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將,尉遲敬德的結局如何?

jianfeng_fm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來講講尉遲敬德的生平。

尉遲敬德早年以打鐵為生,是當地小有名聲的打鐵匠。隋煬帝時期,他曾經參軍討伐過暴亂軍,當時就以勇猛著稱。

大業十三年(617年),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起兵反隋,尉遲敬德被劉武周召入到軍隊中,任職偏將。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率領軍隊佔領太原,與唐軍交鋒。

起初時,尉遲敬德所部擊敗唐軍取得了勝利,後為李世民所屬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擊敗。

武德三年(620年),尉遲敬德據守介休縣城被唐軍圍困,後經勸說投降於李世民,後被任命為右一府統軍。

同年,李世民征伐王世充在外,劉武周當年的下屬舊將叛逃,尉遲敬德一度為唐朝諸將懷疑而被關押。

李世民對尉遲敬德卻是信任有加,不僅釋放了尉遲敬德,還賜予眾多金銀財寶。

尉遲敬德由此感恩,忠心為李世民效力,並在一次圍困中打敗王世充手下知名將領單雄信,救出李世民突出重圍,因而更是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尉遲敬德跟隨李世民後,奮勇作戰,屢立戰功。

武德四年(621年),在與竇建德交戰中,尉遲敬德將竇建德軍隊引入到伏擊圈,從而使唐軍獲得大勝。之後,他又跟隨李世民擊敗過劉黑闥、徐圓朗,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

玄武門之變發生前,尉遲敬德不僅是積極響應者和參與者,還是始作俑者,正是在他和侯君集等人的極力勸說下,李世民才下定決心發動政變。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驅散殘餘部隊,事後,他還帶領部隊向唐高祖李淵“武力彙報”戰況,穩定了政局。

之後,尉遲敬德被授予尉遲敬德右武侯大將軍頭銜,賜予吳國公爵位,實封一千三百戶,同時,李世民還把整個齊王府邸都賞賜給了他。

尉遲敬德立下大功後,非常自傲,看不起其他人,因而與房玄齡、杜如晦等宰臣不和。

貞觀六年(632年),任職同州刺史的尉遲敬德在酒宴上因為座次排在後面,竟然還打了任城王李道宗,由此而受到了李世民的“嚴厲批評”,自此後,他才有所收斂。

貞觀十一年(637年),尉遲敬德被授予宣州刺史,改封為鄂國公。

貞觀十三年(639年),尉遲敬德調任鄜州都督。之後,他又出任為夏州都督。

貞觀十七年(643年),尉遲敬德上書告老還鄉,他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之後,他的繪像被掛入凌煙閣,位列第七。

貞觀十九年(645年),尉遲敬德跟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取得勝利後,他仍舊回到家中閒居。

晚年時期的尉遲敬德幾乎很少與外界接觸,回到鄉里後,他主要以煉製丹藥為樂,信奉長生,不參與政治,不聞窗外事,算是得以安享晚年。

顯慶三年(658年),已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尉遲敬德在家裡安享去世,他被追認為司徒、幷州都督,諡號為“忠武”,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我曾經幾次談到,說李唐的江山有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李世民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功績,靠的就是手下一批文臣武將。在唐初開國功臣中,尉遲恭算是十分耀眼的一位,他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在民間信仰中與秦叔寶並列為門神,死後依舊得到了唐朝統治者的褒獎和供奉。

在尉遲恭生活的時代,投降易主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而尉遲恭本人最初也是劉武周的偏將,後來才降唐的。尉遲恭降唐後,一直追隨李世民東征西戰,在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人的戰鬥中均屢立戰功,後來才幫助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奪權。

李世民帳下猛將如雲,但對尉遲恭卻另眼看待。史書記載,李世民征討竇建德時曾對尉遲恭說:

