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辞行,透露了什么让十三爷大为吃惊?

南海派掌门岳老三


邬思道辞行一事其实暗藏杀机,邬思道的离开,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也会被屠杀。


幸运的是邬思道是个聪明人,所以他选择了“半隐而去”,而不是突然全身而去。


邬思道所说的话里,包含了对于十三爷性命的担忧,也渐渐透露了雍正皇帝的杀心。


邬思道和此时已经避讳名字而改名的十三爷允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辞行。两人把酒言欢,较为痛快,在大雪中构造了一幅难得温情的场面。可是邬先生在离别之际也给十三爷敲了一记警钟。

邬先生力劝十三爷拒绝雍正皇帝赏赐十三爷的铁帽子王。


这一记警钟的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让十三爷清楚的明白,虽然十三爷曾经和雍正皇帝有过过名的交情,可是这份交情并不等于是人情。雍正皇帝此时的身份已经不是皇阿哥,而是大清王朝的帝王。


他们俩曾经再好的关系,也已经在雍正御极帝王的那一刻变了。


此时他们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君是君,臣是臣。


邬思道在提醒着十三爷的同时,也在可以的告诉他拒绝雍正皇帝的美意其实就是在拒绝替雍正皇帝办事,十三阿哥最终虽然没有听邬先生的肺腑之言,但是在对于雍正所交代的事情是并不是那么尽心尽力,相反颇有搪塞之意。


这个地方也彰显了十三爷的聪明。


因为我们纵观整个《雍正王朝》这部影视剧,十三阿哥自从被圈禁十年,对于朝堂斗争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雍正皇帝虽然已经御极帝位,可是朝堂之上让然有八阿哥的势力在掣肘,雍正皇帝想用实行新政,必须将十三爷推到朝堂前线这样无烟的战斗,但是鉴于邬思道善意的提醒,十三爷再也不可能冲杀到前线,参与到朝堂党争。


因为他知道,即便能够扫清十三阿哥的党羽,自己仍然是腹背受敌,两面不讨好。所以,十三爷在《雍正王朝》的后半个影视剧中采用了一种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在大事上下手帮助雍正,绝对不干涉朝堂上鸡零狗碎的小事情。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不至于完全陷入朝堂党争之中,也只有这样十三爷才不会被雍正皇帝猜忌和冷落。


邬思道的那句话明显就是要告诉十三爷要提防雍正皇帝,十三爷的势力之大其实早已经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尤其是根深蒂固的军政大权,这种能力不得不让雍正皇帝设防。


所以邬思道的那番话,其实就是想要告诉十三爷雍正皇帝有杀人之心。


婉儿观史


雍正登基,作为幕后军师的邬思道“功成身退”。邬思道离开时可谓低调又凄凉,只有十三爷一人为其送行。也正是十三爷的这份情义,让邬思道忍不住“提醒”了他几句,却让十三爷大为吃惊。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这是邬思道对十三爷肺腑之言的警醒,亦是邬思道自己亲身经历过后的无奈感慨。

雍正猜疑,邬思道死里逃生

在四爷被康熙传大位后的当天夜里,四爷便回到了潜邸,第一时间找到了邬思道。按照常理,康熙驾崩雍正理应在宫内守孝守灵才对,但他却迫不及待的回到潜邸,目的就是要在这关键时刻“处理”邬思道,否则他寝食难安。因为邬思道不但智慧过人,十几年下来更是对雍正的为人处事太过了解了。


作为《雍正王朝》中的顶级智囊人物,也是雍正背后为其出谋划策之人,邬思道对雍正能够顺利登基的作用之大毋庸置疑,也正因如此,他知道太多关于雍正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如今雍正登上帝位,邬思道显然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但他却不能放任邬思道就这么不管。邬思道能够助雍正登上帝位,保不齐也能被他人利用将雍正赶下皇位。

