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王?

汪汪讀史


這次的主角叫劉病已,原本是一隻龍窩裡的金蛋子,他爺爺是太子叫劉據,曾祖母就是孃家兄弟外甥很會打仗的皇后衛子夫,就是可惜他曾祖父是那個長壽又疑心病重的漢武大帝劉徹。

巫蠱之禍,被陷害的皇后衛子夫與太子劉據自殺,劉病已的親爹、叔叔、姑姑也涼涼了,他那會兒才是一個小嬰兒,就被送進大牢了。還好牢房管事心善,找了女囚照顧他。


沒幾年,漢武帝病了,國師就說天牢有天子之氣,就是這氣與皇上相沖,於是要放火處死牢房的全部處死,還好牢房裡的官兵們說牢裡關著皇曾孫,拒不領命,等漢武帝醒來後劉病已才逃過一劫。


劉病已就在牢房裡長大,認識了暴室屬官的女兒許平君,青梅竹馬,後來還在牢頭的牽線下娶了這個平民妻子。

漢武帝駕崩前恢復了他的皇族宗親地位,但劉病已更喜歡市井生活,他想當遊俠,和愛妻許平君一起生活。

再後來漢武帝最中意的小兒子漢昭帝涼涼了,他沒兒子,當時是權臣霍光擋道,他想讓誰當皇帝誰就能當皇帝。一開始霍光選了漢武帝的孫子劉賀,這娃好啊,不學無術,無父無母,最好掌控了。但這貨實在爛泥糊不上牆,“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劉賀的皇位坐了不到一個月,才27天就被擼下來了。


霍光在漢廢帝劉賀之後又找宗室族譜,在茫茫的候選人名單里根據上一次的關鍵詞,“無父無母”和“好操控”搜索,最後翻了劉病已的牌子。(漢武帝有個兄弟中山靖王,這位王爺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後來東漢末年的劉備就自曝他是中山靖王的玄孫,正經的皇家血脈,漢室正統,也不知道是強行綁定還是真人真事,反正咱也不能穿越過去問他老人家。)


劉病已當皇上了,就不能用那個好養活的名字了,遂改名劉詢。

霍光老匹夫想讓自己女兒霍成君當皇后,於是默許妻子毒死了許平君,這就在劉病已的仇人列表上留了名字。

劉病已背後沒有一絲助力,前期隱忍不發,韜光養晦,和群臣飆演技,最後終於扳倒了霍氏集團,在位期間聯合烏孫打擊匈奴,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

此外,他整改吏制,懲治貪腐,是漢朝繼漢武帝后又一位明君。

他剛剛出生不久就受了牢獄之苦,沒享受過當皇子的優待,入宮以後的日子每日提心吊膽,因為皇上這個身份他與最愛的妻子天人永隔。母族、妻族都沒有給他任何助力,完全靠他自己在陰謀詭譎的禁宮中拼殺,這算是一副爛牌打活了的君王吧。


小妖精小姐


我認為把最好的牌打出最爛的結果的崇禎皇帝,明本不該滅亡,明是最不該亡國而亡國的封建王朝,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下

歷代王朝滅亡大多數是皇權落榜,比如兩漢 唐 清 只有宋明是例外,宋是武備鬆弛一點點被蒙古消滅了,但明朝直到滅亡皇帝依舊大權在握,兵力遠超滿清和農民起義軍,那麼明是如何被崇禎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1不會玩弄權術,不懂制衡各方勢力

崇禎上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魏忠賢,這直接導致滿朝皆東林黨,東林黨失去制約,東林黨只代表江南大地主階級利益,雖然有人說殺了魏忠賢明就滅亡了,這只是事後諸葛亮,在當時看來魏忠賢殺不殺都沒多大影響,只是崇禎錯在不應該徹底剷除宦官集團,如果單單殺了魏忠賢在立一個自己親信宦官那麼東林黨人也不會肆無忌憚,到了最後東林黨人完全可以駁回崇禎命令,甚至拒不執行各種措施,