“寡人持弓箭,公把長槍相副,雖百萬眾亦無奈我何!”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李世民對尉遲恭的信任,同時也凸顯了這位名將之勇。李世民這番話並不是僅僅說說就罷了,而是真的跑去炫耀了一把。在說完這句話,李世民便帶著尉遲恭跑到竇建德軍營前挑戰,對方雖然人多勢眾,卻不敢出戰。

據說李世民晚年時,經常夢到惡鬼索命,以至於難以入睡。無奈之餘,只好請尉遲恭、秦叔寶在寢宮護駕。結果,這兩位心腹大將一來,李世民便能酣然入睡了。後來,李世民索性命人給他們二人畫像,貼於寢宮門外,以震懾鬼神。這便是門神傳說的由來。

歷史上的尉遲恭,算是少數得以善終的元勳了。尉遲恭憑藉軍功不斷升遷,曾做過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等職,被封為鄂國公。當然,晚年的尉遲恭也很聰明,他見官場遠比戰場兇險,索性就閉門不出,與夫人飲酒作樂,頤養天年,最終在七十四歲時壽終正寢。

尉遲恭死後,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特賜諡號“忠武”。為了彰顯對這位功臣的尊敬,唐高宗不僅要求五品以上的在京高官前去弔唁,而且自己也一併到場,同時安排尉遲恭葬入昭陵,給唐太宗陪葬。


史海爛柯人


歲末唐朝,英雄輩出,在這場宏大壯觀、你死我活的歷史爭鬥戲中,尉遲敬德雖然不是最閃耀的那顆,但卻實現了個人抱負,最終也得以善終,福廕子孫,名垂青史。

↑尉遲敬德堪稱人生贏家↑

隋朝開皇五年(公元585年),尉遲敬德出生,是朔州善陽人(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

歷史上尉遲敬德的名諱是尉遲恭,實際上這是謬傳,根據陝西醴泉縣出土的昭陵陪葬墓碑,上面記載了尉遲敬德的墓誌銘:“公諱融,字敬德”,也就是說,尉遲敬德的名字是尉遲融,而非尉遲恭。

而尉遲恭的名字始見於北宋時期,唐朝及五代著作中沒有看到尉遲恭這個名字,其中《太平廣記》卷一四六“尉遲敬德”條目裡稱其為“尉遲公”,後世可能就此訛傳為尉遲恭了。

為什麼要特別說一下尉遲敬德的名字呢,因為今人對1500年前的人物故事進行評價整理,已經有相當內容失真了,名字的演變也證明了這一點,隋末唐初的那些名將風雲,已經被演義化了,被人為的添加了許多故事內容。

↑尉遲敬德是小時候小人書裡常見的角色,是80後童年故事的一部分↑

然而,有兩樣東西是不變的:尉遲敬德的家庭及履歷,這些清清楚楚記載在歷史上,小說演義家們能增加的只有細節上的想象。

尉遲敬德出身於北魏鮮卑尉遲部,在那個年代,科舉尚未興盛,貴族門閥林立,以北魏八柱國為代表的強大的宗族力量,具備左右天下的能力,看隋朝唐朝你爭我往,楊堅出自八柱國家族,李淵出自八柱國家族,甚至李密也是出自八柱國之一趙國公李弼之後。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並號河南洛陽人。尉遲氏即屬於代北虜姓之列,郡望河南洛陽。 根據尉遲敬德墓誌記載,他的曾祖父尉遲本真,祖父尉遲孟都,父親尉遲伽都曾經擔任過州刺史,絕非普通家庭。

↑尉遲敬德曾在劉武周帳下效力,打出名聲後跳槽到李唐王朝↑

尉遲敬德父親尉遲伽中年早逝,在他成長的道路上並沒有出多大力,尉遲敬德仍不得不自我奮鬥,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 隋朝末年,尉遲敬德擔任過大隋的朝散大夫,大概相當於從五品下,文官地十三階,這個起點已經不錯了,可惜大隋已失其鹿,即將分崩離析,天底下有多少有志向的野心之徒,都渴望在未來混亂的爭奪中一展拳腳,施展抱負。