邬思道自然是知道雍正的想法,这是在试探邬思道。因此,邬思道先是提出“三不可用”委婉的拒绝了当朝为官的建议,“脱离”雍正的视线。然后为了让雍正放心,又提出了“半隐”的方案,主动“暴露”在雍正的监控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才最终说动了雍正放他离去。虽然这中间看似风平浪静,但其实暗潮涌动,惊险万分。稍有差池,邬思道就性命不保。因为邬思道就属于那秘密为四爷办差使的人之一。



邬思道“救”未露面的十七爷

在邬思道说动雍正放其“半隐”后,张五哥来报说,十七爷求见雍正。雍正原本是想要接见的,却被邬思道给挡回去了。

这里透露出几个信息。

1、十七爷虽然未参与“九子夺嫡”,之前也从未出过场露过面,但却是四爷党的支持者,还是隐在暗处的那种。

2、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大局、名分已定。在这种局势下,十七爷的求见显然是看准了时机,可谓恰到好处。

3、十七爷求见除了恭贺雍正外,最主要的还是想要靠着同阵营的兄弟情分,在新皇帝面前邀功以谋求“好处”,占据先机。

邬思道是这么让张五哥回话的。

若是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要是关防的事,就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就说天子没有私事。



很明显,今时不同往日。身份转变后,很多原本理所当然之事变味了。就如同之前四爷和邬思道的关系,也因为四爷继位成皇帝而变得大大不同。虽然十七爷是一直支持四爷的,但如今四爷成为皇帝,他们的关系就不仅仅只是兄弟,更是君臣关系。这个时候十七爷想要靠着兄弟关系来要“好处”,必然会让雍正心里有想法。邬思道把十七爷挡回去,其实是在“救”十七爷。若雍正真的接见了十七爷,恐怕十七爷最终的结局不会太好。

十三爷侠义,邬思道忍不住提醒

十三爷送别邬思道时的那句“我们对不起您”让邬思道忍不住提醒他。十三爷能够说出这句“我们对不起您”足以显示他的率真以及仗义,还有就是未勘通世情,而这也让邬思道对于十三爷的“前途”有所担心。



邬思道劝说十三爷拼死辞掉铁帽子王,这样才能保一世平安。

邬思道为什么这么说?

“九子夺嫡”中,十三爷一直都是四爷最忠实的支持者。十三爷在关键时刻接管丰台大营更是四爷顺利继位的重要保障,可谓功劳巨大。雍正要封十三爷为铁帽子王是表彰他的功劳以及多年来的忠实拥护,但若是十三爷不加推辞欣然接受的话,难免会给雍正留下“居功自傲”的感觉,甚至会误认为十三爷把铁帽子王当作是理应得到的封赏。帝王大多会猜疑,尤其是雍正。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得到帝位后第一时间想要试探邬思道,这都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猜疑。如果十三爷对于这个铁帽子王表现的坦然受之的态度,无疑会引起雍正的猜疑,那么十三爷的境遇将会变得危险。



十三爷联想到邬思道所说的“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以及邬思道自己本身的遭遇,让他不得不心惊肉跳。鸟尽弓藏的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邬思道就是摆在十三爷面前活生生的例子,十三爷自然是既心惊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十三爷的转变

而十三爷也将邬思道的话听进了心里,之后在雍正面前表现得足够尊敬,礼数周全。跟雍正下棋不敢赢,只和棋;有想法不敢说,一心只为独善其身,中庸自保之道。自此,侠肝义胆的“侠王”胤祥消失了,唯有雍正朝的和硕怡亲王允祥而已。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和留言。


月关略萌


邬思道对雍正有一句评价,电视剧里面没有拍出来,小说中的原话是:

“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这种狠毒的评价,原本是专用于秦始皇、司马懿的。这两位都是什么人,不用多说了。如果不懂啥叫“豺声狼顾,鹰视猿听”,请看下图。



邬思道深知雍正为人阴险恶毒,旁人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同享福。凡是知道雍正秘密的人,大半都会遭到毒手。

自古无情帝王家,知道秘密的属下是可以除掉的,妨碍自己的父兄也是可以除掉的。十三爷也不例外...