2性格多疑濫殺武將

崇禎殺了袁崇煥導致面對後金失去了優勢,雖然有人說袁崇煥該殺,但非常之期當行非常手段,劉邦打天下時韓信多次讓他痛心殺心但是都忍了,打了天下立馬殺了韓信,崇禎也應該這樣殺了袁崇煥沒有人能抵禦的了後金。

3性格懦弱,缺少鐵腕手段

崇禎上位沒多久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寒冷,南方乾旱,北方很多莊稼顆粒無收,北方農民很多暴亂,此時如果崇禎從南方運糧救濟北方,農民有了吃的自然不會起義,但是東林黨人自私自利面對百姓生死存亡卻不肯解囊相助,崇禎也徵求南方地主捐錢捐糧,遭到拒絕,崇禎沒武力也沒魄力,導致李自成領導農民軍發動起義

李自成農民軍起義了,兵力並不多隻有十幾萬人,明境內有正規軍七八十萬,崇禎曾請求左良玉出兵鎮壓,但要求提供軍餉,崇禎拿不出想著讓京城百官捐款,但是百官無一人捐款,崇禎也是無可奈何,崇禎難道就不會找幾個貪官抄家?真是一點皇帝權威都沒有

4好謀無斷,被東林黨人士左右決定

一開始李自成一路往北京方向打北京,曾派人秘密給崇禎和談,要求崇禎給自己封王,他就可以歸順朝廷,然後可以為朝廷效力攻打後金努爾哈赤,(這是當時李自成的真實想法,後來崇禎拒絕了他才被迫造反)崇禎把這事告訴了大臣,崇禎當時也有意放下內部矛盾專心攻打後金,畢竟農民軍都是吃不飽肚子被逼的才造反,而後金兵強馬壯是為了奪取大明江山的,孰輕孰重崇禎還是掂量的清楚的,但是這事一說就遭到東林黨人士反對,崇禎竟然拗不過東林黨人士,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最終李自成帶領農民軍一路打到北京,崇禎上吊自殺,

5遷都南京是最後一個可行方案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完全可以遷都南京,重振軍威,力圖收復江山,但他卻來個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一鼓作氣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性命


月影青霜


無疑,要論到把爛牌打活,這裡需要提名——雍正皇帝。

有人可能要好奇了,為何“康乾盛世”都不包括的雍正朝,卻能算作在兩個盛世之下把爛牌打活的君王呢?

今人提到雍正,一般有五個印象:

1、愛賣萌;

2、得位不正;

3、殘暴不仁;

4、迷戀丹藥;

5、勤儉節約,討厭貪官。

雍正繼位時,雖然之前便是“康熙盛世”,但實則康熙晚年,這個盛世早已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事情要從康熙晚年,縱容官吏貪汙有關。

在雍正即位之初,國庫嚴重虧空,戶部徹查時,發現有虧空二百五十萬兩白銀。

入不敷出,對於盛世而言,實在有點名不副實。

雍正在清查虧空時,發現江南織造曹家挪用公款300萬兩,山西巡撫蘇克濟貪汙450萬兩。

這種貪汙現象,落實到地方上,還要更加嚴重,畢竟錢都是從百姓身上出的。

這位雍正帝一生節儉,便是源自於想要勵精圖治,他曾發佈聖旨,告誡朝野:朕於一切器具,但取樸素適用,不尚華麗工巧。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開局一個破碗、一根打狗棍,一路打怪升級,最後統一天下,成為一代雄主。

這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僅有三位,其他兩位開局好歹還能吃得起飯,可是今天要說的這位真的端著破碗討過飯、還被瘋狗追著拿打狗棍防身。

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

朱元璋開局的牌有多爛呢?三人中的另一人,這樣評價他:

“朱洪武是個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最終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放牛娃出身,小時候還因為弄丟了地主家的牛,被地主老財暴打了一頓。

1343年,朱元璋15歲的時候,老家濠州爆發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朱元璋的老爹、老孃、老哥,先後被瘟疫奪走生命,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為命。為了增大生存幾率,朱元璋和二哥各奔東西、各自求生。

朱元璋走投無路,跑到濠州附近的皇覺寺當和尚。在皇覺寺裡,朱元璋每天還是得忍飢挨餓、天天被老和尚欺負的命。

當了三年和尚之後,朱元璋實在無法忍受老和尚的壓榨,撿了個破碗,走上乞討之路。

別的開國之君在朱元璋這個年紀,都混到什麼程度了呢?