大業十三年,一場意外改變了尉遲敬德的人生,鷹揚府校尉劉武周和太守王仁恭的侍女私通,擔心事發被清算,於是暗中集合豪傑(實際上是亡命之徒),然後率領手下張萬歲、楊伏念、苑君璋以及尉遲敬德等人殺死了王仁恭,從此宣佈割據起義,自稱太守。

很快,劉武周就自稱皇帝,並從突厥那裡得到了戰備支援,國號漢,建元天興。

那個年代豪傑輩出,可惜只能是最優秀的人贏到最後,這個人不是劉武周,而是李世民。 李世民大敗劉武周,打服了尉遲敬德,當時尉遲敬德帶領殘兵守在介休,然而連續的數十場敗仗已經讓將士們士氣幾乎瓦解。

↑尉遲敬德武功高超,尤其是馬上功夫↑

當李世民派遣宇文士及前來勸降時,尉遲敬德沒有猶豫,選擇開門投降。

李世民非常歡迎尉遲敬德的投效,隨即任命尉遲敬德為右一府統軍,仍帶領舊部八千人,當時唐朝兵部尚書屈突通曾勸李世民要提防尉遲敬德叛變,可李世民只是笑笑,毫不以為意。

就這樣,感恩於李世民的信任,尉遲敬德從此走上了人生贏家的寬闊大路。

直到玄武門之變發生時,尉遲敬德已經成為李世民的絕對心腹密臣,他有一個優點是李世民其他心腹不具備的:會武功,而且武功相當好!他曾經和齊王李元吉比武,把李元吉打的那是相當慘。

絕對忠誠,絕對可靠,能幹髒活,尉遲敬德在李世民身邊就是這樣不可或缺的存在。

↑李世民一番勸誡拯救了尉遲敬德的人生↑<strong>


在玄武門之變後,尉遲敬德被封為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涇州道行軍總管。按理說,李世民待尉遲敬德不薄,可尉遲敬德卻心生不滿了,他覺得自己的天大功勞沒有得到意料中的回報,而長孫無忌這些人反而得到了重賞,因此他和這些大臣常常鬧矛盾,朝堂上也幾次爭吵,李世民都忍了。

公元632年,李世民在慶善宮置下酒宴,和群臣痛飲,結果尉遲敬德發飆了,他看到功勞不如自己的小毛卒坐在自己席位之前,他怒道:“你有什麼功勞,能在我之上”,爭吵中,任城王李道宗來勸架,結果尉遲敬德給了李道宗一拳,差點打瞎李道宗的一隻眼睛。

李世民大怒,找來尉遲敬德,大罵了一頓,這也虧是遇上了李世民,如果遇到的是朱元璋這樣的狠角色,尉遲敬德估計滿門就被滅掉了。

在李世民一番勸誡下,尉遲敬德竟然聽了進去,本來已經一隻腳踏上韓信的老路,他及時收了回來,毫無疑問,這是在介休決定投降李世民之後,尉遲敬德又一次拯救他自己人生命運的決定:向張良學習。


↑尉遲敬德對李世民絕對忠誠↑

從此尉遲敬德大加收斂,歷任鄜、夏二州都督,表現的老老實實,到了晚年,尉遲敬德干脆謝絕賓客,““穿築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又餌雲母粉,飛鍊金石,為方士術延年,凡十六年”。

可見,在長達十六年的歲月裡,他就是種種花草,蓋蓋房子,搞搞鍊金術,還學起了音樂,一生戎馬,到最後竟變成道士書生。


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尉遲敬德在家中病逝,唐高宗李治廢朝三日,詔京官五品以上及朝,參加尉遲敬德的遺體告別儀式,贈司徒、幷州都督,諡曰忠武,陪葬昭陵。 可謂是要名有名,要實惠有實惠,福廕子孫,簡直是功臣教科書般的存在。

