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時期國力很強大為什麼最後還是讓中山國復國了,而後來趙國吞併中山怎麼沒復國?

xvnnnjko


這個問題要講清楚恐怕要費點口舌。現在大家提到中山國,都稱它是戰國第八雄,意思是除了戰國七雄,論實力就輪到它了,這個實力主要還是從軍事上說的,其餘七個國家是“萬乘之國”,只有中山國是“千乘之國”,“乘”指的是戰車,這裡就泛指軍隊數量和軍事力量了。

當時周朝對不屬於諸夏的其它部族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為西戎北狄,東夷南蠻。中山國所屬的位置大概在今天河北省中南部,春秋的時候和晉國,燕國接壤,史書上將這個時期活躍在該地區的部落勢力稱為鮮虞,對周王朝來說基本上就屬於北狄的異族了。那時候這個鮮虞主要是和晉國打仗,互有勝負,到了公元前506年,《左傳》上第一次將該地區的勢力稱為“中山”,自此中山國的稱呼就橫空出世了。至於它和鮮虞的關係,史學家還在爭論中,有說是一脈相承,有說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鮮虞是北狄,中山是清清白白的姬姓華夏族,這個我們不做過多的討論了。但是還是要說明一下,為啥呢,因為還是要搞清楚這個地區,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傳承。因為無論怎麼說,中山國和鮮虞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戰國的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後,中山國就夾在趙國和燕國中間,那自然和趙國還是接著打仗。魏國其實和中山國並不接壤,魏文侯變法改革,魏國一下強盛了,魏文侯儼然是中原霸主了,發現中山國君還自稱為“公”,要知道周朝的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你個小小的中山國的爵位居然跑到我魏文侯前面去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借道趙國也要把你中山國給滅了。滅了中山國之後,太子擊還曾被任命為中山君,這個太子擊就是後來的魏武侯。

魏武侯的時候呢,首先魏國和趙國關係交惡了,再加上魏國攻打中山國的時候,還順帶佔了不少趙國的土地,趙國豈能善罷甘休啊。大家知道,本來魏國和中山國之間是不接壤的,魏國和趙國打起仗來,中山國此時再復國,魏國此時其實是很難控制了。而且魏國佔了中山國,趙國就好像肚子裡面進了個蟲子很難受,巴不得魏國早點滾蛋。其次呢,魏武侯的時候,和秦國,楚國,趙國這樣的大國常年交戰,已經夠忙的了,說實話對中山國也是力有不逮。再次呢,中山桓公算是個明主,臥薪嚐膽,苦心經營,復國大業終於實現。

那麼後來趙國還是滅了中山國,因為中山國對於趙國而言,和魏國一樣也是肚子的蟲子,雖然這個蟲子小一些,但是卻比那條大蟲更難纏。前面說了,中山國這個國家和鮮虞的關係密切,民眾實際或多或少都帶著戎狄的剽悍風範,所以軍隊戰鬥力很強,趙國之前被揍得很慘。一直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軍力大增,而此時中山國內部也開始腐敗衰落了,中山國君頭腦發熱,和魏國、韓國、趙國、燕國搞了個“五國相王”,就是五個國家互相稱王。小國稱王必遭大國敵視和攻擊,再加上中山國經常搞些趁火打劫的事兒,燕國和趙國都吃過虧。所以戰力不佔優勢了,國內又動盪,國家在當時的國際上又受到孤立,一個小國不能夠保持中立,韜光養晦,不懂得左右逢源,反而總是要強出頭,最後被滅也是情理之中。趙國滅中山國打了將近十年,可以說中山國是逐漸被蠶食而滅,有生力量被消滅殆盡,國民逐漸融入趙國的統治之中,此種情形之下已經是完全沒有復國的可能。


水木仙長


中山國是古代中國遊牧民族,鮮虞水,滹沱河的流域的遊牧王率領的部落,分佈今石家莊靈壽,平山晉州一帶的山區,最後定都靈壽。

可能在古代象現代蒙古國一樣,是遊牧民族組成部落聯盟。

最早生活在陝北綏德一帶,受到周王朝軍隊驅趕,故土逐漸被周人農懇開荒。趕到大行山區,有史記錄是從有名戎狄,到鮮虞,再到中山國三個發展階段。都是和中原諸國作戰的強勢遊牧集團發展而來。被視為華夏中原農業發展的心腹大患的異邦。