电视剧中,邬思道和十三爷的对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雍正继位,带着兵,连夜赶回潜邸探望邬思道(有杀气)。邬思道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雍正。准许其半隐于野。



临行前,老十三前来送行,一番感慨。邬思道感叹十三爷的胸怀,对他说了一句话掏心窝子的话:

“这个铁帽子王,这……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老十三:邬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会做出弓尽鸟藏的事来。(注:应该是鸟尽弓藏,电视剧的配音搞错了。)

邬思道: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十三爷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收敛锋芒,皇上是不会怎么样子的。


邬思道的这番话,对十三爷的触动非常大。

电视剧中有一个细节,雍正未登基之前,十三爷跟雍正下棋,腿都是翘着的,一副跋扈的模样。雍正登基之后,这哥俩再下棋,十三爷都是弓着腰,一副恭维谨慎的模样,连笑都是很勉强的假笑。



而且动辄就下跪请罪,不敢有半分的差池。雍正说“朕多想再让你叫我一声四哥啊”!

十三爷的内心潜台词是“mmp,我不敢啊!”










以上为电视剧的内容,拍的比较隐晦,对雍正的阴险恶毒,描绘的不够直白。

在小说中,就很直白了。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袒露真像后,作者对十三阿哥的心情描写是这样的:

允祥被他的神情惊呆了,手里捧着已经凉了的茶,死死盯着邬思道。“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邬思道语气冷峻得令人发抖。允祥蓦地一个惊颤,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两个人在灯下交换着目光,只听院外一阵风声,像是什么在树林子里扑棱了一阵翅膀,接着便是鸱鸟凄厉的大叫声,叫得允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样寒冷的冬夜,到处是坚冰和积雪,雍和宫孤零零地处在京郊,四邻不靠,全是旷野,这时灭口,真正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允祥嘘了一口冷气,刹那间,他冒出一个念头,竟想夺门逃出去!

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袒露的真像,其实就是告诉他,雍正这个人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平日里的礼贤下士,兄弟深情,都是刻意的伪装出来的假象罢了。潜邸替他秘密办差的奴才可以杀,帮他夺嫡的兄弟一样可以杀。



邬思道之所以会看透雍正其人,是因为雍正做的两件事,让他大吃一惊,后脊背发凉。

第一件是刑部冤狱案,邬思道力劝雍正不要接这个案子。结果雍正当着康熙的面,还是假模假样的把案子给接了。


气的邬思道以为雍正是阿斗之才,扶不起的烂泥巴。其实是雍正有意向邬思道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连夜对自己下狠手,故意让自己得风寒病。既在康熙的面前表功、得宠,又摆了所有人一道。

雍正的这股狠劲,让邬思道后背发凉。

第二件事是高福被杀事件。邬思道以为自己运筹帷幄,能救高福一命。还以为雍正能念在主奴之情,放过高福。


结果高福还是被雍正派人毒杀。这件事让邬思道彻底看穿了雍正的为人。

这位“阴鸷枭雄之主”,让邬思道感到害怕,他是真的是害怕了!



在小说中,邬思道不仅跟十三阿哥说出了自己离开的真像。对四爷党的另一个干将,十七阿哥也有旁敲侧击。

电视剧中没有十七阿哥的戏份,只是在雍正回到潜邸后有过几句台词的交待。

不过就算是如此,仅凭一句台词也足够了。

邬思道接高无庸之口转告给用十七阿哥:

“天子没有私事”。

今非昔比了,往日的四哥已经死了。从今日起,大清朝只有雍正皇帝,不会再有四哥和四王爷。

老十三也好,老十七也好,不要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就洋洋得意,再傻不愣登的跟四哥开玩笑,会没命的!



虽然电视剧没有小说那么直白,没有把雍正杀害潜邸奴才的影像拍出来。但是,即使是第一遍看这部剧的人,应该也会注意到。

之前一直在潜邸替雍正管家的高无庸,后面没戏份了。很明显,杀了呗。知道那么多内幕,能饶了他?