更有意思的是,尉遲敬德從此登上了演義的舞臺,雖然不像薛仁貴那樣當過主角,但他一直都是耀眼的配角存在。

↑尉遲敬德成為門神,隨著風俗文化流傳千年萬年↑

尉遲敬德的後輩子孫也都生活的很好,其中堂侄釋窺基法師還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的弟子,唯識宗第二祖,死後葬在玄奘塔側。

尉遲敬德之子尉遲寶琳一生過得不錯,相比之下,房玄齡、杜如晦、李績的子孫後代就差勁多了,尤其是李績,被子孫連累,墳墓都被挖開挫骨揚灰了。

可見,尉遲敬德”人生贏家“的頭銜真是妥妥的了,而且,他還是現在家家戶戶都掛的門神呢!


我見青史多嫵媚


尉遲敬德是唐朝名將,咱們過年時貼的右門神,左門神是秦瓊。他是李世民的肱骨之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敬德一生戎馬生涯,征戰南北、屢立戰功,尤其是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殺死李元吉,幫助李世民脅迫李淵退位,其功勞有目共睹,後被李世民封為右武侯大將軍。



尉遲敬德其人其事

尉遲敬德生於585年,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人,他自小以打鐵為生,所以長的黝黑高大、孔武有力。

當時正值隋朝末年,兵荒馬亂,尉遲敬德為自己打了一副”子母”鋼鞭,給老婆留下了一隻鋼鞭,作為未出生兒子的兵器和相認的信物。隨後買了一匹烏騅馬,辭別妻子投了劉武周的軍隊。

隋末天下大亂,刀兵四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煙塵紛紛造反,唐國公李淵趁機奪取了隋朝天下,建立了大唐。

武德三年,劉武週會同宋金剛在山西介休和唐軍擺開了戰場,當時帶兵的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叛軍劉武周和宋金剛已是強弩之末,作為他倆手下的大將尉遲敬德也無力迴天,戰爭打的就是士氣,叛軍士氣低落,這就註定要失敗。



果然山西門一戰,劉和宋大敗,二人帶著殘兵敗將逃亡突厥,突厥國王怕收留二人得罪李淵,果斷殺了二人。

尉遲敬德收拾殘兵敗將堅守介休,李世民知道尉遲敬德勇猛出眾,就派人進城勸降,尉遲敬德一想,“領導”都死了,再堅持也沒有意義了,於是率軍投降了李世民。《隋唐演義》書中是秦瓊用“三鞭換兩鐧”之計收降了尉遲敬德,這是說書藝人杜撰的。

尉遲敬德投降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其他將領表示不滿,總有一種酸酸的感覺,有的將領就說,尉遲敬德早晚會反叛的,李世民堅信自己沒看錯人,對這一切置若罔聞。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唐軍征討王世充,這次將領們舊話重提,說小心尉遲敬德陣前反戈一擊,畢竟他和王世充有交情,有的將領甚至要把尉遲敬德關押起來,李世民力排眾議,命尉遲敬德為先鋒,並對尉遲敬德說“大丈夫憑著情感志向互相信任,我不會聽信讒言迫害忠臣良將的”尉遲敬德感動的熱淚直流。

人的忠誠是由信任開始的,尉遲敬德得遇明主是他的福氣,何嘗不是李世民的福氣呢?



在和王世充兩軍對陣閒暇之餘,尉遲敬德陪著李世民去山上打獵,此時王世充手下的大將單雄信看到了機會,帶著少量人馬悄悄靠近了二人,出其不意攻擊李世民,想把李走馬活擒。

此時尉遲敬德驅馬挺槊大吼一聲“休傷我家主人”,一槍把單雄信挑於馬下,威逼單雄信的隨從退後,尉遲敬德保護著李世民殺出了重圍。事後李世民感慨說道:“上天驗證了我的看法”,假如尉遲敬德反叛,當時是絕佳機會。

