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菜市口觀斬,雍正是真的粗心張廷玉的存在了嗎?張廷玉當時是什麼感受?

青燈問史


導讀:在《雍正王朝》劇中雍正剛剛登基的雍正元年,就發生了山西諾敏虛報藩庫案和張廷璐科考舞弊案。這既讓奪嫡失利的八爺黨人看了笑話,又讓急於幹出成績證明自己的雍正如同被狠狠的抽了耳光。以八爺黨和隆科多為首的官員為了避免薦人不當的失誤,同不想進一步清理藩庫訴求的天下督撫聯合起來上薦章力保諾敏和張廷璐。面對妥協或者堅持,雍正選擇了後者。不但下罪己詔承認錯誤,而且張廷璐、諾敏公開處斬。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必須到現場觀刑,而張廷玉在場絕對不是雍正的粗心而是故意的安排。原因有三:1、強迫張廷玉明確站隊,鞏固同盟。2、和下罪己詔一樣,拉攏以孫嘉誠為代表的中下層清流官員。3、震懾八爺黨和隆科多,表達自己有團隊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促使二者合流,導致後來的逼宮事件。


雍正元年諾敏案和科考舞弊案

從康熙四十六年開始九龍奪嫡就表現的很明顯了,雖然八阿哥胤禩一呼百應但是最後四阿哥胤禛順利上位。這讓八爺黨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所以在以八王議政逼宮之前,老八是虛與委蛇總想找一切機會和雍正掰掰手腕。

雍正繼位以後也想表現自己儘快做出成績好給太下臣民看看,康熙傳位給自己是恰當的。所以才在剛剛繼位就著急推動各省清理藩庫虧空,而諾敏經隆科多推薦繼任山西巡撫負責清理藩庫虧空事宜。結果諾敏弄虛作假宣稱自己半年就完成了數百萬兩的虧空清理,雍正急於證明自己不經核實便下明詔輕率的表彰諾敏是天下第一巡撫。結果很悲催,在鄔先生的指點下田文鏡和圖裡琛很快查明諾敏弄虛作假的事實。至此山西虧空諾敏案真相大白,雍正搞了個大烏龍頭把火沒燒好。

以八爺為首的大臣們趁機起鬨架樣子,讓雍正惱羞成怒而又無可奈何。說白了就是幹實事的太少,而結黨營私的官員太多。這才有了雍正選拔人才的恩科考試,也許老八在舉薦張廷璐為主考可能僅僅是為了結交張廷玉,但是沒成想最後科考舞弊案發生之後卻成為挾制攻擊雍正的有力武器。張廷玉父子累世為官向來風行完言萬當不如一默的處事原則,所以也舉薦了副主考人選-清流領袖李紱。誰知道在這掄才大典的恩科當中又發生了伯倫樓洩露考題和科考夾帶考生的舞弊案。雖然無論是老八胤禩還是雍正都知道主謀是弘時,但是都為了自己的目的沒有聲張最後張廷璐就成了無邊的主犯。


老八胤禩不聲張就是想發動朝臣保住諾敏和張廷璐,這樣不但讓張廷玉承情還可以狠狠抽雍正的耳光。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雍正一把也沒有燒好。再加上諸位朝臣雖然處於不同的目的,但是都紛紛上奏摺保諾敏和張廷璐。天下官員的奏摺381份是保張廷璐和諾敏的,只有46份主張嚴懲這兩個人。雍正這才背水一戰下罪己詔並且處斬諾敏和張廷璐給天下人證明自己的正直無私。


張廷玉觀刑

其實張廷璐不是主謀,這個事實無論對於雍正還是張廷玉來說都是心知肚明的。作為張廷璐的親哥張廷玉心裡很上火,張廷璐犯錯在先但是罪不至死。但是面對皇權還有天下臣民,作為典型儒家弟子的張廷玉無法對於君父做出指責。所以在清流孫嘉誠等人紛紛上摺子請求處斬張廷璐和諾敏時,張廷玉沒有上奏。其實雍正一直在等著張廷玉的態度,因為這不但關係著此案的結果而且也關係著雍正和張廷玉自從繼位以來盟友關係。但是雍正放過自己的兒子弘時(弘時是科考案的主謀)卻昧著良心打算讓張廷璐頂罪,隨意對於張廷玉的態度心裡著實沒底。張廷玉不上奏摺就是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本來身邊心腹就少的雍正有失去大將的風險。所以反覆詢問是否有張廷玉的奏摺,在紙上用硃筆不經意間寫出的張字清晰的表達力此時雍正的心情。

而此時的張廷玉正是心急火燎、新賽油烹。一方面是罪不至死的弟弟張廷璐被迫頂罪;另一方面是儒家遵循對於君主的忠誠和尊重,這讓張廷玉左右為難。所以即便孫嘉誠上門,張廷玉都稱病不見。他的心裡正像和孫嘉誠所說:

“我也想上摺子,也想大義滅親。但是無奈心亂如麻下筆不能成文納”