反倒是康熙时期的老奴才李德全,继续服侍雍正。如果是有心之人,应该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说实话,电视剧没有把雍正的狠毒演绎出来,只是沾了点边,立马又收住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电视剧是拍给公众看的,太腹黑了不太好。

电视剧这种比较隐晦、克制的表现手法,其实效果反而更好。


Mer86


雍正上台以后,给雍正办机密事的坎儿被雍正杀了。邬思道就看明形式,侍奉帝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所以,他要给自己找条活路。

他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第一自己是个瘸子,有伤圣德;第二,自己是先朝钦范,不能违背先帝。第三,他虽然有才气,但是阴谋为主,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应该用光明正大之臣。同时,邬思道又提出半隐,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帝随时找到他的地方半隐退。雍正思虑再三,决定放了邬思道。

第二日,十三爷追上辞行而去的邬思道,想跟邬思道道别,并表示感谢。

十三爷是个重情义的人,他拿出被圈禁时,邬思道送给他的半坛子酒,敬了邬思道一杯酒。此时,邬思道本不想说什么,只是顺道问了下十三爷进封铁帽子王的事。他看十三爷觉得铁帽子王很难得。于是,邬思道上车要走。

但是十三爷的一句话,让邬思道还是说出了他的建议。十三爷说“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哪”?十三爷这个对不起,是因为邬思道功劳最大,却没有任何赏赐。而且,连邬思道喜欢的女人--年羹尧妹妹年秋月,都被雍正娶了。所以,十三爷才会这么说。

邬思道看十三爷对他如此真心,于是劝他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他觉得十三爷“至今没有勘透世情,与常人交往,共享了容易,共患难难;而与天子交往,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

就是这句话,让十三爷有点无法接受。他的四哥当了皇帝,就不是以前的四哥了吗?十三爷让邬思道放心“我不信四哥能做出鸟尽弓藏的事”。

邬思道进一步挑明:明日府里专一替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只要十三爷收敛锋芒,皇上不会怎么样十三爷的。

在临走前,十三爷还送了一位丫鬟给邬思道。此人跟年秋月长得很像,也算是了了邬思道的心愿吧。正如前文提到的,雍正有两件事对不起邬思道。其中,年秋月这件事,十三爷算是尽力补偿邬思道了。

这段戏,肯定历史上肯定没有的。十三爷确实被封为铁帽子王。再者,雍正和十三爷的感情,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邬思道说这句话,其实是多虑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四爷是皇上了,让十三爷不要像以前那样随意。就怕过于张扬,即便不张扬,像以前那样行事,绝对不行。


浩浩和汤汤


邬思道和康熙,这两个《雍正王朝》中最聪明的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临行时,邬思道告诫十三爷:与君王往来,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还他透露,四爷府里专一为四爷办隐秘差事的人很快就会被雍正干掉。

因为邬先生见过雍正杀高福,知道雍正是刻薄严厉之人。他担心十三爷以后会触怒雍正,不得善终。

其实这一点,康熙也想到了。

康熙最喜欢他这个十三阿哥,称赞他是心地光明之人。

但是康熙早已选定了胤禛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刻薄严厉,在平常人身上可能是缺点,但在皇帝身上不一定是缺点,特别是康熙末年吏治腐败,急需一个皇帝站出来刷新吏治。所以四阿哥的刻薄反而成了优点。

康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是个任侠仗义、天不怕地不怕的侠王,他连康熙都不怕,雍正也不一定镇得住他。

雍正和胤祥关系好这不假,但是关系越好越容易出问题,因为关系好就有可能恃宠而骄,失去君臣相处的分寸。

特别是雍正要刷新吏治,必然要对大臣们开刀,而胤祥人缘广,会不会为大臣们求情而触怒雍正?这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胤祥就曾为魏东亭求过情。

