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是傀儡皇帝吗?宣太后为何要替儿子执政41年?

用户67589468


我是历史悠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范睢来秦国之前,秦昭王事事都要与宣太后商量,在范睢眼里就是傀儡王。那么果真如此吗?宣太后为何要参政36年之久?

01 秦昭王年幼即位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

秦武王死得突然,而膝下无子。秦国几个公子争夺国君之位。魏冉力排众议,辅佐年幼的公子稷即位。魏冉随后平定王室内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回魏国,肃清了与秦昭王不和的诸公子。

但是秦昭王当时年幼,即便即位已无异议,但是未必能让人才济济的满朝文武心悦诚服。于是,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临朝,魏冉为辅。

02 秦昭王会参考宣太后的意见,并非完全按照她的意思行事

《战国策》里记载了宣太后的一个著名段子。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就前来求救。

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宣太后本就是楚国人,当然不想帮助韩国攻打楚国。于是就用她和秦惠王的房事做比喻,来说明有利秦国才可能出手,从而拒绝了韩国的请求。

甘茂入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之救韩。

丞相甘茂却认为一旦韩国打败,那么必定臣服于楚,如此,魏国必然也会和那两国联盟,到那时,三国围攻秦国之势就形成了。秦昭王认为甘茂言之有理,马上出兵救韩。

据此事,可见秦昭王并非事事都只听宣太后一面之词,而是考量是否对秦国有利,有利则采用。

比如,宣太后利用美人计降服义渠。

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义渠一直为秦国的心腹之患,秦国要想进军中原,必须先灭掉它。

秦昭王即位之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为了臣服义渠,就不顾秦国的颜面,色诱义渠王,与他私通后还生下两个儿子。

后来,趁着义渠王放松警惕后,宣太后与秦昭王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

从此事可见,宣太后绝非普通的女流之辈,心狠手辣,的确适合做被誉为虎狼之师的秦国的领导人,而秦昭王青出于蓝胜于蓝,择其利者而从之。

03 为什么参政了36年?

本来母子配合,舅舅魏冉加上虎将白起,所向披靡,秦国已经令东方六国闻风丧胆。但是这个组合在范睢的介入下,终于瓦解。

睢缪为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谢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会义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睢辞让。是日观范睢之见者,群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范睢以一句天下只知太后、穰侯魏冉而不在知道秦王来刺激秦昭王。恰逢秦国刚好灭了义渠,对秦昭王而言,宣太后再无利用价值。于是,他终于狠下心来,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驱逐出首都咸阳。所以,范睢的到来让秦昭王集中王权,同时也结束了宣太后的从政生涯。

结语:

秦昭王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代枭雄,其母宣太后功不可没,然而长大后的秦昭王当然不甘心永远屈居在宣太后之下,于是范睢的到来成了秦昭王独揽大权、驱除功臣的临门一脚。


史海觅踪


我认为不是的,为什么呢,且看我说来;

先说芈八子,是秦惠文王的妃子,最后因为立了长子赢荡为太子,迫于夺嫡风险又或者政治环境不行,芈月和赢稷被在外,要知道当时赢稷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从小锦衣玉食,现在不但生活没有保障,还会有生命危险,而挑起这个担子的就是芈月,因此赢稷对他母亲是非常依赖。

再赢荡举鼎被砸死以后,赢稷有了上位的机会,在赢荡传位给赢稷后,芈月魏冉等人的手段,成功上位。

从此开始了宣太后的时代,真正第一个垂帘听政的人,内有皇太后的身份,外有魏冉白起等人的拥护,宣太后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对秦庭的控制,直到范睢的出现,才让赢稷掌握了一点权利,而通过范睢的手段,才逐渐掌权。

再之后,范睢通过不断的巩固皇权,时间成熟后,废了太后,把四贵逐出国都,赢稷开始正式掌权。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认为并不是没有底牌的人,如果他是傀儡的话,宣太后在掌权高峰期完全可以换人上位,可她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宣太后还是有掣肘的,最后可能赢稷有查到宣太后有废帝的想法,再加上魏冉等人嚣张跋扈,这也有了自己掌权的想法,范睢进宫以后,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清除政敌。我的字多听我的。



历史秀才


秦昭襄王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以下几件事可以证明秦昭襄王绝不是傀儡:

秦昭襄王不是傀儡

在宣太后的眼里,秦昭襄王并不是自己最中意的儿子,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之策,但由此以为秦昭襄王是傀儡就大错特错了。

一、黄段子外交事件


秦昭襄王继位不久,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秦国求救。宣太后说了一段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黄段子,大意就是两个字:不救。为什么呢?因为出兵救韩国劳民伤财,对秦国不利。按理说,宣太后都大张旗鼓的反对出兵了,看最终结果呢?秦昭襄王在宰相甘茂的劝说下,最后出兵解围。

能够决定军国大事,秦昭襄王绝不是傀儡。

二、魏冉四起四落

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是四贵中能力、权力最大的一位,假若秦昭襄王是傀儡的话,他就会一直做秦国的相国,可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秦昭襄王前四十年里,相国换过好多次,有的还是魏冉的政敌,魏冉也是四起四落。

一个傀儡国君是不敢轻易动位高权重的相国的。秦昭襄王能把他提起来,也能把他罢黜好几次,说明已经掌握了国家大权。

三、干净利落的驱逐四贵

魏冉等四贵前期为国家作了很多的贡献,虽然也有不少出格的举动,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大错,秦昭襄王也就不多计较。等魏冉率领国家军队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时候,秦昭襄王就不客气了,干净利落的免去了他们的职位,收回权利。

能收得回来权力的君王,就决不是什么傀儡。

为什么秦昭襄王不收回权利

秦昭襄王明明知道宣太后一派行事嚣张跋扈,为什么不早早地收回权利呢?

一、秦昭襄王刚上位时势单力薄


我们知道,秦武王嬴荡去世的时候,嬴稷还在遥远的燕国做人质,就算是回来做了国君,自己的势力还是很单薄的,没有魏冉的雷霆行动,自己的君位根本坐不牢。

秦昭襄王需要母亲、舅舅们为自己清理反对者。

二、母亲的利益和自己一致

宣太后一派插手朝政,说到底,目的也是为了秦国的强大,与自己的目的并不冲突。如果不放权给他们,也得放权给其他人,论能力、论忠诚度,当时的秦国还找不出比他们更合适的人选。

三、魏冉是个非常得力的助手

秦国自商鞅起,文臣武将众多,但要论能力,我认为魏冉绝对能排到前三位。有如此能力、忠心的舅舅来辅佐自己,要是把他换了,用一些平庸之辈那才是真傻。

事实上,秦昭襄王一再的提升、罢黜魏冉的相国,目的就是在找能力超过他的大臣来辅佐自己,可惜没找到罢了。

总结:秦昭襄王绝不是一个傀儡,前41年,看上去宣太后一派威风凛凛,实际上大权还掌握在他手里;之所以重用他们,主要还是宣太后一派能力出众,无可替代。


小杨品史


秦昭襄王的确是太后亲征41年,但并非绝对傀儡。只是共同理政罢了。

宣太后之所以执政那么多年。那是因为血的教训啊。

当初秦孝文王去世,秦武王继位。芈八子和皇子赢稷被迫在燕国当人质。后来秦武王举鼎突然死去,丞相樗里疾和甘茂支持赢稷当秦王。

但是呢,秦王族公子不同意,夺取王位导致同室操戈。最后赢稷在母亲河舅舅魏冉的帮助下上位。

血的教训说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权利漩涡里面都要置于死地,不可能手下留情。即使是血缘亲人也不例外。

所以芈太后坚决执政,用弟弟魏冉为丞相。和秦昭襄王一起亲政。

不过呢,久而久之,大家都说宣太后等外戚夺权。秦王是傀儡了。

而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种权力的平衡。这个人就是范睢。

范睢因为与主子大臣须贾不和,差点被打死。所以逃亡到秦国,来游说秦王希望得到重用。

范睢巧舌如簧,劝说当今天下只知道秦国权贵,不知道秦王。鼓励秦昭襄王夺权亲政。

就这样,秦王在其挑唆下,削减权贵权力,用范睢为权贵。开启了秦国的新篇章。

长平之战也在此间开始。也正是秦昭襄王的独断专行,才使得令行禁止,全力支持白起打仗。不过,同样也因为秦王的霸道独裁逼死了白起。

其是非功过,值得好好评说。


乱神虎


个人认为,宣太后、魏冉虽然干涉国政,却并未威胁到实际掌权者秦昭襄王赢稷的地位。相反,宣太后与弟弟魏冉,一边竭力维护秦昭襄王权威;一边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拥立之功:

秦武王死后,秦惠文后联合武王后及部分秦国王室子弟,支持秦惠文王另一个儿子嬴壮继位。当时,赢稷尚远在燕国为质子。此时,在秦国为将的魏冉为保障外甥顺利继承大统,四下活动,联合了秦国宗室中地位举足轻重的“智囊”樗里疾,并获得赵国与燕国的支持,赢稷得以回国继位,并封樗里疾为丞相,封魏冉为咸阳将军。



不肯善罢甘休的嬴壮一党为消灭赢稷势力,也拥护嬴壮继位,称为“季君”。“季君”虽势力庞大,却无可用之兵。因此,“季君之乱”历经三年,最终被剿灭!

秦昭襄王能顺利继位,母亲芈八子与舅父魏冉居功至伟!

二、计灭义渠:

义渠是一支半耕半牧部族,东面与秦国接壤,秦国弱小时,经常遭到义渠部族的欺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后,义渠虽远非秦国对手,但经常利用秦国与中原各国大战之机,袭扰秦国西北边境,给秦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秦惠文王执政末期,曾调集重兵围剿义渠。此役之后,义渠元气大伤。秦昭襄王继位后,义渠死灰复燃,宣太后为彻底灭掉义渠,主动示弱,委身于义渠王。在获得义渠王的充分信任后,将义渠王诱杀,秦国军队趁机大举进攻义渠,将攻取的义渠国土,设置为秦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三、重用白起、鏖战中原:

白起在军事上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魏冉的支持。而且魏冉本人,也是位出将入相式的全才,他曾与白起共同领兵攻打魏国,斩获颇丰。

从拥戴赢稷继位,到秦、齐并立,鏖战中原,魏冉与姐姐一起,为秦国的强大呕心沥血!难能可贵的是,魏冉虽经常借战胜他国之机扩大自己的封地,却自始至终没有生出二心!



所以,宣太后与魏冉虽左右朝政,但只能算是参政、干政,并非乱政。也许是姐弟二人光芒太过耀眼,才使他国只知太后、穰侯,不知秦王。后来,范睢来到秦国,向秦昭襄王进言清除外戚势力。后来,秦昭襄王能轻易治罪、驱逐“四贵”,也侧面反映出了秦昭襄王不是傀儡!

宣太后与秦昭襄王的关系,类似于清代的孝庄太后与康熙帝:皇帝年幼,家中长者共同参谋执政方针举措,为的是江山社稷稳定。不同的是,宣太后参政时间过长,影响了君王的专制统治,仅此而已!


一生为你画眉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五年,而其母宣太后实际掌权四十一年,但笔者以为,秦昭襄王并非傀儡皇帝,宣太后替儿子执政四十一年有当时秦国国情的客观需要,也有这对母子的感情和个人性格特点的因素使然。

1、首先说说彼时秦国国情的客观需要。

秦宣太后芈氏,外号芈八子,她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在秦惠文王晚年的时候,芈氏随同其儿子嬴稷被贬至燕国为质。然而惠文王的接班人秦武王嬴荡临朝执政才四年(公元前307年),就发生了举鼎而亡的骇人听闻之事。因此事发生太过突然,消息传到秦国朝堂,一片惊愕和茫然无措,可以说秦人毫无心理准备,摆在秦国王室面前最当务之急的事莫过于抓紧选出一位合适的公子接替王位,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否则内忧外患必然接踪而至。

于是乎,经过一番斗争,在秦王室重量级元老嬴疾和时任相国甘茂的精心策划下,顺利将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迎接回来接任王位,从此后,嬴稷走上了历史舞台,史称秦昭襄王。

由于昭襄王继位之初,一是尚未及冠,二是朝堂上下甚至国内百姓之间也是惊魂未定、纷乱不止,三是嬴稷母子长期远离秦国在外为质,基本毫无根基可言。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为了秦国尽早摆脱“主少国疑”的上下纷乱,迅速稳定国势大局,其母芈八子乘势走上了权力的顶端,史称宣太后。笔者认为,宣太后此时替儿子执政,大小事务一决于己,是当时秦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是正确、理性、有利于国策延续的选择,无可厚非。