最後孫嘉誠寫好摺子,逼著張廷玉聯名上奏。這既是對張廷玉的保全,又是成就張廷玉大義滅親的清名。無意中幫助張廷玉完成了站隊,保全了雍正和張廷玉的盟友關係。所以當小太監說張中堂的摺子到了的時候,一宿沒睡的雍正幾乎是小跑著搶過奏摺。在怡親王胤祥的訴說直接揭露了雍正所犯得錯誤,雖然當時雍正惱羞成怒但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以及要給天下臣民含張廷玉一個交代還是下罪己詔。

“把你們都叫來就是朕要當著你們的面向天下人認錯”(自然這個天下人中也包含張廷玉)這既是帝王的擔當也是雍正的狡黠


張廷玉觀刑的作用:


第一:震懾八爺黨和隆科多

既然張廷玉已經完成了站隊,那怎樣向八爺黨和天下臣民展示呢?就是讓張廷玉觀刑。所以即使老八胤禩和隆科多稱病沒有到場,康熙都重新把他們叫來。他們不再,這君臣想得的戲碼演給誰看啊?但是雍正沒有想到的是,此舉讓廉親王胤禩和隆科多兔死狐悲反而有了勾結的契機。這為將來的八旗議政逼宮案埋下了伏筆。


第二、獲取在京中下級清流官員的支持

中下級清流官員不知道內情,但是有強烈的忠君思想。一見領袖張廷玉大義滅親而雍正以帝王之尊公開向天下臣民道歉就一下子收攬了他們的忠誠。再說無論是張廷玉還是李紱這樣的清流領袖都受到雍正的重用,這就是明君。所以雍正明知道張廷玉出席觀刑,在胤祥的提醒下還是安排圖裡琛把張廷玉安排到後一排。(但還是沒有離開現場)



第三、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團隊,鞏固和張廷玉的同盟關係

從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坐在第一排的都是雍正的心腹:雍正、十三阿哥胤祥、張廷玉,而晚到的老八胤禩和隆科多就只能在一樓。雍正此舉雖然以大意做掩飾,但是就是為了在展示自己團隊的同時明確張廷玉的立場、鞏固同盟關係。因為一旦完成同盟,張廷玉就不能在背棄雍正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從劇情也可以看出,從此以後老八胤禩確實沒有再拉攏過張廷玉。非但如此在老八聯合隆科多搞八王議政逼宮時,又是張廷玉挺身而出駁斥旗主和老八的觀點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


小結:

所謂帝王心術就是在不容易被猜透,即使新登基的雍正在一個刑場觀刑的細節中隱藏著如此多的目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首先我們要揭露一個秘密,科場舞弊這件事,張廷玉一開始就被八爺集團套路了。

第22集,雍正即位,頭幾件事之一就是開恩科。

上書房幾個大臣和雍正一起商議主考官人選,在場的分別是隆科多,張廷玉兩個中堂,八爺,十三爺兩個王爺。而八爺推薦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

按理說自己親人被舉賢,應該高興,至少也應該是個馬屁精樣子,比如在旁邊趨炎附勢的隆科多——

然而,張廷玉是這個表情——

沒有學過戲劇的觀眾可能不會去解讀一個表情的內涵,但是就算是普通人,也應該看得出來,這表情絕對不是酸爽的意思,而是——驚訝,謹慎,甚至帶有一點點焦慮。

此時張相爺內心的臺詞是:

1. 黃鼠狼給雞拜年,你們幾個小樣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2. 我這個不省心的弟娃兒什麼時候和黃鼠狼混到一起了,藥丸!

3. 我現在該怎麼應變?

果然,張廷玉看到大家都同意自己弟弟出任主考,自己反對已經不可能,於是馬上做出了應變措施——

推薦了清流領袖李紱出任副主考。

張廷玉這個時候推薦李紱作為副主考,其實想的就是找個靠譜點的人監督提醒著自己的弟弟,怕他翻車,而後來李紱確實也提醒了張廷璐,無奈張廷璐實在是太笨,反應不過來,做了替罪羊。

張廷璐本人並不是八爺黨,他的哥哥張廷玉貴為中堂,本人舉賢要避親,不能提攜弟弟,而八爺這麼提攜一下,張廷璐必然感恩戴德。

提攜對方手下這套路是八爺經常用的——追繳戶部欠款,雍正失利被罰,八爺就趕緊舉薦年羹堯,年羹堯後來感謝得屁顛屁顛的。也就是一句話,就把對方陣營瓦解,把人拉攏了。

在剛剛舉薦張廷璐這件事上,八爺可能也沒想那麼多,就是搞搞關係。但是弘時利用科考賣題賺錢,那麼被牽連的必然就是主考官張廷璐,就算查出來是弘時犯案,雍正也不可能殺弘時,也只能找替罪羊張廷璐背鍋。

所以就這樣,八爺表面上是在巴結張廷玉,拉攏張廷璐,實際上最後既成事實是挖了一個巨大的坑,等著張廷玉滅一門親人血脈,斷一條骨肉胳膊。

當然如果遇到雍正殺弘時那就更有好戲看了——你皇帝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自己都無情無義,還有什麼臉統治天下人?這個時候八爺只要出來幫雍正擦屁股,就算是抓著了他的把柄,有了要挾的條件。