康熙很担心雍正和胤祥出现兄弟相争、祸起萧墙的事情。所以虽然他最喜欢十三阿哥,但还是囚禁了他十年!康熙就是为了压他的脾气。

康熙这一手还是很成功的,雍正登基后胤祥处处小心。连下棋也不敢赢雍正。

雍正还为此大发脾气,说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十三哪去了。

胤祥说,我被皇阿玛关了十年,脾气早没了。

可见邬先生和康熙担心到一起去了。

康熙是整部剧最有权谋的人,而邬先生则是最懂康熙的人。


梦露居士


邬思道辞行,老十三胤祥送别,一壶酒,几句话,当为老十三醒世恒言。如: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你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十三爷不用担心,只要你收敛锋芒,皇上是不会怎么样的。

邬思道的话里透露着强烈的“兔死狗烹”的气息,使得老十三胤祥大为吃惊。邬思道为胤祥点醒世故,老十三是真的不明白吗?

邬思道在雍王府十几年,为老四胤禛出谋划策,为的却是汉人士子的那点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雍王府,我想给邬思道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件事,甚至可以说是三道“阴影”。

第一件事:拒刑部冤狱案件的差使。邬思道既已经提出了不要接手刑部冤狱案,这样会让自己陷入十分被动之地。但是老四胤禛却“技高一筹”,先是在康熙面前表功,接手了差使,当天晚上却来了个“自残伤风”的把戏,间接拒绝了刑部冤狱案的差使,给康熙皇帝留下个好印象,又从案子里巧妙脱身了。

邬思道本因老四不听建议要走,但是一见这样的情形,又不好表露,故只好留下。我想邬思道心里当时想的是:哎呀这家伙,比我聪明啊。这无疑也是对邬思道的一种震慑,让邬思道不敢小瞧了这位王爷。

其实我想要说的是:要是老四胤禛的自残行为将自己的命送了该如何是好?对自己如此之很,也不枉他将来就是当皇帝的料。

第二件事:年秋月之事。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大概是邬思道内心真正的爱人吧。可是因为要拴住年羹尧,老四胤禛给年家抬旗,让邬思道意识到自己和年秋月的相遇就是一场错误。更为伤心的是,自己还要为老四胤禛做媒,将自己的心上人光明正大的让给老四胤禛。

天下哪有这么锤心的事儿,可它就明明发生了,还连带着老四胤禛对邬思道的考验,换做是旁人,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邬思道选择的是强颜欢笑和隐忍,而不是沉默,那就意味着不是死亡也不是爆发,是生死不如。

第三件事:高福被杀事件。高福和李卫一样都是胤禛收留的流浪儿,高福本是个忠厚老实之人,一时不慎着了八爷党的圈套。邬思道可怜这个同病相怜的人,打算将计就计救高福一命。然而,邬思道高估了自己,因为王府的决定权在老四胤禛那里,最后,导致高福被毒死。

这可能是邬思道唯一一次自作主张的去救高福,但是胤禛却并没有买邬思道的账,让高毋庸将高福毒死了,其实也是给邬思道敲响警钟,告诉他,王府的主人是他胤禛,就算失忠之人改邪归正也不可容。

这三件事反映出的是老四胤禛的个性行为,归纳而言可以说是:对上自残表忠,对中夺人所爱,对下刻薄寡恩。目的只为一个:夺嫡当储君。

对于这样一个不计手段的主儿,邬思道的内心到底是崩溃还是欣然我们无从知晓,甚至也很难理解在古代,一个读书人最终的价值体现应不应该有所选择,但是很显然,邬思道同志都一一领受了。故,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其实邬思道和胤禛根本上就是同一类人?

