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威史



朱元璋嗜血,在位期间不仅功臣之家都被屠杀殆尽,并且仅仅贪官就足足杀了十五万人,可以说朱元璋很嗜血暴力,这样一个暴力的君王他是如何对待蒙古女子的呢?


元朝的时候,蒙古女子是禁止与汉人通婚的,元朝把人分为四种,汉人地位低下也是娶不到当时被元朝认为血统纯正的蒙古女人的,当然了这也是为了防止蒙古被汉化,而朱元璋彻底消灭北元则是建国以后派蓝玉去彻底消灭北元,蓝玉也真是不负众望完成了任务,后来被抓起来成为明朝最后一位名将也被杀了的结局,杀蓝玉有一条罪状就是调戏蒙古王妃致使蒙古王妃羞愤自杀,在这条罪状里面,可以窥见朱元璋对蒙古人女子的态度,那就是一视同仁。


尽管朱元璋觉得吧蒙古人属于夷狄,跟中原民族比不了,但是既然人都是生于天地之间的,那么对待这些人也要一视同仁,所以朱元璋鼓励蒙古女子嫁给汉人,不嫁还要打八十军棍,这就是要蒙古女子汉化,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蒙古的统治,可见朱元璋对待蒙古民族还是很开明的,这样才是奠定统治的基础,朱元璋尽管杀功臣忘恩负义,但是大杀贪官这一项就给百姓封神了,这样一个爱护百姓的皇帝就是上天派来的,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啊。



婉兮历史


历史上不同民族政权更迭,胜利者如何处理其他民族留下来的女人呢?

金国灭了北宋之后,将几千名皇室女人充作奴隶。甚至赵构的妈妈都会嫁给了金国的左丞相,两个人在金国还生育了两个孩子。

那么朱元璋如何对待那些蒙古女人呢?

元朝的时候蒙古人把整个国家的人口分为4种,占人数最多的汉人反而被称为成为了最低等级的人,基本上被当作奴隶对待,

蒙古人的法律规定打死一个汉人,只是要赔偿丧葬费就完事了,如果打了蒙古人那就要被处死。汉人也不允许和蒙古人通婚。

原蒙古人的政策显然不得人心,而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并没有划分等级,朱元璋不仅善待百姓,而且对于元朝的宗室,男女都是比较的优待的,

徐达攻克大都之后投入了很多的蒙古女人,

蒙古的女人基本上都会释放来了,除了跟随元顺帝逃离的大漠之外,遗留下来的蒙古女人该如何处理呢?

有三条规定的,第1条就是不准她们乱伦,汉人不存在乱伦的惯例,但是蒙古人是有这样的习俗的,所以说朱元璋必须确定。取缔这种乱伦的现象。

第2点就是蒙古人女人不准说蒙古语说汉语,

第3点就是蒙古女人只能嫁给汉族男人,这样久而久之蒙古女人也就被同化了。


奇葩历史大观


朱元璋经过多次战争将蒙古军队打的溃不成军,而蒙古为了凑人数对抗明军常常将15,16岁的孩子都派到战场上打仗,所以等朱元璋打过去的时候很多地区都只剩下女人了。那朱元璋是如何对达这些女人的呢?有人说凭朱元璋的残忍肯定将这些女人赶紧杀绝,以防这些女人发动暴乱,影响大明朝的统治。

但事实上朱元璋并没有对这些女人赶尽杀绝赶尽杀绝,他将所俘虏的蒙元女子全部释放,就连很多王公大臣的家室也全部释放了,但也附加了很多让蒙元女子无法接受的条件。

而这些条件,虽然不血腥,但却很残忍。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蒙古人的婚姻采取的是继承制。如果说父亲死了,那么儿子则是可以继承父亲的所有妻子,如果哥哥死了,作为弟弟也是可以娶哥哥所有的妻子。

虽然这个习俗是蒙古人千百年来传下来的传统,但在朱元璋看来这种行为不符合人伦道德,于是他将蒙古人这种习俗完全废掉,并立下法律如果发现有些蒙古人继续采用这些习俗,那么犯法者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虽然这个习俗被废除对蒙元女子的影响不大,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确实是让所有蒙古女人都忘记她们的习俗,从而让她们忘记自己是个蒙古女人。

除了废除蒙古习俗以外,朱元璋还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须换上汉族的服装,不允许穿她们以前的衣服,然后必须学习说汉语,生活习惯也必须完全按照汉族来。

其实朱元璋所要求的这些就是要将所有蒙古女人全部汉化,要让她们在心中把自己当成汉族女人。朱元璋汉化这些蒙古女子,直接从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上入手,当然了这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朱元璋汉化这些蒙古女人也算是出于对她们的一种保护,毕竟当初汉族人可是忍受够了蒙古族的气,如果真的有一个蒙古族女子一直生活在中原大地上,说不定早就被打死了,即使不被打死也会被人当作异类。蒙古人与汉族人在长相上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这些蒙古女人换上汉族服装、说汉族语言,那么就可以在中原地区长期生存下去。