內心如此毒辣,表面如此溫柔,道理還如此高大——舉賢不避親。

事發以後,先說張廷玉的感受。

肯定是千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啊——

我老張家幾代清明,千辛萬苦,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就壞到你幾爺子手上了。

作為幾代為相的桐城望族,名節比什麼都重要,因為貪腐,死在了科舉這種大事上,而且更何況是人都知道張廷璐只夾帶了幾個學生,並沒有貪腐,做的是替罪羊。

這屬於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對於張廷玉更大的麻煩就是陷入了矛盾——忠孝不能兩全。

殺弟弟,那麼就是不孝。不殺,就是不忠。

這時候人們會覺得張廷玉肯定是重親情,陷入了矛盾,捨不得殺自己弟弟。但是要知道政治人物是不會用感情來衡量利益,左右自己的選擇的——他不是不忍心殺,而是不能親自表態。

如果他自己說出來殺,那麼有人會說他不孝,他說不殺,那麼輿論就評價他不忠,總之不能兩全。

所以這時候孫家誠出來了,

25集,張廷玉說,我也想大義滅親,無奈心亂如麻。

於是孫家誠——


等的就是這個代筆——反正不是我寫的,我沒表態。以後別bb我!

孫家誠這摺子一寫,張廷玉立馬就給雍正交差了,這樣他就兩全了。

再來說監斬,雍正和張廷玉是互相需要。

雍正拉張廷玉去,就是要昭告天下——你們張相爺是秉公執法,大義滅親的一等一的忠臣,他就代表我,我就代表他!當然同時也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結盟——張兄以後你除了我,跟不了別人了。第二個,支持——人家殺弟弟都願意支持我,其他人還有比這個更大的理由嗎?

反過來,張廷玉被雍正拉去,自然就是讓雍正欠他一個巨大的人情——為了你,我弟弟也死了,我也成了不孝冷血之人,你可要對我好呀。

然後果然雍正就表白了——

還順道牽了個手——

人頭落地鮮血飛濺之間,基情四射,就這樣完成了一次政治結盟,從此張廷玉扶搖青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以上都是根據電視劇劇情和表演的分析,其實真實歷史上張廷璐屬於為娛樂背鍋了。從清初大學士張英開始,老張家的後代個打個都是猛人,這個張廷璐也是歷任康雍乾三朝,乾隆九年(1745年),順利退休,第二年病逝。諡文端,贈太子太傅。


HannibalLecter


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因為在恩科考試的時候利用主考的身份幫弘時搞夾帶,被李紱發現舉報,雍正大怒。

這時候,作為張廷璐的兄長張廷玉,因為是上書房首席大臣,他的態度就尤為重要了。這不僅僅是一個夾帶的問題,同時還是一個政治問題,老八集團意圖通過保張廷璐來陷雍正於不義之境地,而朝中以孫嘉誠為代表的清流集團則想以此為契機大張風氣綱紀。

按照常理,張廷玉只需迴避就可。但是雍正卻有自己的打算,在群臣都以不同的聲音要求處置張廷璐的時候,他要等待張廷玉的態度,以此來考驗張廷玉的忠心。

對於張廷玉來說,這無疑是殘酷的。如果上表大義滅親,自己將陷入無情無義之境地,如果上表力保,則陷入無君無父之境地,無論他怎麼決策,都難以兩全。孫嘉誠此時則幫張廷玉寫了一份奏摺上呈了雍正,這是孫嘉誠的聰明之處,因為他知道,這份奏摺,張廷玉雖貴為宰相,也難書寫。

但是孫嘉誠摸清了張廷玉的秉性,就因為古往今來的一句話:先有君父,然後才有自我和兄弟。

跟皇帝君父永遠站在一起,這才是張廷玉屹立三朝不倒的根本所在。這一次,概莫能外。

雍正的反腐手段很厲害,很特別,就是現今,也為人所稱道,這一招,就是號令百官到菜市口觀斬。血淋淋的現實,讓那些坐在官位上的大小官員從心理上受到震懾,從而縮回伸向腐敗的雙手。

張廷璐被押往菜市口了,就要砍頭了。可是雍正還要叫上這位大義滅親的兄長張廷玉,他真的是粗心,忘記了張廷玉是張廷璐的親哥哥了嗎?

從等待張廷玉奏摺一個晚上就說明雍正根本就沒有忘,而且記得比誰都真切。可是他為什麼非要將張廷玉帶過來呢?

因為雍正要樹立皇帝天子的權威。因為諾敏和張廷璐案子,雍正登基之初的兩件事情都辦砸了,這正好給那些發對雍正的人以藉口,比如老八集團,隆科多等大做文章,來陷雍正於無能不義之境地。

迫於政局還不夠穩固,雍正還需要時日來樹立他的絕對權威,而這是需要有人來配合的。恰逢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犯了法,對於雍正來說,這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既可以考驗張廷玉的態度,也可以為自己樹立起威信。如果張廷玉此時不配合他的舉動,那麼雍正也會收拾張廷玉,這也就是雍正為什麼要等待張廷玉的奏摺的原因。而到菜市口觀斬,少了張廷玉這個主要配合對象,也就少了那種浩浩皇威的氣氛。

