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

徐小仙说历史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觉得关羽很厉害,即使死了也不忘向仇人索命报仇,长大了后才知道罗贯中更胜一筹,居然能够把两个没有多大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让读者深信不疑,难怪能够让《三国演义》能够流传几百年,长盛不衰。现在我们一起透过演义看真实的三国历史。

吕蒙杀害关羽。

吕蒙并没有杀害关羽,这事情吕蒙替算全背锅了,杀关羽不是一般的小事,吕蒙本人是做不了这个决定,委屈吕蒙了。

夺取荆州的整个计划出自吕蒙手笔,计划堪称完美,但是吕蒙也没有算到居然能够捉住关羽,这是计划之外的事情。吕蒙在夺取江陵之后,孙权随后赶到江陵,指挥权也转移到孙权那里, 调兵遣将均由孙权具体指挥。

败退麦城之后,孙权劝降不成委派朱然和潘璋截断关羽归路,打算消灭关羽,后续的计划都是孙权做出来的,不关吕蒙什么事情,吕蒙确实生病了,没有精力干这些事情了。而孙权为了永绝后患,处于稳定荆州削弱刘备集团的缘故,在部属围堵关羽的时候下了死命令,最后头颅传首江东。

吕蒙在关羽去世后第二天暴毙了。

吕蒙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孙权的封赏,就去世了,当然也不是突然暴毙,这也是罗贯中小说之笔,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吕蒙之死和诛杀关羽是有关系的,其实关系不大。

1. 吕蒙很早就患病了。在部署夺取荆州计划的时候,吕蒙就已经患病了,这点关羽应该是知道的。毕竟关羽要攻打樊城,在情报方面,关羽是非常关注的,因此吕蒙患病是真实的。这点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均由强调,并不是纯粹为了糊弄关羽而声称的。

2. 吕蒙病情加重了。吕蒙准备偷袭荆州的时候,使用了年轻的将领陆逊来替代自己,这点声称是吕蒙病情加重了,不得不退居二线,从而让陆逊具体执行。那么吕蒙是不是真的病情加重呢?这是吕蒙对孙权说的,是不是真的很难说,以当时关羽相信的程度来看,应该是真实的,其实关羽驻守荆州近十年,对待江东还是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情报工作也是没有放松,不然关羽也不会放心攻打樊城。

那么在这个期间,吕蒙为了真的骗过关羽,让关羽相信自己真的病情加重,让病情变的更重一些也是未可知,毕竟当时处于农历十月的阶段,长江一带还是非常寒冷的,那么让病情加重也不是难事,也只有真的病情加重才会让关羽相信。关羽可不是曹爽那种纨绔子弟,随便让司马懿躺在床上喘几声就相信已经病情入膏肓。军国大事,关羽可并不糊涂,否则刘备也不会让他驻守荆州,也不至于纵横天下几十年还继续活着。

因此,吕蒙病情加重是真实的,而后续吕蒙一直在指挥偷袭荆州也是强撑着指挥,江东在鲁肃去世后,还没有一个人可以指挥全局,而此时的陆逊初出矛头威信不足,还在积累经验。

3. 吕蒙病逝。吕蒙去世在关羽被杀后不久就去世了,也是非常巧合,难怪能够罗贯中联系起来。然而吕蒙在关羽被杀之前一直都是病情加重中,在进入江陵后不久就将指挥权交给孙权了,而吕蒙也一直都是出于时而昏迷时而苏醒,每天要反反复复好几次,一天几次惊变,完全不亚于前线的战报。

由此可见,吕蒙之死也就是在旦夕之间,也许吕蒙一直都在牵挂着前线的战事,直到听闻关羽被杀后,他才松了一口气,先前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元气散尽,就无法收拢从而不可收拾,就这样病逝了。总而言之,吕蒙确实是死于关羽之后,而吕蒙由于劳累过度一直都是在患病之中,为了夺取荆州一直都是呕心沥血,毕竟关羽确实不是那么好对付,过度的劳累之后导致病情加重了,最后在寒冬来临之后,终于熬不住就这样病逝。


笑看三国风云


蜀汉汉寿亭侯、前将军、襄阳太守关羽,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大将,东吴孱陵侯、偏将军、南郡太守吕蒙则是孙权阵营的大将,两人互为敌手。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关羽在大举进犯曹操阵营失利,后方又遭遇吕蒙偷袭的情况下,从麦城突围,结果被擒杀。

就在关羽死后不久,吕蒙也在当年去世,这样的巧合,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悦史君把几种情况给大家解析一番。