西漢創立者劉邦,已經認識了一大幫狐朋狗友,為創業打下積澱;東漢創立者劉秀,閱盡天下兵書,只待時機一到揭竿而起;蜀漢創立者劉備,已經認識了日後十八路諸侯中的至少5路,可謂關係網槓槓滴硬…

為啥一直說老劉家呢?因為老劉家的“窮”,在古代開國之君裡,很有代表意義啊!

相比之下,朱元璋是真的慘,都快18歲成年了,還在拄著打狗棒滿大街要飯;稱他是古往今來起點最低、手牌最爛的開國之君,估計沒有人會質疑!

1352年,朱元璋投奔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正式踏上反元之路,也開啟了他的“開掛”之路,最終當上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能“一路開掛”,就像評價裡說的,因為他得了“民心”。通常,“民心”是最難得的東西;一旦得到,天下豈非囊中物?

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這樣的案子。

話說,有一個名叫唐潤山的兵油子,他的大哥小時候跟鄰村一姑娘史靈芝定了娃娃親。誰成想,唐潤山的大哥還沒見到姑娘長開的樣子,就因病夭折。姑娘長大之後,就嫁給了洪洞縣的一個農民,姚曉武,並給他生了3個孩子。

唐潤山當兵回來之後,因為年歲已大、人也不咋樣,就娶不到媳婦。

當時,元朝還苟活的時候,有個破規矩——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媳婦。唐潤山就以此為理由,強行要求史靈芝與姚曉武離婚,並且要求她孤身一人嫁給唐潤山(不要3個孩子)。

姚曉武能願意嗎?倆人自然是大打出手,唐潤山捱了一頓啐。

要不怎麼說唐潤山是個兵油子呢,打不過人家,就開始使陰損的招——跑到兵部去鬧,強行要洪洞縣令將史靈芝判給了唐潤山。對於史靈芝的男人姚曉武,也以“滋事”為由關進大牢。

姚曉武出獄之後,開始為自己和老婆討回公道。

最後,這件案子直接將洪洞縣、兵部、刑部、皇帝全部驚動。皇帝朱元璋諮詢刑尚書王峕(音shi),問他這件案子該怎麼辦?

王旹答曰: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麼辦的,微臣看來,洪洞縣令辦的並無差錯。

言外之意,史靈芝不過一介村婦,姚曉武只是一名村夫,而唐潤山則是為大明江山立過功的軍人,給這樣的人“分配”一個老婆,那還不是應該的嘛!

朱元璋聽了王旹的回道,大怒!但是,他還是忍住了內心的憤怒,覺得堂堂刑部尚書精通律法,絕不會提出如此違揹人倫的論調。於是,朱元璋板著臉、耐著性子問道:“這是為何?”

王旹一聽,皇帝竟然問他原因,那還不是表現自己的好時候?遂,放開話閘,滔滔不絕地列舉先賢婚姻狀況,又洋洋灑灑地細說前朝的婚姻法,最後得出一個論據:唐潤山娶史靈芝,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到這時,朱元璋才明白,這幫狗官心裡想的什麼了!元朝的敗亡一點都不冤,就憑這幫狗官,不亡了才怪!

一怒之下,朱元璋下了道聖旨:

“其史靈芝,系人倫綱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務。故違不理,所以有司,盡行處斬。”

翻譯過來就是:史靈芝這個案子,按照天理人倫、三綱五常,她都是姚曉武的妻子,有關單位沒有如此判決,那就是失民心!因此,為了維護天下百姓的利益,所有參與這件案子的官員,全部砍頭!