所以,不是雍正粗心,根本就是別有用心,故意的。

作為臣子,張廷玉做到了先有君父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作為兄長,他失去了親情,必將陷入無情無義之境地。

所以,可想而知,他的內心是痛苦萬分的。我想,張廷玉當時的內心是這樣的:

一是悔恨。悔恨當初看見他與弘時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多關心多提醒張廷璐,不要再科舉的事情上栽跟頭,要樹立正氣。因為無論是誰舞弊,他張廷璐這個主考都逃脫不了責任。

二是自恨。張廷玉作為上書房首席大臣,萬人之上,一人之下,卻要大義滅親,而束手無策,莫說是拯救張廷璐,就是為自己親親的兄長說一句話,都會陷入無窮無盡的政治漩渦中去。他張廷玉這個宰相,當得何其悲哀,何其痛苦。

三是痛恨。如果說他面子上必須與雍正保持一致,那麼內心只怕對雍正這種無情無義之舉動也是深深痛恨的。就算是張廷璐犯法了,他可以迴避,但是卻非要拉上他為皇帝樹威,被皇帝利用,內心只怕想死的心的都有。

只是張廷玉能混跡於三代王朝,早就練就了一身泰山崩於前而我自巋然不動的不露聲色的本領,就算是痛恨萬分,也要保存忠君之思想。既難兩全,也就只能保全一邊,畢竟,未來的日子還要過。


青燈問史


世上最可怕的文人,是將別人原來的面目隱藏起來。隱藏起來後,憑著一枝枝生花妙筆進行藝術加工。張廷玉的弟弟就是其中的一個。那麼,張廷玉的弟弟是否電視劇那樣情節?答案是否!!不要冤枉張廷玉的弟弟。真正的歷史是這樣:張廷玉以文才見長,因為長期在康熙身邊供職,有著豐富經驗。雍正即位不久,雍正元年,張廷玉升任為禮部常書。第二年,轉為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太子太保。在順天鄉試時,張廷玉任主考官。張廷玉的許多子弟也在參加這次鄉試的人裡,為了避嫌,張廷玉泰請雍正帝一體迴避,也正是因為這件事,雍正帝因為張廷玉在公事上小心謹慎的工作態度被授於嘉獎,將他封為太子少保。到了十月殿試,開始選閱卷官了,張廷玉以他的子弟都在應試之例,不列名。雍正沒有答應張廷玉的請求,仍讓他參加閱卷,張廷玉只好參加了這次閱卷。他與閱卷的大臣公正閱卷,按照卷子的好壞評出甲乙,並把排名靠前的前十名卷子拿給雍正閱覽。在雍正看到第五份的卷子時,大為讚賞,要點這個人為一甲。你猜猜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就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玉對雍正說:他本身就是這次的閱卷師,他的弟弟不能成為一甲。由於張廷玉懇辭不已,雍正只得點頭。點他的弟弟為二甲第一,但張廷玉的態度讓雍正讚賞不已。第二天,雍正就任命張廷玉的弟弟為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


茹叔敬


肯定不是,雍正那是在一直拉張廷玉入夥呢。

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是一個十分忠於皇權的高級官僚。但在雍正繼位之後,張廷玉最初卻表現出了一絲遲疑和觀望。對於雍正的許多做法,張廷玉看出了問題,但卻沒有及時進諫陳明,而是遲疑半晌,又把話嚥了回去。

雍正是沒看出來嗎?不是。所以,他急需要做的就是拉這些有能力的臣子們入夥,搞幾個鐵桿為他辦事,把新政順利推進下去。



而恩科洩題案斬殺張廷璐,正是雍正藉以拉張廷玉入夥的契機。

雍正繼位之初搞了一場恩科考試,沒想到整出了洩題和夾帶的醜聞,而且主犯張廷璐竟然還是上書房張廷玉的弟弟,一時間輿論大譁。

這其中,八爺胤禩一直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最開始,是他首先舉薦張廷璐做主考官的,目的就是想搞點互相提攜的事,一來二去地就和張廷玉結成政治同盟了。

對此,雍正還問:“你說的是張廷玉的弟弟?”

胤禩假惺惺地回答:“臣說的是會試的主考,不是誰的弟弟。”

但張廷玉為官的風格是,他一直努力與各方勢力保持距離,以避免被誰所利用和綁定。所以他趕緊表態:“臣也推薦一人,此人……”

一通描述後,雍正笑了:“你說的是李紱。”

雍正笑的是,張廷玉你沒上老八的鉤,不錯。



但是光保證不被老八拉走還不行,雍正還必須想方設法把張廷玉拉入自己的陣營,為自己賣命。恩科洩題案發後,機會來了。

這時候老八胤禩又跳出來了,他到處聯絡百官保張廷璐,“刀下留人”的奏摺像雪片一樣飛到雍正的御案前。此時胤禩的目的,一是想通過保張廷璐,繼續試圖籠絡張廷玉,二是想通過輿論綁架雍正,讓他連想殺的人都殺不成。