我们之所以都十分喜欢十三爷,正是因为他身上留有和他周围都不一样的东西——率真与侠义。邬思道不是傻瓜,其实他根本就知道自己和胤禛没有什么差别,要是他自己也出身皇家,身为皇子,同样干得出这些事情。

所以他弥足珍贵老十三身上存在这些精神。但是世道残酷险恶,邬思道知道,当兄弟变为君臣,十三爷的率真和侠义只会将他自己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康熙皇帝因此将他圈禁十年,可谓用心良苦。

我并不承认十三爷胤祥在此之后的表现是因为听了邬思道的话才有所改变的。康熙圈禁他的那十年才是真正改变十三爷性情的原因。

所以,后面二十集中,我们再也看不见十三爷的率真和侠义了,他已然混同于周围其他人了。就算是在刘墨林和苏舜卿的事情上,也不过是在雍正的授意之下玩弄了一次权柄而已,谈不上率真与侠义。

有时候我们就会想,那个曾经的十三爷,连雍正也很怀恋。而作为观众,大概宁愿老十三死去,也不愿他身上的率真与侠义消失。而一旦活着,从此,与一具躯壳何异?


青灯问史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邬思道临行一语,惊醒梦中人,平日里任气豪爽、义薄云天的侠王十三爷,也不禁双眼直瞪、背透冷汗!

邬思道与十三爷辞行,二人多年在一起奋斗,私谊不错,他得知皇帝要给这个十三弟封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邬思道建议他拼死辞掉这个铁帽子王,才能保一世平安。十三爷不解,说皇帝不会兔死狗烹。邬思道冷笑,说之前那些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明日就要被秘密处决掉了,十三爷听后倒吸一口凉气。

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是一个虽有残疾但饱读诗书、智谋超群的人物,他隐藏于幕后,给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出谋划策,无论是在取得康熙的信任、争取康熙的欢心上,还是在对付八爷党虎视眈眈、你死后活的夺嫡斗争中,邬思道妙计迭出,在化解危机中屡屡出奇制胜,最终让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为了雍正皇帝。

确实,雍正身边的邬思道,如同刘邦身边的张良,所不同,一个只能隐于幕后低调策划,一个却在台前高调参与,但皆是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大谋略家。其实,疆场上你死我活的争抢天下,与宫闱间阴谋诡计地夺取皇位,其过程和残忍程度,也是大同小异的,有时,祸起萧墙比沙场上的真刀真枪更加血腥、更加惨烈。

邬思道作为阴谋的策划者、推动者,深知其中的惊险。因此,当皇四子胤禛成为了雍正皇帝,当以前由阴谋为主、阳谋为辅,转变为当上皇帝后的以阳谋为主、阴谋为辅,那些阴谋的人事,便要选择性遗忘,不仅自己要遗忘,人家更不能发现蛛丝马迹,而这种遗忘,每每伴随着打扫龙庭坐天下时的“大扫除”,也可以说“清洗”,那些在青天白日下看来肮脏的事、肮脏的人,都要随着“清洗”而销声匿迹。

正因为如此,邬思道才会临别之际,向十三爷透露出雍正必杀那些曾经给他秘密办差的手下,建议他辞去那个铁帽子王的封爵,意在提醒十三爷谨慎小心,虽然他是皇兄的功臣,倘若志得意满,心生骄横,今天可以杀替他秘密办差的人,将来时过境迁,难保不会发生同根相煎之事。这也足见邬思道的精明。

而邬思道最精明之处在于,他不但提醒了十三爷,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雍正上台,清洗那些秘密办差的手下,其中本来也包括邬思道。不过,邬思道提前向雍正明志,表示不要任何封赠,只要找一个托身之所,让雍正随时可以找到,无事休息,有事随叫随到。这等于是明白告诉雍正,我这头暂时寄在我的脖子上,你要时,随时可以取下。

面对这样一个精明通透而又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雍正到底下不起手了。加上,他就藏匿在自己最信任的大臣的幕府里,有用时还可用,有必要清除时随时可取他的性命,因此就没有杀邬思道了。这更见邬思道的精明。