尉遲敬德善使馬槊,他的絕技就是空手奪敵人的武器,也就是說,他能一槍刺死敵人,敵人未必能刺到他。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也善使馬槊,他知道後很不服氣,李世民就安排二人比試比試。尉遲敬德把馬槊頭上的刀刃取了下來,目的是怕傷到李元吉。他對李元吉說,你的就不必取下來了,反正你也傷不到我。

李元吉挺槊便刺,尉遲敬德左閃右躲,他始終刺不到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奪了李元吉三次馬槊,李元吉徹底服了,但從那時起,就忌恨上了尉遲敬德。



技不如人,不服不行。玄武門政變時,尉遲敬德和李元吉再次交手。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見大事不妙,二人撥馬就跑,李元吉回身射了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殺了哥哥李建成。

李世民拍馬就追李元吉,李元吉的馬被射倒,李世民上前要殺李元吉,結果被李元吉反制,李元吉用弓弦要勒死李世民,在這關鍵時刻,尉遲敬德再次救了李世民,他及時趕到,一槊要了李元吉的命。隨後割下頭顱,尉遲敬德手提李元吉的頭顱,對太子的軍隊喊道:“你們主公被我殺了,只要投降既往不咎”太子的部隊瞬間被瓦解了。

尉遲敬德無論是對大唐還是李世民本人都功不可沒,玄武門政變成功後,李世民做了皇帝,尉遲敬德不吃老本又立新功。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認為李世民剛剛稱帝,國內不穩,矛盾突出,此時想趁機進犯中原。突厥頡(jie)利可汗帶兵二十萬犯唐邊。李世民命尉遲敬德帶兵迎擊,結果唐軍大獲全勝。尉遲敬德因功封為鄂國公。



尉遲敬德居功自傲被李世民訓斥

有道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尉遲敬德雖然功高至偉,但他是個粗人,功成名就後不知檢點,尤其是在朝廷內部,他和一些文官尿不到一個壺裡,比如他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元勳,他看不上這些人,同樣這些有頭腦的看不起他這個大老粗。於是矛盾重重,李世民沒辦法就下放尉遲敬德為地方官,讓他做了同州刺史。

貞觀六年(632年)七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宮中擺酒宴,邀請了一些重臣參加,同州刺史尉遲敬德也在被邀請之列。他高高興興來到了京城。到了宴席前,他發現有個不認識的人坐在了他的上位,他勃然大怒,上前質問那人,“你小子何德何能敢做我的前頭?”那人嚇蒙圈了。

這時坐在他下位的任道王李道宗出於好心勸解,李道宗是皇親國戚,他是的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



此時尉遲敬德不知哪來的火氣,對勸解的李道宗的臉頰就是一拳,大家想想看,尉遲敬德是武將,又是打鐵出身,這一拳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珠子打飛,幸虧李道宗手疾眼快,生生把眼珠子用手按回去了。

一時之間宴席上的人驚呼逃走,只剩下李道宗和尉遲敬德二人,好好一頓飯讓尉遲敬德攪黃了。李世民來後,顧不得其他,急忙讓人護送李道宗去御醫處看病。

此時尉遲敬德傻叉了,知道自己闖禍了。李世民把他叫到宮裡,君臣二人座下後,李世民還沒開口,尉遲敬德一五一十講了自己乾的混事,最後求太宗網開一面。

李世民聽後嘆了一口氣,說道“朕讀史以來,對劉邦屠戮功臣的做法十分反感和不解,朕覺得既然天下已定,就應該和功臣共享榮華富貴,朕可保你子孫富貴,但是你卻居功自傲,屢屢犯錯不知悔改。現在我才理解劉邦為什麼殺功了,韓信和彭越這些人被殺難道都是劉邦的錯嗎?有你這件事我明白了許多,我也理解了許多劉邦的難處。我不想效仿劉邦,希望你引以為戒,不要到時候追悔莫及。



一番話嚇壞了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汗透衣袍,急忙跪倒在地,“謝主榮恩、以後再也不敢了”。