不過,雍正可不是一個輕易能夠被輿論所控制的人。他之所以遲遲不下斬首的命令,是因為他想借這個機會籠絡張廷玉,他也一直在等張廷玉表態。

張廷玉呢?他自然明白張廷璐的命肯定是保不住了,但他自己又不想被這個把弟弟送上斷頭臺的鍋,所以他也在等,等有人能替他說出話來。

於是,這時孫嘉誠的神助攻來了。

他深夜探訪張廷玉,並表示能理解老張的心亂如麻,所以奏摺已經替你寫好寫好,你直接發個皇上就行。

當張廷玉的奏摺到了雍正的手上,他頓時有了底,下令將張廷璐處斬,這才有了觀斬時的那一幕。



雍正示意將張廷玉的椅子挪到後排,並跟他站到了一起,還手拉著手,說了一句:“朕陪著你。”

這番場面無疑具有極強的衝擊力和暗示性。

第一,張廷玉秉公辦事,大義滅親,還親自出席觀斬,這六親不認的架勢以後誰還敢找他結盟?張廷玉就這樣活生生地被搞成了孤臣。

第二,沒人親近你沒關係啊,雍正不是說了“朕陪著你”嗎?還手拉著手站在一起。這是擺明了讓張廷玉只跟雍正一人結盟嗎?以後張廷玉就是雍正的人,只能給雍正賣命。

至於張廷玉的想法嘛,他還能想啥,皇上強拉著你,要讓你替他賣命,你只能照做了,還能怎樣呢?


達摩說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的“恩科”發生了舞弊案,作為科考的主考官張廷璐被判斬首示眾。

雍正皇帝要求所有的官員必須到菜市口觀斬,就是為了威懾群臣,說白了就是“殺雞給猴看”。

在觀斬的時候,雍正才突然對張廷玉說忘了考慮他了,是真的忘了嗎?

當然不是,其實雍正要的就是張廷玉去觀看自己的親弟弟張廷璐被斬首,一來是對張廷玉的敲打,二來其實是對張廷玉的責難。

為什麼是對張廷玉的責難呢?

因為作為當朝上書房的首輔大臣,發生科舉舞弊張廷玉也有責任,再一個是張廷璐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玉對自己的弟弟沒有盡到監督和教育的職責,張廷璐的死是張廷玉的責任。

張廷玉的心情是複雜的因為,斬首的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肯定是心疼不忍觀看的,但是皇上的命令又不敢不聽,否則就是抗旨。

張廷玉肯定也是非常的自責和愧疚,因為當初自己如果能夠及時的發現張廷璐的問題,就不會出現在這種事情了,張廷璐也不會白白葬送自己的性命。

第三點張廷玉也深深的感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流露出一絲的不滿意,會給全家帶了抄家滅門之禍,所以就是對雍正有所怨恨也不敢表露出來。


逝去即歷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張廷玉能夠獲得康雍兩代帝王的信任與器重,從張廷玉的行為表現來看,可以說是一種必然。一來,他謹小慎微,懂得帝王心思,往往可以做到未卜先知;二來,他勤奮嚴謹,任勞任怨,並且有著卓越的辦事能力,堪稱“勞模”般的存在;三來,就是他懂得放棄和犧牲,全心全意的為帝王與朝廷效忠。

特別是在劇中“百官舉薦新太子”以及後來的“科場舞弊案”的劇情橋段裡,充分展現了張廷玉的識大體、顧大局。前者他寧可背上被“迎合聖意、阿諛奉承”的罵名,也要支持康熙,進而保舉胤礽復立皇太子之位;後者則是為了雍正能夠整肅綱紀,嚴明官風,不惜大義滅親,親手將自己的弟弟張廷璐“送”上了斷頭臺。

當然,面對對於張廷玉的“大義滅親”,雍正也是非常的領情,也很感動,在即將處決張廷璐的時候,雍正拉著張廷玉的手說因為他的“粗心”才讓張廷玉親眼見證者自己親人的離去。然而,不管是對於雍正,還是張廷玉本人來說,行刑現場張廷玉都是必須要去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張廷玉這份“付出”所產生的價值,既充分同時更加徹底的發揮出來,而這也是他們君臣之間的一種“默契”所在。


諾敏和張廷璐的接連“落馬”,將雍正推向了風口浪尖。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在剛剛登基的時候,便在用人上接連犯下了兩個大的錯誤。

其一,雍正任命隆科多舉薦的諾敏為山西巡撫。

雍正安排諾敏出任山西巡撫,就是讓其重點負責追繳山西擠壓數十年的藩庫虧空。而諾敏也不負眾望,僅用半年的時間,就將所有的虧空全部還清,雍正在歡喜之餘,也將其譽為“天下第一巡撫”。

然而,這份“功勳”的背後卻是諾敏的沽名釣譽,所謂的追繳回來的庫銀,都是他向山西的富商和大戶們借來的,他不貪財,貪的確實“名”。只不過當前的雍正也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太想看到好的結果了,所以他才在沒有深入調查和驗證的情況下,對諾敏施以褒獎。最終當事情最終敗露的時候,雍正自己也被狠狠“打臉”。

其二,就是雍正在八阿哥胤禩的舉薦下,任命了張廷璐擔任正主考的職務。

其實,對於這次科舉,雍正是給予厚望的。他迫切的希望通過這次考試,為國家的官僚體系注入優秀的新鮮血液,同時更是在培養擁護自己、支持自己的官員隊伍,使得他的新政能夠更好的推進,然而結果卻令雍正大失所望。