於是,從唐潤山,到洪洞縣令,再到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全都被判處死刑。

朱元璋如此判決史靈芝案,在民間引起極大反響,使他在老百姓裡的威望更高!像史靈芝案這樣的例子,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比比皆是,對於貪官汙吏,從不手軟。即便是開國功臣+親家公藍玉,也敢將他剝皮實草,以儆效尤。

朱元璋的開局爛歸爛,可他通過“民心”,終使自己得了天下,實現古往今來最強逆襲。


祗樹


要說歷史上把一把好牌打爛的君主倒是一說一大堆,但是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主,確實是屈指可數,我今天就說一個距離我們最近的康熙皇帝吧。


一、童年稱帝

康熙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玄燁,出生於1654年,年僅8歲(1661年)之時,他的父親順治皇帝福臨就因為天花病逝,享年24歲。因為年紀尚小,在位時也沒有想過立太子之事,如今突然病重,又害怕天花遺傳,就聽從一個外國人湯若望的建議,立已經得過天花對天花有免疫力的玄燁為太子。


順治去世後,康熙在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的輔助下當上皇帝。所謂輔政大臣,就是一個極度危險的存在。縱觀歷史上多少輔政大臣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直接取而代之,最明顯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者乃三國曹操。

直接取而代之的比如唐朝時期武則天,一開始就是立李旦為傀儡皇帝,當了六年傀儡皇帝之後自己取而代之。

由此可見,作為8歲的孩子,完全沒有這個能力與幾位輔政大臣抗衡,至少康熙之前的歷史基本如此。也就是說康熙的江山很可能迅速易主,康熙到時候一個小屁孩也會被驅逐收拾,後果不堪設想。

更糟糕的是,年僅10歲之時,康熙的母親又去世,此後康熙可謂孤立無援。幾位輔政大臣勢力逐漸增大,尤其鰲拜更是目中無人,對康熙一點沒有君臣之禮。

康熙14歲之時,首要輔政大臣索尼病逝,康熙開始親政,但是實權依舊不在自己手上,此時的鰲拜正在虎視眈眈,不久則把蘇克薩哈陷害致死,剩下鰲拜與遏必隆兩人狼狽為奸。

康熙處境更加糟糕,距離被奪權只有一步之遙,稍有不慎,則可能江山易主,14歲的康熙表現出與年紀不符的聰明才智,他在一次遊戲中突然將鰲拜綁起來,,隨後叫朝中大臣羅列鰲拜罪狀,共計三十餘條,遂將鰲拜治罪。但是康熙網開一面沒有殺死鰲拜,只將其黨羽一網打盡。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康熙,已經表現出常人所不能及的治國謀略,尤其鰲拜一事,康熙不僅處理鰲拜殺一儆百,又網開一面讓人信服,可謂手段不得不叫人稱讚。


二、少年平叛

1673年,年僅19歲的康熙又面臨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驗,就是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發動的三藩之亂,當時叛軍迅速拿下雲貴川大多數城池,還有江浙地帶也岌岌可危,康熙要是坐視不管,必將滅國。

諸如這種叛亂,別說是剛剛起步的清朝,就是繁榮昌盛的唐朝也經不起一個安史之亂,要是康熙沒有足夠聰明才智,絕對鬥不過老謀深算的吳三桂等人。

可是康熙與李隆基不能同日而語,康熙就是明智,在吳三桂策劃王輔臣謀反之後,康熙深知王輔臣的厲害之處,加大火力軍隊主要針對王輔臣進行打擊,堅決不讓他與吳軍匯合。


王輔臣戰事迅猛,先後攻克秦州、蘭州、漢中,又坐守平涼,讓清軍聞風喪膽,康熙幾次派大臣董額前往平叛,可是這個傢伙也是一個坑貨,聽到王輔臣名號就嚇得不敢進軍。

要是敵軍勢力迅猛,我軍戰將頹靡,這樣的戰爭必然失敗,可是康熙就不一樣,他對地理、歷史各方面十分了解,他知道秦州重要性,還知道漢中乃通平涼要道,平涼之外的固原更是平涼的糧食補給站。

於是康熙不僅迅速換了戰將,讓圖海上陣,還制定新的作戰計劃,讓清軍分幾部分前往,攻克秦州、蘭州、漢中,以絕王輔臣後路,防止他與吳軍匯合,再主攻平涼,阻斷固原糧食補給,這樣一來,王輔臣無糧無援,只能束手就擒。