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後,尉遲敬德接受教訓,辭去了官職,在家中養花種草,和妻妾喝酒取樂,不問世事。16年沒出過門。最後他以74歲的高齡壽終正寢,李世民的兒子李治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尉遲敬德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


秉燭讀春秋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將尉遲敬德(585~658),唐初名將,二十四功臣之一。名恭。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貞觀年問,歷任右武侯大將軍、宣州刺史等職。諡號“忠武”。尉遲敬德於隋朝末年參軍為官兵,多次隨軍出征,以勇敢善戰見稱。後歸降唐朝,在秦王李世民帳下為將,不僅屢立戰功,而且在玄武門之變時果敢多智,為李世民即位立下了不世之功。

不過,後來尉遲敬德性情憨直,居功自傲,每見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常常當面譏諷他們,議論其長短,有時在宮廷之上當著眾大臣的面厲言爭辯,於是漸漸與他們不和。後在唐太宗的開導下,改變很多。

尉遲敬德晚年迷信方士仙丹,在家中設爐煉丹。同時,在庭院之中大興土木,修建池臺,栽花養魚。他閉門謝客,在家中研習仙方,觀花賞樂,16年不與外人交往,怡然自樂。顯慶三(658),高宗皇帝以一尉遲敬德功大,追贈他的父親為幽州都督。當年,尉遲敬德病逝,享年74歲。高宗為之廢朝三日,舉行哀悼,並且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和入朝的地方使節一齊到他家弔唁。又冊贈司徒、幷州都督的官銜,陪葬於昭陵(太宗陵園,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

尉遲恭被後世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歷史有妖氣


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遲敬德死於自己的府邸,終年74歲。

死後,唐高宗李治親自為他舉行弔唁活動,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需去弔唁,並停朝三天。同時追贈尉遲敬德為司徒、幷州都督,賜諡號“忠武”,並讓其陪葬昭陵。



可以說,尉遲敬德的結局已是歷朝歷代為人臣子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結局。

他不僅被追贈為位列正一品的司徒(人臣所能做到的最高的品級)。且得到的諡號也是人臣所能得到的最為頂級的,諡號“忠武”(《逸周書·諡法解》雲: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徵,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誇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同時尉遲敬德還得到了陪葬昭陵(李世民陵寢)的待遇,也就是說他將享受到唐朝李姓皇族世代香火的供奉。這等待遇,可以說他這一生算是圓滿啦!

不過尉遲敬德能得到這樣完美的結局,得益於他生前為大唐所做的種種貢獻。對於李世民來說,尉遲敬德完全就有“再造大唐”的功勞。李世民曾言“公之素心,鬱如山嶽”,尉遲敬德對於李世民的忠心,鮮有匹敵者。



他曾數次救李世民於危難之際:

620年9月尉遲敬德剛剛歸順李世民時,李世民為了表示對他的信任,並帶著他前往榆窠打獵,就在這時李世民遇到了王世充率領的數萬步騎大軍,正在這危急關頭,尉遲敬德大發神威,護佑著李世民突圍而出,李世民得以倖免於難。



622年,李世民討伐劉黑闥時,被劉大軍四面包圍。此時,尉遲敬德親率勇士衝進包圍圈,將李世民救出包圍圈,李世民又倖免於難。

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後,李元吉逃脫,李世民緊跟其後。但是在追的過程中,李世民被樹枝絆倒,李元吉趁機衝上來要殺了李世民,就是這個時候,尉遲敬德又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他大喝一聲,嚇得李元吉趕緊逃跑,李世民再次倖免於難。



可以說,就是尉遲敬德這樣屢次三番救李世民於危急之際,李世民對其可謂是十分恩寵。643年,李世民繪二十四位開國功臣於凌煙閣,尉遲敬德位列第七位。

當然尉遲敬德能得到善終,且得到人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的榮譽,除了與他功高蓋世有關,還於他謹小慎微的性格有關。643年二月,天下大定後,尉遲敬德就主動放棄手中所有的權力,然後歸隱田園,之後回老家養老時,他不與任何外人交往,每天就只知挖池壙建樓臺,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因此,就是這等明哲保身之法,終讓尉遲敬德得以善終。