從邢候抗狄,晉候抗鮮虞,魏滅中山國,趙滅中山國的歷史.。遊牧民族和農墾民族,在歷史發展中,農業和畜牧業在士地爭奪佔有中,古代先天形成就是一對冕家,不是遊牧人集中成團出兵,南下搶掠。就農業國諸國北上剿滅人家。從春秋中期山中的先人鮮虞,遇到晉國大規模要消滅鮮虞開始,公元前530年晉將荀吳率領軍隊多次與戎水部落作戰,掃平晉國周邊遊牧部落,在與無終,中人戰於大原(太原西北)對白狄進行戰鬥。晉國諸卿大夫,為自已的家族擴大勢力,兵鋒指向向大行山以東鮮虞諸狄。晉國先後七次侵伐鮮虞。卻使得遊牧鮮虞人集中起來組合成國,成為了國家。為中山國。

公元前507秋,散放鮮虞人集中出兵晉國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軍隊將軍勇土觀虎,報了晉國早先滅肥國鼓國佔領鮮美中人城邑一箭之仇。在前公元前506年鮮虞人,在有險可守中人城建國,因城中有山(河北唐縣西北慄山)叫中山國。以後晉國軍隊幾次攻城,報復中山人獲觀虎之仇。晉國和中山國成為世仇,成為死敵。

中山為了削弱晉國,也招降納叛,與齊,魯,衛國興兵合作同伐晉國。取得晉國大量土地。公元前489年有晉國大夫趙鞅帥師伐中山,給中山國極為沉重打擊。又在前459一457年間由荀瑤伐中山國直插中山國腹地佔領左人,中人兩城。中山國再受致命打擊。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晉國消亡。中山國在這時武公率領他的人民,離開山區,向東部擴張,向平原遷徙,前414年在定州建立新城,仿效華夏諸國禮制,建立政治軍事制度,又有了新國家規範。卻被有魏文候派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前407年佔領中山國,派太子擊為中山君 。中山又被滅了。

中山國的殘餘人,又跑到太行山中,國人經過二十多年勵精圖治,增加人口,積蓄力量。中山人又在公元前三八十年重新回到平原,在靈壽(平山)復興了中山國。這個新建中山國,在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分割開來,當然成為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多次用兵,沒有成功。中山人積極扺抗,不得大意。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保家衛國。但還是前二九六年被趙國滅了中山國,將其王,尚遷徒到膚施,中山國再次消亡。

中山國在強盛時疆域,包括保定南部,石家莊大部,邢臺北部,衡水西部,南北二百公里,東西一百伍十公里的河北境內。有戰車幹輛幾萬兵力和十多萬民兵中等國家。中山國從遊牧民族變化,到農業民族,以經開始農業生產。但中原各國兼併戰爭過程中難逃歷史進程,被魏國兼併後,又有另地建國,但還是歷史潮流不容,又被趙國兼併了。中華民族是各各民族融合聚匯而成,只是早晚不同而已。


ww3721王建文


中山國作為戰國第八雄,曾經兩次滅國,最終被同化在中華民族中。

中山被魏滅

中山國從春秋時期就有了,雖然是一個少數民族,但因為靠近中原,所以他們和中原的文化經濟交流很早就開始了,晉國之前一直將中山國作為一個大隱患,甚至為了打擊中山國而放棄出兵攻擊楚國的機會。來到戰國以後,三家分晉,中山趁著晉國內亂好好發育了一波,所以等到趙敬侯時期,中山國已經成為趙國的大隱患了。此時中山桓公剛即位沒多久,趙敬侯鑑於中山國的發展情形,邀請自己當時的盟友魏國魏文侯出兵滅掉中山,這其中還有趙敬侯想要漁翁得利的心思,但沒想到魏國一舉滅掉了中山國,還拍後來的魏武侯去治理中山,趙國也就斷了念想。

當時的魏國實力強大,周邊的大國開始紛紛學習秦國搞變法,漸漸的魏武侯即位後的魏國和周邊國家之間的戰爭越打越多,作為魏國北邊飛地的中山也找到機會了,中山桓公趁著齊國和魏國爭霸,獲得了齊國的支持,再加上中山和魏國本土並不相連,是塊飛地所以中山很快就找到機會復國了,魏國當時雖然還有壓制周邊強國的實力,但也有些力不從心,眼睜睜看著中山復國卻沒有辦法。