第一,关羽追命

关羽死后在民间被神化,尊为“关公”,后来还被朝廷推崇为“武圣”,对他的死负有责任的吕蒙,自然就成为众矢之的。

而这种情绪,在大家熟知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体现得最明显,吕蒙的死也最戏剧。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让死去的关羽,在孙权君臣庆功宴上,附体于吕蒙,不仅大骂孙权吕蒙,还让吕蒙“七窍流血而死”。

这样的安排很过瘾,也符合老百姓的惯常思维,但悦史君要说,这只能是小说家的戏说,实在是荒谬。

第二,积劳成疾

吕蒙设计战胜关羽,为孙权夺回了荆州,孙权立马就下发了表彰,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册封孱陵侯。

然而,正式的封爵还没有下达,吕蒙就发病了,孙权把他安置在内殿养病,想尽了办法,又是请名医问诊又是吃不下睡不着,可以说是能用的都用了。

但吕蒙还是死在了孙权的内殿里,孙权非常伤心,都没精神处理政务了。

由此可以看出,吕蒙是因病去世的,而且悦史君认为,他是积劳成疾,有高强度军旅生活的影响。

第三,瘟疫

古代的医疗条件远远不如现在,各种瘟疫发生比较多,而且会致命。

就在吕蒙去世的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护军校尉、都护征虏将军孙皎,右护军、荡寇将军,讨越中郎将蒋钦等人也都因病去世。

这有可能巧合,但悦史君认为,发生瘟疫的几率还是蛮高的。

综上所述,悦史君认为,吕蒙的死与关羽没有直接关系,大概率是因为积劳成疾,小概率再加上当时的瘟疫导致的。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看起来巧合,其实是有因果关系的。

关羽占据荆州,吴国多次讨要,始终要不回来。吴国君臣都对关羽非常怨恨。

吕蒙担任东吴大都督时期,曹操南下与关羽大战,樊城被曹军占领。

为了诱引关羽离开荆州,吕蒙装病,好像不能指挥作战了,当然不会进攻荆州。

被吕蒙蒙骗的关羽,带领儿子关平等将领,向樊城进攻。

吕蒙偷袭荆州,使得关羽前后都受到攻击,只能向西方躲进麦城。

麦城被围困时间太久,关羽带领少数骑兵突围。

在向西方逃跑途中,关羽被吕蒙部将活捉。

关羽父子被押解到临沮时,吕蒙下令将关羽父子杀死。吕蒙杀死关羽,彻底打乱了孙权的计划。

孙权的真实想法

孙权不希望东吴大将杀死关羽,有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孙权知道刘关张的关系与感情,如果关羽被杀,刘备、张飞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前来报仇。

一旦刘备、张飞前来攻打东吴,东吴损失一定会非常巨大。

另一方面,关羽活着,可以成为蜀汉抗击曹操的重要力量。

东吴与蜀汉、东吴与曹魏都分别缔结了盟约,虽然东吴是三支政权中力量最薄弱的,但是,曹操进攻蜀汉,蜀汉力量强大一分,坚持抗曹的时间就会长久一分,东吴受到进攻的时间就会后延一分。

蜀汉、曹魏进行战争,双方都会受损,东吴还有乘机发展壮大起来、甚至统一天下的可能。

孙权还有另外一个真实想法,就是让关羽死在曹操大将手中。

当曹操手下大将杀死了关羽,刘备、张飞自然会集中力量去攻打曹魏,为关羽报仇雪恨。

基于这些想法,孙权命令吕蒙将关羽引到荆州之外,再去偷袭荆州。

尽管孙权对关羽充满仇恨,但是,他还是一再嘱咐吕蒙不要杀死关羽。

孙权要求吕蒙把关羽引去、或者逼去与曹军打仗、厮杀;

吕蒙乘胜追击关羽时,孙权派遣陆逊前去传令,千万不要杀死关羽。潜台词是把关羽追到曹军阵地,让曹军大将杀死关羽。

归根到底,孙权的目标是:东吴夺取荆州,让曹魏与蜀汉继续打仗。

孙权的补救策略

当吕蒙已经把关羽杀死了,孙权接下来不得不用心补救已经造成的不利处境。

孙权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

表面上看孙权巴结曹操,实际上,孙权既想讨好曹操、缓解与曹操的关系,又想把刘备、张飞的仇恨矛头引向曹操。

孙权暗中派人联系蜀汉,希望吴蜀联盟继续维持、并向更加巩固的方向发展。

刘备、张飞发誓一定要报杀羽之仇,当然是要把杀死关羽的仇人杀死。

所以,为了缓解刘备、张飞的仇恨,孙权决定杀死吕蒙。

孙权不能把吕蒙送给刘备去杀,因为事关东吴主权与尊严。

可是,对于东吴来讲,吕蒙是有功之臣,也不能公开杀死。

如果公开杀死吕蒙,东吴的大小官员、上下将士,一定非常寒心,孙权也就彻底失去民心,那还怎么统治呢?