除了汉化这些蒙古女人之外,其实还有最狠的一条,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须服从婚姻安排,也就是每个蒙古女人的婚姻嫁娶必须由汉朝当地官员进行安排。怎么个安排法?就是所有的蒙古族女子,必须和汉族男人进行通婚。

朱元璋的这一招不可谓不狠,这一招完全就是让蒙古族灭族的办法,要求蒙古女人和汉人通婚一次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作为他们的后人,到时候还需要继续和汉族通婚,后人的后人也需要继续通婚,这么多次的通婚下来,所有蒙古人也都忘记他们是蒙古人了,在他们心中自己就是汉族人,自己是大明朝治理下的子民。

最后两种办法,其实就是朱元璋为了防止蒙古族人再次叛乱想出来的好办法。我不打你,也不杀你,就让你们和汉族人通婚,结了几次婚之后,就会彻底忘记自己是蒙古人,从而开始认为自己是汉族人。当然了如果有蒙古女人不想和汉人通婚怎么办?那解决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打100棍子,然后发配到边疆,当然100棍下来几乎所有人都会被打死,也就没有被发配边疆的机会了。

至于说一些被俘虏的男性,朱元璋也没有杀掉他们,他命令各地政府接收这些人,将这些男人改成汉姓,然后与汉人生活在一起。由于这些人生活的比较分散,最后基本上也都被汉化了,而那些死性不改,不接受汉化的人,也都被杀掉了。


福子说历史


在元朝灭亡之后,提到蒙古女子的下场,相信很多人都以为朱元璋把她们全部诛杀了。毕竟朱元璋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喜欢夺走其他人生命的刽子手。

事实上,蒙古女子并没有被杀,但有人却说他们的生活要比死亡还痛苦。这个观点是否是真的呢?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呢?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全部的答案。

对于异族人,镇压是最简单的办法,但这也是最笨的办法。因为很多的时候,镇压带来的不是服从,而是更激烈的反抗。朱元璋非常的聪明,所以他总体的方针用两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同化。

朱元璋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废除继婚制。这看似是对蒙古规矩的一种践踏,但这并不是什么优良的习俗,而是一种陋习。其实很多女子对这条习俗都是非常厌恶的,因为这是一种有违人伦的行为。但因为当时女子当时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规矩一直没有被打破。这次朱元璋废除继婚制,蒙古的女子不但没有生气,可能还会格外感谢他。

其次,凡是在国境之内的蒙古人,都必须要穿汉服还有学习汉语。而且蒙古女子是必须要嫁给汉族男子的。或许蒙古女生内心是不服气的,但是迫于皇帝的压力,她们只能选择服从。毕竟这个规定对她们有影响,但还在能接收的范围当中。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

朱元璋做的就是在用钝刀子割肉。可能刚刚颁布这条规定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诞生的孩子对汉族的归属感明显是更高的。可能他们身上流淌着蒙古族的血脉,但是他们心理支持的确实汉族。这就是朱元璋的最终目的。

为了保证这些规矩不会被破坏,朱元璋将惩罚定得非常狠。面对恐怖的刑罚,很多蒙古女子都会选择乖乖遵守规矩,毕竟这些规矩对她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她们不敢冒险,因为收益和风险是不成比例的。

有人为此谴责朱元璋,说他实在是太不人道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她们作为前朝的遗民,朱元璋没有杀她们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朱元璋颁布的那些政策,在某种层次上来看也是对她们的一种保护。

朱元璋在对抗敌人的时候非常狠辣,但是在面对这些蒙古女子的时候,朱元璋其实没有太过为难,朱元璋可能觉得她们是无辜的,对她们不但不怨恨,反倒还有点同情。

不过同情不等于放纵。朱元璋出台的那些规定,并不是无的放矢。虽然在当时那个社会女子地位和身份普遍不是很高,可要是哪个蒙古女子成为了大官的侍妾,之后各种蛊惑他,那么事情将会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着。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朱元璋不希望冒任何的风险。朱元璋的性格就是这样,他的选择从来就不是直面风险,而是把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大风云历史


元朝因为残忍暴力,对待老百姓一点都不仁慈,再加上天灾不断,使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后被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推翻建立了明朝。但是还是有很多蒙古女子留在了原本属于元朝治理的中原地区,那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对待这些女子的呢?