這裡額外再提句,尉遲敬德死後不但得到朝廷的厚賞,在民間也得到更為優厚的待遇,那就是成神。此時尉遲敬德不但被民間奉為門神,而且還被後世鐵匠奉為保護神,這等待遇恐怕歷朝歷代的臣子沒有幾人能享受的吧。


澳古說歷史


唐朝的建立初期的時候,是完全離不開前期的那些名將的,比如尉遲恭,秦叔寶,以及李靖,這些都為唐朝立下過許多戰功,也為唐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的尉遲恭還沒有投靠唐軍,在武德二年的時候,尉遲恭率兵不斷的南下,分別攻下了太原、晉州、而在夏縣一戰中,當時的尉遲恭把唐軍打的落花流水,打的李淵沒有任何的還手,最後沒有辦法的李淵只好派李世民前往救援,在武德三年四月的時候,秦王李世民在介休準備和宋金剛大戰,最後打的宋金剛狼狽的逃跑。 而此時的介休只留下了尉遲恭一個人苦苦的堅守,李世民知道只剩下了尉遲恭一個人守城,李世民也知道尉遲恭的功績,而尉遲恭也知道李世民的賢明,最後決定投靠李世民,而被封為了右一府統軍,而且李世民對尉遲恭也是非常的信任,有一次李世民外出打獵,卻遭到了王世充的部下單雄信。單雄信想要斬殺李世民,最後被尉遲恭就救下,從這以後,尉遲恭就深得李世民的恩寵,隨後不斷的追隨李世民平定竇建德,劉黑闥,分別都立下了戰功

最後尉遲敬德又被認為宣州刺史,封鄂國公,在貞觀十九年的時候,此時的尉遲敬德再次陪同李世民出征高句麗,而在班師回朝的時候,尉遲敬德從此卸甲歸田,告別了朝廷,在自己的家鄉生活的也非常的歉意,悠然自得,最後七十四歲高齡辭世,而這個時候的李治罷朝了三天,並且允許陪葬昭陵,可以說晚年的結局還是不錯的,同時也對得起自己的功勞


大夢哆啦A夢


尉遲敬德就是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尉遲恭。之前是劉武周的手下,後歸於李世民麾下,在與王世充的對戰中,李世民差點被單雄信刺於馬下,幸虧尉遲恭出現擋下了單雄信,救了李世民,後被李世民重用。

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是尉遲恭關鍵時候說服李世民反擊李建成的,並且在關鍵時候(李元吉差點將李世民掐死)一箭射死李元吉,再次救下了李世民。從此成為李世民的干將和心腹。他廣為人民所愛戴,被尊為"門神",我國傳統習俗貼門神中的"門神"之一即是尉遲恭。

登基後,李世民總被噩夢困擾,寢食難安,尉遲恭和秦叔寶自告奮勇,在殿門外守候,保得太宗皇帝高枕無憂,大唐江山國泰民安。從此以後,尉遲恭和秦瓊的畫像就成了中華門神,並留傳民間。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急於建功立業,絲毫聽不進賢臣的進諫之言,反而讓尉遲恭與他一同出征高句麗。此次遠征,唐朝大軍吃了敗仗,直接導致了貞觀後期唐代國運急轉直下,唐太宗的病體也因此愈發沉重。班師回朝後,尉遲恭心灰意冷,依舊回家養老,再不問朝政之事,據說尉遲恭晚年除喜愛丹青樂器之外,還迷信煉丹服藥,以求長生不老,同時謝絕賓客,十六年未與外人來往。

唐高宗顯慶三年,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一代名將的人生至此落幕,唐高宗為此還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弔唁,同時冊贈尉遲恭諡曰忠武,並鄭重將這位開國元勳葬入昭陵,為唐太宗陪葬。