所謂打蛇打七寸,將最主要勢力阻斷,其餘的勢力就很容易解決,最終康熙徹底平定三藩之亂,防止江山易主。


三、開疆拓土

有了以上幾件事情的鍛鍊,康熙已經徹底成熟,後來就是不斷開疆拓土,三次親征葛爾丹,將其佔為己有,還有與沙俄外來入侵者堅決抗爭,最終讓沙俄只能束手就擒。

面對外來入侵者,晚期的清朝就是最明顯的反面教材,割地賠款,可是康熙從來沒有如此,難道說康熙時期的軍隊特別勇猛,其實非也,上邊也分析過,大多將士一樣貪生怕死,可是君主賢明,決策準確,怎麼會導致國破家亡呢?

康熙的一生,毫無疑問是將一手爛牌打活的典型代表,內憂外患,加上自己年紀資歷都不佔優勢,卻能逆天命而為,創造出如此大的成績,難道不值得後人歌頌?


結語

作為領導者,不要總怪下屬能力不夠,主要決策權在自己手上,下屬主要還是配合執行,要是你的決策本身就有問題,或者自己對決策根本沒有主見,你還奢望治理好這個公司,怎麼可能呢?



嗔痴歷史觀


把一手爛牌打好,覺得沒有人比朱棣更適合這個標題了。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自有自己的一套選擇繼承人的辦法。他想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幹了,把所有該乾的事情都規劃好,然後自己的後代,順著自己規劃的路,安安穩穩走下去,大明王朝就能千秋萬代。因此他選擇了乖巧的朱允文,來繼承自己的皇位。可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朱允文的確是一個乖巧的皇帝,可是他的政策,在他死後就遭到了文人們的扭曲。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是作為一個閱歷不足的年輕人,朱允文並不能很好的判斷,圍繞在自己周圍的人哪些建議能用,哪些建議不能用?

因此他逼死了自己一個個皇叔,最終他把朱棣逼得走投無路,最終只能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的四年靖難之役,可謂是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有能利用的優點,抓住了敵人能暴露出來的所有缺點,從最開始的只能被認為在北京城裡暴躁揍,到最後,靖難大軍團團圍住應天,皇宮大火。朱允文生死不明。

雖然十分不喜歡,但是清朝有兩位皇帝也十分符合這個標題。順治和康熙

在滿清入關的過程之中,多爾袞立下了赫赫戰功,將整個滿清朝廷絕大部分權力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順治本來只是一個傀儡 ,六歲登基,在其母孝莊太后支持下,熬死了多爾袞,步步掌控了整個清庭的權利。

可惜的是,順治也是一個短命鬼。死的時侯剛剛三十一歲。

接下來是康熙登基,說起來,他跟自己老爹有一點同病相憐,都是幼年登基,都是全程掌握朝中權力,都只能依靠孝莊太后。不得不說,孝莊太后確實有能力,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一命嗚呼,走在了自己的前頭,她又開始打起精神,扶持起自己的孫子。與鰲拜斗智鬥勇。

可憐鰲拜,堂堂滿清第一勇士,最後居然栽在了一群小太監手裡。

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幼年登基,成年時候能夠完全掌握朝中權利的,也不多見。

這父子兩代,都能夠幼年繼位,長大掌權,說是把一手爛牌打好,的確不為過


人生長久遠


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能做到上述要求的君王,實在是少之又少。通常開國君王比較能打,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第二代也還行,第三代開始下滑,越往後的君主越差勁。能把一副爛牌打活的君王,可以稱之為中興之主。這樣的帝王在我國曆史長河中還是有一些,且聽在下列舉一個,其餘的讀者可評價補充。

秦孝公嬴渠梁是典型的將爛牌打活了的君王,沒有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變法強秦,就沒有後來的秦始皇一統天下。秦孝公接手的秦國是一個爛攤子,儘管他的父親秦獻公給他開了一個好局,但是他接手時好局都不存在了,面臨者著嚴竣的內政外交問題。秦國最大的內政問題是沒有變法,政治制度跟東方六國相比十分落後;秦國最大的外部問題則是面臨著霸主魏國即將發起的滅秦之戰。