考題提前被洩露,張廷璐為怕牽連自己選擇知情不報,若不是李紱在李衛的幫助下勘破“科場舞弊案件”,那麼結果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儘管後來經過徹查,發現張廷璐與考題洩露並無關聯,他只是私自夾帶了幾名“關係戶”進入考場,但是如此惡劣的事件已然發生,身為主考的張廷璐只能承擔這次“科場舞弊案件”的全部責任。

而此時的朝堂上,群臣都在保奏二人,可是雍正還是非常堅決的要處死這二人。

首先,雍正非常清楚,朝臣們異口同聲的上疏力保諾敏和張廷璐,背後一定有八阿哥胤禩等人的暗示和串聯,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雍正顏面盡失,下不來臺,所以雍正必然不會讓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陰謀得逞。

其次,雍正剛登基不久,此時面臨著的是內憂外患的政治局面,他也需要在朝臣中迅速的建立自己的威信,維繫朝堂的安定,才能應對當下的危機,因此“殺人立威”就此成為了必然。

再次,諾敏背後牽扯到隆科多,張廷璐背後又牽扯到八阿哥胤禩,還有張廷玉,如果不加以處置,無疑是在朝堂上樹立了“保護傘”和“護身符”,那麼必然是皇權威信的降低以及幾位朝中骨幹重臣的提升,這也是雍正所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對於諾敏和張廷璐,不管他們過去又多少功,甚至說他們有著諸多不會被判處死刑的理由,但是當前對於雍正的來說,他們二人的結局只有一個,那麼就是議罪問斬,並且是在所有朝臣的面前,被公開處決,這樣才能起到敲山震虎、殺雞儆猴的作用。


對於雍正而言,他最顧及的並不是朝堂上的意見,反而是張廷玉的感受。

實際上,雍正對於張廷玉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所在。

早在康熙尚未去世的時候,張廷玉就對雍正有著不同於對待其他皇子的態度與看法,畢竟他是康熙最為信任的朝臣,並且時刻陪伴在康熙左右,必然也是非常清楚康熙的想法,進而對於康熙想要立雍正為接班人,他也是最先了解到的人。

更為關鍵的是,張廷玉全程參與了康熙臨終前,為了確保雍正順利登基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包括恩威並施拿下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後,他又積極穩定暢春園局面,控制住了眾位皇子,對於雍正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與此同時,張廷玉還是康熙留給雍正的股肱之臣,在雍正登基後,又是張廷玉等人的努力,才保證了皇權的順利交接。

於是,雍正對於張廷玉,除了信任與器重外,還有的便是感恩與感激了。

所以,當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因為“科場舞弊案”被雍正拿下的時候,以雍正的性格以及他“鐵石心腸冷麵王”的形象,並不會過多在乎朝臣的議論,他所在乎的還是張廷玉的感受和想法。

而雍正遲遲不肯就張廷璐以及諾敏的罪行做出最終的裁決,實際上也是在等待張廷玉的答覆。

對於雍正的心思,張廷玉不可能不知道,此時的他陷入了巨大的焦慮與為難之中,畢竟這是要在“血肉親情”與“人臣之道”間做出的選擇。

張廷璐的死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不管是誰阻攔,都難以保全張廷璐的性命,因為在這個時候的張廷璐,他議罪問斬的政治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罪名所在。

而張廷玉如果真的“大義滅親”,他可以獲得雍正更多的信任,可以換取更多而政治利益,但是失去的便是自己的至親,自己的弟弟張廷璐成為了他在仕途上更進一步的“投名狀”,儘管利益非常的誘人,但是代價也是非常之大,顯然以張廷玉的為人,他並不忍心這樣做。

只不過,孫嘉誠的出現,讓張廷玉明白了自己的這份“使命”所在。

一方面,正如前文中所說的,雍正需要用張廷璐與諾敏的人頭來整肅朝綱,同時樹立自己的皇權威信,進而對八爺黨的潛在勢力進行打壓,既然為人臣子,就應該放下“骨肉親情”,恪守“君臣之道”。

另一方面,孫嘉誠是朝中御史大夫的代表,同時也是讀書人的重要代表,張廷玉用“大義滅親”換取雍正的信賴,在張廷玉看來或許會為文人士大夫所不齒,進而讓自己的名聲掃地。但是孫嘉誠的主動勸諫反而讓張廷玉放下了心來,在事關國體與朝綱的大義面前,御史大夫們既能達成這樣的一致意見,也反映的是讀書人階層的主流觀點,進而讓張廷玉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後顧之憂,至少不會落得一個“罵名”所在。

最終,張廷玉接受了孫嘉誠的建議,主動上疏雍正,“大義滅親”,參奏自己的弟弟張廷璐。


雍正並不是粗心忘記了張廷玉,而是張廷玉必須要出現在刑場。

就在劊子手即將對諾敏和張廷璐行刑的時候,雍正主動找到了張廷玉,並對他說:

“是朕粗心了,原不應該叫你來的,你就坐在這兒吧。”

