚小。一旦長大,後面又有阿巴亥的運籌帷幄。坐擁勢力最強的兩黃旗,假以時日,捲土重來,相信諸貝勒是非常擔心的,先下手為強。


後記:

一大幫大老爺們出主意的出主意,默許的默許,編出努爾哈赤遺命,逼死了阿巴亥,這位努爾哈赤的未亡人。母親一死,多爾袞兄弟便不足為懼了。可憐了這孤兒寡母的。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最後一個為丈夫殉葬的皇后。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相當於皇后。歷史上皇后為皇上殉葬的也是絕無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為了為皇上殉葬的皇后。

1.阿巴亥不是主動要求殉葬,而是被迫殉葬。

努爾哈赤死後,諸王爺拿出努爾哈赤遺囑,說是努爾哈赤要求她殉葬。

此時,阿巴亥的大兒子阿濟格二十二歲,多爾袞和多鐸分別是十五歲和十三歲,都還年幼。

阿巴亥無奈,只好赴死。死前她表示是自己願意追隨先帝:“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

阿巴亥說完冠冕堂皇的話後,請求在場的兒子們,好好善待她的孩子。大家一致答應善待弟弟們,37歲的阿巴亥從容受死,被弓弦勒死。

2.阿巴亥死,有皇太極忌憚她的身份和勢力的原因。

阿巴亥丰姿俊美,頗有心機。她能籠絡代善,也能籠絡其他人,因此,她有一些勢力。

孝莊太后就輔佐自己的兒子上位了。如果阿巴亥活著,她很可能輔佐自己的兒子上位。影響朝廷的穩定。

3.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太優秀,引起皇太極的警惕,如果阿巴亥活著,他的位置就不穩定。

阿巴亥很受努爾哈赤寵愛,她生育了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第十五子多鐸。這三個兒子都被封為貝勒,每個人都是旗主。

後金一共八旗,皇太極有兩旗,阿巴亥的兒子佔據三旗,阿巴亥的力量不可小覷。

其他幾個旗主也忌憚阿巴亥的力量,所以阿巴亥只能死。

4.跟著阿巴亥一起殉葬的還有兩個庶妃,阿巴亥只能接受殉葬的事實。

阿巴亥死後,她的兒子多爾袞和多鐸迅速成長起來,為了清朝入關立下了不朽功勳。

阿濟格的女婿是大清朝康熙年間的名臣明珠,外孫子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性德。


潤楊閬苑


為努爾哈赤殉葬的大妃是誰? 她就是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後,阿巴亥被立為大妃。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諡號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年僅12歲,她一共為努爾哈赤生了3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阿巴亥年輕貌美,因此努爾哈赤對她十分寵愛。在一次晚宴的時候,努爾哈赤看著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想著自己終會一天天地老去,不得不考慮起自己百年之後將阿巴亥託付給何人的問題。

後金有兒子在父親死後娶繼母、父妾的習俗,因此努爾哈赤有讓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後,十分高興,而年輕的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死後在後金複雜的政權中找到自己的靠山。但是由於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發了大妃事件。

德因澤首先告發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雖然接受了食物但沒吃,而代善接受之後就高興地吃了;她還告發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不久德因澤又告發阿巴亥在舉行聚會時,故意精心打扮並與代善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經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後,認為情況基本屬實,可是由於家醜不可外揚,於是以私藏金銀的罪名將阿巴亥“離棄。


但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認為,德因澤之所以告發阿巴亥,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的目的是在於排擠代善,而德因澤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打擊阿巴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命阿巴亥前往。但不幸的是,還沒等到阿巴亥趕來,努爾哈赤就病故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便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當時只有37歲,諡號孝烈武皇后。


天天開心歷史


清初並沒有大汗崩讓后妃殉葬的制度,何況殉葬的是汗夫生前寵愛的嫡妻。但努爾哈赤去世後,卻有三個妃子為他殉葬,一個是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兩個是庶妃代音察、阿濟根。

阿巴亥被殉葬從制度上和事實上不可能是努爾哈赤的本意。

後金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身體不舒服,到清河溫泉沐養,八月初七身體情況嚴重,“上大漸,欲還京,乘舟順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來迎。”(《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努爾哈赤臨終前急匆匆召見的人是大妃阿巴亥,不是其她妃子也不是子侄,可見對阿巴亥極為信任。

然而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返回都城盛京(瀋陽)的途中、距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病歿,當夜阿巴亥扶柩回宮。豈知第二天黎明時分,努爾哈赤屍骨未寒,那些手握兵權的子侄們就逼迫阿巴亥殉葬了。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對這件事的記載語焉不詳,更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則是自相矛盾。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說:“上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定告誡,臨崩不復言及。”更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也說:‘為國事子孫早有明訓,臨終遂不言及。”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又說:“留之(阿巴亥)恐為國亂,(努爾哈赤)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於是諸王以此遺言為藉口逼阿巴亥殉葬了。

但既然努爾哈赤平時早有明訓,若有讓阿巴亥殉葬的意思,阿巴亥怎麼不知道?努爾哈赤臨終為何獨獨要見阿巴亥訣別?既然臨終“遂不言及”,怎麼又說有對諸王的遺言?那又是何時對諸王說的?