2、再来谈谈宣太后和昭襄王的母子之情。

战国期间,到他国为质其风险系数极高,很多在外为质的公子都是有去无回的,即便能回国那也是九死一生。如前文所述,早年芈八子因受排挤被迫陪同其子嬴稷前往燕国为质,可以说,这对母子在为质期间,经历了很多苦难岁月,真是相依为命,芈氏对其子嬴稷那是爱护备至,一方面让芈氏清晰的认识到权力在手才是对其母子身家性命的最好保证;另一方面也让嬴稷养成了谨小慎微、隐忍求生的性格特点。

因此,当母子两一下子从王室底层瞬间登上权力巅峰的时候,其重视和珍惜的程度可以想象。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嬴稷的安危(历史证明:初登大宝,结局难料),也为了顺利接班过渡,由芈氏自己执政掌权是最稳妥不过了。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母子之情在朝堂上的延续。宣太后执政期间,特别是中后期,对秦王嬴稷还是比较尊重的,凡遇事也都会与其知会和商讨,一是锻炼他的理政能力,二是适度尊重秦王颜面。这一点上笔者以为,秦昭襄王在宣太后执政期间并非傀儡皇帝。

3、最后来说说宣太后和昭襄王的个人性格特点。

一是对于宣太后,历代以来的史学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强权的女人,而且作风也有问题,是个水性杨花、无情无义的女人。但笔者认为,从史料记载事迹来看,这位宣太后非等闲之辈,是威严与魅力并存,智商与情商双高的人物,可以算得上比较优秀的政治家。一走上权力的巅峰,立刻显示出了其非凡治国才能,对外打击邻国以振国威,对内则进行集权加强管控。在其掌权期间,不仅让义渠王臣服其下以安秦国北部,更是让齐、楚两大强国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的老大,在彼时,其威势与地位无人敢憾动。

笔者以为,宣太后芈氏刚开始确实为了尽快稳定朝局并确保其母子迅速站稳脚跟才主动走上权力巅峰,这是初心,但到了后期,渐渐忘记了这一初心,开始恋权,不舍得也无法适应将最高权力交于他人,哪怕是自己苦心保护的亲儿子,以至于昭襄王都登基41载了,都熬成了老王了还是不舍得放手,这一点确认让人诟病。

二是对于昭襄王,正如前文所述,燕国为质的苦难经历以及长期在强势老妈的保护伞下成长过程,让嬴稷养成了谨小慎微、隐忍求生的性格特点,也有一定程度的懦弱特点。但笔者以为,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并非说明秦昭襄王是个纯粹傀儡和无争之君。其内心的苦闷和郁结估计也只有他自己清楚。反倒是其能审时度势、隐忍以待时机的理智值得人钦佩。宣太后独揽朝政的时候,他心里很明白,时机未到,自己的力量也不够强大。直到后来遇到了逃难而来的魏国人范睢,在他的严密谋划下,才顺利废掉了宣太后,并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秦国四贵驱逐出秦国。一举夺回秦国大权。此时已是他登上秦王宝座的第四十一个年头了,年纪已近花甲,好在他身体够好,活的够久,在位五十五年,独立执掌王权近十五载,终年74岁。才有其独立执政期间,范睢的远交近攻的松骨疗效以及白起的长平一战尽数活埋四十万赵军精锐的事迹,对于后世其孙始皇帝的横扫海内、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回答这个问题:秦昭襄王在位五十五年,而其母宣太后实际掌权四十一年,但笔者以为,秦昭襄王并非傀儡皇帝,大有作为,宣太后替儿子执政四十一年有当时秦国国情的客观需要,也有这对母子的感情和个人性格特点的因素使然。

本文所用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







九州历史杂谈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已经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长平一役更是震慑群雄。可就是这么一位君王,其即位前期秦国朝政却一直掌握在以宣太后为首的四贵手中,到底是何缘故,难道秦昭襄王真的是一个傀儡吗?答案自然是否,理由请听我慢慢道来。