秦獻公在魏國呆了三十多年,深知魏國的強大不可撼動,魏國是國富民強,兵精將良,看誰不順眼就可以打誰的主。秦獻公繼位後推行了部分魏國變法內容,積蓄了二十多年的國力,在魏武侯死後,秦獻公開始發起收復河西的戰爭。秦軍在石門之戰中趁魏軍主力遠征宋國之際,斬首魏國河西守軍六萬。第二年魏國主力回擊,在少梁之戰中重擊秦軍,秦獻公本人受箭傷而薨。

秦獻公積累了二十年的國力,只跟魏國打了兩場大戰,就消耗一空了。而魏國在與秦國的這兩次戰爭中,根本沒有傷及元氣,在龐涓將軍的鼓動下,魏國準備發起滅秦大戰!如果秦孝公那時硬氣的與魏國血戰,那麼秦國早就亡了。

秦孝公根據國內外的實際情況,對魏國採取求和姿態,將父親拼了命收復的河西之地割讓給魏國,換取魏國將戰略重心轉移至東方!然後秦孝公頒佈了《求賢令》,向天下能人奇士求助,且說得十分直白:你幫我變法強秦,我給你高官厚祿。不談理想,只談待遇。不久法家名士衛鞅入秦,開啟了秦國的變法時代。

秦國原本就是一個破罐子,衛鞅又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狂,最終衛鞅跟秦孝公一合計,破而後立,先把秦國這個破罐子徹底摔碎,然後再造一個秦國出來。商鞅變法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它從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變法,號稱事無鉅細,皆有法式。商鞅變法也徹底改變了秦國的面貌,秦國從一個落後的舊國,變成一個最新的戰國。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變法的成功60%以上的功勞都是秦孝公的,如果沒有秦孝公的強力支持,商鞅變法只會中途夭折,一如楚國的吳起變法。商鞅在前面變法施政,秦孝公在背後穩定大局:誰阻礙變法,他就收拾誰,那怕是自己的哥哥、兒子,他也不會放過;商鞅需要權力,他充分滿足,甚至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商鞅,以鞏固商鞅的權勢。

商鞅變法成功了,秦國綜合國力大增,以前秦人飯都吃不飽,現在家家有三年以上餘糧。以前秦人勇於私鬥,怯於公戰,現在秦人踴躍參軍,戰鬥力爆表。以前秦國的國都在小鎮櫟陽,現在秦國有錢了,比洛陽王城規模還大建了一個新都咸陽。以前秦國無法收復河西,商鞅率新軍一戰收復。

以前是六國卑秦,不與會盟,現在各國皆與秦國交好,連周天子都賜給秦孝公西方伯的稱號與權利。秦國在秦孝公手上浴火重生了,可謂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秦孝公將一手爛牌打活了。

《史記.秦本紀》七年,與魏惠王會杜平。八年,與魏戰元裡,有功。十年,衛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並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為田開阡陌。東地渡洛。十四年,初為賦。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諸侯畢賀。秦使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逢澤,朝天子。

大秦鐵鷹劍士


歷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王?——孫權。


為什麼是孫權呢?《三國志·孫策傳》有一句話“業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就是這句話形容孫權當時的境況非常貼切。那孫權當時拿到的是怎樣一副牌呢?