帝国的脸谱


邬思道无疑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测之人,雍正继位后,邬先生向十三爷说了一段话令他大吃一惊,以致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十三爷允祥想起这段话时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见这段话对允祥的震撼有多大。事情发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二,康熙驾崩后举丧期满当天,十三爷下朝之后兴致冲冲骑马赶到雍正潜邸雍和宫来向邬思道报喜,一喜是庆贺邬思道可报夺妻之仇,情敌党逢恩一家即将查抄;二喜是雍正帝要宣麻拜相,特简他入上书房参与朝廷政务。邬思道听后却一脸古怪,说不情是喜还是忧,反问十三爷应该也有喜事,允祥把雍正封他为铁帽子王的事情说也,末了还说:王不王的倒无所谓,只是“世袭罔替”难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邬思道对允祥说他们相处十五年,很佩服十三爷侠肝义胆的真性情,但有句说出来很可能会人头落地,但却是他的肺腑之言,不想隐瞒允祥。

邬思道说:“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见允祥大惑不解又说:“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十三爷说:“你之前不是说他龙骧虎步……”

邬思道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乃是为增四爷信心,故作此言。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允祥表示不信:“今日四哥还说,决不做鸟尽弓藏之事!”

邬思道冷冷一笑:“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周用诚、墨香墨雨、性音和粘竿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十三爷允祥被这段话震惊了,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想到雍正的家眷已经进宫,此地又处于京郊野外,府里只留下书僮墨香墨雨和性音和尚等几个心腹之人,要是真想杀人灭口,必是杀人如草不闻声!他的心里就像掉进了这数九寒冬的冰天雪地里,瞬间寒彻入骨,无论如何他也难以相信,一向平易谦和,视同手足的四哥会有如此阴险狠毒的另一面。邬思道又说:“十三爷,你不要害怕,只要你收敛锋芒,万岁不会对你怎样!”说话间,四爷胤禛已经带着十几个太监进来,打断了他们之间的谈话,邬思道因而向雍正说明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的理由,表达了他不可入庙堂为臣,愿意半隐于市,找一处万岁可以找到,又能混口饭吃的地方安度晚年。雍正沉思之后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到心腹李卫跟前当师爷。

十三爷听了邬思道的话,又眼看着周用诚,高福儿,墨香墨雨一个个暴毙而亡,心知邬思道所言非虚,因而萎靡不振,在雍正面前极为低调,下棋必下和棋,言语也尽捡好听的讲,直到后来雍正发怒,要他做回曾经那个敢说敢为敢怒敢笑的“拼命十三郎”,允祥才打消了辞掉铁帽子王的想法,从新振作,令邬思道的预言没有成真,但却为了雍正的铁桶江山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活活累死于任上。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历史茶坊


二月河笔下的邬思道

二月河先生写的康雍乾三部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后就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尤其以《雍正王朝》最为深刻,影响力巨大,它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比如侠王“老十三”,鬼难缠“狗儿”,更有军师“邬先生”。

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邬思道伸手将一杯茶推给允祥,长叹一声默然不语,见允祥一脸惊讶之色,苦笑道:“十三爷,我和你认识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任侠仗义,很佩服你的为人。今日有句话,说出来或许我要人头落地,不知当讲不当讲?”

允祥被他的神情惊呆了,手里捧着已经凉了的茶,死死盯着邬思道。

“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邬思道仿佛不胜其寒,紧紧抱着铜手炉,声音低沉嘶哑。“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你不是说他龙骧虎步……”

“不错,那是当时的话,他没信心。”邬思道语气冷峻得令人发抖,“你没勘透世情。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我不信!今日四哥还说,决不做鸟尽弓藏的事!”

邬思道阴冷地一笑:“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周用诚、墨香墨雨、性音和粘竿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

允祥蓦地一个惊颤,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两个人在灯下交换着目光,只听院外一阵风声,像是什么在树林子里扑棱了一阵翅膀,接着便是鸱鸟凄厉的大叫声,叫得允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样寒冷的冬夜,到处是坚冰和积雪,雍和宫孤零零地处在京郊,四邻不靠,全是旷野,胤禛所有的内眷又都搬进宫里,只留下了原来书房的人和幕僚和尚,这时灭口,真正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允祥嘘了一口冷气,刹那间,他冒出一个念头,竟想夺门逃出去!

说到底总结起来就四个字“鸟尽弓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