孙权只能使用暗招杀死吕蒙。

孙权利用庆功宴的机会,在吕蒙的酒中放了毒药,企图制造吕蒙酒后暴死的事故。

吕蒙特别敏感,第一杯酒喝下肚,感觉不对劲,知道遭遇了孙权的毒手。

直接喊叫出来,后果无法预料。

当务之急是既不能继续喝酒,又要让孙权产生畏惧心理,于是吕蒙心生一计,开始装神弄鬼。

吕蒙接过孙权递来的酒杯,又闻到一股药味。但是,他装作要往嘴里喝的样子。

忽然把酒杯摔到地上,并且一把揪住孙权的衣领,厉声大骂孙权:

“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

众位将领大吃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吕蒙继续弄鬼装神,高声呵斥孙权:你用奸计害死我,我活着不能吃你的肉,死了要附魂吕蒙贼身!我是汉寿亭侯关云长!

吕蒙企图用关羽魂魄附身,来镇住孙权,拯救自己的性命。

但是,喝下去的毒药发挥作用了。吕蒙倒在地上,七窍流血。因为喝下去的药量较小,吕蒙没有死。

孙权赶紧派人把吕蒙安置进内殿,传来医生,给吕蒙治疗。

孙权知道,吕蒙喝的毒药很少,必须安置在可控范围内,以防发生其他变故,比如吕蒙逃跑、比如吕蒙乱讲,等等。

为了笼络军心,孙权大张旗鼓奖励吕蒙,明明知道吕蒙不敢要这些奖励,孙权还是假惺惺重奖吕蒙。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册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500斤。

吕蒙现在只想保住性命,哪还想要什么奖励!

吕蒙不接受金钱奖励,但是接受南郡太守,希望上任后离开孙权身边,能够保住小命。

可是,孙权迟迟不让吕蒙到南郡上任就职,只是将他留置内殿,放到自己眼皮底下。

孙权下令,招募全国范围内最好的医生,并且悬赏,治好吕蒙的病,赏赐1000两黄金。

孙权一面不能让医生真的治好吕蒙,另一面又要让将士们看到孙权对待吕蒙的真诚。

每当医生给吕蒙针灸,孙权就在旁边难过,有时候还流眼泪。

为了随时关注吕蒙的情况,孙权命人凿通墙壁,便于自己暗中观看。

为了让东吴的将士们真正感受到孙权关爱功臣的情怀,孙权总是把自己的情绪夸张地表现出来。

吕蒙能吃下食物,孙权就对手下人有说有笑;吕蒙不能吃喝,孙权就长吁短叹,不吃饭不睡觉。

吕蒙病情好转了,孙权下令赦免罪犯,并且号召大臣们都来庆贺。

看见吕蒙病情逐渐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观察,命人请来道士祈祷。

其实孙权心中清楚,吕蒙很快就要死了,因为喝下去的毒药正在发挥作用,而且医生的治疗也是毫不对症的。

孙权问吕蒙:“万一将军不能为我效力,谁可以镇守江陵啊?”

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才能都足以胜任。”

吕蒙仍然在迎合孙权,希望孙权能够治愈自己的疾病、保住性命,所以推荐了孙权十分看好的朱然。

为了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条生路,吕蒙临终遗嘱:所有的金银财宝以及物质奖赏,全部归还国库,并要求丧事从俭。

吕蒙在喝了庆功酒之后时间不长终于死了,死在孙权的内殿里,死在孙权的精心照料下,死在年富力强的岁月中。

吕蒙享年42岁。

吕蒙死后,孙权哭了2天,东吴将士们深受感染,也都悲伤不已。

孙权让吕蒙儿子吕霸承袭吕蒙的爵位;并赏赐300户人家去为吕蒙守墓,给他家50顷田地、不收田赋。

孙权终于完美地补救了吕蒙杀死关羽的不良后果,实现了一箭三雕:用关羽的头颅巴结了曹操;重赏吕蒙笼络自己东吴的将士;毒死吕蒙向蜀汉刘备表达了结盟的诚心。

三国时期,最难预测的就是人心。


岳飞的飞


公元220年,相继有三位重要的人物死去,关羽、曹操和吕蒙。关羽进攻曹操,被吕蒙算计,曹操和吕蒙合力击败了关羽,最后关羽死于东吴人之手。可以说关羽被杀,吕蒙是始作俑者,蹊跷的是,关羽死后,曹操和吕蒙也相继死去,曹操年龄大自然病逝可以理解,可是吕蒙年仅42岁就死了,令人怀疑。那么吕蒙为什么在杀掉关羽之后就突然死了呢?