秦昭襄王年幼即位

王与孟说举鼎,折断膝盖。八月,武王死。——《史记·秦本纪》

秦武王四年,秦武王以王者之身举鼎,因气力不足,龙文赤鼎砸落,致使胫骨折断,并于晚间去世。由于武王年轻,尚无子嗣,因此,诸公子趁机展开了夺权行动。其中一共分为了两大派系,一方以宣太后为首,想要立公子芾,另一方则以惠文后为首,想要立公子壮。

正当秦国这边为了夺权而互相争斗的时候,赵国的赵武灵王却盯上了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相比秦国国内的公子登基,扶持嬴稷反而更容易获得秦国的友谊。于是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再加上宣太后弟弟魏冉的帮助,终于使得嬴稷登上了王位,而此时嬴稷仅仅18岁。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史记·穰侯列传》

秦昭襄王虽有宣太后,魏冉辅政,但下达命令的依旧是他自己

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与楚上庸。——《史记·秦本纪》

在秦昭襄王举行冠礼以后,秦昭襄王就已经开始作为秦王与诸侯会盟了。也就是说,执行秦王威能的人依旧是嬴稷本人,而宣太后最多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战国策·秦策三》中曾经记载,秦昭襄王想要替成阳君向韩、魏两国求相位,却被宣太后及时劝谏,而秦昭襄王经过考虑以后觉得有理于是作罢。

从这侧面也可以看出,宣太后虽然依旧执掌着朝政,但是秦昭襄王依旧有着采纳不采纳的权力,宣太后只能起到劝谏之责。

秦昭襄王只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直到范睢入秦,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上面已经提到,虽然宣太后名义上执掌着朝政,但是实际上确定权却在秦昭襄王手上。而秦昭襄王之所以放任宣太后插手朝政如此之久,我觉得与他在燕国为质的经历有关。毕竟,嬴稷从小就被送往燕国为质,与母亲分离,缺少母爱。同时,他能登上王位也离不开宣太后及其弟弟的支持,因此一直没有收回他们的权力。

直到范睢入秦,对秦王说道:“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秦昭襄王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收回了宣太后及其他四贵的权力,并且只是收回了权力,并没有痛下杀手。

云轩君说

秦昭襄王是傀儡皇帝吗?宣太后为何要替儿子执政41年?我想并不是的,首先,嬴稷是年幼即位,又是在外人干涉下登基的,急需有强大势力的娘家人做保障,而宣太后及其弟弟魏冉就是最大的保障。这是符合当时的朝局形势的。

其次,在秦昭襄王举行冠礼的时候,他就已经代表秦王的身份会盟诸侯了。并且就算宣太后能够干涉朝政,最后做决定的依旧是秦昭襄王,这显然不是傀儡。

最后,秦昭襄王之所以让宣太后干涉朝政如此之久,一是因为他从小缺少母爱,所以宣太后不归回这个权力,也就由着他了。二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危害性,直到范睢提醒,就马上收回了宣太后等人的权力,从侧面也可以看出秦昭襄王对宣太后还是拥有着决定性权力的。


云轩谈史


大家好,我是馋嘴的小紫薯,一个喜欢历史的奇葩。

在秦国强大的路上,有一个人不可磨灭,这个人就是宣太后秦昭襄王的母亲,在秦国曾经执政41年。那在这漫长的41年里,作为儿子的秦昭襄王真的只是傀儡?

答案当然不是,秦昭襄王拥有作为君王的权力,但母亲宣太后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秦昭襄王早年去燕国做过人质。在做人质期间,秦昭襄王处处忍让,见人都给笑脸,谁也不敢得罪。只要是个人来府上做客,一律热情招待,不敢有丝毫怠慢!没办法呀,谁叫他是人质呢!长此以往,秦惠文王就养成了一种谨慎和隐忍的性格,不到万不得以,绝不和别人闹翻!

但就在这个时候,命运的转机来了,已经继位的秦武王竟然因为举鼎而死,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的继承人只能从弟弟里面选。

当时秦惠文王的王后想立公子壮为秦王,宣太后想立另外一个儿子,秦昭襄王的弟弟,公子芾为秦王。但是,双方争来争去,采取折中办法!既不立公子壮,也不立公子芾,转而立秦昭襄王。