中山的大發展

中山桓公復國後,一心勵精圖治,他在擊敗趙國、魏國後使得中山國成為北方的一個強國,當時中山國周邊是趙國、燕國、齊國,齊國是傳統盟友,燕國虛弱,真正對中山構成威脅的是趙國,所以中山國在修建完國都後修建了一段長城。

中山桓公死後,中山成公即位,在成公的治理下,中山國繼續發展。後來張儀和公孫衍相鬥,公孫衍為了抗衡秦國,聯合魏國、趙國、韓國、燕國和中山五國的君主相會稱王,可見當時的中山已經得到七雄的認可,但此次相王也讓中山國失去了強有力的靠山齊國。

中山的再次滅亡

中山發展一段時間後,國內漸漸變得奢侈成風,國力開始下滑,這時候趙國的趙武靈王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趙國國力躍升了一大截。趙武靈王覺得時機已到,所以接著機會分兩次滅掉了中山。

這一次滅亡後,中山國沒有了復國的機會和本錢。一來中山國最後一位君主被抓,趙國採取的措施得當,先是立了一個傀儡,三年後廢除,這樣就徹底消化掉了中山國。二來,中山國因為在之前的“五國相王”中得罪了齊國,又在齊閔王進攻燕國時期佔領過燕國領土,得罪了燕國,所以它已經不可能獲得外部援助了。

整個中山國的歷史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生動體現,中山國在春秋的時間裡挺過了晉國的壓制,在被魏國滅亡後憑藉著中山桓公的奮鬥復國,而後發展成為七雄之後的第八強國,但在經過桓公、成公的發展後,國君漸漸變得奢靡,整個國家內政混亂,終於滅亡在了積極改革進取的趙國手中。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歷史,歡迎關注!


天天故史匯


強悍的中山國

相傳中山國是由遊牧民族所建立的,經過長久的發展中山國實力越發的強大,雖然他們已經脫離了草原遊牧民族,但是他們的骨子裡還是有著草原民族的彪悍好鬥性格,相傳中山國民甚至可以馴服野獸,真的是令人不敢想象。

魏國國力強盛時期滅了中山國,為什麼中山國又重新復國了呢?

首先,中山國這個國家在當時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了,早在晉國時期,晉國國君曾多次對中山國發起進攻,雖然在晉國軍隊的窮追猛打之下,中山國損失了一部分領土,但是這也激發了中山國民的頑強抵抗。結果是晉國只能擊敗它,但一直不能將其滅亡,在晉國最為強盛時期,中山國能夠做到這一地步已經是非常厲害了,就連秦國也多次被其擊敗,可見中山國的強勁實力。


但是後來的晉國內部出現了動盪,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發生了。晉國被瓜分成了趙、魏、韓三個國家。戰國初期,魏國是當時最為強悍的國家,魏武卒橫行天下所向睥睨。在魏文侯的窮追猛打之下,中山國沒有抵抗住魏國的進攻,慘遭滅國。但由於地理因素,魏國對中山國的統治不太穩定。

魏國的強大引發了其他國家對魏國的針對,一時間秦國、楚國、齊國等強國一同發兵針對魏國,魏國就算再強大也雙拳難敵四手,再加上魏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政策使得魏國國力已經不復當年了。這也使得魏國沒有精力來管中山國了。中山國得以復國。

後來中山被趙國所滅,為什麼中山沒有復國呢?

趙國在戰國前期國立還是非常“雞肋”的,實力僅僅比韓國強一點,但是後來的趙武靈王不顧眾人的反對實行“胡服騎射”政策,使得趙國的軍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即使趙國成為了戰國後期強國,但是中山國依然是一塊“硬骨頭”。趙國聯合燕國對其發起過幾次進攻都已失敗告終。

好在經過了長時間戰爭,中山國終於因為國力不濟被趙國所滅,但為什麼中山國沒有復國呢?我覺得首先趙國和中山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中山國就在趙國的國內之中,這也使得趙國能夠對其進行強有力的控制,這也是魏國所不能比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