首先孫權年紀輕。孫權大概十八歲時接過父兄的基業和權力,按照“二十而冠”的說法,孫權還算是“未成年人”。不過,孫權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以為陽羨長。郡察孝廉,州舉茂才,行奉義校尉。”孫權在十五歲時,孫策就任命他為陽羨縣長,雖說有孫策這個後臺,但也跟他自身能力強有關,否則輪不到他坐這個位置。


其次,內存憂患。《三國志·吳主傳》有說到孫氏集團只控制了江東的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五郡。還指出問題:“深險之地猶未盡從”,“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那五郡的邊遠地方還並未臣服,且有許多英傑散佈在各州郡,客居的士人則只關心自己的安危決定去留,君臣間還沒有建立起牢固的關係。


孫策去世後,還有些官員反了,當時的廬江太守李術就是其中之一。孫策去世以後,他不但不肯臣服於孫權,還招降納叛,專門收留那些背叛孫權的。


最後是外敵強大。孫策去世時,曹操和袁紹正相持於官渡,戰火遲早要燒到孫權的吳地。西邊則有劉表,此時已是“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在曹操與袁紹之間敷衍周旋,坐山觀虎鬥。劉表手下的大將黃祖,是孫策兄弟的殺父仇人,此刻正在江夏,也是個虎視眈眈的。


此時的孫權,遠有強敵(曹操),近有世仇(劉表),內存憂患(江東士族不服),身無寸功。好在當時有兩名大臣坐鎮,就是張昭和周瑜,他們認定孫權“可與共成大業”,“委心而服事焉”,幫助孫權建立起自己的權威。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吳地政權穩定下來。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初期確實深謀遠慮,唯才是任,只是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可惜了!,


裡裡楊


1、北周武帝宇文邕;

要說<strong>“把一把爛牌打活”的皇帝,小編覺得,北周武帝宇文邕應該說是最當仁不讓的。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夠繼位為帝,全靠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扶持。而這位宇文護可不得了,他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出名的權臣之一,在北周初年權傾朝野,專橫獨權。其專權到什麼地步?宇文護可是在短短三年時間之內,便接連殺死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實現“三連殺”的權臣。

公元560年,宇文護在毒死周明帝宇文毓後,便改立宇文邕為皇帝,那一年宇文邕才17歲。

可以說,年輕即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當時所面臨的可是一副絕對的爛牌。同為權臣,宇文護可比西漢的霍光要狠得多。當年,漢廢帝劉賀不服從霍光,頂多也就被廢掉而已。可如果得罪了宇文護,那宇文邕的結局恐怕就是之前被殺掉的三帝一樣了。

一方面是內政被權臣把持,另一方面是周邊的外敵環伺。當時的中國也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北周之外,還有雄踞華北的北齊和坐擁江南的南陳。北齊雖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禽獸皇朝,但北齊的國力基礎一開始其實是要被北周要強大的。而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之初,北齊尚有蘭陵王高長恭和斛律光兩位當世名將壓陣,實力強悍,多次挫敗北周的進攻。

除了要應付漢地的這兩股勢力,北周還需要面對強大的突厥。宇文邕在位時,突厥已經相當強大,時常威脅北周的邊境,以至於宇文邕自己也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為後。

然而,宇文邕卻憑藉自己的韜光養晦之策,成功的剷除了權傾朝野的宇文護。之後,他又通過一系列的軍政改革,實現了北周國力和軍力的提振。尤其是府兵體制的推行,使北周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而一舉消滅北齊,一統北方,併為日後隋朝的統一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從被權臣扶立的傀儡皇帝,到一統北方的英主,宇文邕可是成功的將自己手中的一手爛牌成功的給打活了!可惜,宇文邕最後卻在北征突厥的途中,英年早逝。

2、後周世宗柴榮;

同樣將一手爛牌打活的皇帝,還有後周世宗柴榮。實際上,不僅同樣是以“周“為國號,柴榮與宇文邕本身也同樣有不少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柴榮即位之初,政權不穩之際,北漢勾結契丹南犯。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大軍,柴榮決定御駕親征,抵禦外敵。結果後周朝堂上,卻是一片的反對之聲,其中當時的宰相馮道更是極力阻止。於是,柴榮便說:“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誰知馮道卻很不給面,直接就說柴榮無法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相比,氣得柴榮直接罷免了他的相位。而柴榮的此次親征,也就在這種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開始了。

然而,禍不單行的是,正當柴榮率軍日夜兼程抵達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的樊愛能、何徽部居然不戰自潰。在此危難關頭,柴榮不畏敵軍矢石,冒死督戰,最終將北漢驍將張元徽擊殺,進而一舉擊潰契丹軍。