我觉得吕蒙既不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渲染的那样,是死于关羽阴魂索命,也不是死于孙权的黑手(阴谋论),而是累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吕蒙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换句话说,吕蒙一生的成功靠的一是努力,二是大胆投机。而投机的后果就是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丢了。为什么说吕蒙是个投机主义者呢?

吕蒙非天纵英才之人,但是却有着大富大贵的远大理想。为了理想,吕蒙甚至不惜性命。他小时候是这样,长大成年后更甚。

吕蒙早年家里贫穷,为了求取富贵,他偷偷的跟随姐夫邓当的部队去平叛山越乱民,邓当激战时突然看到吕蒙竟然也在军中,大惊,于是呵斥吕蒙回去,吕蒙根本不听。回家后吕蒙遭到家母的训斥,于是吕蒙说了一句千古留名的话:家里贫穷难以为继,唯有从军方能求取富贵。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就是吕蒙的胆量,为了摆脱贫困,求取富贵,依然决定从军来博取富贵。吕蒙的努力换来了回报,邓当战死后,张昭推荐吕蒙为别部司马,统领原来邓当的部众。

没过多久,孙策遇袭而死,孙权掌权。孙权掌权之初就决定要精练队伍,将兵少的合并到一起来增加战斗力,重新任命有能力的人来担当头领。吕蒙担心自己的队伍被合并,于是又开始投机。他让人连夜赶制绛红色的军装和统一的绑腿布,连夜操练队伍。等到孙权前来视察时,看到吕蒙的队伍整齐划一,士气高昂,于是连连称赞,将其他人少的队伍都合并给吕蒙来指挥,吕蒙开始取得孙权的信任。

后来,吕蒙跟随孙权破黄祖于夏口,吕蒙身先士卒,作为前锋,率军激战黄祖手下陈就,亲自斩杀了陈就,黄祖军遂败。孙权论功行赏,认为吕蒙斩陈就功劳最大。

曹操破荆州,威胁孙权。吕蒙又跟随周瑜破曹军于乌林,击败曹仁于江陵。随着吕蒙的军功越来越多,吕蒙的官职也越做越大,定荆州后,孙权封吕蒙为偏将军,领寻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大都督。吕蒙和鲁肃对于荆州以及镇守荆州的关羽有不同的见解,鲁肃认为曹操虎视江南,时刻有吞并江东之心,因此要和刘备及关羽联合。况且,鲁肃觉得关羽不足为虑,根本不会给江东带来威胁。因此,鲁肃属于温和的联合派。

吕蒙和鲁肃的观点正好相反,吕蒙认为刘备和关羽在荆州为邻,祸害极大。刘备志向远大,关羽世之虎将,两人都有吞并江东之心,只是碍于形势没有动手罢了。因此,吕蒙属于激进的求战派。

世人皆认为鲁肃的连横之术高瞻远瞩,吕蒙的想法太幼稚。这样认为对吗?我认为是不对的,吕蒙之所以敢于和刘备争夺荆州,其实是有很周密考虑的。吕蒙曾经对孙权说过:

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吕蒙的思路很清晰,只要占有荆州,孙权占据南郡来坐镇指挥,潘璋守住西边的白帝城,蒋钦领水军在长江上下游巡视,我吕蒙据守襄阳,这样的话何必惧怕曹操,又何必求关羽来为我们抵抗曹操呢?

吕蒙后来偷袭关羽之战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关羽败走麦城,在临沮被杀之后,孙权亲临南郡,在公安坐镇指挥,陆逊占领秭归,吕蒙占据江陵,西拒刘备,北抗曹军,基本实现了吕蒙的设想。

其实在吕蒙计划偷袭关羽时,吕蒙已经屡次生病,而且病得不轻。这样的情况关羽也很清楚,只是吕蒙驻军陆口,和关羽驻军多有比邻,因此,关羽不得不在公安和江陵布重兵防御。

吕蒙为了让关羽放松警惕,故意上表要求去建业治病,孙权大张旗鼓的同意了,这件事情被关羽获悉以后,关羽才撤走了江陵和公安的防御,全力围困襄樊,以至于后来江陵和公安被吕蒙偷袭,关羽竟然完全不知情。

吕蒙偷袭关羽跟他的性格分不开,还是那句话,投机成分很大。关羽镇守的荆州地处魏蜀吴三国交界地,一旦发生战事,牵涉面很大。因此,偷袭关羽,面临的变数太多。而鲁肃的连横政策很稳妥,但是却太保守,孙权不是很喜欢。