规定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女子必须要学习汉文化。


汉族文化对待身边少数民族具有及其强大的同化作用,能够让他们不段向汉族学习并被之同化。

  1. 之前蒙古人灭亡宋朝以后,就对汉族文化做出了十分不好的决定,他们害怕汉族文化颠覆他们的统治,便决定采用愚民政策,让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服从统治就好。



  2. 到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时候,因为元朝皇帝实在来不及撤离,中间留下了许多蒙古人在中原汉人生活的境内,因为过去对汉文化的歧视使得他们民族独立性保持的很好。
  3. 朱元璋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头疼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用汉文化的同化作用把这些蒙古女子变成汉人的一部分,便下令她们都必须学习汉字,会说汉语。

改变蒙古传统服饰,中国之人一律穿戴汉服。

汉服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的服饰,从黄帝时代开始就是这样,中国先人们用养蚕吐丝的方式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衣服。

  1. 到元朝时期,虽然说宋朝被蒙古人灭亡,但是汉服并没有灭亡。只是二个民族相互分化罢了,蒙古人穿蒙古人的衣服,汉族人穿汉人的衣服。


  2. 二朱元璋创造的大明取代元朝以后,便将过去蒙古人歧视汉族的政策废除了,把汉族过去的地位恢复过来了。还规定蒙古族在中国境内不准穿蒙古人的衣服,要选择在汉地生活就必须穿戴汉服。

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恢复汉人天下的作风。是我们后世中国人都必须记住的,他在当时规定这些蒙古女子必须要给汉人作小妾,给汉人子弟生育孩子,极大的促进了汉人人口的发展。


甜美无敌柚子


元朝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它的创立者是忽必烈,但是在忽必烈之前就已经有蒙古的几位先驱为蒙古夺取了很大面积的土地,比如成吉思汗。随着他们势力的不断扩大,他们战争的魔爪,自然也就伸到了中原地区的宋朝。

直到后来忽必烈统一了国家,建立了蒙古族统治的大帝国。但是元朝并不是一个长命的朝代,它仅仅存在了九十几年就引发了很多的民间起义,其中以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势力最为强大,最终元朝灭亡,明朝开始。

创业容易守业难,忽必烈能够建立元王朝,说明他有着很强的军事战略,但是他并不会统治国家。

我们都知道,忽必烈是蒙古族,蒙古族人每天在马背上攫取食物,以部落群居生活,所以他们对中原汉族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他们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统治大面积的土地和百姓。

和哪个部落有仇恨,就发展自己的力量去征讨,但一旦他自己手中拥有了权力,并不懂得如何平息矛盾,巩固国家。

所以,元朝建立以后,将人口分为了四个等级,而汉人是最低级的一种。

即使在战争中死伤了很多汉人,但是汉人的数量依然是很庞大。在一个朝代刚刚建立的时候,肯定有许多旧王朝的残余,那么如何处理这些人口以及军队显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元朝把汉人作为最低等人,并且欺压、压榨汉人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元朝后期发生了许多的农民起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后期统治者的腐败,朝代的灭亡是必然的。

紧接着朱元璋建立明朝,那么朱元璋又是怎样对待元朝遗留下来的百姓以及部队的呢?

朱元璋起义之前的生活非常苦,小的时候在地主家中给地主放牛。之后的几年,年景很差。以务农为生的朱元璋还有朱家人不得不分散开走上各自逃荒的道路。朱元璋走投无路,削发出家,投奔了皇觉寺成为一个和尚。

但是寺庙中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每天干很多的粗活累活,不到一年的时间,寺院的方丈就打发他同其他人一起下山云游化缘。他又一次走上了流浪的道路,但是在这流浪的三年里他见识了人间的冷暖,开阔了眼界。

我想这段特殊的经历也为他日后成就大事业奠定了基础吧。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得到众人支持成为了首领。并且在应天府建立政权登基。登基后继续北伐,把蒙古人赶到了中原以外的地方。

在战争时期免不了杀人,但当战争结束后,面对那些蒙古族遗留的蒙古族人,他全都一视同仁,把他们当作大明朝的子民。并他在关于处理蒙古人的方法上,他想出了一套很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讨论一下。

首先,关于处理遗留军队,朱元璋并没有把他们赶尽杀绝,而是把那些愿意投降或者被逮捕的蒙古人安插进明朝的军队当中,当然并不是全部编成一个队伍,是把他们散乱的安排,让汉人对他们进行同化,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想,不能让他们有反明的动机。

其次是在语言等日常生活习惯上进行了规定,要求蒙古人讲汉语,穿汉人服装,一律禁止穿戴蒙古族服饰。无疑,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手段。

这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您且听我慢慢道来。除去前面的户籍,生活习惯问题外,朱元璋还提出适婚的蒙古族女子必须嫁给汉人,要两族通婚。

这在元朝统治时期“高贵的蒙古血统”必然是不允许同“低劣的汉人”成婚的。朱元璋的这个改变我觉得也是在提升汉人在蒙族人眼中的地位,不让他们再把汉人当作低等人。并且通过通婚淡化他们的血统,对蒙古族人进行汉化。