可秦惠文王的王后仍不同意,秦昭襄王毕竟还是宣太后的儿子。后在宣太后的异父弟弟魏冉的帮助下,击败其他公子,顺利登上王位,秦昭襄王当时18岁。

秦昭王即位后,宣太后担心主少国疑,儿子无法掌控朝局,于是垂帘听政,先后册封自己两个弟弟、两个儿子,史称“四贵”,掌控各职能部门,稳定朝局。

事实证明这四个人确实非常有才干,特别是魏冉,担任丞相,掌控朝政,提拔重用白起统帅秦国军队,掌控军权,从此战国时期第一战神登上历史舞台。宣太后用计困死了一直觊觎秦国巴蜀和汉中土地的楚怀王,还杀了西部的游牧政权的义渠王,使秦国免除了西部的隐患,宣太后的手法都是诱骗其到秦国,楚怀王被困后,病死在秦国,义渠王直接被诛杀。


宣太后用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儿子,国家利益面前,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不必拘泥于任何方式。秦昭王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为君之道,学习为政之道,学习用人之道。

而后昭襄王开始管理国家,驾驭群臣,作为一个成年人,昭襄王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一些重要事情上,还是昭襄王做主。比如在继位不久,是否要援助韩国,击退楚国的事情上,宣太后因为楚国是自己的母国,一开始是不同意的。

但在韩国第二次派来使者的时候,当时的左丞相甘茂认为必须要援助韩国,而昭襄王也认为他说的有理,说这个不用请示太后。立马出兵救韩国。秦国大兵压境,楚国迅速撤兵,就这样韩国被救下来。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秦昭襄王是有决断权利的,说明昭襄王不是傀儡。

秦昭襄王41年,魏国人范睢进入到他的视野之中。范睢和秦昭襄王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哪!而范睢趁机建议秦昭襄王废黜宣太后和四贵,独揽大权,以避免弑君篡位局面的发生。说到这里,秦昭襄王热泪盈眶啊,终于遇到知己知了!埋在心底41年的苦闷,现在可以诉说了!



诉说完自己的痛苦,秦昭襄王就采取了行动,废黜了宣太后,驱逐四贵离开秦国。自此,秦昭襄王独揽大权,离开了襁褓里的生活,自己当家做主人了!

从秦昭襄王的生活经历看,他不是一个窝囊废,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人的到来,而范睢就是这个人!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大家来讨论。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大家一起交流沟通。谢谢!!!


馋嘴的小紫薯


秦昭襄王算不上傀儡皇帝。只能说,他在位的前41年中因为宣太后和宰相魏冉(外戚)的权力太大,不能掌握大权。但是,他在41年后夺了宣太后和魏冉等人的权,自己掌握了大权 ,还拜魏人范雎为宰相。掌权后还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并通过长平之战打败赵国。为秦朝的统一做了一定的贡献。总的来说,秦昭襄王善于隐忍,敢与大权在握的宣太后和魏冉等人争夺权力,并通过自己周密的计划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肯定算不上是傀儡皇帝。


仁寿Nice哥


所谓宣太后替儿子执政四十年并不是说宣太后彻底架空了昭襄王四十年,只是说在这四十年里昭襄王的权力受到了宣太后的掣肘而已。换言之,宣太后既不是汉惠帝去世之后的吕后、也不是晚清垂帘听政时期的慈禧太后、更加不是称帝前夕的武则天,她并没有事实取代昭襄王的地位,而这也是昭襄王后来能够不流一滴血便轻而易举拿回实权的根本原因所在。



武烈王在周王畿举鼎绝髌身亡之后,惠文王庶出的儿子们都跳了出来,尤其是惠文王的庶长子公子壮,在惠文后的支持下目标直指秦王大位!宣太后在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冉支持下也准备推出自己的儿子公子芾与之一争。就在这个时候,年轻气盛的赵武灵王从燕国接回了宣太后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稷,并宣称赵国支持公子稷即位。宣太后见状,反正都是自己的亲儿子,便果断放弃了公子芾,正式推出了公子稷。内有手握重兵的娘舅魏冉撑腰、外有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施压,公子壮、惠文后立时处于了劣势,公子稷最终成为了新任秦王。不久之后,公子壮在惠文后支持下纠结一些庶出的兄弟发动了著名的“季君(公子壮)之乱”。在惠文王庶出的弟弟樗里疾保持“中立”(实则已经倒向了宣太后)的情况下,魏冉凭借手中的军队一举平定了“季君之乱”,诛杀了惠文后、公子壮及惠文王参与叛乱的几个庶出的儿子,并将武烈王的王后遣送回了魏国老家。自此,宣太后凭借魏冉的武力支持彻底控制了局面并以昭襄王年幼(实际上也不小了)为由,开始长期掌控秦国实权。