其次是吕蒙偷袭关羽其实也是跟自己的身体较劲,吕蒙本来就有病,为了偷袭关羽,占领荆州,吕蒙拖着病躯指挥争夺荆州之战,虽然最后成功擒杀了关羽,但是吕蒙也因为身体吃不消,终于病情加重,活活被累死。怨谁呢?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吕蒙在偷袭荆州,擒杀关羽之前其实身体就一直不好,而吕蒙是个从小就喜欢投机的人,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强拖着病躯也要夺回荆州。虽然最后擒杀关羽,夺回荆州,但是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后累死于任上。在孙权看来,吕蒙真的算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怎么会下黑手呢?所以,大家就不要添乱了。


每日趣评


关羽凭借忠义二字和盖世武功在我国享有“武圣”之称,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在其人生的顶峰时期驻守荆州,可一代豪杰关羽遭到了吕蒙的暗算,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惨遭吕蒙的杀害。

吕蒙是东吴的儒将,“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都是出自他的经典成语,这都反映出他勤奋好学、勤能补拙的励志故事,他从一个不知名的士兵到最后官拜大都督,统领吴国军队,也可谓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然而就在他斩杀关羽之后不久,自己也蹊跷的死去,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


在公元220年,曹操与刘备为了争夺汉中而大打出手,曹操落败后便集结兵力进攻关羽独自镇守的荆州,关羽率领的部队起初势不可挡,打得曹操屁滚尿流,差点想迁都,此时东吴及时出手救了他一条老命。

孙吴看到关羽与曹操激战正酣,便打算从后方与曹操形成夹击之势进而夺回荆州,吕蒙作为此次偷袭的总指挥,亲率大军向关羽的后方发动了袭击,数日之内便将关羽的城池都抢了过来,关羽被杀得措手不及,只得败走麦城,吕蒙不听孙权的命令竟然斩杀了关羽,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吕蒙在斩杀关羽之后不久也死去了,因为这么巧合,自然就引起了后人的诸多猜测,对于他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团。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蒙的死有点夸张,说孙权在为吕蒙准备的庆功宴上,当孙权向吕蒙敬酒时,吕蒙突然被关羽魂魄附体,就此神情失常,只见吕蒙把酒杯往地上一摔,突然一把抓住孙权的衣领,以关羽的口气说“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一句话刚刚说完,吕蒙就此七窍流血倒地而亡,吕蒙被吓死了。

而陈寿的《三国志.吕蒙传》则记载“以蒙为南郡太守,会蒙疾发,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从陈寿的记载来看,吕蒙是病死的,但吕蒙长期征战,身体硬朗得很,得急性病的可能性不大。


还有一说是吕蒙得瘟疫而死,当时流行瘟疫,再加上吕蒙常年打仗,与死尸接触过多,得瘟疫的可能性较大。
然而最大的可能性还是被孙权所杀,吕蒙意气用事,完全没有大局观,违抗军令本来就是死罪,孙权知道若杀了关羽,刘备一定会与东吴结仇,不利于东吴,于是下令只准追赶不准杀害,打败关羽收回荆州就达目的,孙权还派陆逊前去拦吕蒙,吕蒙却把陆逊甩了几百里,他好大喜功,自作主张赶尽杀绝把关羽给杀了,孙权得知后表面恭视,内心极为不爽。

吕蒙之前曾受过关羽的侮辱,关羽太傲气,没有把东吴任何人放在眼里,吕蒙也迫切想收回荆州,替周瑜报仇,因此吕蒙杀死关羽的那一刻,完全是为了解气。


关羽是孙权和曹操都心生敬畏之人,他们都希望对方杀掉关羽与刘备结仇,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借刀杀人(借东吴之手)来大乱孙刘联盟,唇亡齿寒,孙刘两败俱伤,曹魏最后各个击破,吕蒙为三国归晋立了首功。

鲁肃做大都督时主张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对关羽只能追不能杀,只能远远的喊杀而不靠前,维护了孙刘联盟,曹操就只有干着急的份,这就是鲁肃的高明之处;而吕蒙人品有问题,不讲道义,在同盟国背后捅刀子,违背孙权的意愿杀死关羽,让孙刘结怨,将祸水引向东吴。

掌握兵权的大都督却抗命不从,一意孤行,这是身为君主最为忌惮的,对于一个不听主子命令的下属,完全不把主子放在眼里,孙权当然要他死,不然哪一天他还不造反,在背后暗地里捅刀子。


不过孙权知道即使吕蒙违抗军令,但他的功劳早已名扬吴国,就算杀也不能明杀,因此孙权使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计策,先召集天下的道士为他祈福,来赢取吴国的民心,同时又把吕蒙留在自己的内殿之中,以方便给他下药,最终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遗产君


关于吕蒙之死,很多人都猜测是吕蒙功高盖主,被孙权给暗害的。那么,孙权真的会害死吕蒙吗?