大唐提刑官


李世民登極後,賞賜玄武門之變的功勞,敬德與長孫無忌各建文武大勳,被記為首功。李世民又特詔齊王李元吉府中所有財產,全部賞給尉遲敬德。縱觀唐初諸將,待遇之隆,實以尉遲敬德為最。

敬德的性格不如程咬金和秦瓊穩重,有極大的缺陷。他生性訐直,出口無忌,又十分驕傲。太宗重用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朝野眾臣無不尊重,唯有敬德看不慣他們,經常與他們當面爭論政事的得失,房、杜等人雖都是一時名臣,但也與他漸生嫌隙。

大臣們上朝奏事或是入侍宴都要排個先後班次,敬德也要爭個頭名。一次太宗宮中設宴與大臣歡飲,有一位大臣位居敬德之前,敬德不顧滿朝群賢畢至,當面質問那人:你有什麼功勞,敢坐在我前面。

任城王李道宗(李唐的皇族)看不下去,連忙勸解敬德不要在這種場合吵架,誰想敬德發起火來誰也不顧,轉身遷怒於李道宗,說到怒處,他也不管李道宗的尊貴身份,掄起拳頭便打了李道宗幾拳。他是個殺過人的,手下又不知道輕重,可憐李道宗竟然被打瞎了一隻眼,直是無妄之災。

唐太宗見敬德如此放肆,心中極怒,但又不好發作,於是拂袖而罷宴。但他顧念開國功臣的功勞,不忍責罰敬德,便連責帶勸地說:漢初韓信、彭越都是開國功臣,功勞不比你敬德小。但他們都因為自己作孽,而被漢高祖誅殺,你也要吸取教訓!

敬德聞言大驚,他雖是個粗人,但一點也不傻。自來伴君如伴虎,太宗這頓話夾槍帶棒,意思再也明白不過。從此之後,敬德再也不與大臣往來,守著自己的功勳俸祿,閉門在家過富家翁生活。

晚年的敬德與太宗一樣,走上了迷信仙丹的路,他經常拜求方士,服食仙丹,以求長生。

古代方士煉丹所用原料都有重金屬,服食之後絕無任何好處,反而會讓人重金屬中毒。唐太宗、唐憲宗、明嘉靖帝、天啟帝等人,都因為服食仙丹中毒而早亡。

但敬德似乎百毒不侵,他服食了十幾年仙丹,卻絲毫沒有中毒跡象,一直活到76歲的高壽才逝世,算得上一代傳奇。


有歷史


尉遲敬德獲得了善終,當然這完全要感謝唐太宗李世民的寬容和大度。尉遲敬德在投靠李世民之後,跟隨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在李世民封的初唐二十四功臣中位列次席,僅次於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


當唐朝統一江山之後,像尉遲敬德這種猛將的光輝就顯得落寞了,畢竟治世是文人的天下,亂世才是武將的天下。尉遲敬德在家中整日悶悶不樂飲酒消遣,尤其是他看到房玄齡、杜如晦這種原本功勞沒有自己大的人在這太平盛世裡平步青雲,甚至比自己的級別還要高,就公然開始挑釁他們。

有一次李世民擺酒宴請群臣,尉遲敬德看到一個當初不如自己的人如今座次比自己靠前,頓時怒火中燒,在宴會上破口大罵。李世民的弟弟李道宗前來勸解,竟被尉遲敬德一個酒壺打聾了一隻耳朵。這下惹怒了唐太宗李世民,他當場罷宴,拂袖而去。



事後李世民把尉遲敬德叫來教訓他說:“我翻閱史書,看到漢朝初年的功臣沒有一個善終的。所以我特別照顧你們,不希望你們落得同樣的結局,但是你這樣過分,我也不能再寬恕你了。”尉遲敬德聽後很慚愧,從此他開始收斂自己的性格。隨著年事漸高,他辭去了自己的官職,回到老家過起了隱居的生活。除了徵高句麗時他隨軍出征以外,再也沒有出過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