宣太后主政之后,开始大肆重用自己的弟弟穰侯魏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魏冉虽然位高权重,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权臣,他的一切建立在宣太后放权的基础之上,终魏冉一生,他的权力始终没能凌驾于姐姐宣太后和外甥昭襄王之上!换言之,魏冉的权势虽大,却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加之宣太后掌权之初以樗里疾为首的秦宗室存在并掌握着一定实权,宣太后并不敢走得太远。因此,宣太后虽然掌权,昭襄王依然是唯一的、真正的秦王!一切事物仍然以昭襄王的名义处置,而不是宣太后。



随着昭襄王年龄的增长,长期架空成年的秦王始终是说不过去的,这一点宣太后也心知肚明。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宣太后是给予了昭襄王实权的,并没有将儿子视为自己的傀儡。换言之,除了大政方针需要征得宣太后的同意,一般性事务昭襄王还是可以做主的!这与汉惠帝那两个儿子以及武则天的那两个儿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昭襄王对宣太后也并不是完全言听计从,只是一直没有撕破脸而已。举个例子,宣太后在朝堂之上大讲荤段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荤段子实际上就是宣太后为不想出兵救韩而找出的借口。但是,昭襄王却认为应该救韩,最终在丞相甘茂的支持下,昭襄王还是推翻了宣太后定下的调调,正式出兵救韩。事后,宣太后也默认了昭襄王的决定。可见,宣太后虽然掌权却不弄权,她对昭襄王还是放权的,只是这个放权有一定的限度而已。个人认为,这个限度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而这也给了昭襄王培植自身势力的机会,后来范雎入秦受到昭襄王重用恰恰就是最好的例证。要知道,范雎可是力主昭襄王夺权的,如果昭襄王只是一个傀儡,范雎凭什么能够以一介布衣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相邦?



对于自己的弟弟魏冉,宣太后同样是头脑清醒的:“重用你没问题,怎么重用都行!但是,你必须给我守住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要威胁到你外甥的地位!”这一点魏冉实际上也是心知肚明的,很多史料指责魏冉贪得无厌,为了扩张自己的封地竟不惜动用秦国的军队侵略他国。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认为呢?魏冉之所以“贪得无厌”,难道不是在向他姐姐表明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吗?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不是吗?面对巨大的政治利益,宣太后能和魏冉几十年没有撕破脸,难道不是魏冉主动示弱的结果?如果魏冉铁了心弄权、甚至想要取昭襄王而代之,试问宣太后还能容得下这位弟弟吗?恐怕很难!



说到底,宣太后、魏冉与昭襄王之间长期维持了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没有谁是绝对的傀儡、也没有谁绝对说一不二,大家心里也都知道实权终究是要回到昭襄王手中的。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没有谁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而范雎,实际上就是充当了这根捅破窗户纸的“搅屎棍子”!窗户纸被捅破,一场权力重新洗牌无可避免,昭襄王顺势要求魏冉等所谓“四贵”回归封地,这等于是收回了魏冉等人手中的权力。这个时候,宣太后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她公开支持“四贵”,一场权力斗争引发的血雨腥风恐怕也就不远了。但是,宣太后并没有,她不仅支持了昭襄王驱逐“四贵”,索性“主动”交出了实权、正式退休。可见,宣太后并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她的自我定位还是非常明确的,自己是帮儿子管家而不是替儿子当家!现在儿子想要当家做主,自己退休就是了……于是,没有流一滴血,昭襄王便成功驱逐了“四贵”、掌握了实权,宣太后功不可没!



所以说,虽然宣太后掌了四十年的权,昭襄王却不是当了四十年傀儡,这期间昭襄王还是有很大实权的,只是受到了宣太后掣肘而已。与其说宣太后是架空昭襄王,倒不如是担心儿子控制不了局面,推上马又送一程,只不过这一程送得略微远了些而已……人都有私心,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谁会不动心,宣太后也不能免俗。但是,宣太后不是武则天,她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儿子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自己。在宣太后心中,自己是在为儿子保驾护航而不是取代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