确实,吕蒙的功劳非常高,高得确实很震主。

(吕蒙剧照)

孙权的四个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在东吴国家的开创、发展和稳定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吕蒙改变鲁肃制定的一味联合刘备,保持孙刘两家相安无事的策略,大胆袭取荆州,不但让东吴获得很大一片地盘,更重要的是,让东吴获得一个向北向西发展的据点,同时有效地遏制了蜀汉扩张的势头,让魏蜀吴三方终于保持了平衡,避免了蜀汉的过度扩张,压缩东吴的空间,并让东吴过早灭亡的悲剧。

而且,当吕蒙夺取荆州以后,他的权力和威望也达到了巅峰。孙权对吕蒙的封赏,已经到了一种最大的限度。除了让他担任东吴军队的最高统帅大都督,封孱陵侯外,光是赏赐的钱,就达到了一亿,黄金五百斤。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封赏了。再大的封赏,就是把他孙权的位置让给吕蒙了。所以说,孙权要是猜忌吕蒙,也是很可能的。

再一点,孙权给予了吕蒙封赏以后,吕蒙居然不要钱。孙权反复要给,吕蒙还是不要。这由不得孙权会瞎想,你不要这些钱,你想要什么?咱们看历史上的事件。当王翦带着秦国的60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当时反复向秦王要封赏,要封地。王翦当时对部下说了,我不是小气,我是要让秦王放心。当他看到我很在乎这些小利的时候,就不会怀疑我会裂土封疆了。而吕蒙却并不要那些钱,你说孙权会不会怀疑吕蒙有裂土封疆的想法呢?

(孙权剧照)

不过,即便孙权有可能猜忌吕蒙,在那会儿,他会不会害吕蒙呢?显然不会。

我们先看历史记载。历史上说,吕蒙是生病去世。

这个应该不会是假的。毕竟吕蒙在袭取荆州之前,为了麻痹关羽,就以自己生病为借口,从前线回到都城去养病,如此关羽才放心大胆把军队都调到襄樊和曹操作战。应该说,吕蒙这虽然是借口,很可能他确实也感到了不舒服。后来病没有得到治疗,又返回前线进攻荆州,如此舟车劳顿,积劳成疾生病,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且据历史记载,当时除了吕蒙外,甘宁、孙皎、蒋钦也都死于这一年,有专家分析,他们之所以集体去世,很可能是死于瘟疫。

有人又说,有没有可能,孙权趁吕蒙生病的机会,在汤药上下毒手呢?我觉得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我的理由有两点。

(刘备剧照)

第一,吕蒙生病后,孙权专门把吕蒙迎到他的家里照顾,请最好的医生给吕蒙治病。而且,害怕打扰吕蒙,孙权还只是在墙壁上凿一个洞,暗中观察。若是吕蒙精神好一点,能吃饭,孙权就很高兴。若是吕蒙精神不好,吃不下饭,孙权就很悲伤。如果孙权这样做只是做秀的话,世上再也找不到比孙权更厉害的“表演艺术家”了。再说了,孙权又不是处在初创阶段,没有必要通过这种做秀来聚集人才吧?

第二,吕蒙帮助孙权袭取荆州后,不是就盖棺论定,安享太平了,而是麻烦才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如何能咽下这口气呢?他不发兵攻打孙权,怎么可能呢?而刘备发兵攻打孙权,还有谁比吕蒙更适合带兵抵抗刘备呢?有人说,还有陆逊啊。不对,陆逊当时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只是个菜鸟,怎么能把吴国的三军都交给他呢?最后刘备打来了,孙权把军队交给陆逊,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从孙权一直反复不断地向刘备请和,打胜了都还立马请和这件事来看,孙权对陆逊其实一直是将信将疑的。所以说,留住吕蒙的命,就是留住吴国的希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角度,孙权都是不可能害吕蒙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襄樊之战中的关云长威震华夏,可不料被吕蒙来了个白衣渡江,把自己的后路给抄了。关羽在麦城被擒后大义凛然,宁死不降,结果落得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是,关羽刚死,吕蒙也随之一命呜呼了。

历史上东吴的几个大都督都未能长命,害死关羽的吕蒙也仅仅活了四十二岁。由于吕蒙之死与关羽被杀时间较为接近,所以后人演义认为,是关羽死后显圣,前来复仇,并借机夺取了吕蒙的性命。此说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颇为传奇:

当时孙权、吕蒙等人正在庆功,可吕蒙突然发病,好似关羽附身一般,并以关羽的口吻怒斥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

面对发狂的吕蒙,在场的诸位将领也大为惊讶。可是,未等大家反映过来,吕蒙再次被“附身”,并直言自己是汉寿亭侯关云长:

“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

面对吕蒙出现的这种异样举动,孙权也大为惊骇,慌忙率领着众人跪拜。之后,吕蒙倒在了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三国演义》中关羽显圣夺命的情节,固然是违背科学常识的,说白了还是在美化刘备集团。这一点,罗贯中自始至终皆是如此。

那么,历史上的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东吴第三位“英将”。早在周瑜领兵时,吕蒙便已经小有名气,曾参加过赤壁之战。及至鲁肃死后,吕蒙出任中水军都督,屯兵陆口,与关羽为邻。吕蒙与鲁肃不同,他虽然表面上给足了关羽面子,但却一直都想着夺取荆州。

在吕蒙麻痹关羽的诸多措施中,便包括“诈病”。然而,虽然吕蒙用称病的方式来让关羽放松警惕,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其实吕蒙的身体原本就不是很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正因吕蒙向来体弱,关羽才会轻信了吕蒙。

关羽利用手中假节之权,发动襄樊战争,以一己之力与曹军交战,结果兵力和粮草捉襟见肘。就在此时,吕蒙率精兵偷袭,抄了关羽的后路。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就十分清楚了:傅士仁、糜芳望风投降,关羽被迫败走麦城,被俘后惨遭杀害。

夺取了荆州,除去了关羽,可以说是为东吴解决了心腹大患。可是,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吕蒙,却随后病倒了。一向紧张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人的身体往往就容易出现问题。吕蒙轻功时免不了痛饮几场,而就此病倒,也不足为奇。

吕蒙病倒后,孙权也是颇为关切,他遍访江东名医,甚至不惜找道士作法祈福,以为吕蒙续命。可是,尽管东吴上上下下忙活了多时,还是未能救活吕蒙。就这样,一代名将吕蒙,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英年早逝。


史海烂柯人


一、樊襄之战。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孙权欲攻取合肥,镇守荆州的关羽认为战机难得,留下南郡太守糜芳镇守江陵、大将傅士仁镇守公安,自己亲率大军攻取樊城,留下重兵守荆州,防备吕蒙偷袭。


很快,关羽把镇守樊城的曹仁为了个水泄不通。在樊城周围,关羽建立了十重战壕及鹿角,只有一条道路通向军营,防守严密,很难进攻。

在樊城之战中,曹操派来了两路援军,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之后,迎来了真正的对手——徐晃。徐晃本来镇守宛城,曹操派出徐晃做为先锋,先解樊城燃眉之急,让徐晃拖住关羽,再慢慢增兵,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击败关羽。

徐晃到达樊城不久,曹操又派出数支增援部队,统一归徐晃指挥,徐晃实力增强后,有了与关羽对抗的底气,徐晃想“引蛇出洞”,再寻机歼灭。


当时关羽的主力部队驻扎在围头,剩余部队在四潈。徐晃假装猛攻围头,关羽立刻加强了围头的防御,而四潈的防御松懈,徐晃秘密率领部队攻打四潈,四潈战斗十分吃力,情况紧急,关羽亲自带兵救援四潈。关羽还没有到达四潈,就中了徐晃的埋伏,关羽见势不妙,迅速撤退,徐晃一看,假如关羽逃回樊城的包围圈,自然再也不会出来作战,于是,下令部队在关羽后面紧追,紧跟着关羽的军队进入了樊城基地,关闭营门已经不可能。两者混战起来。

城内的曹仁听到杀声震天,知道徐晃得手,领兵杀奔而出,两者里应外合,樊城之战,最终关羽失败。失败后的关羽能不能回到江陵和公安?答案是——不能。

二、吕蒙、陆逊演双簧,白衣渡江。

荆州战略位置如此重要,孙、刘、曹三者都想要。关羽前脚走,吕蒙后脚就上书孙权:自己身体有病,可以下诏书把自己召回建业养病,另派一员无名将领接替我的职位,趁关羽麻痹大意之际,可擒服关羽,夺回荆州。那吕蒙选的人是谁?是年轻的陆逊,自己手下的右都督。


一开始,孙权不想攻击关羽,但是在樊城一战,关羽接受于禁等人数万人马,一时间粮草紧张,骄傲的关羽没有与孙权打招呼就取走了孙权屯放在湘关的粮食,就像拿自家的一个样。孙权愤怒了,决定给关羽点教训。