這是雍正的“假仁假義”麼?並不是,這實際上就是雍正與張廷玉之間的一種君臣默契,因為他們兩個都非常清楚,隆科多和胤禩可以請假不來,但是張廷玉必須要出現在現場。

首先,這是做給隆科多和八阿哥胤禩看的。

諾敏是隆科多保舉的,而張廷璐起初是八阿哥胤禩保舉的,可以說正是他們的保舉才“害了”這兩個人,因為他們是把不合適人的放在了不合適的位置上,最終才導致了他們兩人的悲劇結局,同時也給朝廷以及整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無疑是非常的可惜,並且是非常的可悲。

然而,對於他們而言,失去的是僅僅皇帝的信任,承擔的也只是薦人不當的罪責,可是當前這一時期,他們作為上書房的骨幹、雍正皇帝的重臣,隆科多有扶保之功,胤禩又有康熙皇帝臨終遺言護體,雍正並不能把他們怎麼樣,甚至連降職、罰俸等等這樣的處罰行為都不能有。

可對於張廷玉,他什麼都沒有做,就要為此承擔失去親人的痛苦,這無疑就是通過張廷玉,狠狠的對隆科多、八阿哥胤禩等人進行一番羞辱,讓他們感覺到的慚愧之外,更是讓其對此後的行為有所警覺和收斂。

其次,雍正這也是做給所有朝臣看的。

既然是張廷玉“大義滅親”,上疏彈劾自己的弟弟張廷璐,那就要做的徹底一點,也要表現的更加決絕與無情一點,進而成為朝堂之上恪守君臣之道的典範。

當前的朝堂上,政治勢力的劃分可謂是錯綜複雜,大臣們各自有各自的心思,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但是往往卻只顧自己,不顧朝廷的利益安危。於是雍正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既是在警醒朝臣,同時也是在宣揚一種“一心為公”的價值觀念,這對於雍正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況且,如果張廷玉不到場,很有可能引得朝臣們的猜測,是張廷玉“沽名釣譽”,用自己弟弟的性命換取烏紗帽,進而沒有臉來面對自己弟弟的死,或者張廷玉是為雍正逼迫上疏彈劾張廷璐,而非真心所為。雍正並不希望朝堂之上有著如此的議論之聲,更不希望張廷玉的一番苦心為人所誤解,所以張廷玉只能再次受著委屈,把這部戲徹底的演完。

再次,雍正這也是做給張廷玉看的,同時也是做給雍正自己的看的。

張廷玉對於雍正的忠誠,雍正非常的清楚,而雍正對於張廷玉本人的信任態度,張廷玉也是非常的明白,君臣二人之間有著這樣的一種默契,其他的話自不用多說。

而此時雍正的一句“粗心”,無疑是給張廷玉的巨大寬慰,也是在告訴張廷玉,對於張廷玉所做的一切,他都銘記於心。這就是要讓張廷玉對此放心,並且也要讓張廷玉明白雍正自己心中的一種無奈。換句話說,他非常清楚張廷玉所做出的的“犧牲”以及“付出”,而他也會用其他的方式進行補償。

更為重要的是,這裡的“粗心”,並不是讓張廷玉來到刑場觀刑,而是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讓張廷璐擔任主考的差事,進而將張廷玉捲入其中,忍受著精神上和心靈上的雙重打擊,其實這才雍正對張廷玉真正的歉意所在。

至於張廷玉,也明白了雍正的想法和心思,更加了解的是雍正的無奈與苦衷,而他也並沒有因為此而有過任何的抱怨,依然保持了對雍正的忠誠,極力輔佐雍正。特別是在此後“八爺黨逼宮”的劇情中,張廷玉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極大的幫助並支持了雍正,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對於雍正的不利局面,又一次的成為了雍正的功臣。

縱觀整部《雍正王朝》,張廷玉也正是用這樣一次次的一心為公,忠於君王的表現,成為恪守君臣之道的典範,進而為人所銘記。而歷史上的張廷玉的所作所為也同樣是有過之而不無不及,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不管他在此前此後的表現如何,至少他在雍正皇帝看來,是完全配得上這份榮耀的。


雍親王府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繼承王位以後,就開始一系列的治理措施。首先就是開科考,沒成想這一次把張廷玉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一次的科考因為科場舞弊,收受賄賂,雍正把主考官問斬了,而此次科考的主考官正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

那麼,雍正讓群臣在菜市口觀斬,張廷玉的感受會是怎樣呢?

一、科場這件事的始末——其實是老八給雍正和張廷玉挖的坑!

雍正登基以後,決定開恩科考,就和四位大臣一起商量,這幾個人事張廷玉、隆科多,老八和十三爺,結果老八就推薦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來當這個主考官,不是老八有多麼善良,主要是他有這兩點考慮。

一是挖雍正的牆角,張廷玉拉不到自己的陣營,那就把張廷玉的家人拉到自己這裡來。

二是如果這件事出了事,完全就是他們擔責,這個時候就要看一看雍正處理問題的態度,自己好下手要挾雍正。

二、張廷玉的心在滴血,也必須表現的大義凜然!

張廷玉當然知道自己的弟弟張廷璐這個主考官最後是用來背鍋了,事都是雍正的兒子弘時乾的,但是雍正發話了,主考官能沒有責任嗎?