看到这些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智慧。他的目的是明确的,我想也正是他这样的特点,才为大明朝奠定了三百年的基业,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也都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临时工大神小荣哥


第一条规定就是,在大明境内的蒙古人,可以免遭屠戮,但是必须使用汉字,学习汉语说汉语。

第二条就是,蒙古人严禁再穿蒙古的传统服装,必须穿汉服,否则斩。

第三条让人大快人心,蒙古女子必须与汉人男子结婚,为其生子,违者全家都变为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大连张大帅丶


在对待蒙古人这一问题上,朱元璋展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政治才能。

朱元璋本应该十分痛恨蒙古人的,因为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在元朝政府的压迫之下牺牲的,朱元璋本人也跟元朝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但是在元朝皇帝被赶到大漠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将留下来的蒙古平民统统杀掉,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来到北京之后,一方面派兵出征大漠,追击元朝末代皇帝天元帝;一方面派遣军队消灭国内其他的元朝残余势力,比如说扎根云南的元朝顽固分子。朱元璋进击的效果非常好,在蓝玉,汤和等人的努力之下,元朝的主力部门大部分都被消灭,虽然天元帝逃走了,但是他再也翻不起什么大的波澜了。

骑马打天下,下马治国家,朱元璋明白治理一个国家光靠武力是不行的。当时散落在明朝疆土范围内的蒙古平民数量依然十分庞大,如果将他们全部杀死,这势必要造成更大的恐慌。而且当时全国的人口本就不多,在经历一些列大的战役之后,国家最需要的是发展经济和人口,以修复这个残破的国家。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朱元璋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采取了一个怀柔的政策来对待蒙古人 ,那就是将其同化。具体的做法就是:

首先,朱元璋让蒙古人将名字全部改为汉族名字,对其进行汉文教育,不允许在使用蒙古语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其次,让蒙古人全部改穿汉人服饰,不允许再传蒙古服装;

第三,蒙古女子不得嫁给蒙古男子,必须嫁给汉族男子;蒙古男子不得迎娶蒙古女子,必须娶汉族女子;如果发现有蒙古族内通婚,违者将被罚做奴隶;

为了鼓励天下百姓与蒙古族通婚,朱元璋身先士卒,封了几个蒙古女子作为自己的妃子。老百姓一看,连皇帝都娶了蒙古女子,于是效仿者甚多。而蒙古人虽然在心里上是拒绝朱元璋的这个政策的,但是好死不如赖活,大多数人还是遵循这一政策的。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朱元璋的政策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蒙古人的生活习俗逐渐发生了改变,由于蒙古人的身形与汉人相差不算太大,长期穿汉服说汉语之后,也很难发现其蒙古人的身份。

由此可想,经过数代的发展,几十万蒙古人被汉族人同化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但蒙古人在逐渐被同化,汉蒙之间的民族矛盾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朱元璋虽然没有动一刀一枪,但是也没有什么武器比朱元璋的这个政策更具杀伤力的了。刀枪只能杀人,而朱元璋的这一政策杀的却是一个民族。

朱元璋不但解决了蒙古人的危险,同时也让国家的发展快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皇帝。


围炉煮酒话春秋


朱元璋当初平定南方,北伐灭元的时候,曾发表过一篇《奉天北伐讨袁檄文》。在这篇檄文里,朱元璋大肆煽动民族情绪,把蒙古人说成是“夷狄”,认为蒙古人在中原建立元朝,是鸠占鹊巢,是窃取了宋朝的国鼎。现在他北伐是替天行道,是为中原的汉人出一口恶气。

朱元璋这样的态度,似乎预示着他对蒙古人会很不客气。对待蒙古女子,更是可以随便掳掠。毕竟古人打仗,打胜对方后,常常会把对方的女人当成战利品,抓获回来,貌丑的当女奴洗衣扫地,貌美的可能充作妾婢。何况是对待占据中原百年,曾对汉人进行过残酷屠杀的蒙古人。再加上朱元璋本身嗜杀,因此,蒙古女子在他手里,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然而,让人大感意外的是,朱元璋对待蒙古女子,完全不是这样的态度。我们这里不需要多说,只讲一个事例,便可证明。朱元璋在杀蓝玉的时候,有一条罪名,是说他调戏蒙古王妃,致使蒙古王妃羞愤自杀。

照理说,朱元璋之所以要对蒙古人进行穷追猛打,甚至派蓝玉一直把蒙古人追到捕鱼儿海一带。目的就是想要对蒙古人进行赶尽杀绝。至少要对蒙古王室进行赶尽杀绝,不让他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既然要对蒙古王室进行赶尽杀绝,就不存在调戏蒙古王妃的问题。而朱元璋把这当成一个问题,也表明了朱元璋对待蒙古女子的态度。

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