陆逊一到陆口,就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久仰关羽威名,不敢冒犯,希望和平相处。关羽一看大喜,抽调镇守荆州的大部分士兵,围攻樊城。

吕蒙一看关羽上钩,立马率领军士,所有士兵身穿白衣,一半士兵放在船舱,剩下的打扮成商人和划船的民夫,自浔阳逆流而上,逼近江陵和公安。

吕蒙利用糜芳和傅士仁与关羽的矛盾,派人劝降二人,攻取江陵和公安两郡,随后陆逊有夺取了夷陵、秭归,切断了关羽回川之路。

俘获关羽部下家属之后,吕蒙秋毫无犯,送医送药,还派使者通报平安,瓦解了关羽部下军心。

关羽撤围樊城,江陵、公安二郡又落入吕蒙手中,只得败走麦城,逃到麦城后,孙权派人劝降关羽,关羽伪装投降,把藩旗做成人像放在城头,继续逃走,孙权料定关羽会逃走,派遣朱然、潘璋切断了关羽的退路。

建安二十四年,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擒获关羽父子,邀功心切,斩杀关羽。一代名将,就此划上句号。

可以看出,是曹操和孙权联手坑死了关羽。

关羽被杀,孙权得到荆州,心情舒畅,大封功臣,吕蒙居功至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金。

然而,吕蒙没等享受到册封的甜美,自己的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吕蒙多病,荆州之战,以病弱之躯,为孙权扫清了关羽的威胁,达到个人声望的顶峰,却因病重去世。

而关羽的死,彻底撕裂了孙刘联盟,刘备的复仇之战迅速展开。


品读春秋001


现在更多人愿意相信的历史事实是“巧合”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吕蒙死于关于附体,魔怔而死,原文描述如下

于是亲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 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 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只 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比较神话,但是也怪不得罗贯中会这么描述,历史记载,吕蒙确实在杀死关羽之后,死的比较蹊跷

“蒙疾发,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突然之间就暴毙而亡。

关于阴谋论说法:吕蒙死于孙权或者小人的下毒毒害。

但是我们知道,当时吕蒙杀死关羽取得荆州,是吴国的一大有功将领,孙权都将他跟周瑜、鲁子敬作比较,可见吕蒙当时在吴国的声望地位,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人,在吴国,在老巢,如果还能被宵小之人毒害显然不可能。

那么有没有是孙权杀害的勒?

同样不是,周瑜对于吕蒙的看重或者说倚重之情在《三国志》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封爵未下(也就是刚杀了关羽不久),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什么意思勒?就是吕蒙病发之后,悬赏千金医治吕蒙的病,还偷偷的从墙壁的洞观看吕蒙,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否则叹息不止,夜不能寐。

可见孙权确实不是逢场作戏!

那么关羽死后,吕蒙就死了,现在认为更多的是巧合,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


笑尝历史百态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但最终还是败在吕蒙的白衣过江。但是,关羽被杀后,有两个人的死,也和关羽扯上关系。

关羽死后英灵不散,人头送到魏国,见了曹操须发皆张,吓得曹操头风复发,没多久就挂了。偷袭者吕蒙也没活多久,在东吴的庆功宴会上被关羽附体,把孙权骂成了孙子。然后,吕蒙暴毙。

这当然是罗大叔的胡扯。那么,曹操和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先说吕蒙。

《三国志》白纸黑字记载得很清楚。袭取荆州后,吕蒙封南郡太守、孱陵侯,赐钱一亿和铜五百斤。只是正式任命还没下来的时候,吕蒙就病了。孙权为吕蒙到处找名医,但最终还是没有救活在孙权心中地位比鲁肃还高的吕蒙。吕蒙就是病死的,只不过在时间上与关羽之死较近而已,纯属巧合,如有雷同,概不认账。吕蒙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有很大可能是瘟疫。东吴死于瘟疫的大将很多,甘宁、孙皎都是。吕蒙得病和东吴瘟疫爆发的时间也比较吻合。

再说曹操。东吴杀关羽后,把关羽人头给曹操,企图让曹刘火并。曹操又不傻,马上把关羽厚葬,收买人心。关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关羽死了,曹操的心情还是不错的。曹操久患头风,按后人考证也就是脑瘤,曹操有这个病根二十多年了,随时都能可能要了曹操的老命。曹操有个神医华佗,每次病发时,华佗都能给他扎两针,急救一下。但后来华佗不想来上班了,曹操一怒之下就杀了华佗。等曹操头风复发的时候,就没有人为他治疗了,直接就挂了。

所以,不管是吕蒙或是曹操,他们的死,和关羽灵魂显圣,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