到了《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裡乾脆把這段話刪掉了,只說“大妃以身殉焉”,並沒提殉葬理由和前因後果。

據朝鮮史籍《春坡堂日月錄》記載,或言太祖命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或言太祖命代善繼位,兩種說法均無命皇太極繼位之說。而《皇考開國方略》說:“……眾請皇太極繼位。太宗辭曰:皇考無立我為君之命,……”皇太極自己也承認努爾哈赤選的繼承人不是他。

那麼努爾哈赤的本意是立誰繼位?臨終前他召見阿巴亥又有什麼囑託?阿巴亥身為努爾哈赤的遺孀,地位高貴,如果她按照汗夫的意見執行,無論努爾哈赤立的是誰,皇太極都不能登上汗位!阿巴亥成了皇太極通向汗位的最大阻礙。

阿巴亥一死,眾人請皇太極繼位,為何請他繼位?還不是因為他的兵權!如果他沒有兵權,又沒有遺命,憑什麼繼位?難怪多爾袞說“太宗之位,原系奪立。”(《清世祖實錄》)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歸結阿巴亥的罪狀時還說她“心懷嫉妒,每至帝不悅……”她會嫉妒誰呢?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只有十二歲,而且“饒丰姿”“有機變”既漂亮又伶俐,深得努爾哈赤寵愛,何必嫉妒別人?

要知道此時還有一個人比她地位高,比她受寵,那是“丰姿妍麗”的大福晉孟古姐姐。努爾哈赤很愛孟古姐姐,稱之為“愛妻”,孟古姐姐病逝後努爾哈赤十分悲痛,為其停靈三年,“愛不能捨”。如果有一個人可以令阿巴亥嫉妒的話,那也就是孟古姐姐了。而阿巴亥嫁來兩年之後,年僅二十九歲的孟古姐姐便病逝了。阿巴亥取而代之成為後宮之主,被立為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福晉。

孟古姐姐,就是皇太極的母親。

除了阿巴亥,另兩個殉葬的庶妃代音察、阿濟根是怎麼回事呢?畢竟努爾哈赤其他的側妃和庶妃都沒有殉葬。

代音察曾經多次在努爾哈赤面前告阿巴亥的狀,一次的結果是阿巴亥的一個婢女納札被處死,阿巴亥受到申斥。另一次是告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最終結果是努爾哈赤險些處死阿巴亥,但念及子女尚幼,一旦生病需要母親看護,才免其一死。

代音察如此低微的庶妃敢把矛頭指向大妃和大貝勒,膽子未免太大,有說是皇太極幕後指使,也不無道理。阿濟根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這些事件中暗中相助之人。

如果不是為了滅口,何必讓她們也殉葬呢?留著若是洩露出當年的什麼隱情,豈不是糟糕?


笑影May


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也就是說,在清朝的官方史料中,明確提出讓阿巴亥殉葬是努爾哈赤的意思,這樣一來,阿巴亥隨先帝而去就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然而,有不少人對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按照大清殉葬制度,先帝遺孀不能膝下有子,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此時多爾袞15歲,多鐸才13歲,均未成年,顯然不滿足殉葬的條件。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阿巴亥聽到這份遺命的時候,猶豫不決,支支吾吾,史料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說明阿巴亥對這份遺命也很懷疑,並不相信這是努爾哈赤的真實意願。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皇太極為爭奪汗位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阿巴亥不可避免的成為這場宮廷鬥爭的犧牲品,我個人比較支持這一說法。



天命五年,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密,大福晉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有私情,阿巴亥經常濃妝豔抹深夜出宮,與代善幽會。起初努爾哈赤半信半疑,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平息了這場軒然大波。

但這件事始終是努爾哈赤的心病,雖然後金素有收繼婚的習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繼母,可問題是努爾哈赤還沒死呢,他們就敢如此亂來。最後努爾哈赤一怒之下,離棄阿巴亥一年多,這件事也直接導致了代善在日後的汗位爭奪中被淘汰出局。

不管阿巴亥和代善之間確有其事,還是有人栽贓陷害,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皇太極。因此許多人猜測,德因澤的告密正是皇太極指使的,他們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



皇太極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一來直接把阿巴亥和代善打入了冷宮,二來由於阿巴亥的失寵,她的三個兒子也會跟著倒黴,皇太極在汗位爭奪中覓得先機。

再回到阿巴亥殉葬一事來,努爾哈赤殯天,乘此機會除掉阿巴亥,皇太極無疑解除了最大的政治威脅,為他順利登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令阿巴亥殉葬的遺命原本子虛烏有,是皇太極一手杜撰,用來除掉阿巴亥的藉口。湊巧的是,當年告密的德因澤也被一併殉葬,這不得不令人更加疑竇叢生,皇太極有殺人滅口的重大嫌疑。

據史書記載,阿巴亥嫉妒,有機變,想必不是空穴來風,她長期獨享老汗王所有的寵愛,很可能得罪了許多人,那麼她的殉葬也是眾望所歸了。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