經此一戰,柴榮的帝位得到鞏固,聲勢如日中天。而在這一戰中,柴榮也是成功的將一手爛牌給打活了。



這些歷史要讀


就說一個,那就是唐宣宗李忱。

李忱是唐朝最後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人稱“小太宗”,開創出“大中之治”的中興之勢,自他之後唐朝開始徹底衰落,再無復興的可能,直至亡國。



自安史之亂後,唐朝宦官的勢力開始坐大,從唐德宗讓宦官掌管禁軍,併成為定製後,宦官的勢力開始變得不可抑制,在唐敬宗之後,宦官更是躍居皇權之上,開始有了廢立皇帝的特權。當然此時宦官雖當政,但朝中士大夫們還是可與之形成抗衡,並對其進行牽制。

但是隨著835年發生的一起政變後,宦官開始獨攬唐朝朝政大權,朝中士大夫們開始淪落為宦官的附庸。這一年,被宦官王守澄擁立的唐文宗為了從宦官手中奪回權力,他在李訓、鄭注等支持下欲對仇士良等權宦發起反攻,可是未曾想計劃提前被洩露,宦官有了準備,如此唐文宗的反攻計劃宣告失敗。而後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中重臣悉數被殺,最終唐朝的朝中大權開始被宦官獨掌,這次政變就是“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後,宦官就一直牢牢地掌控朝政大權,甚至連皇帝的廢立、生殺都由宦官做主。此時“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更是時常“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因此當時的唐朝政壇時常發生著這樣讓人歎為觀止的現象,這時上至宰相,下至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各官員,他們每次上朝都會先與家人痛苦的訣別,因為說不定在上朝時會被權宦看不順眼,從而別殺掉,如此每次能安全回來,他們都會松一氣。同時此時不但大臣受盡宦官的欺壓,連皇帝都亦逃不過宦官的欺辱。



史載,唐文宗時期,文宗一日問當值學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堯、舜之主也”,文宗嘆道,“朕豈敢比堯舜,何如周赧漢獻耳!”,周墀:“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文宗說:“赧、獻受制於強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復視朝。想想看,一個皇帝被宦官欺負到“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復視朝”的地步,你說此時的唐朝皇帝還有何尊嚴可言呢?

而唐宣宗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被宦官馬元贄擁護為帝的。此時宣宗繼承的唐朝是一個外有吐蕃、党項等強族的虎視眈眈,內有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等問題的肆意妄為,這時的唐朝就好比只剩下一個空殼的大夏,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曾經強大無比的盛唐此時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可以說,唐宣宗為了挽救唐朝的危亡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個即將傾覆的大唐,能在他的治理下再次走向中興,唐宣宗真的是夠強悍的,可謂是實實在在的“打牌高手”。

唐宣宗一登基,就展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先是對唐朝日益腐敗的吏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出一年就一舉消滅了為患唐朝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讓新朝吏治為之一震,據《舊唐書·宣宗紀》所載,此時宣宗朝的是“刑政不濫,賢能效用,百揆四嶽,穆若清風,十餘年間,頌聲載路”。

當然因宦官的根基實在是太厚,宣宗雖終其一生都未能徹底的解決宦官亂政問題,但卻是極大的遏制出了宦官的權勢,宣宗朝的宦官不再有如前朝那般可以對士大夫們生殺予奪。同時在經濟方面,宣宗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此時尤其是財政方面,唐朝有了明顯的好轉。



此外,唐宣宗最大的功績就是在軍事上,在宣宗主政期間,唐朝的軍事力量開始又組建躍居周邊各國之上。先是847年五月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大破北部諸山奚,禽酋渠,燒帳落二十萬,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萬,輜貯五百乘,自此唐朝北方再無軍事威脅,得到了徹底的平定。再是848年張議潮先後收復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至此,除涼州外,陷於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復歸大唐。



可以說在唐宣宗主政期間,唐朝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在軍事上都開始了全面的復興,大有復興盛唐之意。而這份功績,宣宗完全是在手握一手的爛牌的情況下治理出來的,只得說宣宗的實力真的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