自己當然不願意弟弟被問斬,可是,全天下的人都在看著,自己能有什麼辦法呢?皇帝的名聲必須維護,那就只能犧牲自己的弟弟了,而且自己還是朝中重臣,現在自己的選擇至關重要。

所以,張廷玉的心在滴血,還是在在問斬的現場表現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三、雍正成全張廷玉的名聲,張廷玉死心塌地給皇帝幹活!

其實,雍正怎麼會不知道張廷玉也在問斬他弟弟的菜市口現場呢?這是他刻意安排的,雍正把“大義滅親”的高帽子給張廷玉帶上,以後肯定會重用他,就順勢把張廷玉牢牢抓在了自己的身邊。

而張廷玉看著處決自己的弟弟,心裡肯定是難過的,但是以後他就更沒有什麼選擇了,這個情形成就了自己的名聲,以後只能盡心盡力的跟著皇帝幹了!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一個是樓上觀斬的哥哥,一個是刑場上即將被問斬的弟弟,血濃於水的親情,必然痛徹心扉,心如刀絞。問斬張廷璐,雍正可是為了張廷玉等了很久,可以說就是一種變相逼迫的大義滅親,問斬當天雍正怎麼又會不知道張廷玉而突然疏忽,即雍正當朝唾罵百官,呵斥眾官是氣在頭上,但是稍稍一冷靜他也能想到,為何單單要在刑場上說這樣的話,說白了就是“場面話”。我們從當時情況來看

一,隆科多和八阿哥胤禩沒有來,雍正似乎早有預料。張廷璐是八阿哥胤禩舉薦的,諾敏是隆科多舉薦的,而且後來八阿哥保諾敏和張廷璐沒有成功,兩人自然心虛也存有芥蒂。雍正在聽到兩人稱病之後,一陣哼斥早有預料,既然他能想到老八和隆科多,自然也能夠想到張廷玉。

二,雍雍正讓張廷玉去觀斬的可能性有兩種,一種就是對張廷玉的臨場安慰和敲打。張廷玉在這件事上猶豫不決很久,才給出雍正結論,雍正擔心的可能就是這樣,一位兩朝元老的反水。另一方面雍正就是要當場表達對張廷玉的歉意,雖然可能歉意是無力的,但雍正起碼要讓張廷玉知道,雍正希望他張廷玉永遠站在一邊。

三,雍正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新朝剛剛成立,就發生了這麼多事情。自己重用的官員一個個打了自己的臉,胤禩全力要保下這兩個人,也是為了讓這兩個恥辱永遠的留在朝堂上,想讓天下的人明白,雍正親近的人就可以“肆意妄為”。顯然張廷玉就是雍正親近的人,這樣的關鍵時候,雍正一點把柄也不想漏給別人。所以他只能把苦給了張廷玉,這樣的事情後來也有發生,比如在整頓旗務的事情上,他當著眾位軍機大臣的面呵斥了張廷玉,事後又單獨的把張廷玉留下來道歉並商量對策。

所以張廷玉被派去菜市口觀斬,使雍正有意為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張廷玉觀斬心痛我們從他未上書之前和孫嘉誠的對話可以窺得一二,他說

自己何曾不想上書,但是無奈下筆,不能成文。

從張廷玉這樣痛心疾首的言辭來看,張廷玉和弟弟的情感自在不言中,現場觀斬可能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精神的摧殘。

一,他是心痛的,多少次對床夜雨,多少次子嗣環膝,多少次血肉親情,歡聚離合閃過目前。長兄如父,多少次尊尊教誨或許縈繞耳畔,而今卻要面臨天人兩隔,兄與弟永別矣的悲劇。多少血淚流淌心間,一個只能握拳低手默默不語,一人只能低跪刑場,抬頭望望那內心掙扎的哥哥,同樣的沉默。

二,他是後悔的。張廷玉和佛祖時候單單差了那麼一句話,一伸手。那天夜裡他明明看到弟弟和三皇子弘時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自己卻只是簡單叮嚀,為什麼不多做追問,為什麼不,或許張廷玉是後悔的。

三,張廷玉也是無奈的。父親是一代大儒,門生遍佈,臨終的教誨依然時刻湧上心頭,

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要“為先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要做一個忠臣”,“要照顧好弟弟”等等。

可是忠孝節義難能兩全,骨肉親情難能相聚。他有著大忠,有著敬仰,唯獨救不了自己的弟弟。他終究是個人,他只能苦苦掙扎又無奈,天下誰又能爭得過皇帝呢?


紅雨說歷史


當然不是粗心啊,說實話,要是別的事情,無論是考慮張廷玉的忠誠,還是對朝廷貢獻,網開一面沒問題,但這個節骨眼上,威望別皇上自己的性命都重要,大家都看著呢,等看熱鬧呢,殺是不可避免的,並且要嚴正,光明磊落,以儆效尤,表明皇上決心。刑場臨時關懷一下,表明皇上對張廷玉的敬愛與器重。張廷玉沒有拖病不去現場,已經讓聖心甚慰。等張廷玉的奏摺,只是考察張是否真正大局觀,大義滅親,同時也給張自己樹立光輝形象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